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19.枣儿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枣儿》这篇话剧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围绕“枣儿”叙述了一位老人和一个捡枣的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
B.老人回忆“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
C.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对其的追寻。
D.批评了老人的旧思想,反映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答案】D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ABC.正确;D.有误,本文并未涉及对老人旧思想的批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面台词中蕴含的象征意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B.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
C.男孩 迷路了吧?(“迷路”喻指对过去生活的迷失、亲人的迷失。)
D.老人 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
【答案】C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ABD.正确。
C.“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打造数字化阅读场景,为大力推动数字化阅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滨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A.正确;B项,成分残缺,“减排”后加“的措施”;C项,成分赘余,删掉“超过”或“余”;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强社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将下列四句话填入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京剧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它用扮演的方式,____ ,____。____ ,____ ,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
①这样的演出形式从南宋时代就已经基本形成
②为观众讲述一个文学化的戏剧故事
③通过戏剧人物音乐化的演唱和程式化的虚拟表演
④并且一直具有极强的市场魅力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②“为”后表目的,承接③的“虚拟表演”,接着讲这种演出的形成时间及其产生的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瞻前顾后,确保一致。可按照以下三步进行:看选项,定首句;找规律,巧排除;通读题,细查验,最终确定答案。
二、填空题
5.根据课文《 枣儿 》内容填空。
全剧运用 手法,围绕着“ ”展开情节,描写了 之间的一段亲密交往,表现了老人对 、男孩对 的拳拳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剧烈深刻的社会变迁给人们的 观念、 方式带来的碰撞和考验。
【答案】象征;枣儿;老人和男孩;儿子;父亲;思想;生活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象征;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枣儿》是当代剧作家孙鸿创作的一部话剧作品,曾经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 ,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迁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的碰撞的考验。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故答案为:象征;枣儿;老人和男孩;儿子;父亲;思想;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掌握和内容的整体感知。要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所用的写作手法,对文章内容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然后对照要求答题即可。
6.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1)男孩 (没有办法)地走到老人跟前。
(2)男孩从老人手里接过枣儿,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口里说:“谢谢爷爷!”
(3)许多同学都说:“读这篇《枣儿》,只要领会了其意蕴,就会像吃枣儿一样 (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答案】(1)无可奈何
(2)喜出望外
(3)津津有味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1)无可奈何:指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办。
(2)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3)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故答案为:
(1)无可奈何
(2)喜出望外
(3)津津有味
【点评】 本题是对学生词语积累和推断概括能力的考查,知道词意的根据记忆作答;不知道词意可根据文意来推断。平时要多积累常见的成语意思,作答时结合语境分析。
三、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薛宁同学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春节期间,他迎来了爷爷的九十大寿,他的爸爸还为此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薛宁觉得时下市区正严推“禁炮令”,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响应政府号召,从“我”做起,过一个安全、文明、环保的“绿色年”。可爸爸却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我设宴请客,多放烟花爆竹是尽孝道的表现。况且,我们家住在禁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之外,我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
请你模拟薛宁劝阻爸爸,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答案】(示例)爸爸,尽孝道的方式很多,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多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包容、尊重他,等等,不一定要燃放烟花爆竹,而且住不住在“禁炮”区域,我们都要自觉为营造安全、文明、环保的生态环境尽一份力,您说呢?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 结合“小明和父亲意见不一致”可知,应是不赞成小明的父亲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解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从尽孝的方式、放烟花的害处等角度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
故答案为:(示例)爸爸,尽孝道的方式很多,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多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包容、尊重他,等等,不一定要燃放烟花爆竹,而且住不住在“禁炮”区域,我们都要自觉为营造安全、文明、环保的生态环境尽一份力,您说呢?
