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8-12 11:1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
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2. 天体系统及其层次;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 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
2、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学习过程
共二课时
一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18世纪,天文学家引入 一词
20世纪哈勃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扩大了
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理解
1、什么是天体 天体分为哪两类
2、在发射场上的和已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谁是天体?
3、天体系统是如何形成的
4、地球与火星构成了天体系统,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请学生阅读课本(P7~9)相关内容,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5、天体系统共分为几级?
6、手绘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即天体系统关系示意图)。
(2)、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
2、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4、总星系与我们目前所说的宇宙是什么关系?
(3)、太阳系
请阅读课本P7、P9两段内容,以及图1-3太阳系示意图。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如何排列? 如何分类的?这些行星的绕日运动有何共同特点?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位置在哪里?
3、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些?
4、请你找找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为什么说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请阅读书P10后回答)
2、为什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3、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4、结合课本上的活动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自身条件(从质量、体积、日地距离分析):
外部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稳定、安全):
四、教学反思:
五、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光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恒星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C.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8万光年 D.太阳距离地球约为1.5光年
2.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系统 D.总星系
3.“星系”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河外星系 ④银河系 ⑤总星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4.下列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宇宙
B.任意两个天体都可构成天体系统
C.河外星系只有一个
D.天体系统的形成依赖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
5.太阳系成员有①太阳 ②星云 ③行星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行星 ④卫星 ⑤彗星 ⑥流行体 ⑦行星际空间的气体与尘埃 (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⑦
6.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有关地月系和月相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有九个类似地月系的天体系统
B.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月球
C.月相变化取决于日、月、地三者位置变化
D.每天月亮出现在地平线的时间大致一致。
8.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 )
A.体积适中 B.质量适中 C.位置适中 D.有高级智慧生命的存在
9.下列不属于生物生存“金锁链条件”的是 ( )
A.充足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 C.恰好的大气厚度与成分 D.安全的星际空间
10.属于地球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外部原因之一是 ( )
A.有适宜的温度 B.有丰富的液态水
C.有稳定的光照条件 D.恰当的大气成分
11.与地球物理特征相似的一组行星是 ( )
A.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B.火星、木星、土星
C.水星、金星、火星 D.金星、土星、冥王星
12.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与安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的是①稳定的太阳 ②大、小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③大、小行星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④大、小行星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互不干扰 (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地球本身具备“金锁链条件”的原因是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地距离适中 ②体积质量适中 ③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④稳定的太阳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将下列天体系统的名称填入天体系统组成示意图的空格中:①总星系 ②地月系 ③太阳系 ④河外星系 ⑤银河系
2.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什么?
(2)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称地内行星的是 、
;称类地行星的是 、 、 、 ;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卫星数目最多的是 ;
体积与质量都最大的行星是 ;没有卫星的行星是
、 。(填字母)
(3)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向性”特征是指 绕太阳运动;“近圆性”特征是指沿着 的轨道绕日运动;“共面性”特征是指轨道几乎落在 上。
(4)图中D和E轨道之间有众多 ,其运动特征基本上也体现出 、 、
等特点。
(5)图中未体现出的、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或大行星)运动的一种天体是 。
3.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条件的原因。
基本条件:
原因:
4.根据下表数据回答问题:
行星 与太阳距离 赤道半径 质量(地球为1) 自转周期
金星 1.082亿千米 6050千米 0.82 243天
地球 1.5亿千米 6378千米 1.00 23时56分
火星 2.279亿千米 3395千米 0.11 24时37分
(1)比较以上数据,你认为可能存在生命的是金星还是火星?理由是什么?
(2)人类已经登临了月球,你认为下一个最有可能登临的是金星还是火星?理由是什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片及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
和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表,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阅读图片资料,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所用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认知】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概念:太阳辐射是指: 。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3、波长范围与能量分布:太阳辐射波长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 三部分,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
4、影响: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概念:太阳活动是指: 。
2、外部结构:观察P13页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
3、类型:太阳活动包含哪些类型? 。
合作探究:(1)黑子、耀斑分别出现在哪一层?
