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欧洲 作业纸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相较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西欧庄园在大领主的集中管理下也是自给自足,但恶劣的气候条件和政治环境导致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落后,整个西欧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非常低的状态。这种经济状况( )
A.维持了西欧社会基本单元的稳定性 B.破坏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
C.使得农奴长期承担“超经济剥削” D.加速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解体
2.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大学产生。这反映出基督教( )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影响力日益扩大
C.加强思想的控制 D.有助于教育发展
3.在中世纪,一旦教师不再是教会所关心的修士,他就必须自己设法解决生活费用。工资可以有两种形式:从学生那里得到酬金,或者从世俗权力机关方面得到报酬。多数教师倾向依靠学生付给的报酬为生。由此可知,这一现象( )
A.造成了大量的教育腐败 B.有利于学术自由与自治
C.颠覆了教会神学世界观 D.受到了科学革命的影响
4.中世纪西欧的大学都是由作为基础的文科和一个以上的高级学科组成的,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都设立在文学院之上。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教会法紧随其后,然后是医学。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B.重视学科的应用性
C.深受人文主义的熏陶 D.促进罗马法律的复兴
5.与中世纪西欧不同,拜占庭皇帝不仅是国家首脑,同时也是最高宗教领袖,有权颁布神学理论、钦定教会法规、召开宗教会议、任命高级神职人员,甚至有权剥夺教产。这说明东罗马帝国( )
A.教权高于王权 B.是政教合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
C.王权高于教权 D.是世俗王权为代表的近代民族国家
6.以下是中古时期西欧农耕图和唐朝农耕图,可信的解读是( )
A.唐朝时期曲辕犁传到欧洲
B.铁犁牛耕西欧用于旱地而唐朝仅用于水田
C.铁犁牛耕是庄园经济产物
D.唐朝与中古西欧生产力水平没有本质区别
7.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结婚需教会主持,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17世纪的新教徒结婚,则需要家长的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可以不采用宗教仪式。这一变化( )
A.体现了人文意识的觉醒 B.表明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C.反映了世俗权力的提升 D.保障了平民阶层的利益
8.在13、14世纪,商品货币关系在向农村渗透,封建领主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便把庄园中原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变为货币地租,同时,领主们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C.说明庄园制经济走向崩溃 D.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瓦解
9.12世纪时,在意大利的部分地区,拥有城市土地的贵族由于“建筑房屋的地面价值已经大大地提高”,他们认为将这些土地“卖给市民是有利的”,于是越来越多地迁往乡间,以摆脱收入锐减、经济拮据的窘境。这一现象( )
A.源于当时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C.得益于市民政治地位快速提升 D.推动了西欧城市的产生
10.中世纪后期在北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实际上成为独立的城邦,在国家一盘散沙、公共权力系统碎片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自治城市就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治权力中心,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统一体”,“非统一”政治大格局中的“统一共同体”。这反映出当时( )
A.骑士阶层由此崛起 B.北意大利封建经济发展
C.商人控制自治城市 D.封建王权面临挑战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15世纪,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种城市特许状,它是国王或领地主人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证书。下表为部分特许状的内容。
颁发者 内容
【英】不列特尔市 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
【英】亨利一世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 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
【英】理查德一世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法】威廉·克里托伯爵 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
【法】特尔瓦伯爵亨利 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概括城市特许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特许状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与其他政治秩序的对照,我们可以勾画一幅更加精细的帝国图景。帝国至少需经历一个崛起和衰落的周期,而且还必须已开启下一个新的周期。因此,帝国存续时间较长这一标准体现在其制度革新力和再生力上,有了这两种能力,帝国的存在便不再取决于先父(们)的超凡领袖魅力。如果一个强国没有幅员辽阔的统治疆域,是不足以被称为帝国的。相比海洋帝国,疆域跨度的标准显然更适用于陆地帝国。对于海洋帝国的权力扩张而言,远比疆土的有形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它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与主权国家相比,在帝国权力扩张、成形过程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得更紧密。这其中,军事优势这一小因素也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大影响。
——摘编自[德]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这一主题,自选一个帝国,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答案:
