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 同步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山水画的意境 同步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1:56: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14.山水画的意境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答案】B
【知识点】顿号;逗号;冒号
【解析】A.“善辩”后面的“。”应为“:”,这里“:”表示总结上文;C.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去掉顿号;D.并非问句,不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后一个问号改为“。”;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中考试题主要涉及七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和九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和专名号)的考查。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掌握这些标点符号用法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其次根据选项逐一分析判断。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A项,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用法有误,可改为“设身处地”;B项,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使用正确;C项,胸有成竹 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使用正确;D项,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也有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的用法。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误用主要有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不分、不合逻辑、表意重复、谦敬错位等类型。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通读句子,读懂句子的含义;其次,要结合平时积累,理解成语的含义;最后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3.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答案】C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中“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一句说法过于绝对,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核心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
做大胆的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
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
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③①②⑤④⑥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语言连贯
【解析】本题由横线前介绍马远画山水时善于概括、剪裁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空应填③句。接着由其画面简妙的特点引出其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空应填①句。其他四空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由此可确定后四空应填②⑤④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瞻前顾后,确保一致。可按照以下三步进行:看选项,定首句;找规律,巧排除;通读题,细查验,最终确定答案。
二、填空题
5.填空。
(1)《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成就最高。
(2)画家中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郑板桥分别擅长画   、   、   、   。画风各有千秋,画作意蕴独特。
(3)“胸有成竹”语出   (作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1)山水画
(2)虾;牛;马;竹
(3)苏轼
(4)语不惊人死不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其他常识;成语典故
【解析】(1) 李可染 ,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齐白石弟子。他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李可染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2)齐白石以画虾而闻名,“墨虾”成为了他独特的艺术符号; 李可染,尤其擅长画牛;徐悲鸿,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郑板桥画的最多的最擅长的就是竹子,他画的《墨竹图》,表达了他想为老百姓做点好事的良好愿望,更是为自己的画竹总结出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的三个阶段,很有深意。
(3)【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注意“僻”“耽”二字正确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的能力。识记类知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成语题要注意出处、典故及意义;名句题要注意易错字的准确记忆。
6.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首。
惆怅    真挚    崇高    渲染   
暮霭    筼筜    夔门    柏树   
浮晃掠影    身临其境    颐和园   
 
【答案】chàng;zhì;chóng;xuàn;ǎi;yún;kuí;bǎi;lüè;lín;yí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山水画的意境
