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陈涉世家 同步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陈涉世家 同步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2:04:28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22.陈涉世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⑶然足下卜之鬼乎?⑷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1)(2) B.(3)(2) C.(3)(1) D.(2)(4)
【答案】A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1) (2)两句都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⑵藉第令毋斩。⑶然足下卜之鬼乎?
⑷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3) (4) B.(1) (3) C.(2) (3) D.(1) (2)
【答案】D
【知识点】假设关系
【解析】D:(1) (2)这两句都表示假设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关联的关系。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的词性类别及特点。
3.下列对文章《 陈涉世家 》的分析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一句中“苦”“久”二字,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点明了起义的必然性。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D.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根本原因是:失期,法皆斩。
【答案】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直接原因应是: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应是:天下苦秦久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整体大意,把握相关语句,分析选择。
4.下列对加点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记载
B.吾闻二世少子也 闻:听说
C.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
D.陈胜王 王:称王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A志:志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是我国   (朝代)著名的史学家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全书共130篇。这部书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诸侯传记称“世家”。鲁迅先生高度评价这本书是“   ”。
【答案】西汉;文学家;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识点】文化典籍;作家作品
【解析】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这部书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诸侯传记称“世家”。鲁迅先生高度评价这本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答案为:西汉 ; 文学家; 纪传体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点评】 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6.重点字词
(1)尝与人佣耕 尝:   
(2)辍耕之垄上 辍:   
(3)苟富贵,无相忘 苟: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若:   
(5)度已失期 度: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   
(7)卒中往往语 语:   
【答案】(1)曾经
(2)停止
(3)如果
(4)你
(5)推测,估计
(6)如果
(7)谈论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曾经替人干农活。尝,曾经。
(2)放弃耕种到天龙上。辍,放下、停止。
(3)如果富贵发达了,不要忘记了对方。苟,如果。
(4)你是被雇佣干活之人,哪里来的富贵哟?若,你。
(5)估计已错过了约定的日期。度,估计。
(6)现在如果将我们这支队伍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
(7)士卒中到处都在谈论。
故答案为:
(1)曾经
(2)停止
(3)如果
(4)你
(5)推测,估计
(6)如果
(7)谈论
【点评】 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三、语言表达
7.(读史·比较表述)
史书叙述中常常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A.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司马迁《史记》
B.乃以其所乘骓马赐亭长。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
【答案】我更欣赏A句的表述。司马迁在叙写时,用了一段语言描写,这段语言描让项羽的形象更为丰富。写出了一个落魄英雄最后落幕时颇有亮色的一面:“吾知公长者”写出了项羽对亭长的尊敬;也表现了项羽对乌骓马的情感。“不忍”二字更可以见出项羽的柔软之处。也正是因为项羽的这一点,所以,他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最终落了一个失败的结局。也正是因为这句描写,项羽的形象更为丰满。而袁枢用一句话一笔带过,项羽的形象 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赞成A句的描写。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先要理解语句的意思,表明观点,选择喜欢A、B均可,再陈述理由。只要理由充分,语句通顺即可。A.该句翻译为: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都没有对手,曾经日行千里,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赠给你吧!” 该句用语言描写的方法使项羽的形象更加丰富。“吾知公长者”写出了项羽对亭长的尊敬;也表现了他对乌骓马的情感。“不忍”写出了他对乌骓马的不舍,也体现了他柔情的一面,正是由于他这样的性格使得他英雄气短,最终落得个失败的下场;B.该句翻译为:于是就把自己所骑的乌骓马赠送给了亭长。袁枢用一句话写出了英雄最后的无奈和对乌骓马的不舍。言简而意赅,含蓄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
故答案为: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这段语言描让项羽的形象更为丰富。写出了一个落魄英雄最后落幕时颇有亮色的一面:“吾知公长者”写出了项羽对亭长的尊敬;“不忍”二字表现了项羽对乌骓马的情感,更可以见出项羽的柔软之处。也正是因为项羽的这一点,所以,他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最终落了一个失败的结局。也正是因为这句描写,项羽的形象更为丰满。所以,我赞成A句的描写。
故答案为:我更欣赏A句的表述。司马迁在叙写时,用了一段语言描写,这段语言描让项羽的形象更为丰富。写出了一个落魄英雄最后落幕时颇有亮色的一面:“吾知公长者”写出了项羽对亭长的尊敬;也表现了项羽对乌骓马的情感。“不忍”二字更可以见出项羽的柔软之处。也正是因为项羽的这一点,所以,他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最终落了一个失败的结局。也正是因为这句描写,项羽的形象更为丰满。而袁枢用一句话一笔带过,项羽的形象 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赞成A句的描写。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品析句子离不开语境,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是作答此类题目的基础。
四、名著导读
