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①理解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②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过程。
③掌握关于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④理解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⑤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实质及其应用。
⑥理解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⑦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及其应用。
3个重点:①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性状分离、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反交等);
②孟德尔关于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③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及其应用。
2个难点: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解释和验证;
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3个考点:①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②个体遗传因子组成的推断;
③利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
阐明有性生殖中遗传因子的分离使得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科学探究:说出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2.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掌握孟德尔的实验过程
3.科学思维:说出你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知识导图
课前·新知导学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答案】自花 相对性状 异花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
【答案】外来花粉
3.相关概念
(1)自花传粉:两性花在________时,它的花粉会落到____________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这种传粉方式叫作__________,也叫_______。
(2)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__________。
(3)父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__________的植株叫作父本(♂)。
(4)母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__________的植株叫作母本(♀)。
未开放
同一朵花
自花传粉
自交
异花传粉
供应花粉
接受花粉
4.遗传学相关符号及其含义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________;F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亲本
母本
父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去雄为什么不能在开花后进行?
提示:豌豆是自花传粉且为闭花受粉植物,在开花前就已完成了受粉
微思考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是纯种。 ( )
(2)豌豆属于自花传粉植物,一般在花开放以后再进行传粉。( )
(3)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要对父本和母本进行去雄。 ( )
(4)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去雄后和传粉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 ( )
【答案】(1)√ (2)× (3)× (4)√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特点
P(亲本) 高茎×矮茎
↓
F1(子一代) 高茎
↓
F2(子二代) 高茎 ______
比例 3 ∶1 (1)P具有________性状。
(2)F1全部表现为________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________。
矮茎
相对
显性
3∶1
2.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具有一对__________的纯种亲本杂交,F1中__________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具有一对__________的纯种亲本杂交,F1中__________的性状,叫作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________后代中同时出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相对性状
显现出来
相对性状
未显现出来
杂种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过程发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F1中只有高茎豌豆,但F2中出现了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
微思考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存在的。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_______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
遗传因子
成对
分离
一
随机
2.遗传图解
【答案】遗传因子 成对 D d 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 随机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和配子中的分布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但在配子中单个存在
微思考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用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纯合的矮茎豌豆杂交时,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相同。 ( )
(2)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 )
(3)孟德尔为了解释F2中的性状分离比,提出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 )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
【答案】(1)√ (2)√ (3)× (4)√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甲、乙两个小桶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桶内的彩球,一种标记D,另一种标记d ______________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 雌、雄配子的___________
雌、雄生殖器官
雌、雄配子
随机结合
2.操作步骤
3.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 ____________,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量比为显性∶隐性≈ ________。
1∶2∶1
3∶1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和小球分别代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小桶代表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配子
微思考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______,即让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杂交。
测交
目的 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材 F1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Dd×d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F1(高茎)×dd(矮茎)→87高∶79矮≈1∶1
F1
隐性纯合子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隐性纯合子(或矮茎豌豆)
1Dd(高茎)∶1dd(矮茎)
(2)过程:
【答案】D d d 1 1
(3)结论:验证了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
2.分离定律
(1)描述对象:________________。
(2)发生时间:在形成________时。
(3)实质: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___________发生分离,分离后的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有性生殖生物
配子
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
测交实验可以测定出F1高茎豌豆能形成几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能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
微思考
黄色籽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黄色籽粒豌豆和绿色籽粒豌豆,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黄色籽粒是显性性状
B.这种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C.子代中黄色籽粒豌豆都是杂合子
D.子代中绿色籽粒豌豆是纯合子
【答案】C
课堂·重难探究
[知识归纳]
1.人工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归纳
(2)豌豆杂交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两个关键:
①去雄的时间是花未成熟时(花蕾期),不能理解为“开花前”。
②套袋有两次,分别为去雄后和人工授粉后,作用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容
3.基本概念总结
(1)性状类:
(2)交配类:
方式 含义 实例
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 AA×aa;Aa×AA
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对植物特指自花传粉 AA×AA;aa×aa
测交 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交配 Aa×aa
正交与反交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的交配方式为正交;则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为反交 若正交为高茎(♀)×矮茎(♂),则反交为高茎(♂)×矮茎(♀)
(3)遗传因子类:
①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
②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常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4)个体类:
①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
②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如图为孟德尔关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处理方法,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有何优点?