【解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本题的字基本都是形声字,要注意它们的正确读音,不能见字读半边。“崇”不要读成suì;“柏”不要读成bó;“筼、夔”这两个字比较难读。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三、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一段话,从中提取两个对李可染评价的关键词。
李可染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存在。关于李可染,世论已多。究竟该如何认识他,见解不一。梅墨生点评,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传统四大家相比,站在创新角度来看,李可染是当之无愧的创新派。但其仍有弊病,姜寿田指出,一味地求黑,李可染将山一律画成背影逆光,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山白水”,实在也不是山水画的上乘境界。
【答案】创新、求黑(黑山白水)
【知识点】创新题型;材料探究;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这个语段谈论的话题是李可染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主要成就和其创作的弊病。通过分析内容可得知,“ 李可染是当之无愧的创新派 ”和“ 一味地求黑”是概括这两方面信息的关键语句,由此可提取出关键词“创新、求黑”。
故答案为:创新、求黑(黑山白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在提取之前应先概括语段内容,再根据主要信息找出关键词即可。在提取关键词时,可采用核心话题法、关键语句法、结构层次法等,使答题得心应手。
四、名著导读
阅读《简 爱》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里德太太有时用一种严厉的眼光打量我,但很少和我说话。自我生病以后,她在我和她的孩子之间划了一条比以前更加分明的界限。她指定我一个人睡在一个小房间里,罚我独自一人吃饭,还命令我整天待在儿童室里,而我的表兄表姐们却经常待在客厅里。有关送我进学校的事,她一句都没有提起,不过我还是出自本能地相信,她绝不会容我和她在同一座房子里久住下去了,因为现在她一看到我,她的目光中就流露出一种比以前更加无法克制的深恶痛绝的神情。
伊丽莎白和乔治安娜显然是奉命行事,尽可能少跟我说话。约翰一看到我就伸舌头鼓腮帮装鬼脸,有一次还想要教训我,可是由于以前那种惹得我坏脾气大发的暴怒和拼死反抗的心情又激励了我,我立刻转身和他针锋相对,他一看还是觉得罢手为妙,便逃开了,一边逃一边咒骂,还发誓说我打破了他的鼻子。说实话,我倒真的是对准了他那突出的部分,想使尽手劲狠狠揍他一拳。看到他被我这一架势或者是我的神色吓破了胆的模样,我真想乘胜追击,可惜他已逃到他妈妈身边了。我听见他哭哭啼啼地在诉说,“那个可恶的简 爱”怎样像只疯猫似的朝他扑上去,但却被他厉声喝住了。
“别跟我说起她,约翰。我对你说过,叫你不要走近她,她不值得去理睬。我不愿意看到你和你姐妹跟她来往。”
听到这里,我从楼梯栏杆上扑出身子,不假思索地猛地大声嚷道:“他们才不配跟我来往哩。”
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9.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简 爱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
【答案】8.简·爱面对欺侮奋起反抗。
9.勇敢、有抗争精神、自尊心强
【知识点】简爱;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8.短文内容写简爱的舅母孤立简爱,让简爱和她的孩子之间划了一条比以前更加分明的界限,指定她一个人睡在一个小房间里,罚她独自一人吃饭,还命令她整天待在儿童室里。但简爱并没有屈服,面对表兄约翰的挑衅,她拼死反抗;还是他们不配和自己一起住等。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故答案为:简·爱面对欺侮奋起反抗。
9.表兄约翰有舅母撑腰,屡屡欺负、冒犯简爱,简爱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拼死反抗,把表兄吓破了胆,由此可以看出简爱非常勇敢,有反抗精神。舅母孤立简爱,不让自己的孩子和简爱来往,简爱的不假思索的回答他们才不配跟我来往哩,由此可以看出她自尊心非常强。
故答案为:勇敢、有抗争精神、自尊心强
五、语段阅读
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10.作者认为,“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需要做好哪几点?
11.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2.读选文第二段,有的同学认为删掉“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阐明理由。
13.选文第三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0.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观察、认识现实要站得高于现实。
11.承上启下,引出并总领下文。承接上文对意境含义及意境的意义的论述;引出下文对获得意境的方式方法的阐述;采用设问句形式,自问自答,总领下文内容。
12.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这段内容引用近义成语、短语,一方面增添了文采,丰富了文章语言,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使前句“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中的“认识全面”的程度具体、形象化,突出了“认识全面”的重要性。故不能删去。
13.举例论证,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为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的观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议论的方式(立论和驳论);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细读选文,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取关键信息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全文,从该段文字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该段所用句式的特点等角度分析作答。
(3)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时,要深刻领悟原句的含义,并结合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以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回顾常用论证方法及其特点、作用;然后根据确定为论证方法;接着,明确本段中作者要阐明的观点;最后,可采用“XX论证,通过列举(引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的基本模式作答。