(2)你知道什么是黑子、耀斑、太阳风吗?
(3)太阳活动强弱和黑子数目有什么关系?
4、影响
(1)你能找出哪些材料证明,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
(2)耀斑爆发时对地球电离层有什么影响?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3)太阳风到达地球时,会引起哪些现象?
【课堂小结】
【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活动 B、大气运动 C、火山爆发 D煤炭的形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 )
A.太阳活动 B.内部的聚变反应
C.耀斑的爆发 D.太阳黑子活动
3.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 )
①纬度位置 ②地势高低 ③天气状况 ④地表物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在下列纬度位置相当的城市中,最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
A.拉萨 B.重庆 C.九江 D.杭州
5.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 B.是长波辐射
C.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D.对地球上的生物量没有影响
6.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分布的光区波段是 ( )
A.波长小于0.4微米的紫外区
B.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C.波长大于0.76微米的红外光区
D.波长在0.15~4.0微米之间的可见光区
7.太阳辐射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 )
①维持地表的温度 ②改变大气成分 ③决定大气降水 ④促进水和大气的运动
⑤影响生物活动的范围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8.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 ( )
A.地表不同纬度昼夜温差的不同
B.各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C.地表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D.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9.下列现象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 ( )
A.太阳辐射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10.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可见光主要发自日冕层
C.表面温度是6000℃
D.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5年
11.关于太阳分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色球层是太阳的最外层 B.由内到外分为两层
C.黑子出现在太阳的最外层 D.最内层是光球层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中心 B.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
C.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气候有影响 D.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
1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地面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影响
C.全球气候变暖 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14.通常,耀斑随黑子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 )
A.连续性 B.周期性 C.整体性 D.关联性
15.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
A.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 B.磁暴的产生 C.旱涝灾害 D.两极地区的极光
二、综合题
16. 读图1-2-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2-2
(1)太阳辐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 、 。
(2)太阳辐射的最短波长部分分布在 光区,从图中看出其波长范围大约在
之间。它对地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选择填空)。
A.产生磁暴,干扰磁针正确指示方向 B.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C.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灼伤 D.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3)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 光区,为 波辐射,它是地球上主要能量的来源。
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传
一.知识要点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
掌握有关地方时的计算,正确判断日照图。
3.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现象。
二.课堂学习(4课时)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定义:
2、地球自转的方向: 。
从南极上空看:
从北极上空看:
3、地球自转的周期:
(1)恒星日:同一颗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地球上一点
正中天所用的时间。—— 。
(2)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地球上一点正中天所
用的时间。—— 。
4:地球自转的速度:
(1)、角速度:地球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规律: 。
大小: 。
(2)、线速度:地球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
规律: 。
大小: 赤道的线速度: 。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1)产生昼夜的原因: 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
(2)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小时,叫做
(3)晨昏线: ,晨线: 、昏线:
如图:
在上图中找出晨线和昏线? 判断NS是晨线还是昏线?
目标练习: 读下列一组地理图像,完成图后各题。
图a 图b 图c
(1)在图a中晨昏线任找一点,画出其自转方向。可以看出该即将进入______(昼、夜)半球,说明该点位于______(昼、夜)线上。
(2)在图b中晨昏线任找一点,画出其自转方向。可以看出该即将进入______(昼、夜)半球,说明该点位于______(昼、夜)线上。
(3)在图c中晨昏线上半段任找一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出其自转方向。可以看出该即将进入______(昼、夜)半球,说明该点位于______(昼、夜)线上。再在图c中晨昏线下半段任找一点,画出其自转方向。可以看出该即将进入______(昼、夜)半球,说明该点位于______(昼、夜)线上。
(4)从图c可以看出,在极地俯视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图中晨线与昏线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分界点的。想一想:在侧视平面图中呢?
(5)试总结判断侧视平面图和极地俯视图中的晨昏线究竟是晨线还是昏线的步骤。
2、地方时
(1)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计算:
a.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b.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______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______分.
