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8.蒲柳人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主要描写了几个普通农家人的多情重义,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本文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C.本文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内容丰富,主线简约。
D.《蒲柳人家》语言古朴典雅,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答案】D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ABC.正确。
D.有误, 本文语言文白结合,较多运用口语与俗语,有说唱艺术的特点。不是“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的风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是外貌描写。
B.“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是动作描写。
C.“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是语言描写。
D.“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是语言描写。
【答案】D
【知识点】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ABC.正确。
D是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
3.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何满子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C.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勇猛无比的特点)
D.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对何满子的百般疼爱)
【答案】C
【知识点】比喻;夸张
【解析】 ABD.正确;
C.有误,本句并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而是比喻(把纤夫比作元宵)和夸张;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
4.下列各句中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是单句。
B.“2019年1月1日,迟子建《伪满洲国》读书讨论会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句中“在南京先锋书店”是状语。
C.“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这句话的主干是“面孔笼罩阴影”。
D.“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哥白尼的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这两个句子分别为转折复句和递进复句。
【答案】A
【知识点】并列复句
【解析】 A.有误,这句话是并列关系复句。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单句没有关联词,而复句多有关联词;句中无标点的多为单句;句子篇幅越长,越易为复句,相反则易为单句。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相连、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
二、填空题
5.记常识
刘绍棠(1936—1997),作家。成名作是短篇小说 ,还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刘绍棠的作品收入《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小说集中。 他的作品格调 ,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 色彩浓郁。
【答案】《青枝绿叶》;清新淳朴;乡土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成名作是短篇小说 《青枝绿叶》 ;
故答案为:《青枝绿叶》;清新淳朴;乡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常识积累,此类题目求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要注重把握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简介、作者的影响力、代表作等。
6.明词义
(1)一气呵成: 。
(2)不知好歹: 。
(3) :指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4) :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生命。形容讲义气,重情义。
(5)如坐针毡: 。
(6) :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7) :形容盼望殷切。
(8)咬文嚼字:
。
(9)芒刺在背: 。
(10)影影绰绰: 。
(11)不耻下问: 。
【答案】(1)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2)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3)妙手回春
(4)两肋插刀
(5)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6)天伦之乐
(7)望眼欲穿
(8)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9)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_
(10)模模糊糊,不真切
(11)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
【知识点】词义理解;解释
【解析】】解释词语要根据相应的语境以及平时的积累进行解释;
故答案为: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 妙手回春 ; 两肋插刀 ; 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 天伦之乐 ; 望眼欲穿 ; 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 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 模模糊糊,不真切 ; 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词语解释的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记忆,灵活运用,注重积累。
三、语言表达
7.某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他的《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答案】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东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其书法作品风格独特,代表作《兰亭序》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弘扬书法文化,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学校拟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高雅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本题要求写一段宣传文字,首先要理解材料内容,材料一说明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材料二说明书法家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材料三说明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及后人对他的书法的推崇、学习。材料四说明这次“校园文化节”开展的活动。写宣传材料时要把这些主要内容都写进去,从而让师生了解参加活动的意义。
故答案为: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东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其书法作品风格独特,代表作《兰亭序》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弘扬书法文化,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学校拟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高雅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点评】本题考查写宣传材料的能力。答题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宣传活动的意义,让受众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理解活动的意义,要能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名著导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甲】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役,在靴桶①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②,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美幕了一番。
