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基础达标]
题组一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获得了成功,下列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的是( )
A.豌豆花瓣大,便于分离,有利于进行人工授粉
B.豌豆的不同性状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便于区分和统计
C.豌豆开花后已经完成了受粉,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D.豌豆雌蕊的柱头只能接受本植株的花粉,无法进行人工授粉
【答案】D
【解析】豌豆的花瓣大,便于分离,有利于进行人工授粉的操作,A不符合题意;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区分、观察和统计,B不符合题意;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受粉植物,开花前就已经完成了受粉,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C不符合题意;豌豆雌蕊的柱头可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和本植株的花粉,D符合题意。
题组二 遗传学基本概念
2.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答案】D
【解析】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并没有出现性状分离。
题组三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解释和验证
3.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B.“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表现,比例为1∶1”是演绎过程
C.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性状表现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在实验过程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A正确;孟德尔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期测交后代两种性状表现的比例为1∶1,这一步是“演绎”过程,B正确;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C正确;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性状表现不能证实基因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实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4.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选项中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 )
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组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答案】D
5.下列方法不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个体进行杂交
B.杂种F1自交
C.纯合糯性水稻和非糯性水稻杂交,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观察
D.纯种自交
【答案】D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三种验证方法:①测交法,将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表现的分离比,应为1∶1;②自交法,将杂种子一代进行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性状表现的分离比应为3∶1;③花粉鉴定法,有的植物花粉中存在淀粉,利用碘与花粉中淀粉反应显色的现象来计数变蓝与不变蓝的花粉数量,其比例应为1∶1。故选D。
6.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球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袋子中各随机抓取一颗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两个袋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
B.每个袋子中D小球和d小球数量必须一样
C.该过程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每次抓取记录后,不能将小球放回原袋中
【答案】D
【解析】两个袋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每个袋子中D小球和d小球数量必须一样,表示产生的D、d两种配子比例相等,A、B正确;每次从袋中抓取小球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从两个袋子分别抓出的小球组合相当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袋,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袋,以保证每种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D错误。
题组四 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7.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答案】B
【解析】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B正确;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遗传因子组成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8.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表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白花=3∶1
A.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B.红花为显性性状
C.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D.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答案】B
【解析】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亲本红花A为纯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为RR,A错误;分析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B正确;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都是Rr,C错误;白花为隐性性状,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D错误。
[能力提升]
9.(2023·云南楚雄期末)有酒窝、没有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有酒窝属于显性性状,且为完全显性。甲、乙为男性,丙、丁为女性,其中甲、丙有酒窝,乙、丁没有酒窝。仅考虑有无酒窝的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无酒窝的男性与无酒窝的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B.若甲与丙结婚,生出有酒窝孩子的概率相对较大
C.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50%
D.若甲与丁生出一个无酒窝男孩,则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杂合子
【答案】C
【解析】有酒窝属于显性性状,无酒窝为隐性性状,所以无酒窝的男性与无酒窝的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都为隐性纯合子,A正确;甲为有酒窝的男性,丙为有酒窝的女性,有酒窝属于显性性状,只有当甲、丙都为杂合子才会生出无酒窝的孩子且概率为1/4,因此,甲与丙结婚,生出有酒窝孩子的概率相对较大,B正确;乙为无酒窝的男性,丙为有酒窝的女性,丙的遗传因子组成有两种,两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概率无法得知,所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无法计算,C错误;甲为有酒窝的男性,丁为没有酒窝的女性,若甲与丁生出一个无酒窝男孩,则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杂合子,D正确。