【点评】 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意,从语言的表达得体,说话的中肯等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总之,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表明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再阐述理由,表达要合乎情理。
四、名著导读
8.阅读下面片段,完成各小题。
一个清晰而离的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各这样称呼的她。”
(1)片段中加点的“我”是 (人名),
(2)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 。(事件)。
【答案】(1)简 爱
(2)罗切斯特隐瞒了有一个疯妻子的事情。或罗切斯特结过婚;罗切斯特有妻子。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掌握。这个片段,是《简 爱》中简 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举行婚礼时的情节,“我”即简 爱,罗切斯特说的“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这件事”指罗切斯特结过婚,至今那个疯妻子还活着。
故答案为:
(1)简 爱;
(2)罗切斯特隐瞒了有一个瘋妻子的事情。或罗切斯特结过婚;罗切斯特有妻子。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2)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常识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语段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孤guǎ老人和留守儿童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你若是一个感恩的人,你的心中就能装载整个世界!”你可以貌不惊人,才疏学浅,甚至可以身带伤残,但你不能忘记感恩。感恩的第一步就是孝亲敬老。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人间没有温情的留驻,犹如夜空失去星星的照耀,会àn然失色。让我们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孤guǎ( ) 装载( ) àn( )然失色
(2)“才疏学浅”中“疏”的意思是( )
A.疏忽 B.关系远 C.浅薄 D.分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一个整句。
(4)文段主要运用了 、 修辞手法。
【答案】(1)寡;zài;黯
(2)C
(3)让我们像爱自己一样爱老人和小孩吧!
(4)引用;比喻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解释;整句与散句的变换;比喻;引用
【解析】
(1)孤寡:孤儿和寡母;孤独寡居,“寡”是会意字。金文从宀(房屋),里面只有一个长着长头发的人,会人少之意。小篆复杂化,另加“分”字,人就更少了。隶变后楷书写作“寡”。“载”多音字,一读“zǎi”,记载,转载;又读“ zài ”,装载,载歌载舞。黯然失色:原形容心情不好,脸色难看。现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大为逊色。黯然:不明亮的样子。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
故答案为: 寡;zài;黯
(2) 才疏学浅 :出自《汉书·谷永传》:“臣才朽学浅,不通政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意思是才能不高,学识浅显。疏,浅薄,空虚。
故答案为:C
(3)根据画线的两个散句,我们可确定“让我们爱老人和小孩吧”为基准句,再把后半句“怎样爱”的内容补充上来,调整语序为: 让我们像爱自己一样爱老人和小孩吧!
故答案为: 让我们像爱自己一样爱老人和小孩吧!
(4)文段中“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你若是一个感恩的人,你的心中就能装载整个世界!” 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人间没有温情的留驻,犹如夜空失去星星的照耀 ”这句话中把“人间没有温情的留驻”比喻为“夜空失去星星的照耀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引用;比喻
【点评】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正确识记和书写。平时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养成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的习惯。
(2)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要注重平时积累,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特别是要辨明成语的感情(褒贬)色彩、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范围大小、搭配习惯、敬称、谦称等,不能望文生义。
(3)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散句改整句,先用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把其他句子按照该句子的格式调整语序即可。
(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引用等,在平时学习中,要准确掌握各类修辞的定义和特点。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作出评判。
六、综合性学习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0.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再搜集一句有关“孝”的名言。
本义: ;
名言: 。
11.下面是林林搜集到的我国城镇和农村分别是谁在照顾老年人的相关统计数据制成的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得出的一条结论。
12.萧萧是“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项目的一名志愿者,从明天开始他要每天中午11:30左右给王奶奶送爱心午餐,并要询问王奶奶有没有忌口的食物。假如你是萧萧,明天第一次见到王奶奶,你会怎样和她交流?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答案】10.本义: 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
名言: 示例: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11.在我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基本上是老年人自己在照顾自己。
12.王奶奶,您好!我是“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萧萧,从今天开始,就由我每天中午11:30左右给您送来午餐。您平时有没有什么忌口的食物呢?我记录一下。
【知识点】图表信息;主题活动;见解表述;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先要看清题干主题和图片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涉及与话题有关的知识延伸就需要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 。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主要看题干材料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干具体要求 。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10.孝,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用扶侍老人来表达“孝”的原意。用法:作动词,指奉养、尊敬和顺从父母;作名词,指孝道,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关于“孝”的名言有:百善孝为先; 人之行,莫大于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等。
故答案为: 本义: 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 名言: 示例: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11.根据题干可知:图表是我国城镇和农村分别是谁在照顾老年人的统计图,从第一个统计图“农村中,是谁在照照料老人” 可以看到,67.6%的老人是自己照料自己,16.8%的老人是配偶照顾,从第二个统计图“城镇中,是谁在照照料老人” 可以看到,72.5%的老人是自己照料自己,14.7%的老人是配偶照顾,综上看来,当前我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自己在照料自己。
故答案为: 在我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基本上是老年人自己在照顾自己。
12.本题中说话者“萧萧”是一名志愿者,说话对象是一位“老奶奶”,因此,询问时,首先要发自内心的表明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敬爱,其次,接受“爱心送餐”的老人们大多属于孤寡老人,交流时要表明自己与对象的亲密关系,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情感铺垫,最后,一定要亮明交谈的目的,并获取准确的信息,保障后续服务能顺利进行。