10.结合选文第二、三段中的关键语句“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进行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 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观察、认识现实要站得高于现实。
11.结合选文,可知本段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了获得意境的主要方式,即为: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总领全文的作用。
故答案为: 承上启下,引出并总领下文。承接上文对意境含义及意境的意义的论述;引出下文对获得意境的方式方法的阐述;采用设问句形式,自问自答,总领下文内容。
12.细读这句话可知,引号内的四个短语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四个连用,丰富了文章的语言,使“认识全面”的程度更加具体、形象,同时强调了“认识全面”对获得意境的重要性。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即可。
故答案为: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这段内容引用近义成语、短语,一方面增添了文采,丰富了文章语言,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使前句“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中的“认识全面”的程度具体、形象化,突出了“认识全面”的重要性。故不能删去。
13.认真阅读第三段可知,本段列举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这种论证方法一般是为了具体有力地证明某种观点。结合本段“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可知其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故答案为: 举例论证,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为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的观点。
六、综合性学习
14.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答案】(1)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 创其拍卖纪录
(2)①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②显现;体现
(3)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知识点】新闻概括;语言得体;句式杂糅;用词不当
【解析】
(1)标题经常隐藏在导语之中,因此,结合本则新闻导语部分“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 创其拍卖纪录
(2)①甲处“以……为主题”和“围绕……”两种句式杂糅,改成其中一种句式即可。如:围绕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创作了七帧画作,或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
② “显现”指显露,呈现;“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作品画工的特色体现画工艺术精华更为恰当。
故答案为: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显现;体现
(3)本题的关键在于指出欣赏艺术作品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可从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以及提升诗歌欣赏和写作水平等方面作答, 同时,注意劝说对象为长辈,语气要委婉、诚恳。
故答案为: 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点评】
(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其次,认真阅读题干原句,在感知原句意思的基础上,再逐项查找病因;最后,根据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解答此类题时,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七、文言文阅读
15.阅读课外文言,回答问题。
勤 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 有弗鄙贱之者乎 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 有弗窃笑之者乎 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
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②侪(chái)辈:同辈。③无能白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划线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弗鄙贱之者乎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彼固将以欺人 汝心之固
C.苟有矗而为盈 彼竭我盈
D.有弗窃笑之者乎 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不以物喜
C.凡学之不勤 水陆草木之花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②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答案】(1)C
(2)D
(3)A
(4)①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
②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山水画的意境
【解析】(1)结合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A项,鄙弃/身份卑微。B项,固然/顽固。C项,满。D项,偷偷地,暗中/偷窃。故选C。
(2)结合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A项,表并列/表转折。B项,把/因为。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的。D项,代词,他的。故选D。
(3)认真阅读文章,从最后一句话可知,作者把勤于治学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故A与选文内容不符。BCD与选文内容相符。故选A。