如:杭州市为10时26分,和田与杭州市相差40度,在杭州市的西侧,求和田的时间。
探究学习: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 file: / / / E:\\PPT\\教案\\地球运动flash\\地方时(极地图).swf" \t "_parent ):
1.夜半球的中央经线:______
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______ 3.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______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______ 5.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______
(3)、时区:
看图完成以下内容:全球共分为 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相邻两个时区相差 小时。
(4)、区时: 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共同使用时间。
a.在时区内的各点都采用所在时区的区时.
  b.每个时区都有一条中央经线(n×15°),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c.时间计算: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差(东 西 )
已知经度计算时区:经度/15
如果余数大于7.5则所得商加上1是所求时区数
如果余数小于7.5则所得商就是所求时区数
例:北京时间:北京所在时区 的区时
要求的时间=已知的时间+时间差(用经度差来换算)
ⅰ如果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是2008年3月1日5时,求西经60度的地方时是多少
ⅱ计算:已知东八区18:00,求东九区和西五区的时间
(5)日界线
(1)含义:
注: 广义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
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另一条是某一时刻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
(2)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国际上两个相邻日期的分界线。
思考:某一时刻全球可能为同一天吗?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不偏转。
   (2)由偏移规律可知:纬度越高,地转偏转力越______。
(3)偏移规律的判断方法:如右图。
从右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判断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
的偏移还是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掌心都是朝_______的。
附:是地球在转动中出现的惯性力之一,在地球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半球上的物体沿经线运动时,受到向右(左)力的作用,使其物体运动方向不断向右(左)偏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明显,这种偏移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大气的运动和水的流动,例如:长江常年由西向东流,在长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道边右偏,从而侵蚀南岸,使北岸水道不断淤塞,由于右岸(南岸)受到河水侵蚀,天长日久,便使长江北岸(左岸)的三角洲、沼泽以及边滩连成一片,最后就发育成为今天的广阔的三角洲地貌。
【课堂练习】
下图中各点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已经画出(虚线箭头),请用实线箭头画出各自实际运动方向。
【课堂小结】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经度相同的地方( )
A.季节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线速度相同 D.地方时相同
2.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D.在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
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 )
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 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
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 D.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
4.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5.下列纬线圈上的速度相当于赤道线速度一半的是( )
A.南北回归线 B.南北极圈 C.南北纬30度 D.南北纬60度
6.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
7.若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则北京时间为10月1日( )
A.24点 B.20点 C.12点 D.8点
8.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9.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
A.与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 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10.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20时 B.20时56分4秒 C.19时 D.19时56分4秒
11.与诗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1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13.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盛顿、伦敦、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香港、北京、广州、哈尔滨四地自转角速度依次减少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14.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15.东经161°东经160°的地方 ( )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地方时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
16.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
A.悉尼(150°E附近)
B.上海(120°E附近)
C.洛杉矾(120°W附近)
D.阿克拉(0°经线附近)
17.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采用东八区的区时
B.采用120°E的地方时
C.采用北京的地方时
D.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18.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了网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 ( )
A.1小时 B.13小时
C.14小时 D.25小时
19.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22~23题。

20.甲地的时间为 (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21.北京为 (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22.在上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甲地时间为 (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二、综合题
1.读下图,完成相应的要求。
(1)A点的时刻是____,该点所在的时区是____区。
(2)图中A、B、C、D、E五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___,地方时为12时的是___。
(3)某物体由A点移至D点,其方向的偏转应该先向___(方向),过了赤道后则向____(方向)偏转
2、读下图分析回答:
(1)分析A--F 六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线速度最大处是__________,线速度最小处是__________。
(2)自A向B水平运动的物体先向__________偏,越过赤道后再向__________偏。
3.读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 半球的示意图。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时;北京时间是 时。
(3)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 ,北京为 月 日 时。
4、读右下图:
(1)图中A点的时刻为 ,B点的时刻是 ,D点的日出时间为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2)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0的是 ,等于00的
(3)图中A、C、D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公转
一.知识要点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的大小以及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正午
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4.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所用时间:4课时
二.课堂学习(第1课时)
(一)地球的公转
查阅课本资料找出下列与地球公转
相关的问题
1、地球公转的概念:
2 地球公转的特点:
3、地球公转的方向:
4、地球公转的周期:
5、地球公转的轨道:
6、地球公转的速度:
近日点( 月初) 公转速度最
远日点( 月初) 公转速度最
注:平均角速度约1°∕日,线速度约为30km∕s
7.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为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直射光线:垂直照射地面的光线
判断依据:光线沿长线过地球的球心,直射光线只有一条.