七、文言文阅读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敌不暇顾③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怀乡
C.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
B.犹割肉以充腹 能以径寸之木
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
D.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法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则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答案】(1)C
(2)B
(3)C
(4)①(我)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法呢!②所以国君的忧患,不来自于外界,常常从自身生出。
【知识点】枣儿;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对常见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A:禁止/停止;B:去掉/离开;D:剥削/雕刻。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虚词的掌握。要注意平时的区别和记忆。做此类题,要注意“意义”和“用法”,“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用法”是就词性而言。B:介词,来/介词,用。
(3)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首先要弄清文本意思。C项说法错误。百姓之所以为盗是由于“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 ”。
(4)本题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注意重点实词的理解,注意翻译的要求,做到信达雅。
故答案为:⑴C;⑵B;⑶C;⑷①(我)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法呢!②所以国君的忧患,不来自于外界,常常从自身生出。
【点评】⑴考生对实词的含义要注意积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多留心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⑵考生要注意掌握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做到对文本的解读。
⑷考生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翻译的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参考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偷盗。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饥饿难忍,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发生危机;国家危机,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我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八、诗歌鉴赏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2)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2)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体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认真阅读诗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从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和情感的把握。“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人发出自己的感慨,直抒胸臆。同时也体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体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
【点评】两道题分别考查了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理解和对表达方式、情感的认识。需要考生再反复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之外,还要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其艺术特色,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
九、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头鹤的尊严
李理
我喜欢在自然界里观察野生的鹤,也看到过很多种鹤。我去过云南的拉市海和纳帕海,见到过黑颈鹤,也去东北见过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全球15种鹤里最普通的一种鹤——灰鹤。
至于原因,可能是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有关。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在保护区一带进行日常巡护。巡护车开过一片开阔的芦苇荡,我用双筒望远镜查看四周,发现远处平坦的滩涂中有一个小的凸起物。当我停下车仔细查看时,发现它好像在动。
我觉得这是异常现象,马上往滩涂中走去。泥泞的湿地让我寸步难行,泥浆把我脚上的靴子都盖上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再用望远镜看一看那物体。这下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灰鹤!
在泥浆中,那只灰鹤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虽然站立后有些不稳,一边的翅膀有些松弛,羽毛沾满了泥浆。
从我多年的保护经验来看,它的翅膀骨骼垂落,可能是断了,可能再也无法飞翔了……
我继续朝它的方向前行,随后它也往远处走,好像在和我特意保持着一种距离。我怕它远离我后再受到伤害,便拼命追赶它,把脚一次次从没过膝盖的泥浆中费力拔出……
终于,在离它只有3米远的地方,我在泥浆里用力一扑,把它抓住了。
它用力扑腾,想摆脱我。它的力量非常大,一下子我和它都摔到了泥里。就这样,我们僵持了20秒,最后,我再次把它抱在了怀里,这回我用手攥住了它的嘴,它的眼睛一眨一眨地使劲看着我,我也看着它。
救助鸟类这么些年,我是头一次碰到这么有个性的灰鹤。当我打开巡护车的门,要把它放进救助笼中时,我发现它看我的眼神好像在说:“我不需要救助,我要在自然中优雅地死去。”
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于是我关上车门,带它来到水库边一个干净的水域旁,把它羽毛上的泥清洗了一下。洗干净后,我松开了双手,说了一句:“祝你好运。”
它一下子用它那长而有力的双脚一弹,从我背后跑到了水边。它头也不回地走了大约50米远,停住了,开始整理羽毛。看得出,它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了,还时不时地抖动羽毛。看到我没有跟过去,它轻松地在那里悠闲站立着。
此后,我每天都来这里看它。它优雅的脚步是那样高贵,那样与众不同。可慢慢地,它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直到第四天,我看它时,它也看着我。天上其他灰鹤在上空飞过时都对它鸣叫,它却专心对着我鸣叫,鹤声嘹亮、悦耳。
就这样,那天日落之前,它趴下了。我用望远镜看着它,没有任何挣扎也看不出任何痛苦,它优雅地死去了。
我给了它自己选择的机会,因为翅膀断了,救助后也无法重返自然,只能在救助笼中生活,由工作人员养老送终,而这只灰鹤,个性如此顽强,那就尊重它的选择吧……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灰鹤与人保持的距离,100米左右,这是我现在经常给志愿者强调的人与灰鹤的警戒线距离。
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后来,当地有个放羊的老人给我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放羊的老人说,这样的,就是头鹤。
(选自《意林》2015年11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写灰鹤翅膀受了重伤,但还“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可见灰鹤竭力保持优雅的姿态,保持尊严。
B.第⑦⑧段写我费力追赶灰鹤,捉住灰鹤,这是从侧面烘托灰鹤不愿意被人抓住。
C.第11段写我放走灰鹤前给它的羽毛清洗干净,说明我理解了灰鹤,是在成全灰鹤的心愿。
D.第12段灰鹤为重获自由,重获生命而“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
(2)第②段说我最喜欢灰鹤是因为“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仅仅是这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具体分析一下。
(3)品读画线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内心情感。
①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
②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呢?
