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时练习(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合计45分)
1.战国中期各国变法之后,铁制农具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涌现。众多出土的战国铁农具(如图),展示出当时已经发明的层叠铸造技术。上述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
A.冶铁业 B.青铜业 C.纺织业 D.煮盐业
2.“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诸侯涣散,戎狄内逼。有大英雄起,假尊王摧夷为名,以号令天下,击退异族,维持将涣散之社会,使之保存现状,是为霸者”。材料中的“霸者”是(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穆公
3.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而“天下无道”是春秋时期人们的口头禅,这反映当时( )
A.政治秩序崩溃 B.诸子百家兴起
C.社会等级森严 D.新旧制度交替
4.西周时期,“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耒耜等磨制石器的出现 B.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C.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5.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发布命令,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此外还由国家对分娩的妇女进行物质奖励,“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其意在( )
A.人口缺乏的需要 B.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C.移风易俗的需要 D.缓和阶级关系的需要
6.夫耧,中土皆用之……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城,横桃(guàng)四匝(匝:环绕一周),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播,种乃自下。材料反映出( )
A.铁器、牛耕的出现改变了生产方式
B.曹魏的马钩改进翻车提高灌溉效率
C.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生产力进步
D.耧车与牛耕的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8.《史记 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生产力发展 D.诸侯争霸
9.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10.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 )
①青铜业 ②煮盐业 ③冶铁业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 在春秋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是( )
A.在田间用牛耕地 B.已经可以使用文字记录社会现象
C.诸侯祭祀的时候使用九个鼎 D.商业活动还全部是物物交换
12.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先后称霸。他们进行征战的名义是( )
A.尊王攘夷 B.恢复中华 C.攘外安内 D.克己复礼
13.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量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14.《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5.(2020·石家庄期末)“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竞相称霸,这一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瓦解(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二、判断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3题,合计9分)
16.【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秦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改正:
17.【 】周厉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改正:
18.【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改正:
三、简答题(共3题,合计4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管仲结合齐国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用齐国的鱼、盐等特产,与其他诸侯国进行贸易。齐桓公把燕、邢、卫等国从游牧部族的侵扰中解救出来,他还稳定周王室,使周襄王顺利即位。
材料二:晋文公在外流亡时,历经苦难,跟随他的狐偃、赵衰、介之推等人,都是晋国有才能的人,这些人在晋文公即位后大都得到了重用。晋文公接受狐偃的建议,实行尊崇周王室的政策,率领军队帮助周襄王复位,这使晋国赢得了其他诸侯国的尊重。
(1)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哪一历史时期的风云人物?后人给他们共同的“尊称”是什么?
(2)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权力衰落。请据上述材料证明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概括齐桓公、晋文公治国的成功经验。
20. (时空观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
(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二《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二,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D 5.A 6.D 7.A 8.D 9.B 10.C 11.【分析】春秋时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广泛使用。
12.A 13.【分析】
材料“《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制度趋向崩溃的历史,故选C。
14.B 15.C
二、判断题
16.【分析】错误
“秦国”改为“越国”
17.【分析】错误
“周厉王”改为“周平王”
18.正确
三、简答题
19.(1)春秋时期。霸主。
(2)周襄王即位、复位都需要诸侯来帮助。
(3)重用人才;尊崇周王室;帮助诸侯国。
20.(1)答:齐国。
(2)答: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齐国有渔盐之利;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1.(1)据材料一可知,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历史信息有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铸造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2)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
(3)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