                    在图中找出直射光线?画出光照图。
(3)直射点(直射光线和地面的交点)回归运动规律
①.先从图a中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纬度位置;然后在图b中适当位置用“●”表示出来(注意二分二至的相对位置),并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字样;最后在图b中用平滑的曲线将太阳直射点连结起来。
  
②.从补充完整的图b中可以看出:南北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当中有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当中有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一年当中有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③.在图c中,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纬度?6月22日前后呢?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吗?
④.如果地轴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d所示,此时黄赤交角为______),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太阳分别直射什么纬度位置?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吗?
⑤.试总结: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需满足哪些条件?
⑥.试用地球仪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
⑦.请在图a中公转轨道上用“○”大致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然后思考: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地球的公转速度如何变化?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呢?
⑧.标出下面两图中ABCD四点的时间及节气
【练习】
说明:此两道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
1.下图中,A、B都表示地球,其位置都代表了冬至日或夏至日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下图,完成题后问题:
(1)图中A地代表的是________日,B地代表的是________日。
提示:注意太阳在椭圆中的位置。
(2)请在图中A、B两处画出地轴和赤道。
提示:注意赤道与地轴的关系。
2.(06广东文理大综合第35题)据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计划2021年开始每年送15 000名游客去太空旅游。如图14所示,当航天器围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时,近地点A的速率__________(真“大于”、“小于”或“等于”)远地点B的速率。
8、太阳高度:
1.下面三图所示情况,分别表示太阳高度大于0、等于0、还是小于0?
2.太阳高度是用长度单位来度量的吗?
3.读下图两图,完成图后问题。
(1)习惯上,我们规定一天中太阳高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大的时刻为地方时12∶00,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刻为地方时0∶00。设一地某天的最大太阳高度角为Hmax,最小太阳高度角Hmin。请在上面两图中各用一条平滑的曲线大致表示出一天多的时间里太阳高度的变化。
(2)在图a中,你所画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代表了什么昼夜状态?图a所示地点在这一天是昼长夜短、昼短夜长还是昼夜等长?
(3)在图b中,你所画的曲一与横轴有交点吗?这说明了什么?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判断及计算
  预备知识:凡是与晨昏线相交的纬线,都被晨昏线划分划两段。位于昼半球那一段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那一段称为夜弧。
  读下两图,完成图后问题:
1.图1中A所在纬线昼弧更长还是夜弧更长?图2中 O所在纬线呢?
2.图1中A点转动一周位于昼半球的时间更多还是位于夜半球的时间更多?昼夜状况是昼长夜短还是昼短夜长?图2中O点呢?
  *3.A点昼长和夜长分别是多少?O点呢?
二、极昼极夜
1.关于图1和图2的几个问题:
  (1)图1中极圈有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吗?昼长是多少?图2中的北极圈和南极圈昼长分别为多少?
  (2)若图1中极点为北极点,请在极圈内任找一点画出其自转方向。然后思考:这一点能转到夜半球去吗,该点昼长是多少?
(3)图2中南极圈内各点和北极圈内各点昼长分别是多少?
2.仔细读教材第21页图1.26:
(1)春秋二分太阳直射_________(纬线),此时地球上有极昼极现象吗?
(2)夏至日这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出现极昼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这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出现极昼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出现极夜现象。
(3)从春分到夏至,极昼极夜区的范围逐渐_______(扩大、缩小)。从夏至到秋分呢?从秋分到冬至呢?从冬至到春分呢?