(5)对于灰鹤的“死”,有人认为死得光荣,也有人认为不值得,联系实际谈一点你个人看法。
【答案】(1)D
(2)我最喜欢灰鹤不仅仅是因为我经常与灰鹤相处,“可能”一词暗示了还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我从灰鹤身上感到了尊严的价值,尊严对人的重要。
(3)①灰鹤渴望尊严的眼神使我深受感动,我觉得与其让灰鹤失去翅膀苟且地活着,不如成全灰鹤的心愿,让他有尊严地死去。②从灰鹤的鸣叫中,我感受到灰鹤世界里充满了尊严,我也从它的身上感受到人的尊严的重要性。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心灵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4)不能删。最后一段点明“头鹤”,照应了题目。而且以“放羊老人”的故事印证了我的所见所闻的真实性,更加突出了主题,深化了主题。
(5)示例一:我认为灰鹤之死光荣。“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当一个人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苟且地活着,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尊严的时候,他在这个世界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示例二:我认为灰鹤死得不值得。救它的人对它没有恶意,是在保护它。翅膀断了,还有脚,还有美妙的歌声,还可以显示自己存在的意义。大丈夫能屈能伸,生命是宝贵的,遇见挫折就不愿意活下去,是懦夫。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重获生命”的表述有误。10段“我不需要救助,我要在自然中优雅地死去”,说明灰鹤不是获得生命,而是死去。故答案为D
(2)本题是对内容的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找到重点词语。从11段灰鹤选择有尊严的死去,“可能”一词暗示了还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我从灰鹤身上感到了尊严的价值,尊严对人的重要。这就是最深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3)品读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内心情感。找到相关段落,结合人物动作语言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和情感即可。“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是说灰鹤渴望尊严的眼神使我深受感动,我觉得应该让他有尊严地死去。“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我从它的身上感受到人的尊严。幸福来源于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
(4)考查语段的作用。内容上:以“放羊老人”的故事印证了我的所见所闻的真实性,更加突出了主题,深化了主题。结构上:点明“头鹤”,照应了题目。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所以不能删除。
(5)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灰鹤的“死”的意义,并能联系实际写出尊严对人生的意义即可。
【点评】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记叙文,通过灰鹤的死,告诉人们尊严的意义。阅读此类记叙文应该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才能得高分。
十、写作题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答案】【参考例文】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人生的站点不多,倘若错过,就没法找回。今天的我,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你没有错过任何一个站点,你的每个站点都是风景。
处在人生的中年末站,我着实幸运,因为我的身边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有我敬畏的职业和温馨的港湾。
即使日渐走向衰老,我依然笑对人生,视名利为烟花,把竞争当喜剧,将赋诗当打牌,拿摄影当涂鸦。明知数十载飞逝罅隙间,我却把皱纹当作溪流最靓的涟漪,将白发看成飘逸天空的雪花。
人生的站点已经过半,当下的站点居然如此非凡——或四季如歌,或酸甜苦辣,每天惊喜连连,时时异彩纷呈,让我应接不暇,一言难尽也。
利用每个钟点去践行心之初的信仰,就能增加生命的意义。踩着坚定的步子行走在风清气正的绿荫下,酷暑就能削弱几许,雷日就能退避三舍,浮躁气盛的心哦,就能获得难得的宁静。
再老也要扮靓自己,再苦也要疼惜健康;再闷都必须敬业,再累也要热爱生活。不跟网络妹纸比颜值,只跟昨天的自己比气质,与满天星斗共增辉,跟校园同事并驾齐驱!