1.解析: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之下,保持了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和思想近两千多年的稳定传承,但在近代化道路上却迟滞不前。西欧农业的落后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解体,当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后,社会关系和经济结构能够较快地调整重构,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D项正确,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是封土制,而材料反映的是庄园制下的农业经济状况,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排除B项;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其之下,农奴确实受到庄园主的“超经济剥削”,但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解析: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欧洲(中世纪)。根据材料“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大学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教会为大学的产生奠基,反映出基督教设置学校,促进文化传播,有助于教育发展,D项正确;“教会势力的减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中世纪的教会学校”,而“基督教影响力日益扩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基督教加强思想的控制与大学的产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解析:B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中世纪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酬金,这种方法可以使其不受世俗势力、封建王侯、教会及其资助者的限制,进而有利于学术自由与自治,B项正确;依靠学生付给的报酬为生与教育腐败没有必然联系,A项过度解读材料,排除A项;C项“颠覆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16、17世纪才出现科学革命,当时没有出现科学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4.解析:B 根据材料“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都设立在文学院之上”“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教会法紧随其后,然后是医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教会法紧随其后,然后是医学,神学受到冷落,再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学教育注重应用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世纪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排除A项;中世纪末人文主义刚刚兴起,其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不会很深,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法学院传授的内容与罗马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解析:B 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题干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皇帝既是国家首脑,也是最高宗教领袖,世俗权力和教权结合,皇权强大,B项正确;中世纪西欧,教会宣扬教权高于王权,而东罗马帝国与西欧不同,排除A项;题干强调东罗马帝国皇帝集皇权和教权于一身,而非讲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排除C项;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是封建帝国,而非近代民族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6.解析: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从两幅图可知中世纪西欧和唐朝使用的都是铁犁牛耕,D项正确;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无法确定中古时期西欧犁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排除A项;铁犁牛耕无论在西欧还是唐朝,旱地还是水田都可使用,且从两幅图片中也看不出是旱地还是水田,排除B项;西欧中世纪以庄园经济为主,但并非都是庄园经济,另外,从图中也无法判断其是在庄园中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
7.解析:C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中世纪时,……但需要教会主持,举行宗教仪式。17世纪的新教徒结婚,则需要家长的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但可以不采用宗教仪式。”可知,反映了婚姻用世俗仪式,强调政府的权力,这就弱化了教会的作用,强调了世俗权力,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意识觉醒,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世俗权力”,而“平民阶层的利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解析: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4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13--14世纪时,西欧的封建领主把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允许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这使西欧中世纪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瓦解,D项正确;14、15世纪时,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排除A项;题干材料内容是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封建农奴制逐步瓦解,未涉及庄园经济走向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
9.解析:B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2世纪时(意大利)。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可知,意大利部分地区城市贵族因经济原因将土地变卖给市民阶层,而迁往农村,这推动了市民阶层在城市势力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利于促进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B项正确;市民阶层在城市势力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促进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A项颠倒因果,排除A项;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市民阶层经济实力的增长,而非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10—11世纪,西欧各地众多城市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10.解析: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意大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自治城市借助统一产生的力量优势,有条件将国王的、领主的或教会的外部权力阻挡在城墙之外,成为抵制王权肆意横行、无限扩张的一支有生力量,D项正确;骑士阶级由此崛起,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自治城市权,并不是封建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足以体现出商人控制了自治城市,排除C项。故选D项。
11.(1)主要内容:确认市民身份的自由;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司法和行政管理权;保障人身安全;一定的贸易自由权;废除封建赋役;确定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
特点:颁发主体为上层贵族或教会人员;涉及领域广;是封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法律效力。