【乙】马二先生步了进去,看见窗棂关着,马二先生在门外望里张了一张,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摆着一座香护,众人围着,像是请仙的意思。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那人磕头起来,傍边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李清照③?”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④?”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真⑤!”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
——(《儒林外史》节选)(江苏教育出版社)
【注】①靴桶:就是靴简,从前读书人多穿官靴,有如现在的长简胶靴。②笏板:官员的的记事板通常是见皇帝时拿在手中。③李清照:宋代女词人。④苏若兰:东晋女诗人。⑤朱淑真:即朱淑真,宋代女词人。
8.以上语段节选自 (作者)的《儒林外史》,其中“儒林”是指 这一群体。
9.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选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
10.《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简要分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至少写出两种)
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①范进 ②严监生
【答案】8.吴敬梓;“读书人”(或士人)
9.“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了马二所见还只是前朝皇帝的御书,便已如此诚惶诚恐,可见科举制度对此影响之深,体现了马二迂腐、追名逐利的性格特征。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运用语言描写,身为读书人的马二却不知道才女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表现八股取士对读书人学识、眼界、思想的禁锢——为了应考,他们只读考试用书,只做八股文章,体现了马二痴迷于八股、深受科举毒害之深。
10.白描: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把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神魂颠倒、亦颠亦狂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范进热衷功名的性格特征,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极具讽刺意味。夸张:如描写范进中举,写他中举后喜极而疯,在众人面前出尽洋相,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严监生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一直不肯咽气,辛辣地讽刺了他的吝啬以及吝啬背后表现出的内心的空虚。对比:同一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体现当时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社会风气。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态度的不同;将理想中的社会风气与真实的社会现象对比。作品中的庄绍光,杜少卿等人物形象反映了作者向往的思想,南京名士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理想的生活方式。作者将这种理想的状态与真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堪、可鄙可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封建制度对人心的腐蚀;通过不和谐的人事进行讽刺,运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性格。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自己的为人,下人进来禀报他抢占了别人的猪,人家来闹,借此讽刺了严贡生的无赖奸诈。讽刺:通过讽刺其人,揭露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等行为。
11.示例一:运用夸张手法。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老丈人的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讽刺了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中举是范进的荣耀,但挨胡屠户的巴掌却是受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示例二:运用夸张手法。严监生家资豪富,却畏缩糊涂,他胆小怕事又没有别的能力,只能用钱作护身符苟且偷安。他精打细算盘剥农民,克扣家用,自己一文也舍不得花,临死还对两根灯草斤斤计较,成为守财奴的典型代表,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儒林外史》
【解析】⑴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⑶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⑷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8.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识记。《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指的是读书人或者士人。《儒林外史》描写了-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故依次.填入答题空:吴敬梓;“读书人”(或士人)。
故答案为: 吴敬梓 ; “读书人”(或士人)
9.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鉴赏。《儒林外史》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运用动作、语言、心理、动作等一系列描写,生动描绘了一众读书人的迂腐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甲文“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一段,描述马二先生见前朝皇帝的御书的情景,运用了动作描写,“吓了一跳”“慌忙”“恭.恭敬敬”“拜了五拜”等词,生动写出他的诚惶诚恐,一个前朝的御书,却能让马二如此惶恐,可见科举制度的荼毒之深,生动刻画出马二迂腐、追名 逐利的性格特点。乙文“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 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运用了语言描写,马二身为读书人,却不知道才女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形象地刻画出八股取士对读书人学识、眼界、思想的禁锢只读考试用书,只做八股文章,只想追逐名利,也从侧面体现马二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故答案为: “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了马二所见还只是前朝皇帝的御书,便已如此诚惶诚恐,可见科举制度对此影响之深,体现了马二迂腐、追名逐利的性格特征。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运用语言描写,身为读书人的马二却不知道才女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表现八股取士对读书人学识、眼界、思想的禁锢——为了应考,他们只读考试用书,只做八股文章,体现了马二痴迷于八股、深受科举毒害之深。
10.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本题要求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至少写出两种讽刺手法,简要分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
