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2 10:3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新 兴 力 量 的 崛 起欧共体日 本中 国第三世界什么旗帜?12颗星象征什么?围成了一个圆形有什么寓意?欧共体旗帜;
代表12个成员国;
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课 程 标 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注意:
1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是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2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形成:1951年4月 建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6月 组成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3月 统称为 欧洲共同体目标: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原因: ?政治一体化“用一个声音说话”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欧国家为谋求自身安全和发展,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而形成的国际联合。)探究一∶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原因:重振西欧的世界地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日本战后和崛起情况的对比∶二战后:① 、由于军事生产体制的瓦解,工厂纷纷倒闭,工人大批被解雇,加上士兵复员、海员侨民被遣返,失业人数高达1324万人。
② 、1945年又碰上天灾,稻谷歉收,粮食奇缺,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的状态。 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崛 起: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材料一:通货膨胀率极高,失业人数超过五百万,并且罢工不断发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准备沉重的赔偿。他们认为,日本要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复兴,那就是愚蠢的;同时他们也认为,人民的生活水准即使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也不过是对遥远的将来的一个梦幻。但是,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材料二: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单。为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被迫紧急地复兴日本的经济,这样就使还在执行的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同时,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特别需求突然猛增的时候,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为此而高兴,并欢呼:“神风终于开始刮起来了!”……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原因: ①民主改革,铲除了残存的封建因素
②举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人民、政府)
③高度重视科技
④高度重视教育
⑤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足鼎立局面,经济的多极
极化发展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和对美苏两极格局的
冲击。探究二∶日本兴起的原因?中国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中 国 的 腾 飞综合国力的提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影 响∶ 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结盟运动的标志2003年3月20日不结盟运动13次首脑会议在吉隆坡举行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 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
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铁 托原 因: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争霸的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中立。诞 生: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1961,南斯拉夫)内 容:意义: 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同时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的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他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欧 盟 总 部1、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抗衡美苏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摆脱美国的控制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A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
A、发展教育  B、力保天皇 
C、发展经济  D、重建政府威信 C3、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 A讨论∶弱国无外交?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建筑物,他距离原爆中心只有160米。也是广岛的象征。以被登录于世界遗产当中。
1、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有以下方面,其( )
①西欧的联合②日本的崛起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中国的振兴⑤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⑥“北约”的建立
A.①②⑤正确③④⑥错误B. ①②③④正确⑤⑥错误
C.①②③④⑤⑥均正确 D.①②③④⑤⑥均不正确
2、20世纪中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是( )
①“舒曼计划”提出 ②《罗马条约》签定 ③《巴黎和约》签定 ④欧共体成立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BCC4、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不同点(   )
A.都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植    B.都受益于朝鲜战争
C.政府都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D.都经历了高速发展
5中国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不可忽视的力量,得益于(  )
A.中苏友好关系的确立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亚非会议的召开   D.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
6、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是( )
A.在不结盟运动中起领导作用
B.反对发展中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
C.与不结盟运动保持军事同盟关系
D.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7、关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B.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C.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DD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