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5 20:46:12

文档简介

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下列系统中,不包括地球在内的是( )
A. 银河系 B. 可观测宇宙 C. 太阳系 D. 河外星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家族成员之一。地球上风云变幻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的形成及演化,均与太阳密切相关,太阳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指( )
A.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B. 太阳活动和大气辐射
C. 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D.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3. 地球大气垂直方向分为三层,其中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 B. 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
C. 对流现象少,飞机可在此层平稳飞行 D. 水汽、固体杂质少,紫外线辐射强
4. 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煤、石油③潮汐能发电④核电⑤水电⑥地热发电
A. ①④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 )
A. 石钟乳 B. 石笋 C. 石芽 D. 峰林
6. 下列图示景观中,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
A. 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 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 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 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8. 地球在向木星推移过程中,需要穿过的行星轨道是( )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D. 土星
9. 枫树湾距离丹东12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独特的枫叶景观,灿烂似锦,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 )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单位∶千米)分布示意图(图示地区海拔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四地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横波经过该界面时,传播情况是( )
A. 突然消失 B. 速度不变 C. 速度加快 D. 速度减慢
12.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显示,2012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 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 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 我国上海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 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13. 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 地层和化石 B. 生物和化石 C. 岩石和地貌 D. 古地理环境
2023年12月19日凌晨,甘肃临夏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积石山地震后,当地政府迅速展开救援,许多的逆行者也迅速奔赴,为灾区人民送温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 地幔 B. 地壳 C. 内核 D. 软流层
15. 2023年12月19日凌晨,甘肃临夏积石山发生地震,当地居民会感到( )
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上下颠簸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左右摇晃
读某区域在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强弱与自然灾害频次( )
A. 无关联 B. 呈正相关 C. 呈负相关 D. 无法确定
17.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冕物质抛射和日珥不是太阳活动
B. 活动周期大约是22年
C. 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而在莫斯科看到美丽的极光
D. 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异常
2016年11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读“大气垂直分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天气复杂多变的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19. 航天员可以和习主席顺利进行通话,得益于:( )
A. A层和B层大气的作用 B. B层和C层大气的作用
C. C层和D层大气的作用 D. D层和A层大气的作用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幔 D. 地核
21. 关于图中各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波在古登堡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B. 地球内部圈层由F、G两部分组成
C. A、B、C为地球的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D.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由A、B、C、D、E组成
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2. 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热量丰富 B. 降水量大
C. 相对高度大 D. 纬度位置低
23. 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24.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据此,受海陆风影响,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飞方向一般是( )
A. 垂直上升 B. 背离海洋 C. 迎向海洋 D. 沿海岸线
25. 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会引发或加剧洪涝灾害的是
A. 深受季风影响 B. 植树造林
C. 修建水库 D. 蓄洪排洪
26. 下列对水循环各环节叙述正确是
A. 水汽输送的动力是季风 B. 降水都发生在夏季
C. 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 目前人类只能影响下渗环节
27.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
A. 地转偏向力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C. 摩擦力 D. 重力
28. 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
A. 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 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 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 D.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29. 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河主要参与下列哪个水循环( )
A. 海陆间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无参与任何循环
30.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涂白,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米的高度。
据此完成下题。
城市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治牲畜啃食,保护树木 B. 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C. 杀菌、杀虫,防冻害 D. 防止火灾的发生
31. 位于迪拜的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有65个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读图,棕榈树形的人工港设计可以( )
①延长港口海岸线②提高港口的吞吐量③增强船员注意力④减少港口内风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2. 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图中字母C代表( )
A. 腐殖质层 B. 淋溶层 C. 淀积层 D. 母质层
33.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沉入2300米的海底,潜艇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挤破,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读下图,完成下题。
“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 )
A. 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潜艇受腐蚀漏水
B. 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核潜艇燃料泄漏
C. 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
D. 极地地区流向低纬地区的寒流挟带冰山撞击潜艇所致
34. 下图为不同纬度的两个海洋观测站同时期测得的水温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相比b观测站,a观测站处( )
A. 纬度位置较高 B. 海水蒸发量大
C. 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更明显 D. 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
35. 下图为澳大利亚国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赴后”现象的原因是( )
A. 海浪侵蚀 B. 流水堆积 C. 岩浆活动 D. 地壳活动
36.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在25亿-6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加,这些氧气主要来自( )
A. 海洋中的藻类释放的氧气 B. 水蒸气分解形成
C. 火山爆发时发出的气体 D. 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
37. 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 B. 炎热,岩浆活跃 C. 湿润,森林茂密 D. 寒冷,冰雪广布
下图所示我国西南某河流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mn,冬季盛行偏北风。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38. 关于PQ河段河谷的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A. 地形落差大,流速快 B. 流水侵蚀以下切侵蚀为主
C. 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易侵蚀 D.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39. 关于甲地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②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③冬季偏北风把沙吹过来的
④甲地的沙来源于QR河段的沙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0. 下图表示的情境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图( )