故答案为: 白描: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把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神魂颠倒、亦颠亦狂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范进热衷功名的性格特征,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极具讽刺意味。夸张:如描写范进中举,写他中举后喜极而疯,在众人面前出尽洋相,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严监生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一直不肯咽气,辛辣地讽刺了他的吝啬以及吝啬背后表现出的内心的空虚。对比:同一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体现当时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社会风气。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范进态度的不同;将理想中的社会风气与真实的社会现象对比。作品中的庄绍光,杜少卿等人物形象反映了作者向往的思想,南京名士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理想的生活方式。作者将这种理想的状态与真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堪、可鄙可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封建制度对人心的腐蚀;通过不和谐的人事进行讽刺,运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性格。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自己的为人,下人进来禀报他抢占了别人的猪,人家来闹,借此讽刺了严贡生的无赖奸诈。讽刺:通过讽刺其人,揭露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等行为。
1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及表现手法。“讽刺” 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范进自二十岁应考,一 直考到五十四岁。考过二十余次,总是名落孙山。家中一贫如洗,只剩下一个老母亲,一个妻子,常让其岳父胡屠户辱骂数落,受尽非人生活的折磨。范进不顾丈人胡屠户的百般辱骂、无理责备,瞒着丈人,偷偷地去了城里参加乡试,结果高中举人喜极而疯。众人便找到胡屠户,要他来打他一个嘴巴吓唬范进一番。 胡屠户终“局不过众人”,壮着胆子,给了范进一巴掌。一掌打去,范进被打晕了,众人一齐上前,揉心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当时的士人执着参加科举,一旦获得功名就惊喜若狂;中举对于晚年的范进来说是荣耀之事,挨胡屠户的巴掌是范进的屈辱,但唯有此才能清醒,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故答案为: 示例一:运用夸张手法。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老丈人的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讽刺了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中举是范进的荣耀,但挨胡屠户的巴掌却是受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示例二:运用夸张手法。严监生家资豪富,却畏缩糊涂,他胆小怕事又没有别的能力,只能用钱作护身符苟且偷安。他精打细算盘剥农民,克扣家用,自己一文也舍不得花,临死还对两根灯草斤斤计较,成为守财奴的典型代表,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五、语段阅读
阅读《蒲柳人家》中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高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12.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所以人们虽然认为他编故事、讲故事根本算不得学问,但也说他是有学问,而且是“大学问”。
B.他编的故事、讲的故事说起来煞有其事、头头是道,但却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人们为了嘲讽他,就称他是“大学问”。
C.他能凭空编造出那么生动曲折、有枝有叶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人们真诚地认为他有“大学问”。
D.他会编故事、讲故事,应该说是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大学问”。
13.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A.古驿道大鞭文庙光背儿马 B.唱本书囊文庙崇山峻岭
C.古驿道长衫唱本崇山峻岭 D.长衫书囊大鞭光背儿马
14.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A.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C.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15.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答案】12.D
13.D
14.B
15.A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含义包括本义及语境义,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含义。
(2)本题考查人物外貌分析。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注意点要找全。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4)本题考查作品语言特色。比如句式上的特点、语言风格等。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12.结合第五段分析得知。戏谑,是人们有点调侃的意味,文中”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尊敬,是他确实有学问,”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 。所以人们称他为”大学问“。
故答案为:D
13.结尾段: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形象简要概括为:长衫书囊大鞭光背儿马
故答案为:D
14.选项体现人物形象为:
A: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
B:善良,大方
C: 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虚荣。
D:痴迷学问。
故答案为:B
15.语言风格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第一段:名讳已不可考中名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
第三段:“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阅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有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第五段: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整散句结合。
文章语言没有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故答案为:A
六、综合性学习
16.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郴州市宜章县的江梦南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半岁时,江梦南因用药物失聪,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从小到大,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按照计划,江梦南将于明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她就读生物信息学专业,为的是今后能够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学习江梦南,青年当自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内容我设计】围绕“学习江梦南,青年当自强”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活动的内容,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
活动二: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
活动三:
(2)【资料我搜集】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其中不属于该主题的一项是( )
A.粗逖闻鸡起舞 B.范仲淹断齑画粥
C.匡衡凿壁偷光 D.杞人忧天
(3)【颁奖词我来写】请你结合前面材料仿照示例为江梦南写两句颁奖词。
示例: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答案】(1)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古典诗词
(2)D
(3)迟开的你,也可以鲜花怒放。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围绕“学习江梦南,青年肖自强”的主题来设计,言简意赅,主题突出,活动便于落实即可。