10.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里,孟德尔用哪一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
A.子一代出现分离比3∶1
B.子二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
C.子一代的性状全显性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答案】D
【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里,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说,而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11.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做出这一判断是根据哪一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F1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F2的红果中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是______,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需要得到纯种的红果番茄,你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2自交得F3,F3中能稳定遗传的红果所占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红果 F1红果自交出现性状分离 (2)Dd Dd DD∶Dd=1∶2 (3)测交
(4)黄果 dd 黄果为隐性性状,只产生一种配子 (5)让红果植株连续多代自交 (6)3/16
【解析】(1)根据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红果对黄果为显性。(2)P中红果与黄果杂交产生后代中有红果与黄果两种性状,说明P中红果是杂合子Dd;F1中红果由配子D与d结合而成,其自交后代中DD∶Dd=1∶2。(3)杂合子P红果与隐性纯合子P黄果杂交,相当于测交。(4)F1黄果植株为隐性纯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是dd,由于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5)红果有DD与Dd两种遗传因子组成,DD自交后仍为DD;Dd自交后能产生DD、Dd、dd三种遗传因子组成,其中dd表现黄果性状被淘汰,因此让红果植株连续多代自交后纯合子DD比例升高。(6)F2中红果所占比例为1/2×3/4=3/8,红果中1/3DD能稳定遗传,2/3Dd的子代中DD占1/4,故F3中纯合子红果占3/8×(1/3+2/3×1/4)=3/16。第1章 2
[基础达标]
题组一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2023·广东佛山期中)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基因独立遗传,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答案】C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AaBbCc,求配子的种类可以把AaBbCc基因型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即Aa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1A∶1a;Bb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1B∶1b;Cc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1C∶1c;AaBbC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种类是2×2×2=8种;F1的基因型为AaBbCc,求F2代基因型的种类可以把F1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即Aa×Aa→1AA∶2Aa∶1aa;Bb×Bb→1BB∶2Bb∶1bb;Cc×Cc→1CC∶2Cc∶1cc;F2中基因型的种类是3×3×3=27种,C正确。
2.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
C.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D.F2有4种表型和6种基因型
【答案】D
【解析】F2中,单独看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圆粒∶皱粒≈3∶1,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相符;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1∶1∶1∶1;F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共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型。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C.F1自交得F2有4种表型,比例为9∶3∶3∶1
D.F1自交得F2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4
【答案】A
【解析】F1产生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而不是4个,A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B正确;F1自交得F2,F2有4种表型,即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且比例为9∶3∶3∶1,C正确;F1自交得F2中,两对基因均杂合,即YyRr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4.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①符合;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②不符合;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1∶1∶1,③符合;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2∶4∶1∶2∶1∶2∶1,④不符合;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1,⑤符合。
题组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及应用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不同类型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的组合
【答案】B
【解析】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属于受精作用,不属于自由组合的范围,A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的是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B正确;不同类型的亲本间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不会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
6.番茄中,缺刻叶(C)对马铃薯叶(c)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两对性状相互独立,从下图可以推出,Ⅰ的表型为( )
A.缺刻叶紫茎 B.缺刻叶绿茎
C.马铃薯叶紫茎 D.马铃薯叶绿茎
【答案】A
【解析】马铃薯叶绿茎与缺刻叶紫茎杂交,F1表型一致,F24种表型的比例为9∶3∶ 3∶1,说明亲本是纯合子,则F1为双杂合子CcAa,则Ⅰ的表型为缺刻叶紫茎。A正确。
7.某哺乳动物毛的颜色有白色和灰色两种,毛的长度有长毛和短毛两种。现用纯合白色长毛亲本与纯合灰色短毛亲本杂交,得到的F1全为白色短毛个体,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F2中短毛与长毛之比为3∶1
B.F2中白色短毛个体所占比例为9/16
C.F2中灰色短毛与灰色长毛个体杂交,得到两种表型比例为3∶1的个体
D.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答案】C
【解析】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白色与灰色之比为3∶1,短毛与长毛之比为3∶1,A正确;F1为双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F2中白色短毛个体(A_B_)所占比例为3/4×3/4=9/16,B正确;F2中灰色短毛(1aaBB、2aaBb)与灰色长毛(aabb)个体杂交,所以杂交后得到的两种表型个体比例为2∶1,C错误;与亲本表型相同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F2中A_bb比例为1/4×3/4=3/16,aaB_比例为1/4×3/4=3/16,故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16+3/16=3/8,D正确。