A. B. C. D.
二、综合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41. 图中,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是____(填字母);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____(填字母)。
(2)简述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3)乙中①、②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状况的曲线是____(填序号),请简析原因____。
4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1)上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该地主要受____风(填风向)影响,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甲____,乙____,丙____。
(2)黄土高原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而现在的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
4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填“臭氧层空洞”或“全球变暖”)。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 一是更多地吸收了____(填“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二是增加了____(填“大气逆辐射”或“大气反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因此CO2对地球起到了保温作用。
(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____(填“上升”或“下降”)。
(5)图中反映两极冰川和冻土____(填“消融”或“增多”),海平面____(填“上升”或“下降”)。
(6)针对全球变暖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
44.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他是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示意图。
(1)在我国,坎儿井分布最典型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该地的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主要属于___________循环。
(2)坎儿井最大水量出现在_________季节,当地水资源比较紧张,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由哪些__________________?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下列系统中,不包括地球在内的是( )
A. 银河系 B. 可观测宇宙 C. 太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包括地球,C不符合题意;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银河系位于可观测宇宙中,因此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包括地球,A、B不符合题意;银河系以外的、与银河系同级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地球位于银河系,则不位于河外星系,因此河外星系不包括地球,D符合题意。故选 D。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家族成员之一。地球上风云变幻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的形成及演化,均与太阳密切相关,太阳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指( )
A.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B. 太阳活动和大气辐射
C. 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D.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3. 地球大气垂直方向分为三层,其中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 B. 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
C. 对流现象少,飞机可在此层平稳飞行 D. 水汽、固体杂质少,紫外线辐射强
4. 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煤、石油③潮汐能发电④核电⑤水电⑥地热发电
A. ①④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2. D 3. B 4. B
【解析】
【2题详解】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对流层的特点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A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B正确;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不利于飞机平稳飞行,C错误;对流层水汽、固体杂质多,紫外线辐射较弱,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辐射增温,①正确;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能,②正确;太阳辐射是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水电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⑤正确;潮汐能与日月引力有关,核电能量来自核能,地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都与太阳辐射无关,③④⑥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 )
A. 石钟乳 B. 石笋 C. 石芽 D. 峰林
6. 下列图示景观中,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误;石芽是地表水沿碳酸盐岩表面裂隙溶蚀所成沟槽间的脊状岩体,它是岩溶区平缓岩层坡面上常见的一种岩溶地貌,C错误;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A图中是海岸地貌,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A错误;B图中是三角洲地貌,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B错误;C图中是峡湾地貌,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C正确,D图中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点睛】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
A. 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 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 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 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8. 地球在向木星推移过程中,需要穿过的行星轨道是( )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D. 土星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A、木星为气态星球,A错误;
B、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因此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B正确;
C、距离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属于银河系,不是河外星系,C错误;
D、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D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地球在向木星推移过程中,需要穿过的火星轨道。
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目,较容易。
9. 枫树湾距离丹东12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独特的枫叶景观,灿烂似锦,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 )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意表明,枫树湾森林覆盖率达97%,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属于生物圈,故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生物圈,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单位∶千米)分布示意图(图示地区海拔高度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四地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横波经过该界面时,传播情况是( )
A. 突然消失 B. 速度不变 C. 速度加快 D. 速度减慢
【答案】10. A 11.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判读。
【10题详解】
该地区海拔高度相同,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①地区莫霍界面埋藏深度最深,则地壳厚度最厚,A项正确。
【11题详解】
横波经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明显增加,C项正确。
【点睛】