(4)规律: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则______(或______)半球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出现极夜现象。
*思考: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何关系?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空间变化规律
据教材第21页图1.26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则_____(或_____)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_____(或_____),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赤道,则全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春秋二分,成都昼长________小时。
2.时间变化规律
认真观察教材第21页图1.26:从冬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往_______(方向)移动,北半球的昼长逐渐变_______,夜长逐渐变_______。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往_______(方向)移动,南半球的昼长逐渐变_______,夜长逐渐变_______。
规律一:太阳直射点往北(或南)移动,则_____(或_____)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推论:_______日(填节气名)这一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日(填节气名)这一天,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规律二:赤道上始终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昼夜长短情况)。
请在图3中将南、北半球非极昼极夜区昼长在一年中的变化在下图中用函数曲线表达出来(图例已给出)。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极昼极夜区范围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图的形式来表达。请在图4所留空格上填出适当内容。
根据课本插图1.25分析一年内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填写下表
日期 节气 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21
3.21-6.22
6.22
6.22-9.23
9.23
9.23-12.22
12.22
12.22-3.21
附:随着直射点移动,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随之变化
问:赤道上是否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几点日出,几点日落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
Ⅰ、空间变化规律
从教材第21页图1.26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总结: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也可表述为:距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______。
Ⅱ、时间变化规律
  由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可推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太阳直射点朝向地球上某条纬线移动时,则该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渐______;反之,则渐______。
  总结:太阳直射点往北(或南)移动,则太阳直射点以______(或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另一侧的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推论:夏至日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那天,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图示时间变化规律:
(1)在图5中用黑笔画出过直射点的太阳光线和过A点的太阳光线,并借用数学的方法(在近A点处画一小段弧)表示出A处的正午太阳高度。
(2)在图5中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如红笔或铅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出太阳直射赤道时过太阳直射点(图中B点)和A点的太阳光线,并如做第(1)题时那样借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A处的正午太阳高度。
(3)观察:在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的过程中,A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这说明了前面讲过的哪一规律?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还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5所示那样画吗?如果不是,请重新画出此时的晨昏线,并把夜半球用阴影表示出来(用做第(2)题时相同颜色的笔)。此时,北半球的昼长有何变化?南半球的昼长呢?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
例:计算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北京40°N)
4、四季划分:
(1)我国以四立做为四个季节的起点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2)北温带国家划分四季:
春季: 月
夏季: 月
秋季: 月
冬季: 月
附: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课堂小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B.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
C.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鼓的旋转椭球体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2.紫金山天文台6月9日晚上9时,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并保持望远镜姿态和一切状况不变,到6月10日望远镜再次对准织女星的时刻是 ( )
A.晚9点 B.晚9点32分56秒 C. 晚8点56分4秒 D.晚8 A 3分56秒
3.某军舰在东经l60°,南纬59°的海面上,沿160°E经线方向向南发射导弹,射程为90km,落弹点将在 ( )
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4.若全世界属于5月1日和5月2日的范围恰巧相等,则此时 ( )
A.中时区的区时是l日12点 B.中时区的区时是2日零点
C.东十二区的区时是1日24点 D.西十二区是2日12点
5.一艘在太平洋上航行的船舶,从l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l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12月28日l2时5分 B 12月30日ll时55分
C.12月29日11时55分 D 12月31日l2时5分
假设下图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其余备弧为昼弧。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7.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 ( )
A.2时 B .3时 C .6时 D.9时
8.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 C.2个 D.1个
9.二分日,图中A--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而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0.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1.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
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下图为l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示意图·
据图判断:四城市中,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是(阴影表示黑夜) ( )
13.某幅地图上,60°N上甲、乙两地相距11.1厘米,两地的时差是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约为(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B.1:15000000
C.1/30000000 D.