8.阅读《简·爱》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夜晚的宁静和安息被一阵狂野、刺耳、尖利的声音撕破了,这声音划过了整个桑菲尔德。……“救命!救命!救命!”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这是梅森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场,他因什么而半夜尖叫?这件事对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梅森被姐姐伯莎咬伤。这起事件使简 爱和罗切斯特关系更加亲密了。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简 爱》是夏洛蒂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坦诚的倾诉、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对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追求和憧憬。
故答案为:梅森被姐姐伯莎咬伤。这起事件使简 爱和罗切斯特关系更加亲密了。
【点评】考查名著阅读。注意在日常学习中,名著阅读要识记重要人物的了解,要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能对其行为进行评价。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有删改)
【注】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吴广素爱人( )
宁有种乎( )
如弈者观谱( )
从古迄今( )
舍注意读史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11.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答案】9.①平素,一向;②难道;③下棋的人;④至,到;⑤抛开,舍弃
10.①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②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11.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12.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论据;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本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翻译的方法谨记“六字诀”:留、换、调、删、补、变。
(3)此题考查替换论据,作答时要明确本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所举事例意在论证什么道理,看二者是否一致。
(4)本道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准确判断各项问题指向,再判断其正误。掌握文章中常见的一些写作手法。
【附参考译文】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不读史书,怎能知道它的大略情况?借鉴以往可以引为教训的事来了解未来,引用古代事例来证实现在的事,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旧的棋谱熟悉后,就会创设新的棋局。天下的事虽然繁杂,而我处理起来轻松自如,是应对的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到今,事情变得极为精微,处理事务的人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看他们的得失而自己融会贯通,这就是读史的好处。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古人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史书在诸多学问中,可以比作皮,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的人,爱惜裘皮衣服上的毛,却不爱惜裘皮。可是没有皮,毛能附着在什么上呢?印度是世界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可称得上极高,而没有历史来记载,至今印度人不能追想怀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说复兴文化,舍弃读史书,从哪里选取道路?
9.①句意:吴广向来爱护士兵。素:平素,一向;
②句意: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宁:难道;
③句意: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弈者:下棋的人;
④句意:从古至今。迄:至,到;
⑤句意:舍弃集中精力读史书。舍:抛开,舍弃。
故答案为:平素,一向;难道;下棋的人;至,到;抛开,舍弃
10.重点词语:①诸:各个;苦:苦于;刑:刑罚,惩罚;以:表目的,来;应:响应。
②则:就;智识:见识;高:高明;则:那么;惴缩:畏缩,这里指祸端无从产生。
故答案为:①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②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11.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历史在诸多学问中,最为重要”。本段中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把史书比做皮板,其他学问如毛发,史如不存,学问亦不能独存。从而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同一个人,因为君主乐于纳谏,所以臣子就敢于直谏;君王不能纳谏,臣子就阿谀逢迎。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12.A. 正确;
B. “特别擅长抒情”应为“特别擅长叙事”,“编年体通史”应为“纪传体通史”,故错误;
C. “世界历史的重要”应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故错误;
D. “鉴往以知来”中的“鉴”意思是“审察或引为教训”,不是镜子的意思,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红朵百合》一文,完成小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①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莱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②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③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④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⑤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⑥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⑦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⑧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⑨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⑩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3.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
15.联系全文,分析“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两句话的含义。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写了我买回红朵百合和它的开放,并且表现出“我”的内心感受。
B.第②段加点的“竟然”表明红朵百合的获得具有偶然性,表现出我发现红朵百合时的惊喜之情。
C.第⑧段画线的句子引用古诗文,丰富文章内容,增添诗情画意;写出花儿的开放驱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表达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之情。
D.第⑨段“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一句,表明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很一般。
E.文章中,作者采用先扬后抑的方式,表现红朵百合开放的美丽与给自己的震惊。
【答案】13.开始时惊喜地发现红色花苞,憧憬圆茎开出美丽的百合,夜间绽放时兴奋和欣喜,最后安静下来。
1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人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合理安排人生,美丽一生。