12.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显示,2012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 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 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 我国上海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 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对。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不能影响有线电通信,B错。 我国上海地区上空不会出现极光 ,极光出现在高纬地区,C错。太阳耀斑与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无关,D错。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磁场、大气层) :(1)对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2)对电离层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13. 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 地层和化石 B. 生物和化石 C. 岩石和地貌 D. 古地理环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有长达46亿年的历史,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可以通过不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推测地球的历史。化石是了解地质时期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地层和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A正确,B、C错误;古地理环境也是通过地层和化石来研究的,D错误。故选A。
2023年12月19日凌晨,甘肃临夏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积石山地震后,当地政府迅速展开救援,许多的逆行者也迅速奔赴,为灾区人民送温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 地幔 B. 地壳 C. 内核 D. 软流层
15. 2023年12月19日凌晨,甘肃临夏积石山发生地震,当地居民会感到( )
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上下颠簸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左右摇晃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该地地壳厚度一般大于地壳平均厚度,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不会位于深度更深的地幔、内核和软流层,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会同时释放出地震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均可通过地壳岩石传播到当地,纵波传播速度快,到达使人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到达使人左右摇晃,因此地震发生时积石山县的居民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
读某区域在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强弱与自然灾害频次( )
A. 无关联 B. 呈正相关 C. 呈负相关 D. 无法确定
17.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冕物质抛射和日珥不是太阳活动
B. 活动周期大约是22年
C. 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而在莫斯科看到美丽的极光
D. 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异常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柱状图为太阳活动,对应左边纵坐标的强和弱,因此,柱状图越高,说明太阳活动越强。 曲线图为自然灾害,对应右边纵坐标的低和高,所以折线图越往下,说明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越高。 读图,当太阳活动强的年份,自然灾害频次是高的,所以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故选B。
【17题详解】
日冕物质抛射属于日冕层的太阳活动形式——太阳风,日珥是色球层的典型活动现象,A错误;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不是22年,B错误;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磁场,但不是因为影响磁场而产生极光,极光一般出现在极地地区,莫斯科位于中纬度地区,直接看到美丽的极光的可能性小,C错误;太阳活动释放出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异常,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2016年11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读“大气垂直分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天气复杂多变的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19. 航天员可以和习主席顺利进行通话,得益于:( )
A. A层和B层大气的作用 B. B层和C层大气的作用
C. C层和D层大气的作用 D. D层和A层大气的作用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大气垂直分层中,具有天气复杂多变特征的是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大气最底层,应对应图中图中D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图中D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A层和B层属于高层大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底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海拔高、气温低,大气运动以垂直为主,对流运动强烈。水汽与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幔 D. 地核
21.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波在古登堡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B. 地球内部圈层由F、G两部分组成
C. A、B、C为地球的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D.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由A、B、C、D、E组成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在上地幔中的岩石圈顶部的下面存在着一个软流层,一般都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故C项正确。
【21题详解】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古登堡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纵波传播速度减小,故A项错误;地球内部圈层由D、F、G三个圈层组成,故B项错误;A、B、C为地球的外部圈层,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故C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构成,而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岩石圈,故D项正确。
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2. 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热量丰富 B. 降水量大
C. 相对高度大 D. 纬度位置低
23. 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答案】22 C 23. B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垂直带谱丰富度影响因素、纬度由垂直带谱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②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山麓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而①山基带为热带疏林草原带,纬度位置比热带雨林地区较高,热量和降水条件不与热带雨林,因此“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纬度位置低”不是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排除A、B、D。图中显示,①山在四个山地中,山顶海拔最高,相对高度最大,导致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选项C符合题意。
【23题详解】
山地分布的纬度位置主要根据山地基带的自然带来判断。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山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②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③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针叶林分布海拔比③山低,说明纬度比③山高。所以四个山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②①③④,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4.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据此,受海陆风影响,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飞方向一般是( )
A. 垂直上升 B. 背离海洋 C. 迎向海洋 D. 沿海岸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夜晚海洋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陆地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所以热气球迎向海洋,C正确,BD错误;海陆风主要是指水平方向的气流,不是垂直气流,A错误。故选C。
25. 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会引发或加剧洪涝灾害的是
A. 深受季风影响 B. 植树造林
C. 修建水库 D. 蓄洪排洪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影响范围广泛,受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的影响,引发或加剧洪涝灾害,A正确。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蓄洪排洪可减轻洪涝灾害,故选A。
26. 下列对水循环各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汽输送的动力是季风 B. 降水都发生在夏季
