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2:06: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24.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五从军征
【解析】ACD.正确。
B诗中没有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ABD.正确。
C 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打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意踌躇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ABD.正确。
C.“神州”指中原大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郭茂倩——北宋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北宋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ABD.正确。
C项中“北宋”应改为“南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填空题
5.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松柏冢累累:   ②井上生旅葵: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风掣红旗冻不翻:   
⑦坐断东南战未休:   ⑧山河表里潼关路:   
⑨望西都,意踌躇:   ⑩干戈寥落四周星:   
零丁洋里叹零丁:    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众多的样子;植物未经播种而生;拉开;纵横交错的样子;阴暗;飘动;占领,占据;外面;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孤苦无依的样子;代指史册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山坡羊·潼关怀古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意思是“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风掣红旗冻不翻”意思是“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拉,扯。“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是两种兵器,代指战争。“汗青”指“史册”。
【点评】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要注意结合诗句的内容和情感来理解。
6.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文学的世界,丰富多彩:有的作品像一道羹(   )汤,看起来平淡,品起来滋味悠长;有的像一座宫阙(   ),错综复杂,气势恢宏;有的像一片大海,包罗万象,浩hàn(   )无尽……
品读经典,你的心潮是起伏的:也许倍感liáo(   )落,也许huánɡ(   )恐不安,也许踌躇(   )满志,也许欢欣雀跃……但最终,你会收获一些东西,奋然前行。
【答案】ɡēnɡ;què;瀚;寥;惶;chóu chú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答题时注意“ɡēnɡ 、chóu chú”的注音以及“瀚、寥、惶”
的写法。
故答案为:ɡēnɡ;què;瀚;寥;惶;chóu ch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三、默写
7.根据要求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情不自禁地赞扬孙权:“   ,   。”是啊,连曹操也不得不感叹“   ”。
(4) 《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   ,   ”。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用“   ,   ”点出了作者途经潼关,遥望旧朝故都长安时无限伤感的原因。
【答案】(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中规定的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和默写识记掌握程度。考点:《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重点及易错字:兜鍪;飘絮;秦汉;阙。
故答案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背诵中的“理解默写”题型。理解默写题首先要熟记熟背古诗文篇段;其次要正确理解全文,弄懂每一句的意思;最后,根据题干中提示语以及题目要求来确定该填写什么,做到不写错别字。
四、语言表达
8.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有人喜爱它的意境,体会其中的美;有人又会觉得艰涩难懂,难以理解。请你以《读诗,有用吗》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150字左右。
【答案】略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诗歌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用的话,中国的语文课本干嘛要编选那么多的古诗词,为什么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有它们的身影,为什么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收视率那么高。当然这都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还是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项艺术,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值得们反复的欣赏、玩味 。品析诗歌,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陶冶我们的情操。答题时首先要表达观点,然后再举一首自己非常喜欢的诗歌,从语言、意象、意境、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赏析,从而说明诗歌对人精神、思想的陶冶。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字数要符合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五、名著导读
9.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句话的?
(3)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并分别分析其对“我性格的影响。
【答案】(1)简·爱、罗切斯特。
(2)表现了简·爱追求平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个性特点。
(3)①生活在舅母家,受尽欺辱,让她学会了坚强,产生了反抗意识。②在罗沃德学校,天性受到搓抑,行为受到约束,思想受到禁锢,让她向往自由,追求平等。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1)选段出自《简·爱》,结合文段的内容可以判断,“我”就是简 爱,“你”就是简 爱所深深爱恋着的罗切斯特。
(2)解答此题,要结合文学名著的语言环境理解.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小说中的高潮之一,简 爱的一番话,特别是“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可以看作是她追求平等、真挚的爱情的宣言,所以解答围绕着对平等的追求展开即可。
(3)读这本小说,我们应对简 爱的人生阶段有所把握.她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童年时期(寄人篱下和在寄宿学校学习);②青年时期(做家庭教师);③迷茫时期(得知罗切斯特先生有妻子,悲愤远离);④圆满时期(与罗切斯特先生重逢,两人最终在一起)。前两个时期对“我”性格的影响最大,结合这两个阶段的经历分析其性格特点可知: ①生活在舅母家,受尽欺辱,让她学会了坚强,产生了反抗意识。②在罗沃德学校,天性受到搓抑,行为受到约束,思想受到禁锢,让她向往自由,追求平等。
故答案为:⑴ 简·爱、罗切斯特。
⑵ 表现了简·爱追求平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个性特点。
⑶ ①生活在舅母家,受尽欺辱,让她学会了坚强,产生了反抗意识。②在罗沃德学校,天性受到搓抑,行为受到约束,思想受到禁锢,让她向往自由,追求平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小说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答题时要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分分心。
⑶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六、语段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若失去花的点缓,就会颜色顿失,枯躁无华。心灵的原野,若没有花的充实,则会干涸皱裂,渐渐枯竭。在心里种上善良、真诚、乐观三朵生命之花吧,用心之度诚去做土壤,用人生历炼去培植。未来,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只要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1)用部首检字法查“虔”,先查   部首,再查   画。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1)虍;4
(2)躁;燥;炼;练