(2)本题考查语文知识积累。
ABC:属于“自强不息”主题。
D:不属于,“杞人忧天”是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与“自强不息”无关。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符合江梦南事迹,语言有哲理,言简意赅,有文学色彩。
故答案为:
(1)示例: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古典诗词;
(2)D;
(3)示例:迟开的你,也可以鲜花怒放。
【点评】(1)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3)本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七、文言文阅读
刘基传(节选)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①也。”又曰:“数以孔子之言导予。”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释】①子房:即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
17.文学社成员小温对文中加点词的含义不是很清楚,请帮他找出其中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谋东下——“东”在此处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东”。
B.先生计安出——联想到成语“转危为安”中的“安”,推断为“平安”。
C.伏兵邀取之——查字典,从“迎候”“拦击,堵截”“求,谋求”等义项中判断“邀”的意思是“拦击,堵截”。
D.请决滞狱——迁移课内《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解释为“诉讼事件”。
1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陈 时 务 十 八 策 太 祖 大 喜 筑 礼 贤 馆 以 处 基 等 宠 礼 甚 至。
19.研究刘基这个人物时,小温想到了周亚夫,并将两人进行对比,请你完成表格。
比较阅读 《周亚夫军细柳》 《刘基传(节选)》
出处 司马迁①《 》 张廷玉《明史》
主要人物 周亚夫 刘基
形象对比 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②
人物评价 文帝:周亚夫是真正的将军 太祖:③
20.有人说:“刘基可称之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及《刘基传》的节选内容,说说这句话的依据。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人孔颖达解释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答案】17.B
18.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19.①史记;②廉洁正直、足智多谋、才华横溢;③刘基是杰出的谋臣。
20.立德:①立法定制。刘基请求制定法律制度,制止滥杀无辜。②刘基清廉正直,体恤民情。刘基平反冤狱,极力劝阻明太祖加刑于人。
立功:①定征讨大计成帝业。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出谋划策,辅佐明太祖集中兵力攻克陈友谅的军队。②主张收编胡美的军队,以和平的手段平定了江西。
立言:刘基为明朝一代宗师,对明代文坛贡献巨大,并为后世留下许多著作。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人。刘基小时候异常聪明。元朝至顺年间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为)高安县丞,有廉洁正直的名声。行省征召他,(他)拒绝了。到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到刘基的名声,用财物聘请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答应。到了之后,陈述当时的形势和十八条对策。太祖非常高兴,修建礼贤馆安顿刘基等人,恩宠礼遇到了极点。
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图谋向东进军,态势十分嚣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刘基瞪着眼睛不说话。太祖说:“先生啊,我们怎么制定计谋呢?”刘基说:“贼寇骄横,等他们的军队深入进来,(我们的)伏兵拦击战胜他们,(很)容易啊。上天的道理是后发动(大事)的人最终能获胜,择取威势控制敌人来成就王业,关键在打这一仗啊。”太祖采用他的计谋,引诱陈友谅到来,彻底攻克了他的军队,(太祖)因为战胜了敌人(就)赏赐刘基,刘基拒绝了。龙兴的守将胡美派遣儿子转达投降(的诚意),(但)要求不解散他的部队,太祖有些为难。刘基从后面踏太祖椅子,太祖醒悟,答应了胡美的要求。胡美投降,江西各部郡都归顺了太祖。
大旱(之时),(刘基)请求判决长期没有判决的诉讼事件。(太祖)立即命令刘基(为冤狱)平反,大雨随之而下。(刘基)请求制定法律制度,来制止滥杀(无辜)。太祖正要加刑于人,刘基问他原因,太祖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刘基说:“这是得土地得民众的象征,应该停止加刑来等待(吉象到来)。”过后三天,海宁(地方官兵)投降了。太祖高兴,把全部的囚犯交给刘基释放。不久(刘基)被授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的官职。
闲暇之时(刘基)便向(太祖)陈述为王的方法。太祖每次都洗耳恭听,常常称刘基为老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说:“你就是我的子房啊。”又说:“(老先生)多次以孔子之言来劝导我。”(刘基)写的文章,气势浩大而奇妙,与宋濂同为一代宗师,他的著作有《覆瓿集》《犁眉公集》流传于世。
17.ACD.正确;
B.先生计安出:先生有什么计策 安:怎么,怎样。
故答案为:B
18.本题考查划分停顿。本句翻译:到了太祖这里,陈述关于当时时务的十八条建议。太祖大喜,修建礼贤馆,用来安顿刘基等人,恩宠、礼仪做得十分周到。
故答案为: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人物形象。《周亚夫军细柳》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由第一段“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第二段“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可概括出廉洁正直;由第一段“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可概括出才华横溢; 由第一段“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第二段“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等可概括出:足智多谋;由第四段“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日:‘吾子房也。’”并结合注释可知,太祖认为刘基是杰出的谋臣。
故答案为:①史记;②廉洁正直、足智多谋、才华横溢;③刘基是杰出的谋臣。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由材料“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可知,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也就是用高尚的品德为世人树立榜.样;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也就是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也就是用渊博的知识著书立说;立德:由第三段“大旱,请决滞狱”“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可知,刘基请求制定法律制度,制止滥杀无辜;由“‘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可知刘基清廉正直,体恤民情。刘基平反冤狱,极力劝阻明太祖加刑于人;立功:由第二段“基8:‘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可知,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出谋划策,辅佐明 太祖集中兵力攻克陈友谅的军队;由第二段“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可知,主张收编胡美的军队,以和平的手段平定了江西;立言:由第四段“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可知,刘基为明朝一代宗师,对明代文坛贡献巨大,并为后世留下许多著作。
故答案为:立德:①立法定制。刘基请求制定法律制度,制止滥杀无辜。②刘基清廉正直,体恤民情。刘基平反冤狱,极力劝阻明太祖加刑于人。
立功:①定征讨大计成帝业。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出谋划策,辅佐明太祖集中兵力攻克陈友谅的军队。②主张收编胡美的军队,以和平的手段平定了江西。
立言:刘基为明朝一代宗师,对明代文坛贡献巨大,并为后世留下许多著作。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练习题。
潭上作