C. 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 目前人类只能影响下渗环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汽输送的动力是盛行风向,A错误;地中海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B错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C正确;目前人类影响较多的环节为地表径流,对下渗、降水也有一定影响,D错误。综上所述,选择C选项。
27.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
A. 地转偏向力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C. 摩擦力 D. 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B正确,ACD错。选B。
28. 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
A. 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 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 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 D.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B正确;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不能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也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A、D错误;跟生命相比,贵重财物并不重要,C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虽然多数同学没有经历过泥石流,但是要根据所学知识还原出泥石流发生的场景,并做出正确的判读。
29. 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河主要参与下列哪个水循环( )
A. 海陆间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无参与任何循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发生领域不同,水循环分为海洋循环、陆地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河的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因此没有参与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仅通过陆地蒸发、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0.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涂白,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米的高度。
据此完成下题。
城市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治牲畜啃食,保护树木 B. 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C. 杀菌、杀虫,防冻害 D. 防止火灾的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石灰和硫磺有杀菌、杀虫的作用。树木涂白后,白天反射阳光性能增强,树干吸热量减少;夜晚因有涂白剂的覆盖,散热量减少,树干的昼夜温差减小,避免树干冻裂。C正确。城市中牲畜很少,不会防治牲畜啃食,A错误。生石灰和硫磺无法增加营养,B错误。防止火灾的发生应该大面积涂白,D错误。故选C。
31. 位于迪拜的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有65个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读图,棕榈树形的人工港设计可以( )
①延长港口海岸线②提高港口的吞吐量③增强船员注意力④减少港口内风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意表明,棕榈树形的人工港设计增加海岸线720千米,①符合题意;题意表明,人工港建有65个港口泊位,因此棕榈树形的人工港设计通过建设人工港,增加泊位,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②符合题意;船员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航行和停泊,而不是人工港的造型,③不符合题意;棕榈树型的人工港增加了许多人工港堤,阻挡了港口内的风浪,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2. 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图中字母C代表( )
A. 腐殖质层 B. 淋溶层 C. 淀积层 D. 母质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读出,A为枯枝落叶层,B为腐殖质层、C为淋溶层、D为淀积层、E为成土母质层,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3.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沉入2300米的海底,潜艇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挤破,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读下图,完成下题。
“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 )
A. 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潜艇受腐蚀漏水
B. 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核潜艇燃料泄漏
C. 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
D. 极地地区流向低纬地区的寒流挟带冰山撞击潜艇所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海水腐蚀潜艇是缓慢的过程,排除A。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排除B。正常情况下潜艇会利用海水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便于航行。但海水密度的垂直变化非常复杂,若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减小,潜艇会因浮力突然变小而掉落,发生事故,C正确。300米的水下很难遇见冰山,排除D。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两侧递减。
(2)径流:沿岸地带淡水注入,盐度低。
(3)洋流:暖增寒减。
34. 下图为不同纬度的两个海洋观测站同时期测得的水温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相比b观测站,a观测站处( )
A. 纬度位置较高 B. 海水蒸发量大
C. 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更明显 D. 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ab观测站的表层海水温度可知,a观测站处表层海水温度更低,说明a观测站纬度位置较高,A正确;纬度位置较高,太阳辐射量较小,海水蒸发量小,B错误;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更小,C错误;纬度位置较高,藻类植物较少,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较低纬度地区少,D错误。故选A。
35. 下图为澳大利亚国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赴后”现象的原因是( )
A. 海浪侵蚀 B. 流水堆积 C. 岩浆活动 D. 地壳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海浪信息可知﹐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这种“前赴后继”的力量来自于海浪侵蚀,A正确。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都不会形成图示“使徒”,CD错误。流水堆积多形成三角洲和冲积扇地貌,B错误。故选A。
【点睛】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岸段堆积,又塑造多种堆积地貌。
36.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在25亿-6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加,这些氧气主要来自( )
A. 海洋中的藻类释放的氧气 B. 水蒸气分解形成
C. 火山爆发时发出的气体 D. 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始大气成分来自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一氧化碳等,故C错误;太古宙时期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分布于原始海洋中。蓝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蓝藻大爆发使得氧气含量增加,因此A正确,B、D错误。故选A。
37. 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 B. 炎热,岩浆活跃 C. 湿润,森林茂密 D. 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森林植被,森林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为气候较为湿润, C符合题意;干燥、寒冷不适宜森林大量存在,不利于形成煤层, 排除A、D;炎热且岩浆活跃的环境也不利森林大面积存在,不利于形成煤层,排除B。故选C。
下图所示我国西南某河流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mn,冬季盛行偏北风。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38. 关于PQ河段河谷的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A. 地形落差大,流速快 B. 流水侵蚀以下切侵蚀为主
C. 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易侵蚀 D.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39. 关于甲地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②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③冬季的偏北风把沙吹过来的
④甲地的沙来源于QR河段的沙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38. D 39. B
【解析】
【分析】
【38题详解】
