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21: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执教者
毛泽东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体味情感。
品析语言,学习方法。
感受力量,增强信念。
解题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开国大典”即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一、检查生字词
典 礼   委 员   协 商  宣 告 
电 钮   瞻 仰   飘 拂  奏国歌
         
擎 着   肃 立       
diǎn
wěi
xié
niǔ
zhān


qíng
zòu
xuān
一、检查生字词
典 礼   委 员   协 商  宣 告 
电 钮   瞻 仰   飘 拂  奏国歌
         
擎 着   肃 立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群众入场、会场布置
→举行典礼
→阅兵 式
→群众游行
理清文章脉络:
1.这是一场怎样的典礼?请用一个词表述。
三、畅所欲言,品读赏析
2.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场___的典礼,
 为什么?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 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 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 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跃起来。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漂浮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阅兵式的盛况
装甲车部队
阅兵式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或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场面描写:所谓场面,是指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
1.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2.突出重点,写出气氛
3.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四、拓展延伸
一场激动人心的拔河比赛在操场上开始了。六年级1班和六年级2班的队员们满怀信心地站到绳子两端,裁判员一声令下,双方便紧紧地抓住绳子往自己方位拉!他们身子大幅度的往后仰,小脸涨得通红。六年级1班的一名队员的鞋子掉了,也顾不得去穿。两个班的拉拉队摇旗助威,喊声震天,有的啦啦队员还双手握拳,好像在暗暗的位本班队员使劲绳子中间的红色标记,忽左忽右,一时难分胜负。
写作借鉴
五、课堂小结
文章脉络
品析语言
场面描写
体味感情
感悟心语
1949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歌唱呢?因为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终于翻身解放,真正当家作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来之不易啊!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同时,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富强!
1.必做:中秋节团圆的场面幸福美满,运用场面描写写一篇周记。
2.选作:观看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或电影《开国大典》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