(3)将“只要”改为“只有”或将“才”改为“就”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用词不当
【解析】(1)本题考查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是先查第一个字母,然后再查完整的音节。部首查字法一般是先查部首,再查除部首以处的笔画数。所以禁要先查部 虍 ,然后查画。
(2)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 枯躁 “应为“枯燥“。“ 历炼 “应为“历练“;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阅读句子,可以看出句子的关联词使用不当, 将“只要”改为“只有”或将“才”改为“就” 。
故答案为:⑴虍;4;
⑵躁;燥;炼;练;
⑶将“只要”改为“只有”或将“才”改为“就”。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作答,要重点关注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借助工具书来作答;
⑵字音字形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⑶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七、综合性学习
【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2江苏无锡惠山一模改编)学完这五首诗词曲,初三年级将要举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1.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情况,年级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从下面这份调查问卷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题的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很难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12.请你根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补出横线处的对联内容。
上联:戎马关山,       ;
下联:江湖廊庙,瘁心忧国范希文。
13.2022年清明前夕,小明在晚上突然接到了停课通知,他也因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封在家里,心里充满了恐慌和担忧。作为他的好友,你用下列哪一项中的诗句安慰鼓励他最为合适?(  )
A.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11.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对古诗词难以理解。
12.凭轩流泪杜子美
13.C
【知识点】诗歌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⑴ 本题考查探究发现。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从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来看,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不足,较为被动。
⑵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11.考查探究发现。“为了应付考试”“老师提醒”“老师要求”说明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高。“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和遇到的困难是“很难理解题意”说明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对古诗词难以理解。
故答案为: 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对古诗词难以理解。
12. “戎马关山”与“江湖廊庙”相对应;“凭轩流泪”与“瘁心忧国”相对应;“范希文”指的是“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作者是杜甫,字子美,所以用“杜子美”对应“范希文”。据此分析,上联应该是“戎马关山,凭轩流泪杜子美”。
故答案为: 凭轩流泪杜子美
13.根据情境“因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封在家里,心里充满了恐慌和担忧”,应选择能鼓励他放平心态、做好自己、不为外物所扰的诗句。A.句意:凡夫俗子的胸怀狭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表达出作者有报效国家的决心,但这一理想不能实现,受到“磨折”。B.句意:即便梅花凋零飘落,成泥成尘,它的芳香依旧不变啊。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C.句意: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表现出作者面对逆境处之泰然的豁达心态。情境和感情符合题目要求。D.句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会努力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结合情境分析,
故答案为:C.
八、文言文阅读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②躬耕于南阳 躬: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   
⑤当奖率三军 奖:   
(2)下列对《过零丁洋》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的坎坷与个人的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共同体现出怎样的品质?
【答案】(1)这里指史册;亲自;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拜访,探望;劝勉,鼓励
(2)D
(3)①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而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②(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事情不能成功。
(4)忧心国事、鞠躬尽瘁、以身许国、忠贞奉献。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汗青”“卑鄙”“奖”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ABC理解正确。D 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絮:柳絮。萍:浮萍。这两句是比喻句,要翻译出其特点。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而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②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事情不能成功。
(4) 【甲】 这首诗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乙】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据此可知【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共同体现了忧心国事、鞠躬尽瘁、以身许国、忠贞奉献的品质。
故答案为:⑴1、这里指史册;2、亲自;3、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4、拜访,探望;5、劝勉,鼓励
⑵ D
⑶ ①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而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②(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事情不能成功。
⑷ 忧心国事、鞠躬尽瘁、以身许国、忠贞奉献。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⑶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九、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平江府①
[宋]文天祥
楼台俯舟楫,城郭满干戈。
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
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②
使遂睢阳志③,安危今若何。
  [注] ①平江府:北宋时升苏州为平江府。②鸠居:语出《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鸠占鹊巢。鱼网:语出《诗经》“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意思是鸿雁不幸遭受了渔网之祸。③睢阳志:典出唐安史之乱时的睢阳保卫战。张巡率军以少敌多,使叛军再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
15.诗歌颔联用“归心少”和“出涕多”形成   ,突出了平江府百姓生活的         。
16.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组句子,说说两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甲]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
[乙]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15.对比;艰难困苦