根据图示,该河段流经山地、谷地,地形落差大,流速快;据图可知,该河段河流宽度小,说明侧蚀较弱,流水侵蚀以下切侵蚀为主,形成峡谷;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据此分析ABC 正确。此处为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缝合线,图中并未出现断层,故PQ河段河谷的形成与地壳断裂下陷无关,D说法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D。
【39题详解】
根据图示,北部沙洲沙源充足,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②③④对。沙丘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①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B正确。
【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 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40. 下图表示的情境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图(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影响昼夜温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状况和地面性质等。晴朗天气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多云天气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太低,昼夜温差小;陆地热容量小,升温快、降温快,昼夜温差相较大;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图A表示陆地上的多云天气,昼夜温差较小;图B表示海洋上的多云天气,昼夜温差最小;图C表示陆地上的晴天,昼夜温差最大;图D表示海洋上的晴天,昼夜温差较小。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二、综合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41. 图中,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是____(填字母);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____(填字母)。
(2)简述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原因。
(3)乙中①、②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状况的曲线是____(填序号),请简析原因____。
【答案】(1) ①. B ②. C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晴天多;水汽和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 ①. ② ②. 原因:白天阴天大气反射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较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受热过程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大气的收入过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A是到底地面的太阳辐射;B是地面长波辐射;C是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
【小问2详解】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海拔、天气状况、昼长时间等。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晴天多;水汽和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所以青藏高原地区的太阳辐射能丰富。
【小问3详解】
晴天云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白天气温高,夜晚云层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所以晴天的昼夜温差要大于阴天。同理,白天阴天大气反射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较小。
4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1)上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该地主要受____风(填风向)影响,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甲____,乙____,丙____。
(2)黄土高原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而现在的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1) ①. 西北风 ②. 戈壁 ③. 沙漠 ④. 黄土
(2) ①. 风力沉积 ②. 流水侵蚀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涉及了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及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说明该地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力逐渐减弱,沉积物的颗粒越来越小,由此判断图中字母A、B、C对应的分别为戈壁、沙漠、黄土。
【小问2详解】
黄土高原为沉积高原,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的主导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因此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4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填“臭氧层空洞”或“全球变暖”)。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一是更多地吸收了____(填“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二是增加了____(填“大气逆辐射”或“大气反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因此CO2对地球起到了保温作用。
(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____(填“上升”或“下降”)。
(5)图中反映两极冰川和冻土____(填“消融”或“增多”),海平面____(填“上升”或“下降”)。
(6)针对全球变暖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
【答案】(1)全球变暖
(2) ①. 地面辐射 ②. 大气逆辐射
(3) ①.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②. 毁林开荒、乱砍滥(乱)伐、森林破坏
(4)上升 (5) ①. 消融 ②. 上升
(6) ①.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多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或植树造林)、推广新能源使用、合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②. 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北极熊景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全球变暖的成因、影响和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图中北极熊只能趴在面积极小的海冰上,说明极地冰川融化,面积缩小快,是全球变暖导致的。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吸收大量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温度增加后,会增强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毁林开荒、乱砍滥(乱)伐、森林破坏,会减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收入多,支出少,所以二氧化碳增多。
【小问4详解】
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为全球变暖,平均温度升高,会使得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积雪加快融化,雪线上升。
【小问5详解】
图中北极熊只能趴在面积极小的海冰上,反映两极冰川和冻土大量消融,海平面会上升。
【小问6详解】
针对全球变暖问题,可以从减少温室气体出发。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推广新能源使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或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44.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他是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示意图。
(1)在我国,坎儿井分布最典型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该地的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主要属于___________循环。
(2)坎儿井最大水量出现在_________季节,当地水资源比较紧张,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由哪些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新疆 ②. 陆地内 ③. 夏 ④. 节约用水;修建水库;农业上采用节水技术,如喷灌等,工业上循环利用水资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坎儿井为背景,考查了坎儿井的位置、水量的大小;水循环的类型;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的能力。
【详解】(1)在我国,坎儿井分布最典型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该地的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主要属于陆地内循环。
(2)坎儿井的水主要靠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量的大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最高的季节水量最大,因此最大水量出现在夏季,当地水资源比较紧张,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有节约用水;修建水库;农业上采用节水技术,如喷灌等,工业上循环利用水资源。
【点睛】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