(2)图中的过程①的含义是什么?该操作要在去雄前还是在去雄后再进行?
(3)去雄时要注意什么?去雄后及传粉后要将母本的花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一次产生的子代数量较多,便于用统计学的方法记录并分析结果。
(2)①的含义是传粉,传粉要在去雄后进行。
(3)去雄要在花成熟前进行,且去雄要彻底、干净。套袋处理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影响。
[对点精练]
1.(2023·上海名校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①和②的操作过程中先进行①后进行②
B.右图所显示的实验,其高茎植株为母本
C.正交实验的子代和反交实验的子代表现类型不同
D.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数量比例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答案】C
【解析】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①和②的操作过程中先在花未成熟时进行①(去雄),后在花成熟时进行②授粉,A正确;该图所显示的是人工杂交实验,为防止外来花粉干扰,需要对母本去雄,图示对高茎植株进行了去雄处理,所以高茎植株为母本,B正确;豌豆属于雌雄同株植物,其正交实验的子代和反交实验的子代性状相同,C错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测交子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数量比例直接反映出F1的配子种类及比例,进而可推断出F1的遗传因子组成,D正确。
2.(2023·辽宁名校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实验过程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B.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
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性状表现类型否定了融合遗传
D.大豆、果蝇、大肠杆菌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A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B正确;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性状表现类型均与亲本之一相同,而不是介于两亲本之间,这否定了融合遗传,C正确;大豆和果蝇属于真核生物,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因此可遵循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
[知识归纳]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子代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分离定律的应用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2性状分离比约为3∶1 分离比中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遗传因子组成的判断
(1)正推类型:
已知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或纯合子的性状表现,求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等。
①若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一定表现为显性性状(A_)。
②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_a)。
(2)逆推类型:
已知子代性状表现求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
①判断出显隐性关系。
②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
a.隐性突破法:隐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必为隐性纯合型(如aa)。
b.遗传因子填充法: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中必有一个是显性,另一个不确定(写成填空式,如A_)。
③根据后代性状表现的分离比推出亲本中的待定遗传因子:
a.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aa。
b.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c.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 ×AA或AA×Aa或AA×aa。
d.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aa),即aa ×aa→aa。
④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
3.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法(在已确定是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①方法: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子代。
(3)花粉鉴定法:
①方法:待测个体→花粉。
(2)自交法:
[对点精练]
1.(2023·云南保山期末)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正确的是 ( )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C.杂合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纯合子不遵循
D.鉴定一个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只能利用测交法
【答案】B
【解析】因为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所以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一半是纯合子一半是杂合子,B正确;无论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相关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鉴定一个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以用杂交法和自交法,D错误。
2.(2023·浙江台州期末)家蚕皮肤斑纹有黑缟、白、淡黑缟三种性状表现类型。将一只黑缟蚕与一只白蚕进行杂交后发现,F1均为淡黑缟蚕。F1随机交配,F2表现为黑缟蚕∶淡黑缟蚕∶白蚕=1∶2∶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白为显性性状 B.黑缟为显性性状
C.F1个体均为纯合子 D.F2中黑缟蚕和白蚕均为纯合子
【答案】D
【解析】白是否为显性性状,无法确定,A错误;黑缟是否为显性性状,无法确定,B错误;F1个体均为杂合子,C错误;F2中黑缟蚕和白蚕均为纯合子,D正确。
【方法拓展】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课堂·延伸提分
易错易混1:错将Aa产生配子状况视作产生A与a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易错易混2:混淆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与“测交实验验证”
“演绎推理”不同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大脑中的推理,虚的),后者则是在大田中进行杂交实验验证(亲手在农田中做实验,实的)。
易错易混3: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于“性状分离”吗?