(4)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句中的两个“之”的用法一样,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②果:果真;以:认为;为:是。因此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语境义。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
(3)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写作意图,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选择)跟随我求学的人,不以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为满,以无为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 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 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 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 假若有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守信,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这个人天资禀赋即使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 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 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
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
八、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遣兴
[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1)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2)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答案】(1)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2)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月夜
【解析】第一题,根据“一诗千改始心安”诗人自评即可了解此诗以“论诗”为内容;第二题,结合前句“一诗千改始心安”来理解,注意诗人比喻的用法,了解诗人对自己诗歌的评价。
【点评】阅读本诗,要理解诗人巧妙的比喻所表达的效果。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刊文:《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节选)
胡妍妍
  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成为2022年央视春晚的“刷屏”之作。它带观众进入名画《富春山居图》中畅游,林峦浑秀,烟波浩渺,画中人物放声吟唱,渔樵耕读悠然自得。
舞剧《只此青绿》“火”到一票难求。它将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让“我见青山多妩媚”有了生动具体的意象。观众随着舞台演绎,穿越到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世界,探究一卷山河,何以青绿千载。
北京冬奥会之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长卷《冰嬉图》“动”了起来。三维动画“复原”了《冰嬉图》中160组人物和“运动员”们的冰上动作,由它触发的一系列文创作品为北京冬奥留下生动印记……
收藏于博物馆中的珍稀古画,离当代普通人的生活似乎有一些距离。然而近年来,“高冷”古画在创意、技术与艺术的合力之下大放异彩,不仅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近大众文化生活,而且接连出圈,引发现象级传播。破解古画在今天的流量密码,将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手握长卷,徐徐展开,仿佛置身其间,一步一景,可观可游。这原本就是中国古代绘画特有的“打开方式”之一,古人因而有徜徉画中山水的“卧游”之说。今天,科技的赋能让“人在画中游”有了无与伦比的实现可能。
登录网站“故宫名画记”,千年名作的超高清数字影像令人大饱眼福,无限放缩功能让细节纤毫毕见。借助数字绘景和3D复现技术,一幅《秋林读书图》可以从平面变得立体,上一秒刚跨过秋林中的潺潺溪水,下一秒视角便已经跃升到空中,俯瞰群山巍峨。数字副本让珍稀古画的“露面”机会越来越多,在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交互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下,“画游系列”成为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热门主题。你可以从船上视角跟随音乐进入北宋繁华的河道,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人声鼎沸和车水马龙;也可以随着屏幕上光影颗粒的缓缓移动,亲见《千里江山图》绘制的细节过程,欣赏青绿山水在昼夜不同时段下的景色变幻。
围绕古画的这些“动起来”,虽不能取代对原作的欣赏,但无疑打开了普通人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有人说:古画动了,世界静了。古画所蕴含的文化富矿一经打开,悠远的历史场景、历经岁月沉淀的色彩、饱蘸感情的笔触、娴熟精湛的技艺,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从前慢”的时代。还有人说:古画动了,身体里的DNA也跟着动了。古人的丹青创作和今人的形式创新两相碰撞,唤醒了观众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古画动起来,不仅是对观众的“循循善诱”,也向创作者敞开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文化资源。从特色鲜明的国风插画,到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动画电影,都能看到传统艺术的滋养和对古画素材“数据库”的大胆取用。3D动画形式的广泛运用,更为古画图像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大展身手提供了新的可能。
  【材料二】
意境的意义(节选)
宗白华
  什么是意境?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王安石有一首诗: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小令《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触动之意)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材料三】
蛙声十里出山泉
