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21: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 年级:六年级 主备人:
课 题 8.灯光 课 时 1
教材分析 《灯光》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课时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好有关郝副营长的故事。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天安门前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的火光三者之间的联系。 3.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郝副营长的憧憬、壮举及其精神品质。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懂得珍惜。
教 学 活 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出示课题】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 长征》、认识了抗战中的人民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感受了《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内心洋溢这无比的自豪与感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关于灯光的故事,去感受先烈们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牺牲。 【出示作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 【欣赏灯光图片】 同学们,灯光对于我们来说太平常不过了,可以说随处可见,书桌上台灯散发出的温暖光线、餐厅落地玻璃窗前那璀璨的灯光、城市里的夜间灯光秀,灯光是我们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但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有无数人憧憬着它、向往着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尖去体会一位战士对灯光的向往。 【出示整体感知】 讲清楚阅读要求。此处可以按下暂停键,待完成阅读要求后再继续。 【出示难读的词语】 老师范读。 解释:豫皖苏是河南、安徽、江苏的简称,指这些省所在的区域 【出示空白】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是那句话让作者陷入了回忆?【出示: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对,出现了三次,那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这三处“多好啊!”,用圆圈圈出来。 【出示第一次多好啊】 同学们,第一次多好啊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自己读一读课文前两段。 是在看到了天安门广场的盛景之后发出的感叹。那么他在赞叹什么呢?是的,他不仅赞叹灯光的璀璨,还赞美美丽的北京,赞美人民幸福的生活。 我们带着这样的赞叹来读一读这句“真好啊!”师范读。 【出示第二次多好啊】 一句多好啊让作者陷入深深的回忆,回忆中,作者耳边又响起多好啊,这次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此时的郝副营长心中充满了憧憬,他在憧憬什么呢? 【出示第三次多好啊】 这次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这句“多好啊?”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这次是在战斗打响之前,郝副营长和他的战士们在等待进攻开始前的这段时间里,他在看书的时候,想到了即将打响的战斗、憧憬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憧憬着建立起新中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此处按下暂停键,读完之后再继续。 为了这美好的憧憬,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第8-11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出示8-11段】 郝副营长为了美好的未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将永远记得他,记得那些像他一样为了新中国奉献了自己生命的英雄们。 【提炼升华】 大家发现了吗?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是前后照应(呼应),不仅突出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突出了革命先烈为此付出的鲜血,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其实,郝副营长只是无数英雄们的一个缩影,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英雄。我向同学们推荐几本书,大家可以进行阅读,和小伙伴们进行交流。 补充: 王愿坚:(1929-1991),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补充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天安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相关段落,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 1、12段天安门的灯光,是革命理想成为了现实。 4-7段插图的灯光,是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革命战士对于未来的理想憧憬。 9、10段战场上微弱的灯光,是以郝副营长为首的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桥梁。 这三种光与课文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 无论是天安门的千万盏灯,插图上的电灯还是黑暗中的微弱的火光,都是“灯光”。 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使我们永远记得为今日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奋斗,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从当下生活讲起,会议战争岁月,这种手法是(倒叙)。最后又回到天安门的灯光,这种方法是(首尾呼应)。 作用是:不仅突出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突出了革命先烈为此付出的鲜血,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革命过程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请大家快速默读阅读链接的《毛主席在花山》,根据所学方法归纳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预设:文章主要讲了毛泽东于1948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发生的故事,通过请群众碾米、请群众喝茶、亲自体验碾米三个故事,表现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在1949年的元旦,当得知全国范围的解放消息后,仍处于敌人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请大家默读《狱中联欢》,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想一想它究竟是怎么描写的? 预设:最后一段中先写了群体的一系列动作变化,最后聚焦手拿国旗的那个人的神态、动作,这是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出革命战士与敌人巧妙斗争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请大家在默读第三段资料,找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句子。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朋友,更是事业上的亲密战友,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在长期战斗中的伟大友谊。 播放《春天的故事》,教师讲述这首歌运用白描的手法,讲述了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制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它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活力,也写出人民对于改革开放的拥护与对邓小平的爱戴之情。 课下,大家也可以找到《我的中国心》来听,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国之情。
板书 灯光 插图的灯光---战场上的微光---天安门的灯光 理想 桥梁 现实
反思 本节课内容用了一节半课才完成,第一节课只讲到阅读拓展第一部分,原因在于理解“天安门的灯光”“战场上的火光”与“书上的插图”三者的关系,班内优等生也是着眼于实际发生的先后顺序,很难感受到每一种灯光蕴含的深刻含义,此环节缺少互动,需要老师讲明,之后在探讨它们与题目的关系时,学生对于“战场上的火光”存在疑问,但是对于它代表的寓意,照亮胜利的光,表示赞同。在之后阅读拓展时,学生在3分钟内很难快速地归纳小标题来概括内容,对于这一习惯,需要提炼方法后,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