16.D;E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
(1)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经历变化梳理。解答此类题时,要在通读全文基础上,找出描写人物在某个阶段所表现的情感的句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意带有明显感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注意文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注意景物描写;注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较为常用的手法等,然后对每一阶段的情感进行概括即可。
(2)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理解和赏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引用等,在平时学习中,要准确掌握各类修辞的定义和特点。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鉴赏。
(3)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先确定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仔细阅读;找出关键词:找出有含义的字、词、短语,包括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言外之意等;解释关键词,代入原句,即结合语境,解释有含义的字词句,尽量选用原文中词语回答。如果句子有比喻、借代、象征等手法,要注意还原为原本含义。结合文章情感主旨,完善答案(用上面的“代入法”得出句子含义后,再有意识地和文章主题相扣,从以下方面酌情补充答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等)。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3.第②自然段,“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中的“竟然”,写出作者偶遇百合的意外和惊喜;第③自然段,“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体现了作者憧憬百合美丽绽放;第⑦自然段,“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以及第9自然段,“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体现了作者看见百合绽放时的兴奋、欣喜和激动;最后一段“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百合善于安排自己,“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安静。根据文章内容逐步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开始时惊喜地发现红色花苞,憧憬圆茎开出美丽的百合,夜间绽放时兴奋和欣喜,最后安静下来。
14.“ 它开得那样热烈, 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运用比喻手法,把百合开放时的形状比作“巨大的喇叭”。“跟它对称的花苞也铆着劲”一句中,“铆着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百合以人的力量。“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把待开放的花苞比作“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⑦段画线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合开放的状态和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本文写“我”从卖菜苗的老妇人那里买来一盆红朵百合,放在家里,欣赏它开放的过程以及“我”的感受。根据上文所说的“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由看到第一朵百合夜间开放时的兴奋欣喜到等待第二朵开放,“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由此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合理安排自己,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美丽。作者由花及人,认识到:人也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积蓄力量,合理安排自己,不急不躁,展现美丽一生。
故答案为: 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人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合理安排人生,美丽一生。
16.A、B、C三项正确;D项有误,“表明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很一般”理解错误。“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这句话的意思是红朵百合的美丽是文字无法描述出来的,突出其“鲜美”,并不是真的说作者的文笔不好。E项有误,“作者采用先扬后抑的方式”理解错误。根据第③段“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可知,作者一开始就很喜欢这株百合,只是它一开始没有开放,这不能算是先抑后扬的写法。
故答案为:DE
七、默写
1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扶苏以数谏故,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
(3)表明陈胜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一句话是“   ”。
(4)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用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
【答案】(1)上使外将兵
(2)伐无道;诛暴秦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使、暴、鸿鹄、相。
故答案为:
(1)上使外将兵
(2)伐无道;诛暴秦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点评】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重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八、诗歌鉴赏
结合下面两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18.按要求填空
杜诗和王诗在项羽不肯渡江而死这件事上,观点截然相反。杜牧主要倾向于成就大事业要①   ;而王安石是在告诉人们一旦②    ,就再难卷土重来。(用诗歌中的短语填空)
19.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接近选文内容?请结合各自诗歌和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8.包羞忍耻;势败难回
19.示例一:我认为,杜牧的观点更接近史实。杜牧写到“包羞忍耻是男儿”,他认为项羽不能“包羞忍耻”,才会落下一个“乌江自刎”的结局。而选文中的描写“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项羽不能“包羞忍耻”的明证。假如项羽能够东渡,或许就真的能卷土重来。杜牧针对这一点,假设历史,给人以启迪,也非常接近选文的叙写。示例二:我认为,王安石的观点更接近史实。王安石认为“百战疲劳壮士哀”,已经是“势难回”,江东父老是不会再跟随他卷土重来。“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可见真的是“败势难回”。这是“百战疲劳壮士哀”“败势难回”的明证。王安石的这一观点针对选文而发。更接近史实。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题首先要了解项羽乌江自刎的事件。再结合古诗对古诗内容加以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两个作者的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体会他们的观点。
