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词四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词四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1:54:2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12.词四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从本词的题材和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B.上片中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一腔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
C.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几句勾画出了一个豪气十足、挽弓劲射、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ABD正确。
C.有误,作者以魏尚自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下列对《 满江红(小住京华) 》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下片转为抒情,表现词人的豪迈气概。
B.上片中“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拭”字生动传神地写出秋色澄明之景。
C.“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运用典故点明了国难背景,表达了词人的思乡愁绪。
D.“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道出命运的不公,表现了词人与传统决裂的勇气与决心。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ABD.正确。
C.“四面歌残终破楚”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C项“表达了词人的思乡愁绪”理解有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下面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词的分析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离开了,可边防军人没有走,他们坚守在边关;[大雁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人”包括全体边防将士,将军由于战争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国久戍边地,也不免 流下思乡的泪;
D.诵读这首词,我们感觉到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感染着我们,这就是作家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A.有误,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并非“衡阳的大雁飞去”,因为衡阳在塞北的南面,本句突出写塞外的冷。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C.词的下片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因此C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   朝文学家   (姓名)。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   朝   (姓名),字   ,号   ,与   和   并称“三苏”。“江城子”是   ,   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是   先驱   (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爱国词人   (姓名),字   ,号   ,与   并称“苏辛”。
【答案】(1)宋;范仲淹
(2)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词牌名;密州出猎
(3)妇女解放运动;秋瑾
(4)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知识点】满江红;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故答案为:⑴宋;范仲淹;⑵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词牌名;密州出猎;⑶妇女解放运动;秋瑾;⑷宋;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   
③鬓微霜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⑦沙场秋点兵   ⑧秋容如拭   
⑨殊未屑   ⑩男儿列   
【答案】刻石记功;暂且,姑且;稍白;定将;烤肉;了结;战场;擦;很,甚;属类,范围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中字词的含义。平时要留心、牢记字词的意思,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加以理解。
故答案为:刻石记功;暂且,姑且;稍白;定将;烤肉;了结;战场;擦;很,甚;属类,范围
【点评】考查字词的意思的题目,要准确了解字词的含义,尤其要关注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平时要注意积累。
三、默写
7.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明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
(4)《满江红》中借写明丽秋景来衬托词人心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勒 、 遣 、 霹雳 、 拭 ”
⑴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⑵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⑶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⑷ 为篱下黄花开遍 , 秋容如拭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四、语言表达
8.本课的四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请你根据辛弃疾的词写一段话,加以联想与想象,写出自己对于辛弃疾的理解。200字左右。
【答案】辛弃疾,你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但朝廷却怕你,烦你,忌用你。你在南宋生活了几十年,倒有近一半的时间被闲置在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那些年里,又多次频繁调动,而你每次遇到机会,就会认真执着地工作,但“过则成灾”,终招来鹤般的生活。你说:“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你为何隐藏剑气,因为你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你把它隐藏起来,是等待重新被重用的那一天。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在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写出自己对于辛弃疾的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 辛弃疾,你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但朝廷却怕你,烦你,忌用你。你在南宋生活了几十年,倒有近一半的时间被闲置在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那些年里,又多次频繁调动,而你每次遇到机会,就会认真执着地工作,但“过则成灾”,终招来鹤般的生活。你说:“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你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你为何隐藏剑气,因为你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你把它隐藏起来,是等待重新被重用的那一天。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
五、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 (捏 抓 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缩 收 取)了回去,往腰里 (放 揣 摆) ,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9.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10.上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11.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2.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 试举例说明。
【答案】9.攥 缩 揣
10.见钱眼开又虚伪做作。
11.中举后二人身份地位发生改变,范进得意忘形,趾高气扬。
1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举例略。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儒林外史;《儒林外史》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时要注意区分词语的在词义、表达效果上的差异,要结合选段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时要熟读文段,理解文意,结合文段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故事情节,联系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变化进行揣摩,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结合选段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9.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段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学生在熟读文段的基础上,选出能够体现胡屠户唯利是图性格的词语即可。即:攥 缩 揣
10.这三个词语:攥 缩 揣,都能体现胡屠户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虚伪做作、嫌贫爱富的性格。据此概括为:见钱眼开又虚伪做作。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前后的心理变化的理解。范进在中举前,唯唯诺诺,一文不值,中举后,身份低微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所以对胡屠户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二人身份地位发生改变,中举后的范进得意忘形,趾高气扬
12.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理解。选段对胡屠户的描写主要是从语言和动作两方面来刻画胡屠户的。如“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属于动作描写; ‘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属于语言描写。
