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
《古人谈读书》+《书·读书》+《古人谈读书》
出自南宋·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著有《四书章句集注》。
准备 了解相关资料
1
(chǐ)
(juàn)
(yǐ)
(zhì)
(qǐ)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我
会
读
准备 学习认字写字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古人谈读书 一《论语》
zhì
huì
chǐ
qǐn
zhī
准备 读准字音
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人谈读书二《朱熹:读书有三到》
wèi
sònɡ
qǐ
我
会
读
准备 读准字音
3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知:知道。
为:就是。
知: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默:默默地。
识:记住,读zhì。
厌:满足。
悔:教诲。
倦:疲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非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只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罢了。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读书的智慧就是实事求是。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要勤勉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问,包括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读书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非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只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罢了。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这六句话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的?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知之为( ),不知为( ),是( )。
敏而( ),( )下问。
默而识之,( ),( )不倦。
我非( ),好古,敏( )。
学如( ),犹恐( )。
吾尝(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
任务二:巩固背诵来拓展
《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任务二:巩固背诵来拓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人谈读书》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借助注释自读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既:既然。
漫浪:随意。
亦:也。
借助注释自读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岂:难道。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借助注释自读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读书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过程,应坚持心到、眼到、口到。不能随意阅读,要用心阅读。思想不集中了,眼就不会看仔细,嘴就会读不正确。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我会诵读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原文】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①。
——《论语》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
力学如力耕②,勤惰③尔④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⑤时。
——[宋]刘过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⑥;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清]张潮
拓展阅读:《古人谈读书》一
【注释】
①云尔:语助词,相当于“如此而已”
②力耕:努力耕作。力,努力。
③勤惰:勤劳和懒惰。
④尔:你。
⑤岁稔:年成好,农业丰收。这里指多读书,会有更多的收获。⑥隙中窥月:从窗户的缝隙中窥看月亮(只能看到局部)。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拓展阅读:《古人谈读书》一
拓展阅读:《古人谈读书》二
【原文】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宋朱熹《读书要三到》
【译文】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宋朱熹《读书要三到》
拓展阅读:《古人谈读书》二
古人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任务四:读写结合去延伸
我会阅读
可以知道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 ——叶圣陶《书·读书》
诗人是魔术师
作业布置
1.选择最受启发的名言,摘抄在书签上。
2.继续读主题丛书《一缕书香》专题中的其他文章,了解名人的读书观。
谢谢同学们观看
谢谢同学们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