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别了,“不列颠尼亚”香港地图 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解说词;狭义的新闻指消息。什么叫新闻?1、迅速及时——当日的新闻是金子;
2、内容真实——用事实说话,引用数据;
3、语言简明。
新闻的特征:新闻的构成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除正题外,前有引题,后有副题。
导语:是正文开头第一句话,用简明的语言把主
要内容告诉读者。
主体:新闻结构的中心部分。
形式:时序结构、主次结构、逻辑结构
背景:穿插交代与主体有关的历史事实、材料、
数据。
结语:新闻的结尾。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
1 when 何时
2 where 何地
3 who 何人
4 what 何事
5 why 何故
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特写是新闻的一种。其特点是: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侧重“再现” 。关于新闻中的“特写”回归时刻的写真 表面意思是告别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不列颠尼亚”号,实际意思是暗指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导语部分 :第1段 明确:英国米字旗在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用一句话来概括第1段: 明确: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1)体会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旗”的作用。 明确: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2)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游轮”修饰“不列颠尼亚号”的作用?
明确:交代英国对香港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从此回归祖国。(3)“这是英国撤离香港是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告别仪式的时间、地点及末任港督离任这一事件。
2、主体部分叙述了哪几个时间发生的什么事情?
主体部分(第2—10段)
1、第2段交代了什么?(4)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四个场景:
(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2)6月30日晚6:15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降英国国旗。(3)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4:30 6:15 7:45 00:40
3、为什么要将事件具体到“分”?
符合“特写”要求:①真实 ②再现实施过程4、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何作用? 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天结束。5、揣摩第5段中“停泊在港湾中……恰好构成
‘日落仪式’的背景”的内涵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这次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6、分析第6段中“雨越下越大”的含义 ①照应上文导语中“蒙蒙细雨”;
②反衬殖民者当时的心情;
③雨过将天晴,暗示香港灿烂的明天。 7、第7段中“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语言平实,对比强烈,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2、结合文题思考“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话的深刻内涵。
结束语:(第11段)
1、“156年5个月零4天”这个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明确: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殖民统治;如今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船离开香港。这既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具体象征意义的场景;
庄重含蓄的语言;
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
概括本文特点: 今日扬州网消息 昨日,由中国商业史学会、扬州大学和东台市人民政府以及个园、汪氏小苑、扬州八怪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全国盐文化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原商业部部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名誉会长胡平,省盐业局局长晏仲华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四川、山西、江苏等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课堂演练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白。(不超过15个字) 据悉,全国盐文化研讨会是我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盐文化研讨活动。与会专家围绕盐业对文化的影响、两淮盐商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筹建中国盐文化博物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扬州盐文化在中国盐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专家们在发言中提出“继承、融合、创新、超越”理论,并一致肯定扬州的盐运经济对明清封建经济的发展的重要贡献,并认为扬州应在充分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注意盐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效连接,把扬州文化发扬光大。课件17张PPT。别了,“不列颠尼亚”进入新课(2分钟)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东方之珠”——香港!写作背景(3分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四人由此写了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代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的具体情况。这篇新闻特写,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录,这篇报道笔法灵活,感情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富,是一篇新闻特写的佳作。体裁简介(5分钟)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影“特定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
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课文朗读(3分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词解释(2分钟)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子夜:半夜
易帜:变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 升 中国国旗课堂讨论、课文分析(20分钟)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关于背景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对这些背景的描写表明了什么。文中一共写了四个场景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
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15,添马舰东面广场降
英国国旗
场景三: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
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
场景四: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象征意义
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句话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其中之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当你了解到经过156年5个月零4天,中国国旗重新飘扬在上空,你有何感想? 课堂小结:本课是一篇新闻特写,它以平实、含蓄、庄重的语言向我们再现了香港回归时的四个交接场景,写法反映事实。 课外探究:香港和澳门都已经顺利回归了,在今后我们还需要继续作出哪些努力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