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而倘若亲本即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两种类型,则不属于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白花,此不属于“性状分离”。
易错易混4:小样本问题——小样本不一定符合遗传定律
遗传定律是一种统计学规律,只有样本足够大,才有规律性。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如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生下的4只小豚鼠不一定符合3黑1白,有可能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也有可能既有黑色又有白色,甚至还可能3白1黑。
易错易混5: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1)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该比例。
(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例1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属于其研究过程中“演绎”的是 ( )
A.测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接近于1∶1
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
【答案】A
【解析】“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均属于假说内容,B、C错误;测交结果属于实验结果,是验证过程不是演绎过程,D错误。
例2 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性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中后代无性状分离现象;②中亲本表现“不同性状”,子代出现不同性状,不符合性状分离条件。
小练·素养达成
1.下列各组描述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玉米的白色种子和糯性种子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答案】D
2.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F1的性状表现与亲本的正交和反交无关
B.亲本的杂交与F1的自交均是在自然状态下实现的
C.F1仍是纯种
D.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
【答案】A
【解析】F1的性状表现与亲本的正交和反交无关,A正确;亲本的杂交需要人工授粉,B错误;F1是杂种,其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性状,发生了性状分离,C错误;孟德尔在多次重复实验并运用统计学分析后,发现F2中总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另外孟德尔对豌豆的其他6对相对性状也进行了杂交实验,也出现相同的规律,所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并不是偶然的,D错误。
3.(2023·江苏淮安期末)如图为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某同学分别同时从甲、乙两个小桶中抓取小球100次以上,统计小球组合为DD所占的比例约为 ( )
A.1/2 B.1/4
C.1/3 D.3/4
【答案】B
【解析】该图模拟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与Dd的亲本杂交,其产生的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所占比例为1/4DD、1/2Dd、1/4dd,故统计小球组合为DD所占的比例约为1/4。
4.(2023·陕西西安模拟)如图为遗传图解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杂种”“纯合子”描述的是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B.“高茎”“矮茎”是株高这一性状的不同性状表现类型
C.①过程遵循分离定律
D.图中的“1∶1”只可指F1的性状表现类型比,不可指遗传因子组成之比
【答案】D
【解析】“杂种”“纯合子”描述的是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种(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A正确;“高茎”“矮茎”是株高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①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的实质,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P为Dd×dd,F1中遗传因子组成Dd∶dd=1∶1,高茎∶矮茎=1∶1,故“1∶1”既可以指F1的性状表现类型比,也可以指遗传因子组成之比,D错误。
5.设玉米的果实由一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控制,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甲、乙两株纯合子玉米杂交,F1果实的口味与甲的相同时,则甲为 ( )
A.显性性状个体 B.隐性性状个体
C.母本 D.父本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甲和乙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个体,甲、乙两株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由于F1果实的口味与甲的相同,因此甲是显性性状个体,乙是隐性性状个体。(共53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科学探究:掌握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科学思维: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3.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学习孟德尔实验成功的诸多因素
知识导图
课前·新知导学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实验过程:
【答案】(1)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9∶3∶3∶1
(2)实验分析:
①两亲本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均为___________,说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F2中除了出现亲本类型外,还出现的两种新类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③每对性状都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黄色圆粒
黄色和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基因的分离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设
(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
①亲本中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②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
YYRR
yyrr
YyRr
(2)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①假说: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____。
②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1。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①配子结合方式:_______种。
②遗传因子组合形式:______种。
③F2的性状表现:_____种。
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
YR
yR
Yr
yr
16
9
4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验证
(1)方法:测交——F1(YyRr)与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
(2)遗传图解:
隐性纯合子(yyrr)
【答案】(2)YyRr yyrr YR Yr yR yr yr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1 1 1 1
(3)实验结论:
①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②F1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__________________,比例相等。
YyRr
YR、Yr、yR、yr
4.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得出结论