14.下面各图,中心是极点,箭头指示地球自转方向。当斜线区为3月21日,北京为3月22日晨6点时,正确的是( )
15.当中时区的区时是12点时( )
A.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 B.全球一半地区位于今日,一半地区位于昨日
C. 全球一半地区在白天,一半地区在黑夜 D.全球各地不可能同处一个日期内
16.一架飞机于10月1日由西向东飞过日界线后,日期变更为( )
A. 不变 B. 10月2日 C. 9月29日 D. 9月30日
17.下列有关昼夜长短不正确叙述是( )
A. 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就昼长夜短
B. 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上,该半球就昼长夜短
C. 如果南北半球相同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D.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寒带
18.当北京时间12点整时,在北京看太阳的方向是( )
A.正南方 B.南偏西 C.在天顶 D.南偏东
19.下列四组城市中,按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北京、伦敦、新加坡、悉尼 B.新加坡、悉尼、北京、伦敦
C.伦敦、北京、悉尼、新加坡 D.悉尼、新加坡、伦敦、北京
D.河流两岸侵蚀程度不同
20.从天文角度划分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 )
A.白昼最长、太阳最低的季节 B.白昼最短、太阳最高的季节
C.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D.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二、综合题
21.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
(3) 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4) 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_____(加快或变慢)。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并注出两至日。
(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 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 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 。
(4)A →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 。
23.读读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太阳东升西落实质上是______运动的体现。
(2)据图该地的地理纬度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冬至日的是
________,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
(4)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如图中③所示时,该地昼长约________小时 。
(5)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如图②所示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出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太阳升起与落下的方向
即:① 方向升起, 方向落下;② 方向升起, - 方向落下;③ 方向升起, 方向落下。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
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
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
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圈层示意图。
通过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科学地
认识地理环境的组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在右图画出地震波分布情况,同时画出内部圈层)
①什么是地震波?
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总结在这两个界面纵波与横波各有什么不同
3、三大圈层:以 和___________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圈层。
二、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圈层 分界面 深度(km) 各圈层特征 总体变化趋势
地壳 硅铝层 小大
硅镁层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内核
外核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 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2、水 圈 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
知识拓展:
地壳和岩石圈不是一个概念
位于地面与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称地壳。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构成,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固体地球最外的一个圈层。地壳的厚度变化很大,大陆地壳较厚,高山高原地区最厚处可达70千米以上,平均厚度约33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太平洋的最薄处不到5千米,平均厚度约7千米。这说明地壳下界面(即莫霍界面)是起伏不平的。地面以下60~250千米之间是波速减慢的低速层。这是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石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发生熔融流动的结果。该层在地质构造学中称为软流圈。软流圈与地面之间部分称岩石圈。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70~100千米,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顶端的一层(下图)。岩石圈是力学性质基本一致的刚性体,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都位于岩石圈内。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
2、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 ( )
A.约为120千米 B.约为8~9千米 C.约为60千米 D.约35~45千米
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
4、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地壳的厚度相同
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5—7题。
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6.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7.从地壳到地心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
8、岩石圈的下界在 (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9、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 )
A.左右摇晃 B.先摇晃后颠簸
C.先颠簸后摇晃 D.上下颠簸
10、下列各处,地壳最薄处在 (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西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太平洋洋底
二、综合题
11.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层,B——层。
(2)A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B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原因______

1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
甲 乙
(2)当A地发生地震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测得的地震的震级为 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13.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 ,B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 A ,B 。从而发现了D 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 C面和D面之间为 面以下为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14.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 ,B1 ,和B2 ,D ,E ,F 。
(2)C是 层,这里可能是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分为是指 (用字母表示)。
15.读地球外部圈层,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大气层的名称:A______ B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2) 这四大圈层都以________为共同球心的同心圈层。
(3). A层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B层存在的主要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层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四大圈层中,物质的密度由内向外逐渐______,
范围渗透于其他三大圈层是__________,属于外部圈层向内部圈层过渡的圈层是_____________。
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
太阳
A
B
C
D
E
F
G
H
I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秋分
冬至
春分
公转方向
夏至
图a
图b

23°26′
23°26′
公转方向
6月22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图c
6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公转方向
图d


图a
图b
图c
图a
图b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B




0
12
24
0
12
24
0
12
24
0
12
24(小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