六、语段阅读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3.下面对选文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主要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就说,言行一致。
B.主要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主要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主要写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硕果累累,贡献巨大。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钻得越锲而不舍”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B.“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
C.“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的刻苦精神。
D.“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明闻一多先生练习书法非常认真。
15.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2段开门见山,作者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B.选文详略得当,略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详写他研究《校补》和“古典新义”。
C.选文语言生动,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
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等。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D.选文结构严谨,第7段承接上文,第8段引起下文,使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答案】13.B
14.D
15.B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选文内容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去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特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分析和理解,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13.文段第①②以闻一多先生的话表明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③--⑥段具体写闻一多先生没有说,却在默默无闻之间取得的文学成就;第⑦段再次总结。由此可知,选文的中心意思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故答案为:B
14.ABC.正确。
D.有误,“练习书法”错误,应该是进行文学创作非常认真。
故答案为:D
15.ACD.正确。
B.有误,应是详写闻一多研究唐诗,略写他研究《校补》和“古典新义”。
故答案为:B
七、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诗词和文献,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请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节目采用诗和歌相结合的形式,让古诗词进入生活,人们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赏诗词,让诗词在音乐中重获新生,在配乐歌唱中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了“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带动全校学生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三】2023年3月16日,百度正式发布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它不但可以陪人聊天、帮写代码、绘制图画,甚至可以“写”论文。
【材料四】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两个版本中古诗文阅读量比较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年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年版 124 124 20.7 41.3
16.上面四则材料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关的一则是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四】的主要信息。
【答案】16.材料三
17.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2017版和2013版相比,古诗文的总篇数、年平均篇数大幅增加,增长率大幅提高;初中课本中古诗文的增长率比小学增长率高。说明我国中小学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通读材料,理解材料大意,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材料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16.【材料三】主要在讲高科技AI的应用,和传统文化无关。
故答案为:材料三
17.【材料四】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2013和2017两个版本中古诗文阅读量比较,总篇数、年平均篇数、增长率都大幅提高,且初中增长率93.8%高于小学的79.7%。写我国中小学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故答案为: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2017版和2013版相比,古诗文的总篇数、年平均篇数大幅增加,增长率大幅提高;初中课本中古诗文的增长率比小学增长率高。说明我国中小学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八、文言文阅读
【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千嶂里 嶂:   
②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夫: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④至若春和景明 景:   
⑤不以物喜 以: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具体指什么?《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异”又指什么?
21.《渔家傲·秋思》和《岳阳楼记》中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尽管是同一作者,但写景的目的明显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8.直立似屏障的山峰;出征的士兵;美好;日光;因为
19.①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不能早作回家的打算。
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
20.气候苦寒,边声四起,战事紧张,戒备森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渔家傲·秋思》中描写的是边塞荒凉的秋景,突出了战事紧急,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岳阳楼记》中分别描写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引出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一悲一喜,旨在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岳阳楼记;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自然环境描写;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问单个字词含义,建议联系所在句子的上下文,翻译理解,分析归纳句子含义,才能理解单个字词深意。
(4)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之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深化主题;表现人物形象。答题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18.千嶂里:层峦叠嶂里。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留下了眼泪。征夫:出征的士兵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胜:美好
至若春和景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故答案为:直立似屏障的山峰;出征的士兵;美好;日光;因为
19.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燕然、庙堂、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庙堂:指朝廷。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不能早作回家的打算;
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
20.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且四面边声,孤城闭,可见战争氛围极其紧张。
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以上两种心情是阴雨天萧条冷落情和晴天心情美好。他们的心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故答案为: 气候苦寒,边声四起,战事紧张,戒备森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渔家傲·秋思》写了边地秋天的荒凉景象,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岳阳楼记》写了阴雨天萧条冷落情和晴天心情美好情,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故答案为:《渔家傲·秋思》中描写的是边塞荒凉的秋景,突出了战事紧急,戒备森严的背景,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岳阳楼记》中分别描写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引出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一悲一喜,旨在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九、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甲】满江红
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3.【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表现自己“身为女儿身,心怀忧国情”的责任担当。请结合划线句简要分析。
【答案】22.①运用对比,通过“身”与“心”的对比。
②表现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23.①【甲】词中的句子运用典故,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比喻国破,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②【乙】诗中的句子借古讽今,举出项羽不肯退回江东的例子,辛辣讽刺了怯懦、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满江红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