(1)发生时间:形成_______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___________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___的。
(3)得出结论: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
配子
遗传因子
互不干扰
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
所有生物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是,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微思考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F2中有2种亲本类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另外2种为重组类型,即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 )
(2)F1(YyRr)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数量之比为1∶1。 ( )
(3)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
(4)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 )
【答案】(1)√ (2)× (3)√ (4)×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用_______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______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分析。
(4)运用_____________法。
豌豆
一对
两对或多对
统计学
假说—演绎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连线)
①表型 a.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②基因型 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③等位基因 c.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孟德尔先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如果先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有何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研究的难度会增加,因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结果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结果相比要复杂
微思考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C
【解析】选项A、B、D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选项C不是其成功的原因。因为无目的、无意义的大量实验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也反过来说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指导动植物育种
杂交育种: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______,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___________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____________提供理论依据。
杂交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患病概率
遗传咨询
杂合子连续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分别有何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纯合子比例逐渐提高,杂合子比例逐渐降低
微思考
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结婚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有耳垂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两种遗传病独立遗传) ( )
A.3/8 B.3/16 C.3/32 D.5/16
【答案】B
【解析】假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耳垂的基因用C、c表示。由于正常夫妇结婚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aa)且无耳垂(cc)的孩子,说明两人基因型为AaCc、AaCc。则再生一个孩子为有耳垂但患白化病(aaC_)的概率是3/16。
课堂·重难探究
[知识归纳]
1.F1产生配子的分析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F2表型的分析
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二者之间自由组合。
3.F2基因型的分析
控制每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二者之间自由组合。
4.F2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
表型 基因型及比例
双显性 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
单显性 1/16YYrr、2/16Yyrr
1/16yyRR、2/16yyRr
双隐性 1/16yyrr
(1)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三种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分别是怎样的?
(2)为什么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3)双杂合子黄色圆粒豌豆的自交结果可表示为Y_R_∶Y_rr∶yyR_
∶yyrr=9∶3∶3∶1,这些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分别占多少?
提示:(1)Yy ——两种(Y和y),比例为1∶1;Rr ——两种(R和r),比例为1∶1;YyRr ——四种(YR、Yr、yR、yr),比例为1∶1∶1∶1。
(2)因为同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纯合子占1/4,杂合子占3/4。
[对点精练]
1.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遵循分离定律
C.F1的表型和基因型能确定
D.亲本的表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F1为黄色圆粒豌豆,后代中既有黄色也有绿色,所以黄色为显性,后代既有圆粒也有皱粒,所以圆粒对皱粒为显性,A、C正确。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既遵循分离定律也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亲本的表型可能是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也可能是纯合黄色皱粒豌豆和纯合绿色圆粒豌豆,D正确。
2.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A
【解析】亲本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
[知识归纳]
1.自由组合问题的解题方法——分解组合法
(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及实例:
①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
②实例分析: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与Bb×bb两个分离定律,然后再将多对基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3)常见类型及解题规律:
题型分类 解题规律 示例
种
类
问
题 配子类型(配子种类数) 2n(n为等位基因对数) AaBbCCDd产生配子种类数为2×2×1×2=8(种)
配子间结合方式 配子间结合方式的种类数等于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AaBbCc×aaBbCC,配子间结合方式的种类数为8×2=16(种)
子代基因型(或表型)种类 双亲杂交(已知双亲基因型)子代基因型(或表型)种类数等于各性状按分离定律所求基因型(或表型)种类数的乘积 AaBbCc×Aabbcc,子代基因型为3×2×2=12(种),表型为2×2×2=8(种)
题型分类 解题规律 示例
概
率
问
题 基因型(或表型)的比例 按分离定律求出相应基因型
(或表型)的比例,然后利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的比例为1×1/2×1/2=1/4
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比例 按分离定律求出纯合子的概率的乘积为纯合子出现的比例,杂合子概率=1-纯合子的概率 AABbDd×AaBBdd,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2=1/8