16.都运用了比喻,[甲]句将元兵入侵比作鸠占鹊巢,将宋朝遭难比作鸿雁无辜遭受渔网之祸。[乙]句将山河的破碎比作风中飘絮,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打浮萍。二者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国家战乱频仍、前途未卜的悲愤与担忧,抒发了作者的爱国忧国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15.颔联“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的意思是:官兵们抱着必死的心报效国家,老百姓也痛哭流涕。“归心少”,写战争胜利无望;“出涕多”,写百姓流泪之多,痛心疾首。一“少”一“多”,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战争带来的后果,战士伤亡,百姓流离失所,国将不国,体现平江府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
故答案为: 对比;艰难困苦
16. “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的意思是:鸠占据鹊巢,鸿雁不幸遭遇渔网之祸。此时平江府遭遇战乱,被元兵占领,诗歌将元兵入侵比作鸠占鹊巢,把宋朝受到侵略比作鸿雁遇到渔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颔联“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可知,战争无情,士兵死伤,百姓流离失所,表现了对元军侵略的愤慨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支离破碎,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此句将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漂泊无依的柳絮,将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被吹打的浮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影响,国家前途未卜,作者内心满是对侵略者的愤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据此回答异曲同工之处即可。
故答案为: 都运用了比喻,[甲]句将元兵入侵比作鸠占鹊巢,将宋朝遭难比作鸿雁无辜遭受渔网之祸。[乙]句将山河的破碎比作风中飘絮,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打浮萍。二者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国家战乱频仍、前途未卜的悲愤与担忧,抒发了作者的爱国忧国之情。
十、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7.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8.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19.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分析。
【答案】17.背书是写作的基础,背书能积累语言材料,背书是创新的基础。
18.作者先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再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再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19.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事例论证“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0.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证过程;举例论证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根据相应的内容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语段的论证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
⑷本题考查分论点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根据相应的内容概括即可。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可得:先背诵能帮助慢慢理解;根据“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可得能够使语言准确、生动;根据“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可得:背诵能够进一步创新。
18.本题考查理解语段的论证思路。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文章第④段内容来看,作者先以一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出观点,然后再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再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背”这一积累过程的重要性。
19.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结合第五段的内容可知,列举秦观、王勃、毛主席等人写作的事实,属于举例论证;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这一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20.本题考查分论点的概括。本文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二至五段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每一段的段首都以中心句的形式给出分论点,找出四个段落的中心句即为本题的答案: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十一、写作题
2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已竭尽全力。
材料二:人生中有些事情你不竭尽全力去完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出色。
材料三: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叙事,可抒情,可说理,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
竭尽全力,方能成功
“猎狗追不上受伤的兔子”的寓言故事,众人皆知,野兔为了保命“竭尽全力”,而猎狗只不过是为了一顿午餐只是“尽力而为”的道理很简单,无论是谁,要想干成一件像样的事情,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尽力而为还不够,必须要竭尽全力。凭心而论,一个人做事从业能做到尽力而为已是难能可贵了,可聊以自慰,无愧于人,但如果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想力挽狂澜于既倒,那就非竭尽全力,殚精竭虑不可。所谓“天道酬勤”,并不是一般的努力就能获得上天垂青的,必须苦心孤诣,宵衣旰食,有点鱼死网破的拼命精神才行。
人是万物之灵,当然是更有巨在潜能的。心理学家指出,常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即便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40%的潜能,就能背诵400本教科书,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所谓尽力而为,实际上就是仅仅发挥了一般意义上的才干和努力;而竭尽全力,则是挖掘了可能挖掘到的潜能,毫无保留。尽力而为是按部就班,竭尽全力是废寝忘食;尽力而为是中规中矩,竭尽全力是打破常规;尽力而为是正常发挥,竭尽全力是超常发挥。项羽的“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勾践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红军的飞越大渡河和抢夺泸定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要求特区领域:“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些都是竭尽全力,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人间奇迹。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人都渴望事业成功,其成败如何,固然要受制于多种因素,但最重要一点就是投入时间精力血汗的多少,那些青史留名的成功人士,几乎无一不是竭尽全力,心无旁骛。牛顿忙于科研和“仰望星空”,一生连恋爱都没顾得上谈;马克思长年遨游于理论思维的海洋乐不思返,最后病逝于书桌前;爱迪生直到80岁高龄,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为研制“东方神药”青蒿素,屠呦呦带领团队夜以幼日,加班加点,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终于打开成功之门;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飞鱼”菲尔普斯,长达近20年里每天要接受大运动量的“魔鬼训练”……
总有一些不得意者怨天尤人,怨父母没有给自己生个天才脑袋,怨机遇之门老是对自己关闭,其实,老天不会格外青睐谁,所谓天才,“就其本质而说,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所谓机遇,无非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后的“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而且,也没有谁能轻轻松松成功,所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也只是东坡居士的浪漫想象,如果没有吴、蜀全军将士的竭尽全力,拼死抗争,等待周公瑾的只能是“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悲剧。