  凡是看过《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拍案叫好。齐白石用焦墨画出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水流,远方是用石青点的几个山头,水中共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一头,蛙声沿着山涧飘出了十里。
17.材料一开头引用三幅古画有何作用?
18.材料一发布在官网上后,点赞数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古画动了,世界静了”,请你谈谈对这条评论的理解。
19.阅读材料二,结合知识卡片,探究文中两首诗意境呈现的共同方式。
【知识卡片】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
20.如果要让白石老人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动起来,应该如何设置?请运用材料一中使画“动起来”的方法、材料二中“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来阐述。
【答案】17.这三个例子都是新近(2022年)产生的热点话题,展示的场景都万众瞩目,容易吸引读者关注;三个典型例子中古画的创新呈现形式不一,让读者感受到了古画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进大众生活的样子,激发了读者进一步了解的阅读欲望。
18.①古画各种形式的“动”,打开了人们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让人们更有兴致地徜徉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古画带来的美。②提升了普通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热情,使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真正达到心灵的“宁静”。
19.前三四句全是写景,但最后一句都是抒情;情景交织,产生美的意境,形成了两首绝美的“诗”。
20.可采用数字绘景、3D、投影等科技手段让《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动起来:六尾蝌蚪前后相伴,在清澈的流水中自由游动,蛙鸣声此起彼伏,水声、蛙声互相映衬,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扑面而来,视听结合,画家融在画作中的对自然的爱清晰而炽热。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⑴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7.本题考查开头作用。材料一前7个段落分别提到了2022年春晚的《富春山居图》、北京冬奥会的《冰嬉图》、故宫的《秋林读书图》三幅画,这三幅画出现在了2022年三个万众瞩目的场合,是2022年的热点话题,人们非常感兴趣,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材料一“然而近年来,‘高冷 古画在创意技术与艺术的合力之下大放异彩,不仅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近大众文化生活,而且接连出圈,引发现象级传播”可知,这些古画本来离普通人的生活非常遥远,但是通过舞剧、通过科技手段,这些古画用不同的形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呈现出活泼、有趣、亲切的一面,让大众读者感到新奇、有趣、亲切,激发了读者进一步详细了解的阅读欲望。
故答案为: 这三个例子都是新近(2022年)产生的热点话题,展示的场景都万众瞩目,容易吸引读者关注;三个典型例子中古画的创新呈现形式不一,让读者感受到了古画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进大众生活的样子,激发了读者进一步了解的阅读欲望。
1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古画动了”指古画通过舞剧、最新的科技等方法产生了动态形象,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让普通人能够接触、体会古画,体会古画中的意蕴和美。结合“ 古画所蕴含的文化富矿-经打开,悠远的历史场景、历经岁月沉淀的色彩、饱蘸感情的笔触、娴熟精湛的技艺,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从前慢的时代”“古 人的丹青创作和今人的形式创新两相碰撞,唤醒了观众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可知,这里的“世界静了”指的是人 们的内心世界宁静了,古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里面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意蕴,人们在接触欣赏、感受古画的时,就是徜徉在传统文化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和自信,内心的浮躁都安静下来,达到心灵的宁静。
故答案为: ①古画各种形式的“动”,打开了人们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让人们更有兴致地徜徉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古画带来的美。②提升了普通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热情,使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真正达到心灵的“宁静”。
19.本题考查诗歌赏析。答题思路:结合题干所给知识卡片可知,意境是情和景的融合,这里要找到两首诗中的“情”和“景”分别是哪些句子,这些句子之间什么关系,进而分析两首诗在情和“景”即意境呈现过程中的共同点。结合材料二“前三句全是写绿,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也是前四向句完全写景,着了未一向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感触之意)无边的诗境”可知,这两首诗都是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情和景交织在一起,产生诗境,产生美的意境。
故答案为: 前三四句全是写景,但最后一句都是抒情;情景交织,产生美的意境,形成了两首绝美的“诗”。
20.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材料一“借助数字绘景和3D复现技术,一幅《秋林读书图》可以从平面变得立体,上一 秒刚跨过秋林中的潺潺溪水,下一秒视角便已经跃升到空中,俯瞰群山巍峨”可知,可以采用数字绘景、3D投影等科技手段让“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动起来,可从高空看到小蝌蚪的游动,听到蛙鸣,亦可从水中感受流水的潺潺。材料二中的“意象与意境”来阐述这个画面,要抓住景描绘画面,要在描绘中体会情,表达情。
十、写作题
21.文学社组织了“思考与表达”活动,请完成以下写作任务。