【译文】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乌江亭 经过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题乌江亭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18.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对此杜牧发表议论“包羞忍耻是男儿”,意思是能够面对失败并能重整旗鼓才是真正的男儿本色。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19.王安石的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项羽刚愎自用,失民心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王安石是在告诉人们一旦人心散了,队伍也就散了,人心所向是战争成败的关键。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了不能气馁,要勇于面对,以求东山再起。
九、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9年3月,中国航天迎来一个重要jié ① (A.节 B.结)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第300次发射。这成为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 甲 (A.迈进 B.走进)的重要里程碑。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 ② (A.zǎi B.zài)人飞行、奔月之旅和北斗组网,再到近年来的高密度发射,长征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跨越,成功将500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____。这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 乙 (A.更新接代 B.推陈出新)的发展史,也是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请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1.请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处    乙处   
22.请参照划线句,文中画线处补充上一个仿写的句子。
【答案】20.A;B
21.A;B
22.示例:发出一声响亮的东方声音。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多音字字形辨析;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1)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3)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做此类题, 本题考查诗句续写与续写。要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要注意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0.涉及到的正确字形为“节点”,正确字音为“载(zài) 人飞行”。
21.迈进:迈步前进,大踏步前进,向前跨进一步。有一定的力量感。走进:步行进入,口语性强。形容我国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所以自然选“迈进”。更新换代:以新换旧。一般指事物。推陈出新:是指新谷登场时,推去仓中陈米,换储新米。借指文化或技术的除旧更新。语境形容的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所以选用“推陈出新”。
22.这类问题要注意从句子的句式、修辞、内容三个角度考虑。如:发出一声响亮的东方声音。
十、综合性学习
23.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
示例:
名片正面:历史一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答案】(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示例)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诗歌对联;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解答时应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本题抓住“蚕室”“龙门”的比喻义进行理解。“蚕室”指受宫刑后容易中风而死,需要在像蚕室一样温暖不通风的密室里疗伤,待创口愈合后方能出来。“龙门”一般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邸。在此“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本题考查学生名片的设计能力。首先要研读示例,明确名片正面要体现设计角度、点明地名,背面要围绕正面设计的角度组织语言,体现此地的优势。答题时要注意重要提示信息: 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从司马迁的历史贡献的角度体现韩城的名人故里的价值。如: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故答案为: (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2)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解答时要结合提示语,联系对联的内容和相关的重点词语,结合人物的故事进行赏析。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名片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名片的基本要求和特征,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表达。
十一、写作题
24.作文
生活处处都有在劈波斩浪中奋进的青春担当,处处都有在披荆斩棘中创造的青春奋斗。广大青年用担当与奋斗书写了新时代的青春答卷。身处伟大时代,当不负韶华;青春无垠,唯奋斗以成。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青春需要担当和奋斗,方能绽放绚丽之花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材料关键词是“青春”'担当"“奋斗”。本次作文主要探讨青年和国家、时代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年该有的姿态,如责任担当,拼搏奋斗,努力进取。写作时可围绕关键词来记叙经历或阐述观点或发表感想。
可从以下角度立意:接续百年奋斗,用青春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乐章;用奋斗书写最美青春;青春当奋斗,不负好时光;把梦想装在心里,将责任扛在肩上等。
题目要求可以记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那就要从我们身边的人与事中进行选材。选材要真实。由于生活经验相似,大家容易选取相似素材,但越是平淡真实的故事越有打动人的基因。建议根据关键词“奋斗"选取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与之相关的经历,从自己或身边的人或事来挖掘新意,写出细节。唯有细节才能体现真实,唯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叙事结构有波澜,波澜就是写出变化、波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太过平淡的叙事难以脱颖而出写出与原先的不一样的地方,突出有担当因奋斗而使青春更精彩。也可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一系列名人青春奋斗的故事与名言来加以证明。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引入,明确青春、青年的价值,如“青春孕育希望,青年创造明天”;接着围绕“不忘初心,始终跟党走“只争朝夕,不负佳年华"”“勇于担当,续写新华章”三个方面分析论证,明确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去做;最后发出呼吁,明确态度,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我们以青春之名放眼未来,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22.陈涉世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⑶然足下卜之鬼乎?⑷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1)(2) B.(3)(2) C.(3)(1) D.(2)(4)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⑵藉第令毋斩。⑶然足下卜之鬼乎?
