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作业纸(含答案)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作业纸(含答案)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1: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作业纸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韦遗址曾经( )
A.长期与波斯战争促使其加强与阿拉伯交往
B.是最早遣使到中国来的东非国家
C.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D.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2. 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广泛使用奴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这些国家产生的背景之一是( )
A.阿克苏姆王国发展到鼎盛时期
B.农业进步和环印度洋贸易发展
C.欧洲人对非洲的早期殖民侵略
D.桑海的区域霸主地位达到极盛
3. 2012年世界末日的说法在2013年前曾经风行一时,这一末日预言来源于一个美洲文明的历法,请问该文明是( )
A.奥斯曼 B.加纳 C.津巴布韦 D.玛雅
4. 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
①大津巴布韦②阿克苏姆文明③阿兹特克文明④印加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 古代美洲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
A.培植了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玉米、水稻、西瓜等
B.发明的“浮动园地”给后世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新思路
C.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D.玛雅人发明的独特文字和20进制,影响深远
6.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7. 库斯科城现为秘鲁库斯科省省会,位于秘鲁南都,在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上的盆地,仅比中国拉萨低259米,列为世界第四高城市。库斯科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我们到当地参观可能会与以下哪个文明相遇( )
A.印加文明 B.孔雀文明 C.大津巴布韦文明 D.玛雅文明
8. 在美洲大陆上,由印第安人创造的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不包括( )
A.津巴布韦文化 B.玛雅文化 C.阿兹特克文化 D.印加文化
9.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生地,西非的班图人(也称班图尼格罗人)培育出许多重要农作物,有( )
A.番茄 B.马铃薯 C.花生 D.甜高粱
10.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
A.东非文明以移民迁入为基础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的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11.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12.欧洲人踏上新大陆以前,安第斯山中部地区的印加帝国和中部美洲地区的阿兹特克帝国南北而立,环加勒比地区则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酋长国。这表明( )
A.美洲文明独立发展,特色鲜明 B.两大帝国压制环加勒比地区发展
C.美洲大陆各区域发展程度不一 D.环加勒比地区仍未进入文明时代
13.某学习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古代美洲文明”进行资料搜集。他们可选择的内容有
①班图人的炼铁遗址②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
③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④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阿克苏姆公元前5世纪后兴起,公元初年成为独立国家,首都为阿克苏姆城。4世纪时阿克苏姆王国进入极盛时期,版图包括红海两岸的大片地区,公元7世纪后逐渐衰亡。这一古国灭亡的外部原因可能是
A.民族内部战乱和纷争 B.文明闭塞,缺乏外部交流
C.阿拉伯人的进攻 D.东罗马帝国的进一步扩展
15.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有“玉米文明"之誉的是
A.埃及文明 B.玛雅文明 C.希腊文明 D.印加文明
16.南部非洲历史学家西蒙.亚当斯说:“你穿行在这座公园里,突然遇见惊人的石墙。没有任何灰泥,这些石墙却完好地连接在一起,立得稳稳的。……这时候你的想象力一定会.纵横驰骋。……”.这位历史学家感叹的是
A.埃及文明 B.班图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 D.玛雅文明
二、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非洲有一位对世界全面认识中国形象作出重要贡献的友好使者来到中国,他就是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访问中国时写下的游记,留下了非洲人对中国印象的珍贵记录。
——胡锦山《非洲的中国形象》
材料二
▲中国瓷器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材料三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城镇。它的居民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要杀上百头骆驼。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魏凤莲等译《新全球史》(上)
材料四
马里国王穆萨
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1324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图为手持黄金的穆萨。
(1)根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材料三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美国的考古学家海勒姆·宾厄姆重新发现了失落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随后人们在高山深谷中发现了一条通往马丘比丘的印加古道,其工程之宏伟令目击者惊叹不已。探险者们在巨石墙下、丛林深处、急流狭谷和茫茫沙漠上发现了一条又一条这样的古道。古印加人劈山开道,逢水架桥,他们修建的古道联结起来竟然有1.8万公里长,构成了贯通南北四千里疆土、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主干道皆以石块铺设,宽度可容8名骑手并驾齐驱。大道上每隔三四公里就设置一个驿站,信使就在那里时刻待命,以远处海螺声为号,用接力形式传递国王下达的命令和各项重要信息。
——摘编自董经胜、林被甸《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文明之路》等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有关古代印加文明的合理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
