24.《月迹》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22:1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4* 月迹
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月亮自古以来就寄寓着中国文人美好的憧憬和理想,正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三篇描写月亮的文章——《月迹》《喊月亮(节选)》《海上生明月》以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尝试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也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月亮。
任务一:朗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
悄没声儿 累累 嫦娥 袅袅 嫉妒
瓷花盆 面面相觑 无边无际
读一读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他们悄悄( )地推开教室的门发现里面悄( )然无声,一个人也没有。
多音字

qiǎo 悄然无声
qiāo 悄悄
qiāo
qiǎo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奶奶因为长期劳累( )过度而积劳成疾,她很担心自己会成为家庭的累( )赘。
多音字

léi 累赘
lěi 积累
lèi 劳累
lèi
léi
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寻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
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屋里
院子
院子
河边
任务二: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地点,梳理月亮的足迹,完成表格。
出现的地方 月亮的足迹 静态/动态描写
竹帘格儿上、穿衣镜上
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锨刃儿上
上湾、下湾、水里、眼睛里、天上
中堂
院中
河边
动态描写
静态、动态描写
静态、动态描写
月亮的足迹先后出现在“中堂—院中—河边”,这也正是“我们”寻找月亮的足迹。
任务三:快速读课文,圈画文中有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片段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片段2: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
动态描写。“一个白道儿”“半圆”“满盈了”“慢慢儿又亏了”“全没了踪迹”,写出了月亮升起时的动态过程。
找出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两个片段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月亮升起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月亮的调皮、可爱。
片段3: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静态描写。
找出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玉玉的”“银银的”,写出了月亮像玉一样光洁、像银一样明亮,表现了月光的柔美与恬静。“粗粗的”写出了桂树的壮,“疏疏的”写出了枝叶稀疏,“累累的”写出了骨朵儿多。叠词的使用,写出了月亮和桂树的特点。
找到描写孩子们看到月亮和听到奶奶的话之后产生的独特感受和想象的语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
片段1: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这是月亮爬上穿衣镜时孩子们的表现,写出了孩童独特的感受,体现了作者感受的细腻。
片段2: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花骨朵儿比作天上的繁星,体现了作者想象的独特。
片段3: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写孩童听到奶奶讲解后独特的感受,好像院子里的桂树就是月亮上的。
“淡淡的痒痒的”是从视觉过渡到触觉,非常细腻的感受,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腻和描写的传神。
片段4: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对月亮上的景物及嫦娥的美的想象,富有趣味。
孩子们看到月亮和听到奶奶的话之后产生的独特感受和丰富的想象,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感受的细腻和描写的传神。
任务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古今文人对月亮的动人描写。
请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丛书中的《喊月亮(节选)》《海上生明月》,圈画出文中的动静态描写,体会描写的细腻和传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富丽堂皇的“琼楼玉宇”写出了月亮的美好和月光的寒气。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拓展阅读1
片段1:在孩子们的喊声中,那莲掌般的山廓柔和了,清晰了,猛地一点银辉羞答答地一闪,眨眼就成一片,逐成半圆,终成一轮。秋的月一如秋的果,丰润饱满得惊人,沉甸甸、明晃晃地托在那近在咫尺的山的手掌中了。
“就成一片”“逐成半圆”“终成一轮”,这生动的动态描写,把一轮圆月渐渐升起、月光倾泻的美丽景象细腻地描绘了出来,动态十足,意境优美。
拓展阅读2:《喊月亮(节选)》
片段2:月光下,居然可以放眼望出很远,白日里很平常的梯田、村寨、花草树木,被月光映照出一种沉静的华美;在山谷里蜿蜒的河流,温柔地流着,闪着点点隐隐的水光,全然没有白日的粗蛮。
片段3:偶尔穿过树林,月光从树缝叶隙中洒落。满眼里是亮亮的银色斑点,林间不时传来鸟雀的梦呓,草丛里也常常响起虫子的低鸣,间或有人的轻笑和悄语,都透着一种夜的神秘和美好。有流云从月上拂过,顿时月朦胧,夜也朦胧了。待云散开,四周重又清朗无比,这时月光下最美的却是人。
月光映照下,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融合,显得那么和谐美好,犹如一幅田园画卷。
拓展阅读2:《喊月亮(节选)》
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师,丹青妙笔,红黄、杏红、青天都被纳入了画中。以颜色的变化细腻地描写了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景象。
拓展阅读3:《海上生明月》
任务五:展开想象,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月亮或月下美景。
请尝试运用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月亮或月下的美景。
评价内容 特别棒 还不错 需努力
能集中写出月亮或月下美景的特点。
能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使画面更加鲜明。
能养成自主修改的好习惯,并主动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
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后山露出半个脸,偷偷地向人间窥视,直到发现没有什么动静,才一闪身,出现在天空中。它晶莹纯净,像个水晶球,美极了;它青辉四射,像一盏明灯,亮极了。
佳作分享1
皎洁的月光,散发着冷冷的清辉;徐徐的夜风,夹杂着浓浓的秋意。夜空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温柔的晚风在月色里低吟浅唱,缠绵的思绪在氤氲中静静绽放,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惆怅,如一泓秋水,在我的心田缓缓流淌。徜徉在如水的月光里,静静地凝望夜空,那点点繁星镶嵌在深邃、幽蓝的天空,闪烁着熠熠的光芒。
佳作分享2
课堂总结
不论是《月迹》还是《喊月亮(节选)》《海上生明月》,作者都很注重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他们都用探寻的心灵,发现了自然界中本就如此美妙的“动静之趣”,我们以后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