2.验证不同对遗传因子是否独立遗传
(1)通过配子验证:以AaBb为例,若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则说明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2)通过自交法验证:以AaBb为例,若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说明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3)通过测交法验证:以AaBb为例,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说明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型及比例如下图。请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和表型。
提示: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
[对点精练]
1.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答案】C
【解析】根据给出的亲本的基因型BbCc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直毛∶卷毛=1∶1,说明该对基因相当于测交,即Bb×bb。黑色∶白色=3∶1,相当于F1自交,即Cc×Cc,故个体“X”的基因型是bbCc。
2.(2023·广东揭阳期中)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子和纯种的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 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
B.F2中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
C.F2中出现的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占5/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答案】D
【解析】F1为AaBb,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A正确;种子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为杂合子,F2中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F2中与亲本表型(A_bb+aaB_)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16+3/16=3/8,则F2中出现的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占5/8,C正确;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A_bb)的个体有2种基因型(AAbb、Aabb),D错误。
【拓展延伸】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相对性状对数 1对 n对(n≥2)
等位基因对数 1对 n对
F1
配子 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种,1∶1 2n种,(1∶1)n
配子组合数 4种 4n种
F2 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3种,1∶2∶1 3n种,(1∶2∶1)n
表型种类及比例 2种,3∶1 2n种,(3∶1)n
F1测
交子代 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种,1∶1 2n种,(1∶1)n
表型种类及比例 2种,1∶1 2n种,(1∶1)n
课堂·延伸提分
易错易混:明辨重组类型的内涵及常见错误
(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重组类型是指F2中表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16。
①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6/16。
②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
例 判断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叙述的正误。
(1)在F2中纯合黄色皱粒豌豆所占比例为1/16。 ( )
(2)在F2中重组类型占10/16,亲本类型占6/16。 ( )
(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 ( )
【答案】(1)√ (2)× (3)×
小练·素养达成
1.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答案】D
【解析】亲本双方必须是纯合子,如果不是,F1就不都是双杂合子,无法得到F2的特殊比值,A正确;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便于观察和统计,B正确;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后,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C正确;孟德尔杂交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D错误。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时,由图可知为①过程。
3.(2023·四川绵阳阶段练习)两纯合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籽粒口味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籽粒颜色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F2白色籽粒中纯合子占2/7
D.F2非甜籽粒中杂合子占2/3
【答案】C
【解析】就籽粒口味这一性状来说,籽粒口味性状为非甜和甜,F1非甜籽粒∶甜籽粒=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F2籽粒颜色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7,是9∶3∶3∶1的变形,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 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 ∶7,籽粒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 B/b) , A _B_为紫色,其他为白色,故白色籽粒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 aaBB、aabb, 故F2白色籽粒中纯合子占3/7, C错误;非甜∶甜=3∶1,非甜为显性性状,甜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C/c), F1非甜籽粒的基因型为Cc,自交后,F1非甜籽粒中CC∶Cc=1∶2,杂合子为Cc,比例为2/3, D正确。
4.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其控制子叶黄色与绿色的基因分别为Y、y,控制籽粒圆粒与皱粒的基因分别为R、r。某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为YR∶Yr∶yR∶yr=1∶1∶1∶1。自然状态下,该豌豆产生的子代中,黄色皱粒种子所占的比例是 ( )
A.1/4 B.1/16 C.3/16 D.1/9
【答案】C
【解析】某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为YR∶Yr∶yR∶yr=1∶1∶1∶1,则其基因型为YyRr。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进行自交,因此自然状态下,该豌豆(YyRr)产生的子代中,黄色皱粒种子(Y_rr)所占的比例是3/4×1/4=3/16。
5.(2022·广东学考)水稻是一种自花传粉作物,其高秆对矮秆、抗稻瘟病对易感稻瘟病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为获得既抗倒伏(矮秆)又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科学家用纯合高秆抗稻瘟病与纯合矮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
再用F1自交获得F2,F2的表型及数量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等位基因高秆对矮秆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抗稻瘟病对易感稻瘟病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进行杂交实验时,需先对________(填“父本”或 “母本”)的花实施去雄处理;进行自交实验时,为保证水稻严格自交,需在开花前对其实施________处理。
(3)F2中矮秆抗稻瘟病的水稻基因型有________种,在F2矮秆抗稻瘟病水稻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显性 显性 自由组合 (2)母本 套袋 (3)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