解析:A 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以及4块中国明代的瓷器碎片等,这说明大津巴布韦对外贸易繁荣,而“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说明当时农业和冶炼业较为发达,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地区不包括西非,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大津巴布韦是最早遣使到中国的非洲南部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交通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解析: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农业进步、环印度洋贸易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这些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故B项正确;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发展到鼎盛时期,故A项错误;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非洲的早期殖民侵略,使许多非洲国家衰落,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桑海是西非国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D
D
解析:B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美洲文明的成就。A,水稻原产于亚洲,而不是美洲,西瓜原产于非洲,只有玉米是原产于美洲。故A选项错误;B,美洲的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所以为后世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新思路,故B选项正确;C,古代美洲文明还处在原始文明时期,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故C选项错误。D,玛雅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到现在还没有成功识读,所以不会产生深远影响。故D选项错误。
解析:C 据材料内容可知,本特对古津巴布韦的认识,由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都是本地的废墟古物,后来在挖出皂石鸟后又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绝不是非洲的,这些语言就可以看到本特存在种族歧视的误倾向,故C项正确;据材料“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A与材料不符;据材料“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B是主观臆断;据所学可知,对非洲文明的推理判断,讲求的是科学,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关,D项错误。
解析:A
解析:A 津巴布韦文化是古代非洲文明,不属于美洲,A符合题意;BCD都是属于在美洲大陆上,由印第安人创造的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排除。
9.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班图人成为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主要居民,他们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D项正确;番茄原产地位于美洲,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马铃薯原产于美洲,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0.解析:C 根据材料“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外来文化不拒绝、不冲突,尊重、吸纳和利用外来文化发展自己,这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体现文明的开放性,C项正确;结合所学,4世纪,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阿克苏姆王国兴起与鼎盛在公元7-10世纪之前,可见东非文明并非以移民迁入为基础,排除A项;结合所学,东非社会在中古时期基本上都是奴隶社会,并没有社会转型,排除B项;结合所学,延续主要指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而材料“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使东非“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说明文化交流还促进了东非的新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1.解析:C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立创造各具特色的文明,非洲地区也独立创造了非洲人特点的文明,因此该学者意在说明人类文明具有独立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非洲湖区孕育最初文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独立创造文明的事实,不是“多元一体”,排除B项;材料为涉及文明之间的交流障碍,排除D项。故选C项。
12.解析:C 根据“欧洲人踏上新大陆以前,安第斯山中部地区的印加帝国和中部美洲地区的阿兹特克帝国南北而立,环加勒比地区则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酋长国。”可以看出,美洲不同区域的文明程度不一样,有的建立了帝国,有的还处于较原始的部落时代,因此反映出发展的不平衡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独立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帝国对其他地区的压制,排除B项;从“环加勒比地区则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酋长国”可得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14.C
15.B
16.B
17.(1)中非交往历史悠久;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
(2)中世纪东非国家畜牧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远及北非和阿拉伯地区;手工业发达。
(3)马里黄金资源丰富,控制了黄金交易;与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
18.示例推论:古代印加文明曾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论述:12世纪,印加人建立了国家,13世纪时,印加帝国逐渐崛起,并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从国家内部结构来说,国王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等社会资源也归国家所有,这是印加古道得以修建的重要保障。印加帝国将地方划分为四大行政区,并且设置各级官吏,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完善的道路系统的设置,便于政府传递命令,调动军队,进而加强对人口的控制,维护地方的稳定,这也是印加古道得以修建的重要动机。
总之,印加古道是在集权体制下修建的,是印加帝国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集中体现。(“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