材料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材料二: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材料三: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系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月,之所以亮,因为选择用光驱散云雾;海,之所以广,因为选择容纳所有水滴;地,之所以平,因为选择接受万物雕磨。
王泰来,一位朴实的民间艺人。2007年他砖雕的大明宫在市群艺馆一展后引起轰动。他本是一名汽车修理厂学汽车修理的。1966年他喜欢上了雕刻,工作之余就开始雕刻各种小东西,这些小东西也雕刻的顺风顺水。1968年 他靠着他的喜好和一双灵巧的手完成了第一件砖雕作品“唐兴庆宫”。他本可以停滞不前,继续小雕小刻。但他选择了继续开始了他的成名之作一砖雕大明宫。 他耗时几个月构图,每日现场考察。终于花费16年完成了,精致的纹理和细节被人们誉为“砖雕大国工匠”。若不是这种选择,他也许还在茫茫人海中,碌碌无为一生。
一位朴实的农民 可以做什么 可以做很多。就像黄大发一样,在1958当选王坝大队的大队长,他发现那里极度缺水,最近的水源来回至少2个小时。他固然可以放任不管,人民也照样有水吃,但他选择向大家承诺,让村里通上水。他选择带领人民群众历时30多年,仅仅只靠着锄头和锤头,在看似绝望的岩壁上凿出了一条9400米的,地跨三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称之为“大发渠”。一个人可以做什么 可以做很多,取决于他的选择,他不仅完成了个人的价值更实现了社会价值。
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当长沮、桀溺庯庯碌碌回避纷扰世俗的时候,孔子却选择怀抱不灭的理想,面朝着相反的方向踏入这人间。长沮和桀溺的做法有合理之处吗 当然。但他们只是一味逃离,只顾自我。而孔子的选择让他在乱世里,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无论经历多少冷眼,他的“知 其不可而为之”的选择让他成为了历史暗渠中的一束惊人的光。
我终于明白,从古至今,精神不灭,虽是匹夫,却是勇敢地做着自己的选择,做着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高贵的选择。
若不是月选择驱散云雾,夜晚将会黑暗;若不是海选择容纳所有水滴,万物将会枯涸;若不是地选择接受万物雕磨,辉煌的建筑又从何而立
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三则材料都是有关“路” 的名句或名言,鲁迅强调敢走无人之路的勇气和魄力。弗罗斯特告诉我们:要敢于走前人少走甚至未走之路。王安石强调即使在行路中遇到艰难迷惑,但在坚守中就可以迎来光明、看到希望。所以,文章的立意角度有:敢于走新路;勇于探生路;乐于先人未走之路。文章要以人生之路为写作对象;可以写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上的艰辛与坎坷,拼搏与奋进;可以写经历了某件事情之后,你终于有勇气去走属于自己的路;也可以写在自己选择的“路” 上所得到的失败教训或成功经验;还可以阐述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等。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体裁上,可记叙,可议论,选择自己最易驾驭的体裁作文。
【点评】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14.山水画的意境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3.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
做大胆的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
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
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③①②⑤④⑥
二、填空题
5.填空。
(1)《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成就最高。
(2)画家中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郑板桥分别擅长画   、   、   、   。画风各有千秋,画作意蕴独特。
(3)“胸有成竹”语出   (作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首。
惆怅    真挚    崇高    渲染   
暮霭    筼筜    夔门    柏树   
浮晃掠影    身临其境    颐和园   
 
三、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一段话,从中提取两个对李可染评价的关键词。
李可染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存在。关于李可染,世论已多。究竟该如何认识他,见解不一。梅墨生点评,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传统四大家相比,站在创新角度来看,李可染是当之无愧的创新派。但其仍有弊病,姜寿田指出,一味地求黑,李可染将山一律画成背影逆光,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山白水”,实在也不是山水画的上乘境界。
四、名著导读
阅读《简 爱》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里德太太有时用一种严厉的眼光打量我,但很少和我说话。自我生病以后,她在我和她的孩子之间划了一条比以前更加分明的界限。她指定我一个人睡在一个小房间里,罚我独自一人吃饭,还命令我整天待在儿童室里,而我的表兄表姐们却经常待在客厅里。有关送我进学校的事,她一句都没有提起,不过我还是出自本能地相信,她绝不会容我和她在同一座房子里久住下去了,因为现在她一看到我,她的目光中就流露出一种比以前更加无法克制的深恶痛绝的神情。
伊丽莎白和乔治安娜显然是奉命行事,尽可能少跟我说话。约翰一看到我就伸舌头鼓腮帮装鬼脸,有一次还想要教训我,可是由于以前那种惹得我坏脾气大发的暴怒和拼死反抗的心情又激励了我,我立刻转身和他针锋相对,他一看还是觉得罢手为妙,便逃开了,一边逃一边咒骂,还发誓说我打破了他的鼻子。说实话,我倒真的是对准了他那突出的部分,想使尽手劲狠狠揍他一拳。看到他被我这一架势或者是我的神色吓破了胆的模样,我真想乘胜追击,可惜他已逃到他妈妈身边了。我听见他哭哭啼啼地在诉说,“那个可恶的简 爱”怎样像只疯猫似的朝他扑上去,但却被他厉声喝住了。
“别跟我说起她,约翰。我对你说过,叫你不要走近她,她不值得去理睬。我不愿意看到你和你姐妹跟她来往。”
听到这里,我从楼梯栏杆上扑出身子,不假思索地猛地大声嚷道:“他们才不配跟我来往哩。”
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9.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简 爱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
五、语段阅读
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10.作者认为,“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需要做好哪几点?