2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词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表现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豪情壮志。也可从对比的写作方法或对偶的修辞来赏析。
故答案为:①运用对比,通过“身”与“心”的对比。 ②表现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2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年的生活况味。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在心中交织,不禁感慨万千,无可名状。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也痛恨自己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咏史而讽世。项羽兵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相待,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项羽却拒绝东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项羽暴露了作为军事领袖的诸多缺点,然而在其生命的最后关头,却显示了一个英雄的凛然无畏。在李清照看来,他无愧“人杰”“鬼雄”之称。而在当时金兵铁蹄长驱南下,宋朝君臣望风而逃的大背景下,项羽之“不肯过江东”更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诗人借古讽今,借项羽自刎的典故,鞭挞了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
故答案为:①【甲】词中的句子运用典故,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比喻国破,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②【乙】诗中的句子借古讽今,举出项羽不肯退回江东的例子,辛辣讽刺了怯懦、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
十、现代文阅读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 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 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 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 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 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 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24.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5.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 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6.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27.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 举例说明。
【答案】24.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植物会有意识地发出声音,令人信服。
25.“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6.①植物语言随环境变化而变化;②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③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
27.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例如交水、电、燃气费等,都能直接在手机上操作支付,出行则可以选择用手机扫码使用共享单车、乘坐公交、地铁,或者用滴滴打车预约快车等,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知识点】材料探究;说明文语言分析;事理性说明文;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1)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先指出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再具体分析下手法,最后强调某种观点。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注意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的词语,不可以删掉,这些词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特点。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题目要求,分析现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发明对人生活的积极作用。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4.写了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发现,加拿大科学家的发现,是举例子,通过这两个真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植物确实是会有意的发出声音的,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植物会有意识地发出声音,令人信服。
25.往往:常常,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这里写了植物发出的声音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故答案为:“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6.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写植物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④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
故答案为: ①植物语言随环境变化而变化;②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③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
27.发明对人生活的积极作用很多。如电灯的发明让人类拥有了光明,夜晚来临只要按一下开关就可以获得光亮。如交通工具的发明,如高铁、地铁等,改善人们出行方式,“嗖”一下就到了,方便快捷。
故答案为: 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例如交水、电、燃气费等,都能直接在手机上操作支付,出行则可以选择用手机扫码使用共享单车、乘坐公交、地铁,或者用滴滴打车预约快车等,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十一、写作题
28.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体现士大夫为国为民的担当;《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斥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体现了知识分子为人类为文明的担当;《木兰诗》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体现了一位女子为家庭为亲人的担当……大至国家、伟人,小至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担当是责任、是情怀、是义务、是态度。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请以“担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话题作文
【解析】根据材料“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的提示,可知“担当”是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根据材料“《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 大至国家、伟人,小至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可知,担当有大小之分。:根据“担当是责任、是情怀、是义务、是态度“可知,担当是责任、是情怀、是义务、是态度;根据“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可知,希望我们有担当,敢作。据此可以思考何谓“担当”?如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踌躇功过,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荡,此乃大丈夫也。怎样“担当”?如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例文:
面对疫情我想说——坚守岗位勇于担当
春节前夕,各处都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我住的城市福州也不例外。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乌云笼章着大地,一切变得如此的安静,人们带着点恐慌、手足无措。这时候,仍有“逆行者”在坚守岗位,从不退缩。
钟南山爷爷,在坚守岗位。连续不分昼夜地工作,80多岁的钟南山爷爷,在前往武汉的火车上,累地睡了一会,前面的小桌上是一大堆材料和一副眼镜。在别人撤离武汉时,钟爷爷毅然前往,不顾生死。这是他的职责,是他的岗位,闪现着“逆行者”的光芒。
爸爸妈妈,在坚守岗位。爸爸是电视台的记者,面对突发情况,他总是奋战在第一线。大年初三,爸爸就到单位报到,开始前后方的联系工作,为同事们准备拍摄器材及防护口罩、手套等,及时、快捷、准确向大众宣传防控信息。妈妈是新媒体的行政负责人,也是拥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勇于担当作为。假期未过,妈妈坚守职责,实时掌握员工的出行信息及健康状况,召开视频会议,安排各项工作,同时经过多方协调,紧急采购了100个医用口罩供值班员工使用。有时连续打了一个上午的电话,都顾不上喝一口水。爸爸妈妈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外公外婆,在坚守岗位,他们做好家里的后勤保障工作。外婆宅在家里,学会了用手机ApP下单,买水果、青菜、排骨等;还坚持用消毒水拖地,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外公拿起大勺,精心准备每天的饭菜,荤素搭配,让全家人吃得健康、安全又美味。
我,作为一名中学生,也在坚守岗位。受疫情影响,推迟上课了,也没法出门和小伙伴们玩耍。
这十几天,我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心情有些郁闷。但是,这段时间更要加强学习,补足短板。比如跳绳,原来只能跳40—50下,现在每天坚持早、中、晚各跳一次,每次10分钟,结果进步神速,现在能连续跳100多下了。