题组三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8.(2023·四川南充期中)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同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的统计学分析。下列关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正确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设计了测交实验来检测假说是否正确
B.孟德尔将统计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
C.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并且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孟德尔正确假设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孟德尔正确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 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了检测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A正确;孟德尔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先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再之后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9∶3∶3∶1,B正确;孟德尔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并且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正确;孟德尔并没有假设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提出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D错误。
[能力提升]
9.香豌豆的花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后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显性基因C、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子代全为紫花(C_P_),则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和ccPP。F1的基因型为CcPp,测交子代紫花(CcPp)∶白花(Ccpp+ccPp+ccpp)=1∶3。F2紫花中纯合子(CCPP)的比例是1/3×1/3=1/9。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Ccpp、ccPp、ccpp、ccPP、CCpp 5种。
10.(2023·广东江门期中)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
A.bbDd B.Bbdd
C.BbDD D.bbdd
【答案】D
【解析】只看直毛和卷毛这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dd,D正确。
11.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的表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答案】C
【解析】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后代可表示为9W_Y_∶3wwY_∶3W_yy∶1wwyy,由于W存在时,Y和y都不能表达,所以W_Y_和W_yy个体都表现为白色,占12/16;wwY_个体表现为黄色,占3/16;wwyy个体表现为绿色,占1/16。
12.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绿色 aabb (2)AaBb 4
(3)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
【解析】(1)根据实验①②很容易判断甘蓝的绿叶是隐性性状,紫叶是显性性状。由题干信息可知,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结合实验①可判断出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2)根据实验②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可推知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基因型为AaBb、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4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3)若丙植株与甲植株(aabb)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可推出紫叶丙植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有一种配子是ab,进而推出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若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均为紫叶,说明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只能含一个隐性基因或全是显性基因,可利用分离定律列出丙植株可能的基因型,符合要求的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若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均为紫叶,且该子代自交后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这是自由组合定律9∶3∶3∶1性状分离比的变形,推出子代紫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此推出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13.牵牛花的花色由基因R和r控制,叶的形态由基因H和h控制。下表是3组不同亲本的杂交及结果,请分析回答:
杂交 组合 亲本的表型 后代的表型及数目
红色阔叶 红色窄叶 白色阔叶 白色窄叶
①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03 0 397 0
② 红色窄叶×红色窄叶 0 430 0 140
③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13 0 0 0
(1)根据第________组合可判断阔叶对窄叶为显性;由第________组合可判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
(2)3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杂交组合③产生的红色阔叶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的性状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杂交组合①产生的红色阔叶与白色阔叶再杂交,得到隐性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①或③ ②或③
(2)rrHH×Rrhh Rrhh×Rrhh rrHH×RRhh (3)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9∶3∶3∶1 (4)1/8
【解析】(1)根据亲子代表型及比例,确定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单独分析每一对性状,如果亲本性状相同,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如果亲本性状不同,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型,则后代的表型为显性性状。据此可知,组合①③可确定阔叶为显性性状,组合②③可确定红色为显性性状。(2)判断亲本的基因型时,可根据已知亲本的表型运用基因填充法,首先把确定的基因写下来,待定的基因先用空格表示,如组合①中两个亲本基因型先写成rrH_和R_hh,再以隐性性状为突破口,综合分析写出双亲基因型。如组合①的后代中有白色性状出现,可确定红色窄叶亲本的基因型为Rrhh,后代中全为阔叶,则另一亲本基因型为rrHH。其他杂交组合可根据同样方法解决,得组合②双亲基因型为Rrhh×Rrhh,组合③双亲基因型为rrHH×RRhh。(3)组合③产生的红色阔叶植株基因型为RrHh,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有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9∶3∶3∶1。(4)组合①产生的红色阔叶与白色阔叶植株基因型为RrHh、rrHh,产生隐性纯合子(rrhh)的概率为1/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