张 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2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1.描绘出了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2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诗歌前两句使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竹岛残阳、鸟兽碧潭的美景。
“映”字点出潭水的清澈。前两句营造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氛围。第- -句写 了竹岛,残阳,翠微三种意象,第二句写了雪翎,白色羽毛的鹤,而鹤都是栖息在有水的沼泽地,同时本诗写的是潭,而有潭的地方必定有溪,有河流,还写了潭边的走兽,诸如野兔之类。前两句写了潭边周围的动植物,景色,向我们描绘一幅清净优美的自然美景。
故答案为: 描绘出了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2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厌倦,留恋渔家幽静的生活环境,透露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绝尘归隐的情感。
故答案为: 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23.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 →父母因车祸受伤, →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24.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划线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25.品析下列句子。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
26.有人把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23.忧郁漠然(孤单悲伤);无动于衷
24.“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因为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所以老师会感到“头疼”。
2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卸下心理负担的李想的欢快与轻盈描绘了出来。
26.示例一:原题目好。因为原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泪”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点明主旨。示例二:“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更好,它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思考。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喻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解答时,对应文章相应段落找出关键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本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可从理解文章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也可从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感情,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23.文中提到“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而前文提到“其父母离家五年”,因此此处用原文词语作答应是“不让眼泪落下来”。文中提到“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而前文提到其父母车祸受伤,因此此处用原文词语作答应是“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感受到快乐,流下了泪水。
24.“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根据文中情节“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可知: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因此老师会感到“头疼”。
25.①阅读句子,“冷冷地”是对他的神态描写,“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则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李想对老师态度的冷漠。②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句子将他比作是“一阵风”,很明显是突出他跑得快,结合内容可知,他是为自己有“娘”,有了亲人的关爱而变得更加快乐起来。
26.第一种,“一滴眼泪流下来要多久”,文章讲述了李想因缺失父母的关爱,而养成倔强的性格,即使遭受打骂和父母受伤也不哭泣,后因父母回家重获关爱而嚎啕大哭,走向新生活的故事。“眼泪”贯穿全文,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标题概括了主要情节,能够吸引读者。第二种,“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本文主人公李想是一名留守儿童,文章主要讲述了留守儿童由缺失关爱而冷漠到重获关爱变得阳光的故事。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引发读者对留守儿童的思考。
十、写作题
27.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蒲柳人家
【解析】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有 真好的自己(如理想、梦、这样的活动等)”,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文题对记叙文、议论文体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
3.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点评】选定题目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中心鲜明;选材恰当,有新意;认识生活正确,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思路通畅;条理清晰;结构安排有特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8.蒲柳人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主要描写了几个普通农家人的多情重义,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本文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C.本文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内容丰富,主线简约。
D.《蒲柳人家》语言古朴典雅,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2.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是外貌描写。
B.“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是动作描写。
C.“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是语言描写。
D.“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是语言描写。
3.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B.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何满子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C.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勇猛无比的特点)
D.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出一丈青大娘对何满子的百般疼爱)
4.下列各句中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是单句。
B.“2019年1月1日,迟子建《伪满洲国》读书讨论会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句中“在南京先锋书店”是状语。
C.“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这句话的主干是“面孔笼罩阴影”。
D.“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哥白尼的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这两个句子分别为转折复句和递进复句。
二、填空题
5.记常识
刘绍棠(1936—1997),作家。成名作是短篇小说 ,还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刘绍棠的作品收入《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小说集中。 他的作品格调 ,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 色彩浓郁。