11.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2.读选文第二段,有的同学认为删掉“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阐明理由。
13.选文第三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六、综合性学习
14.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七、文言文阅读
15.阅读课外文言,回答问题。
勤 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 有弗鄙贱之者乎 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 有弗窃笑之者乎 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
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②侪(chái)辈:同辈。③无能白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划线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弗鄙贱之者乎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彼固将以欺人 汝心之固
C.苟有矗而为盈 彼竭我盈
D.有弗窃笑之者乎 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不以物喜
C.凡学之不勤 水陆草木之花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②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八、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遣兴
[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1)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2)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刊文:《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节选)
胡妍妍
  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成为2022年央视春晚的“刷屏”之作。它带观众进入名画《富春山居图》中畅游,林峦浑秀,烟波浩渺,画中人物放声吟唱,渔樵耕读悠然自得。
舞剧《只此青绿》“火”到一票难求。它将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让“我见青山多妩媚”有了生动具体的意象。观众随着舞台演绎,穿越到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世界,探究一卷山河,何以青绿千载。
北京冬奥会之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长卷《冰嬉图》“动”了起来。三维动画“复原”了《冰嬉图》中160组人物和“运动员”们的冰上动作,由它触发的一系列文创作品为北京冬奥留下生动印记……
收藏于博物馆中的珍稀古画,离当代普通人的生活似乎有一些距离。然而近年来,“高冷”古画在创意、技术与艺术的合力之下大放异彩,不仅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近大众文化生活,而且接连出圈,引发现象级传播。破解古画在今天的流量密码,将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手握长卷,徐徐展开,仿佛置身其间,一步一景,可观可游。这原本就是中国古代绘画特有的“打开方式”之一,古人因而有徜徉画中山水的“卧游”之说。今天,科技的赋能让“人在画中游”有了无与伦比的实现可能。
登录网站“故宫名画记”,千年名作的超高清数字影像令人大饱眼福,无限放缩功能让细节纤毫毕见。借助数字绘景和3D复现技术,一幅《秋林读书图》可以从平面变得立体,上一秒刚跨过秋林中的潺潺溪水,下一秒视角便已经跃升到空中,俯瞰群山巍峨。数字副本让珍稀古画的“露面”机会越来越多,在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交互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下,“画游系列”成为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热门主题。你可以从船上视角跟随音乐进入北宋繁华的河道,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人声鼎沸和车水马龙;也可以随着屏幕上光影颗粒的缓缓移动,亲见《千里江山图》绘制的细节过程,欣赏青绿山水在昼夜不同时段下的景色变幻。
围绕古画的这些“动起来”,虽不能取代对原作的欣赏,但无疑打开了普通人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有人说:古画动了,世界静了。古画所蕴含的文化富矿一经打开,悠远的历史场景、历经岁月沉淀的色彩、饱蘸感情的笔触、娴熟精湛的技艺,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从前慢”的时代。还有人说:古画动了,身体里的DNA也跟着动了。古人的丹青创作和今人的形式创新两相碰撞,唤醒了观众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古画动起来,不仅是对观众的“循循善诱”,也向创作者敞开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文化资源。从特色鲜明的国风插画,到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动画电影,都能看到传统艺术的滋养和对古画素材“数据库”的大胆取用。3D动画形式的广泛运用,更为古画图像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大展身手提供了新的可能。
  【材料二】
意境的意义(节选)
宗白华
  什么是意境?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王安石有一首诗: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小令《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触动之意)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材料三】
蛙声十里出山泉
  凡是看过《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拍案叫好。齐白石用焦墨画出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水流,远方是用石青点的几个山头,水中共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一头,蛙声沿着山涧飘出了十里。
17.材料一开头引用三幅古画有何作用?
18.材料一发布在官网上后,点赞数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古画动了,世界静了”,请你谈谈对这条评论的理解。
19.阅读材料二,结合知识卡片,探究文中两首诗意境呈现的共同方式。
【知识卡片】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
20.如果要让白石老人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动起来,应该如何设置?请运用材料一中使画“动起来”的方法、材料二中“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来阐述。
十、写作题
21.文学社组织了“思考与表达”活动,请完成以下写作任务。
材料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材料二: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材料三: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系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