从懂事的那天起,我已读懂什么叫“生命”:生命,就是用你的毅力去与疾病抗争,争得过,身心健康了就开心,此刻,你就是赢家。
每天站在讲台前,认真解读着数十条生命眼神里蕴含的诉求:请你用最大的可能和最佳的角度,多给我一些呵护和关爱吧!
昨天,读懂了精致的画面,那是为师者的天职与道义。明天,我将继续珍惜每道风景,绝不错过任何美丽的站点。
【知识点】记叙文;材料作文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它其实只要你写一篇你生活中有意思的事,题目有哲理味,因而对题中的关键词“人生”“站点”“风景”,要知其义、明其意。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你过去的人生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声,可能有委屈的泪水;有成功的自信,也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站点,无论是生活片段,还是生活瞬间充满着生命的丰盈,它有幸福、有温暖或有挫折,那就是真正的人生风景,只要踏踏实实地写下来,就是一篇动人的文章。考生选择切入的角度不仅要小,而且要具体而生动。比如,你就是那个没有带伞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是你的选择,纵然全身被雨淋透、摔伤,你也要在雨中努力奔跑。对你来说,只要努力坚持,希望就会实现等,只要能生动地描绘细节,一定会比起泛泛而谈的哲理作文有意思多了。当然还要注意“每一个”可见只写一个小事是不够的。
【点评】作文贵在解题,首先“每个”告诉我们文章要通过多个典型事例去表现主题;其次“站点”可以理解成时间,也可以理解成不同的地点;“风景”是关键,它绝对不是自然环境,而是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理解了题目含义,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表现自己在成长中的的生活感悟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19.枣儿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枣儿》这篇话剧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围绕“枣儿”叙述了一位老人和一个捡枣的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
B.老人回忆“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
C.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对其的追寻。
D.批评了老人的旧思想,反映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2.下面台词中蕴含的象征意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B.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
C.男孩 迷路了吧?(“迷路”喻指对过去生活的迷失、亲人的迷失。)
D.老人 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打造数字化阅读场景,为大力推动数字化阅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滨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将下列四句话填入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京剧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它用扮演的方式,____ ,____。____ ,____ ,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
①这样的演出形式从南宋时代就已经基本形成
②为观众讲述一个文学化的戏剧故事
③通过戏剧人物音乐化的演唱和程式化的虚拟表演
④并且一直具有极强的市场魅力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二、填空题
5.根据课文《 枣儿 》内容填空。
全剧运用 手法,围绕着“ ”展开情节,描写了 之间的一段亲密交往,表现了老人对 、男孩对 的拳拳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剧烈深刻的社会变迁给人们的 观念、 方式带来的碰撞和考验。
6.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1)男孩 (没有办法)地走到老人跟前。
(2)男孩从老人手里接过枣儿,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口里说:“谢谢爷爷!”
(3)许多同学都说:“读这篇《枣儿》,只要领会了其意蕴,就会像吃枣儿一样 (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三、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薛宁同学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春节期间,他迎来了爷爷的九十大寿,他的爸爸还为此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薛宁觉得时下市区正严推“禁炮令”,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响应政府号召,从“我”做起,过一个安全、文明、环保的“绿色年”。可爸爸却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我设宴请客,多放烟花爆竹是尽孝道的表现。况且,我们家住在禁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之外,我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
请你模拟薛宁劝阻爸爸,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四、名著导读
8.阅读下面片段,完成各小题。
一个清晰而离的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各这样称呼的她。”
(1)片段中加点的“我”是 (人名),
(2)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 。(事件)。
五、语段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孤guǎ老人和留守儿童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你若是一个感恩的人,你的心中就能装载整个世界!”你可以貌不惊人,才疏学浅,甚至可以身带伤残,但你不能忘记感恩。感恩的第一步就是孝亲敬老。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人间没有温情的留驻,犹如夜空失去星星的照耀,会àn然失色。让我们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孤guǎ( ) 装载( ) àn( )然失色
(2)“才疏学浅”中“疏”的意思是( )
A.疏忽 B.关系远 C.浅薄 D.分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一个整句。
(4)文段主要运用了 、 修辞手法。
六、综合性学习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0.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再搜集一句有关“孝”的名言。
本义: ;
名言: 。
11.下面是林林搜集到的我国城镇和农村分别是谁在照顾老年人的相关统计数据制成的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得出的一条结论。
12.萧萧是“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项目的一名志愿者,从明天开始他要每天中午11:30左右给王奶奶送爱心午餐,并要询问王奶奶有没有忌口的食物。假如你是萧萧,明天第一次见到王奶奶,你会怎样和她交流?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七、文言文阅读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敌不暇顾③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怀乡
C.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
B.犹割肉以充腹 能以径寸之木
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
D.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法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则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八、诗歌鉴赏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2)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九、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头鹤的尊严
李理
我喜欢在自然界里观察野生的鹤,也看到过很多种鹤。我去过云南的拉市海和纳帕海,见到过黑颈鹤,也去东北见过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全球15种鹤里最普通的一种鹤——灰鹤。
至于原因,可能是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有关。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在保护区一带进行日常巡护。巡护车开过一片开阔的芦苇荡,我用双筒望远镜查看四周,发现远处平坦的滩涂中有一个小的凸起物。当我停下车仔细查看时,发现它好像在动。
我觉得这是异常现象,马上往滩涂中走去。泥泞的湿地让我寸步难行,泥浆把我脚上的靴子都盖上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再用望远镜看一看那物体。这下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灰鹤!