6.明词义
(1)一气呵成: 。
(2)不知好歹: 。
(3) :指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4) :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生命。形容讲义气,重情义。
(5)如坐针毡: 。
(6) :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7) :形容盼望殷切。
(8)咬文嚼字:
。
(9)芒刺在背: 。
(10)影影绰绰: 。
(11)不耻下问: 。
三、语言表达
7.某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他的《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四、名著导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甲】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役,在靴桶①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②,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美幕了一番。
【乙】马二先生步了进去,看见窗棂关着,马二先生在门外望里张了一张,见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摆着一座香护,众人围着,像是请仙的意思。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那人磕头起来,傍边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李清照③?”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④?”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真⑤!”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
——(《儒林外史》节选)(江苏教育出版社)
【注】①靴桶:就是靴简,从前读书人多穿官靴,有如现在的长简胶靴。②笏板:官员的的记事板通常是见皇帝时拿在手中。③李清照:宋代女词人。④苏若兰:东晋女诗人。⑤朱淑真:即朱淑真,宋代女词人。
8.以上语段节选自 (作者)的《儒林外史》,其中“儒林”是指 这一群体。
9.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选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
10.《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简要分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至少写出两种)
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①范进 ②严监生
五、语段阅读
阅读《蒲柳人家》中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高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12.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所以人们虽然认为他编故事、讲故事根本算不得学问,但也说他是有学问,而且是“大学问”。
B.他编的故事、讲的故事说起来煞有其事、头头是道,但却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人们为了嘲讽他,就称他是“大学问”。
C.他能凭空编造出那么生动曲折、有枝有叶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人们真诚地认为他有“大学问”。
D.他会编故事、讲故事,应该说是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大学问”。
13.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A.古驿道大鞭文庙光背儿马 B.唱本书囊文庙崇山峻岭
C.古驿道长衫唱本崇山峻岭 D.长衫书囊大鞭光背儿马
14.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A.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C.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15.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六、综合性学习
16.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郴州市宜章县的江梦南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半岁时,江梦南因用药物失聪,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从小到大,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按照计划,江梦南将于明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她就读生物信息学专业,为的是今后能够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学习江梦南,青年当自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内容我设计】围绕“学习江梦南,青年当自强”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活动的内容,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
活动二: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
活动三:
(2)【资料我搜集】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其中不属于该主题的一项是( )
A.粗逖闻鸡起舞 B.范仲淹断齑画粥
C.匡衡凿壁偷光 D.杞人忧天
(3)【颁奖词我来写】请你结合前面材料仿照示例为江梦南写两句颁奖词。
示例: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七、文言文阅读
刘基传(节选)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①也。”又曰:“数以孔子之言导予。”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释】①子房:即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
17.文学社成员小温对文中加点词的含义不是很清楚,请帮他找出其中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谋东下——“东”在此处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东”。
B.先生计安出——联想到成语“转危为安”中的“安”,推断为“平安”。
C.伏兵邀取之——查字典,从“迎候”“拦击,堵截”“求,谋求”等义项中判断“邀”的意思是“拦击,堵截”。
D.请决滞狱——迁移课内《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解释为“诉讼事件”。
1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陈 时 务 十 八 策 太 祖 大 喜 筑 礼 贤 馆 以 处 基 等 宠 礼 甚 至。
19.研究刘基这个人物时,小温想到了周亚夫,并将两人进行对比,请你完成表格。
比较阅读 《周亚夫军细柳》 《刘基传(节选)》
出处 司马迁①《 》 张廷玉《明史》
主要人物 周亚夫 刘基
形象对比 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②
人物评价 文帝:周亚夫是真正的将军 太祖:③
20.有人说:“刘基可称之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及《刘基传》的节选内容,说说这句话的依据。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人孔颖达解释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练习题。
潭上作
张 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2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23.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 →父母因车祸受伤, →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24.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划线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25.品析下列句子。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
26.有人把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
十、写作题
27.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