(2)影响:促进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保障了城市的基本制度和市民的基本权利;促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王权的强化;有利于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2.示例一
帝国:罗马帝国。
论题:军事扩张使罗马帝国崛起,也为其终结埋下了伏笔。
论述:古代罗马凭借城邦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到2世纪,帝国版图确定下来,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其“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注定了其工商业的发达。但是长期的军事扩张使人民的负担加重,又面临严重的边境压力,内外矛盾使帝国陷入了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综上可知,军事扩张成就了帝国大业,但也加重了帝国负担,使帝国走向了衰亡。因此,军事因素能对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产生重大作用。
示例二
帝国:波斯帝国。
论题:波斯帝国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述: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之后,亚历山大继承波斯的基本制度,实行行省制,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综上可知,“制度的革新力和再生力”对维护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至关重要,可见行省制这一制度对维系庞大帝国的生命具有重大的作用。
示例三
帝国:拜占庭帝国。
论题:多因素综合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论述:拜占庭帝国的优越战略位置,使其工商业发达,都城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在位时,经过对外扩张,领土疆域扩大;为缓和社会矛盾,编订法典,最终形成《罗马民法大全》,法律成为维系帝国的强大武器。这些促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强盛。但是,连年征服战争消耗了自身资源,加土内部矛盾的激化,帝国陷入了混乱,鼎盛局面不再出现。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综上可知,军事因素以及“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的相互交织”,是成就帝国的关键因素,也是其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及答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预习重点】
①“一条线索”: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②“三个新变化”: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也孕育了统一的因素统一的王权国家出现;基督教会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推动了国王的统一事业,这使中古晚期的西欧出现了近代化的气息。
③“两大帝国”: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
【自主学习】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建立: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
2.封君封臣制度
(1)原因:社会动荡和 的产物。
(2)内容: 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 。
(3)影响
①国王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 局面。
3.庄园与农奴制度
(1)耕地
①领主自营地。
②农民份地分为 份地和 份地。
(2)农民: 的农奴和自由农民,要向领主服劳役和缴租税。
(3)庄园法庭:领主或管家主持,维护庄园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的加强
(1)背景: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增长。
(2)概况
①英格兰:15世纪晚期 王朝建立后,形成强大王权。
②法兰西:到15 世纪晚期,完成统一。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国家形成。
(3)影响:为西欧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1)兴起:随着社会走向稳定和封建经济获得发展,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
(2)自治
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方式:与封建主谈判、 、武装暴动。
③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 ,培养人才;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 事业。
3.基督教会
(1)经济:拥有大量 ,征收什一税。
(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1)扩张:以 为都城,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2)经济: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欧洲最大城市,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罗马民法大全》
①6世纪编订的《 》,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②《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4)灭亡
①时间:1453 年。
②原因:连年战争消耗自身资源;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兴起。
2.俄罗斯
(1)基辅罗斯:13 世纪上半期,臣属 。
(2)莫斯科公国:16 世纪初建立起 国家。
(3)俄罗斯帝国:16世纪中期,沙皇 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17 世纪末,俄罗斯成为跨欧亚的帝国。
【课堂作业】
1.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 )
A.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B.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C.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D.将血缘关系作为政治纽带
2.下表为中世纪英国庄园的部分文书。这些文书共同反映出( )
名称 内容
坎特伯雷大教堂修道院编写的调查簿 记录佃户名单、年租金、交租日期、佃户地产大小和位置
安布罗斯登庄园土地估价册 评估耕地、草地、农奴租金、磨坊等的年收益,并将农奴劳役折算为货币
杜丁和赖斯利普庄园法庭案卷 开头首先记载了开庭日期,缺席人员名单,其后为陪审员姓名以及案件概况、罚金情况等
A.封君与封臣关系制度化 B.村社自治权得到保障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社会基层治理精细化
3.在14世纪的一份拜占庭手稿中,荷马的肖像画呈现出圣徒、使徒、福音书作者的典型特征,穿着束腰外衣和宽松的长衫。这表明( )
A.基督教会对希腊文化的融合 B.基督教会将《荷马史诗》之荷马神圣化
C.拜占庭皇帝利用古希腊文化 D.古希腊文化是基督教会思想的来源之一
4.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不论是复苏的罗马城市,还是获得自由的农奴新建的城市,都具备城市、市场、法庭、市民和自由五大基本要素。这些要素( )
A.源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蕴含着社会转型的积极因素
C.体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是西欧庄园经济发展的结果