一个人不懂得承担责任,就永远不会长大。我和我的家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懂得坚守与担当,大家和小家才有希望。期望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明媚的春光早点到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12.词四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从本词的题材和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B.上片中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一腔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
C.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几句勾画出了一个豪气十足、挽弓劲射、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
2.下列对《 满江红(小住京华) 》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下片转为抒情,表现词人的豪迈气概。
B.上片中“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拭”字生动传神地写出秋色澄明之景。
C.“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运用典故点明了国难背景,表达了词人的思乡愁绪。
D.“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道出命运的不公,表现了词人与传统决裂的勇气与决心。
3.下面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词的分析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离开了,可边防军人没有走,他们坚守在边关;[大雁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人”包括全体边防将士,将军由于战争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国久戍边地,也不免 流下思乡的泪;
D.诵读这首词,我们感觉到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感染着我们,这就是作家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4.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   朝文学家   (姓名)。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   朝   (姓名),字   ,号   ,与   和   并称“三苏”。“江城子”是   ,   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是   先驱   (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爱国词人   (姓名),字   ,号   ,与   并称“苏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   
③鬓微霜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⑦沙场秋点兵   ⑧秋容如拭   
⑨殊未屑   ⑩男儿列   
三、默写
7.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明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
(4)《满江红》中借写明丽秋景来衬托词人心情的句子是:   ,   。
四、语言表达
8.本课的四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请你根据辛弃疾的词写一段话,加以联想与想象,写出自己对于辛弃疾的理解。200字左右。
五、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 (捏 抓 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缩 收 取)了回去,往腰里 (放 揣 摆) ,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9.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10.上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11.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2.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 试举例说明。
六、语段阅读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3.下面对选文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主要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就说,言行一致。
B.主要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主要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主要写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硕果累累,贡献巨大。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钻得越锲而不舍”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B.“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
C.“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的刻苦精神。
D.“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明闻一多先生练习书法非常认真。
15.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2段开门见山,作者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B.选文详略得当,略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详写他研究《校补》和“古典新义”。
C.选文语言生动,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
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等。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D.选文结构严谨,第7段承接上文,第8段引起下文,使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七、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诗词和文献,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请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节目采用诗和歌相结合的形式,让古诗词进入生活,人们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赏诗词,让诗词在音乐中重获新生,在配乐歌唱中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了“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带动全校学生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三】2023年3月16日,百度正式发布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它不但可以陪人聊天、帮写代码、绘制图画,甚至可以“写”论文。
【材料四】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两个版本中古诗文阅读量比较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年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年版 124 124 20.7 41.3
16.上面四则材料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关的一则是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四】的主要信息。
八、文言文阅读
【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千嶂里 嶂:   
②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夫: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④至若春和景明 景:   
⑤不以物喜 以: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具体指什么?《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异”又指什么?
21.《渔家傲·秋思》和《岳阳楼记》中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尽管是同一作者,但写景的目的明显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九、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甲】满江红
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3.【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表现自己“身为女儿身,心怀忧国情”的责任担当。请结合划线句简要分析。
十、现代文阅读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 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 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 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 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 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 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24.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5.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 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6.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27.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 举例说明。
十一、写作题
28.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体现士大夫为国为民的担当;《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斥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体现了知识分子为人类为文明的担当;《木兰诗》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体现了一位女子为家庭为亲人的担当……大至国家、伟人,小至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担当是责任、是情怀、是义务、是态度。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请以“担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