每个渴望人生辉煌成功的人,都不妨先问问自己竭尽全力了吗?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题目有三则材料。材料一关键词是“成功”“竭尽全力”;材料二的关键词是“竭尽全力”“出色”;材料三的关键句是“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其实也就是“竭尽全力”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三则材料都是在谈做事要“竭尽全力”,心无旁骛,专心地去完成,这样才可能成功,也才能看出自己真正的能力。由此不难看出,本次作文是引导考生做事应有的正确“态度”。在当前信息多元、诱惑颇多、人心浮躁的社会现实之下,这样的引导很有积极意义。
三则材料的共性是“竭尽全力去做事,就能表现得出色,就能走向成功”,据此我们可以用统编教材单元写作的精品作文去改写。如:《我的成长故事》《那一次,我真的很优秀》《向偶像学习,我也变得专心致志》《竭尽全力二三事》等。如果写成记叙文,应当通过一两件事来感悟这个道理,或者是亲身经历的,或者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总之,要有触动,对心灵有震撼,这样的事才会起到人生启迪的作用;也可以写成散文,围绕“做事要竭尽全力”这一主题,选取与之有关的材料,得出人生感悟,散文重点在于形散神不散,表达要逐步接近主题,避免太直接;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注意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可以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如用名人事例做例证,引用名言来引证,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等,尽量做到论证层次清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 24.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意踌躇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4.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郭茂倩——北宋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北宋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二、填空题
5.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松柏冢累累:   ②井上生旅葵: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风掣红旗冻不翻:   
⑦坐断东南战未休:   ⑧山河表里潼关路:   
⑨望西都,意踌躇:   ⑩干戈寥落四周星:   
零丁洋里叹零丁:    留取丹心照汗青:   
6.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文学的世界,丰富多彩:有的作品像一道羹(   )汤,看起来平淡,品起来滋味悠长;有的像一座宫阙(   ),错综复杂,气势恢宏;有的像一片大海,包罗万象,浩hàn(   )无尽……
品读经典,你的心潮是起伏的:也许倍感liáo(   )落,也许huánɡ(   )恐不安,也许踌躇(   )满志,也许欢欣雀跃……但最终,你会收获一些东西,奋然前行。
三、默写
7.根据要求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情不自禁地赞扬孙权:“   ,   。”是啊,连曹操也不得不感叹“   ”。
(4) 《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   ,   ”。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用“   ,   ”点出了作者途经潼关,遥望旧朝故都长安时无限伤感的原因。
四、语言表达
8.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有人喜爱它的意境,体会其中的美;有人又会觉得艰涩难懂,难以理解。请你以《读诗,有用吗》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150字左右。
五、名著导读
9.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句话的?
(3)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并分别分析其对“我性格的影响。
六、语段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若失去花的点缓,就会颜色顿失,枯躁无华。心灵的原野,若没有花的充实,则会干涸皱裂,渐渐枯竭。在心里种上善良、真诚、乐观三朵生命之花吧,用心之度诚去做土壤,用人生历炼去培植。未来,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只要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1)用部首检字法查“虔”,先查   部首,再查   画。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七、综合性学习
【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2江苏无锡惠山一模改编)学完这五首诗词曲,初三年级将要举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1.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情况,年级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从下面这份调查问卷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题的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很难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12.请你根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补出横线处的对联内容。
上联:戎马关山,       ;
下联:江湖廊庙,瘁心忧国范希文。
13.2022年清明前夕,小明在晚上突然接到了停课通知,他也因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封在家里,心里充满了恐慌和担忧。作为他的好友,你用下列哪一项中的诗句安慰鼓励他最为合适?(  )
A.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八、文言文阅读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②躬耕于南阳 躬: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   
⑤当奖率三军 奖:   
(2)下列对《过零丁洋》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的坎坷与个人的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共同体现出怎样的品质?
九、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平江府①
[宋]文天祥
楼台俯舟楫,城郭满干戈。
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
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②
使遂睢阳志③,安危今若何。
  [注] ①平江府:北宋时升苏州为平江府。②鸠居:语出《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鸠占鹊巢。鱼网:语出《诗经》“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意思是鸿雁不幸遭受了渔网之祸。③睢阳志:典出唐安史之乱时的睢阳保卫战。张巡率军以少敌多,使叛军再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
15.诗歌颔联用“归心少”和“出涕多”形成   ,突出了平江府百姓生活的         。
16.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组句子,说说两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甲]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
[乙]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十、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7.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8.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19.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分析。
十一、写作题
2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已竭尽全力。
材料二:人生中有些事情你不竭尽全力去完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出色。
材料三: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叙事,可抒情,可说理,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