在泥浆中,那只灰鹤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虽然站立后有些不稳,一边的翅膀有些松弛,羽毛沾满了泥浆。
从我多年的保护经验来看,它的翅膀骨骼垂落,可能是断了,可能再也无法飞翔了……
我继续朝它的方向前行,随后它也往远处走,好像在和我特意保持着一种距离。我怕它远离我后再受到伤害,便拼命追赶它,把脚一次次从没过膝盖的泥浆中费力拔出……
终于,在离它只有3米远的地方,我在泥浆里用力一扑,把它抓住了。
它用力扑腾,想摆脱我。它的力量非常大,一下子我和它都摔到了泥里。就这样,我们僵持了20秒,最后,我再次把它抱在了怀里,这回我用手攥住了它的嘴,它的眼睛一眨一眨地使劲看着我,我也看着它。
救助鸟类这么些年,我是头一次碰到这么有个性的灰鹤。当我打开巡护车的门,要把它放进救助笼中时,我发现它看我的眼神好像在说:“我不需要救助,我要在自然中优雅地死去。”
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于是我关上车门,带它来到水库边一个干净的水域旁,把它羽毛上的泥清洗了一下。洗干净后,我松开了双手,说了一句:“祝你好运。”
它一下子用它那长而有力的双脚一弹,从我背后跑到了水边。它头也不回地走了大约50米远,停住了,开始整理羽毛。看得出,它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了,还时不时地抖动羽毛。看到我没有跟过去,它轻松地在那里悠闲站立着。
此后,我每天都来这里看它。它优雅的脚步是那样高贵,那样与众不同。可慢慢地,它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直到第四天,我看它时,它也看着我。天上其他灰鹤在上空飞过时都对它鸣叫,它却专心对着我鸣叫,鹤声嘹亮、悦耳。
就这样,那天日落之前,它趴下了。我用望远镜看着它,没有任何挣扎也看不出任何痛苦,它优雅地死去了。
我给了它自己选择的机会,因为翅膀断了,救助后也无法重返自然,只能在救助笼中生活,由工作人员养老送终,而这只灰鹤,个性如此顽强,那就尊重它的选择吧……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灰鹤与人保持的距离,100米左右,这是我现在经常给志愿者强调的人与灰鹤的警戒线距离。
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后来,当地有个放羊的老人给我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放羊的老人说,这样的,就是头鹤。
(选自《意林》2015年11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写灰鹤翅膀受了重伤,但还“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可见灰鹤竭力保持优雅的姿态,保持尊严。
B.第⑦⑧段写我费力追赶灰鹤,捉住灰鹤,这是从侧面烘托灰鹤不愿意被人抓住。
C.第11段写我放走灰鹤前给它的羽毛清洗干净,说明我理解了灰鹤,是在成全灰鹤的心愿。
D.第12段灰鹤为重获自由,重获生命而“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
(2)第②段说我最喜欢灰鹤是因为“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仅仅是这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具体分析一下。
(3)品读画线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内心情感。
①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
②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呢?
(5)对于灰鹤的“死”,有人认为死得光荣,也有人认为不值得,联系实际谈一点你个人看法。
十、写作题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