5.1494年,教皇主持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世界的中间画了一条线,规定界线两边分别归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包括尚未被发现的地区。16世纪初,法国国王高调宣称:“我很想看看《圣经》里哪一条规定了我不能分享这个世界。”法国国王的言论反映出当时欧洲( )
A.教皇权威的逐渐丧失 B.宗教地位的下降
C.多个中心的发展趋势 D.主权国家的形成
6.中世纪后期,封建贵族的骑士仍占据着军事上的垄断地位。从14世纪初开始,国王们就力图摆脱这种封建军队,建立自己的军队。他们在城市和自由农民中间,甚至于从其他国家招募步兵。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君主国家的建立 B.是市民阶层斗争的完全胜利
C.强调了主权国家的地位 D.标志着封建贵族统治的终结
答案: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建立: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
2.封君封臣制度
(1)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容: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3)影响
①国王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3.庄园与农奴制度
(1)耕地
①领主自营地。
②农民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
(2)农民:非自由人的农奴和自由农民,要向领主服劳役和缴租税。
(3)庄园法庭:领主或管家主持,维护庄园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的加强
(1)背景: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增长。
(2)概况
①英格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形成强大王权。
②法兰西:到15 世纪晚期,完成统一。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国家形成。
(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1)兴起:随着社会走向稳定和封建经济获得发展,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
(2)自治
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方式:与封建主谈判、以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③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人才;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基督教会
(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征收什一税。
(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人性。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1)扩张: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2)经济: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欧洲最大城市,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罗马民法大全》
①6世纪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②《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4)灭亡
①时间:1453 年。
②原因:连年战争消耗自身资源;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2.俄罗斯
(1)基辅罗斯:13 世纪上半期,臣属蒙古金帐汗国。
(2)莫斯科公国:16 世纪初建立起统一国家。
(3)俄罗斯帝国:16世纪中期,沙皇伊凡四世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17 世纪末,俄罗斯成为跨欧亚的帝国。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根据材料“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封君赏赐给封臣土地,但封臣也得履行相应的义务,可知这是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确实是等级森严,层层分封,但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双项权利义务,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血缘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材料中提到英国领主通过文书的形式,详细记录庄园资产、生产、司法等状况,作为庄园管理的依据,说明中世纪英国庄园管理比较细致,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庄园主与佃户,农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村社的自治权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的拜占庭帝国。由材料可知,拜占庭手稿中,荷马肖像画呈现出基督教色彩,体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即表明基督教会对希腊文化的融合,A项正确;B项为对题干的简单重复,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拜占庭皇帝的态度和措施,排除C项;本题考查的是文化融合,与思想来源无关,也没有强调基督教会思想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中世纪的欧洲城市,……都具备城市、市场、法庭、市民和自由五大基本要素。”及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为封建领主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这些要素蕴含着社会转型的积极因素,B项正确;这些要素的产生源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与王权强化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西欧中世纪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经济的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我很想看看《圣经》里哪一条规定了我不能分享这个世界”可知法国国王的言论实际上是想要打破西班牙和葡萄牙对世界的统治,冲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霸主地位,也冲击了教皇的规定,说明教皇权威的逐渐丧失,A项正确;教皇的地位受到冲击并不意味着宗教地位下降,排除B项;法国国王不同意教皇的规定,但并不能说明当时出现了多中心的发展趋势,排除C项;仅根据法国国王的言论无法体现主权国家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欧洲)。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后期,国王们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摆脱封建世袭的骑士的压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君主国家的建立,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王们的斗争,而不是市民阶层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王们建立自己的军队,没有体现主权国家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封建贵族统治的终结,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