⑷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3) (4) B.(1) (3) C.(2) (3) D.(1) (2)
3.下列对文章《 陈涉世家 》的分析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一句中“苦”“久”二字,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点明了起义的必然性。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D.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根本原因是:失期,法皆斩。
4.下列对加点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记载
B.吾闻二世少子也 闻:听说
C.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
D.陈胜王 王:称王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是我国   (朝代)著名的史学家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全书共130篇。这部书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诸侯传记称“世家”。鲁迅先生高度评价这本书是“   ”。
6.重点字词
(1)尝与人佣耕 尝:   
(2)辍耕之垄上 辍:   
(3)苟富贵,无相忘 苟: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若:   
(5)度已失期 度: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   
(7)卒中往往语 语:   
三、语言表达
7.(读史·比较表述)
史书叙述中常常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A.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司马迁《史记》
B.乃以其所乘骓马赐亭长。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
四、名著导读
8.阅读《简·爱》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夜晚的宁静和安息被一阵狂野、刺耳、尖利的声音撕破了,这声音划过了整个桑菲尔德。……“救命!救命!救命!”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这是梅森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场,他因什么而半夜尖叫?这件事对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有删改)
【注】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吴广素爱人( )
宁有种乎( )
如弈者观谱( )
从古迄今( )
舍注意读史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11.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红朵百合》一文,完成小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①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莱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②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③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④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⑤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⑥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⑦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⑧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⑨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⑩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3.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
15.联系全文,分析“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两句话的含义。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写了我买回红朵百合和它的开放,并且表现出“我”的内心感受。
B.第②段加点的“竟然”表明红朵百合的获得具有偶然性,表现出我发现红朵百合时的惊喜之情。
C.第⑧段画线的句子引用古诗文,丰富文章内容,增添诗情画意;写出花儿的开放驱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表达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之情。
D.第⑨段“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一句,表明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很一般。
E.文章中,作者采用先扬后抑的方式,表现红朵百合开放的美丽与给自己的震惊。
七、默写
1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扶苏以数谏故,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
(3)表明陈胜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一句话是“   ”。
(4)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用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
八、诗歌鉴赏
结合下面两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18.按要求填空
杜诗和王诗在项羽不肯渡江而死这件事上,观点截然相反。杜牧主要倾向于成就大事业要①   ;而王安石是在告诉人们一旦②    ,就再难卷土重来。(用诗歌中的短语填空)
19.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接近选文内容?请结合各自诗歌和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九、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9年3月,中国航天迎来一个重要jié ① (A.节 B.结)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第300次发射。这成为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 甲 (A.迈进 B.走进)的重要里程碑。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 ② (A.zǎi B.zài)人飞行、奔月之旅和北斗组网,再到近年来的高密度发射,长征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跨越,成功将500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____。这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 乙 (A.更新接代 B.推陈出新)的发展史,也是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请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1.请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处    乙处   
22.请参照划线句,文中画线处补充上一个仿写的句子。
十、综合性学习
23.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
示例:
名片正面:历史一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十一、写作题
24.作文
生活处处都有在劈波斩浪中奋进的青春担当,处处都有在披荆斩棘中创造的青春奋斗。广大青年用担当与奋斗书写了新时代的青春答卷。身处伟大时代,当不负韶华;青春无垠,唯奋斗以成。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青春需要担当和奋斗,方能绽放绚丽之花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