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诗词五首诗歌赏析点津:1、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2、音乐美——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3、语言美——通过仔细地品味,体会诗歌凝炼集中而形象的语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解题歌即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秋风破屋的情景
群童抱茅的感叹
长夜沾湿的苦痛
广厦千万间现实 理想水到渠成自己天下寒士推己及人关心民生忧国忧民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附近的鹿门山,40岁到长安应进士,不第。由于仕途不得志,一生多以隐居和漫游消磨岁月,他的诗就反映这两种生活。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以五言著称,多写山水景物和隐居生活。意境清远,诗风恬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备;置办。
鸡黍:泛指饭菜。
至: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聚。
郭:城。
斜:这里是立的意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檐廊。
面场圃:对着打谷场和菜园。
话:说,闲谈的意思。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待到:等到。
就菊花:来欣赏菊花。另一说法是来喝菊花酒。古代习俗,重阳赏菊花并饮菊花酒。
就:靠近。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所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游 山 西 村陆游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 ,号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______著名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务观放翁南宋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húntúnguānzhùkòu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怎样的景象?“足”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什么情感? 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的热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村民风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写什么?包含什么哲理?暗: 明:深绿红艳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深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真情: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至此,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体裁:七律,即七字八句
感情:以喜悦之情为基调,重在表达对淳朴自然生活的赞美。
内容:一方面记叙游事,一方面表达对乡情乡景的赞美,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环境:一个动态性环境,由“游”字所致,以山水为背景,以农家茅舍为中心,呈现出一种山村宁静优美的景象。小 结 诗眼:是第二句,即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关键是一个“又”字。
顺序:“事→景→情”式,即首联叙事,二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写法:借景抒情,一个个景点,纷至沓来,语言清新婉丽,情趣盎然。
渔家傲
《渔家傲》选自《范文正公集》。宋仁寮康定、庆历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公元1040—1043年),这首诗就写在这期间。作者原有《渔家傲》数首,叙述边防将士的劳苦,都以“塞下秋来”为起句,今仅存一首。
《渔家傲》是词牌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西北边地的秋天,风景和内地大不相同,这里的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飞去,毫不留恋寒冷荒凉的边塞,傍晚时分,四面带有边地特色的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都响了起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处在重重山岭环抱之中的延州孤城,也随着升腾起很高的烽烟和沉沉下落的夕阳紧紧在关闭了城门。1、“ ”一句是
全词的总纲,总领全篇,以“ ”
二字引出下文,接着从三方面来描
写塞下秋景: 写气
候; 写战争的形势;
写当时的
地形。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阙的景象。塞下秋来风景异风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雁南飞;边声四起;落日孤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一杯浊酒,销不了对万能里之遥的家乡的思念,还没有进军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还乡之事无从谈起,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浓重乡思而夜不能寐,直使得将军为之白发,征夫为之落泪。1、“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可见 ,此时饮酒,战士们是在 ,表现了戍边将士 的心情。2、“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 的典故,其作用是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作者从幽怨的羌笛中想象的情景,是 写,从“将军白发”可见 由“征夫泪”可见 。 生活艰苦借酒消愁思乡心切的惆怅汉代窦献表达深沉的乡愁和为国戍边的责任感
虚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浣溪沙?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22岁中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际,被指控讥讽新法而下狱,后贬居黄州,心中倍感委屈和失望。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其间,因病求医于庞安常,宠安常是个聋子,但不屈于命运,医术高明,善解人意。东坡病愈后,邀庞安常同游清泉寺,见寺旁兰溪西流,似有所悟,再看身旁的庞安常,思绪万千,不由诗兴大发,写作此词。 1、从“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读到哪些内容?
(1)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山下溪边多兰。
(2)点明游兰溪的时间,暮春三月。
(3)兰仅发芽,芽还很短,但生机勃勃,长得很快。
(4)“浸”用得生动,写出兰花之多。2、“松间沙路净无泥”写作者漫步溪边。松间沙路怎样?净无泥,“净”用得好,突出兰溪的洁净,一尘不染 3、“萧萧暮雨子规啼。” 分析该句。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暮雨”可理解为傍晚的雨或暮春三月的雨。“子规啼”:杜鹃哀鸣。“啼”哭,出声的哭。暮雨萧萧,子规哀鸣,这是一个凄冷的环境,虽是写实景,从中我们读出了诗人贬官黄州期间的悲凉心情。 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话怎样体会?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河水自西向东流,长江黄河均如此。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赞叹,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苏轼毕竟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又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5、“白发”、“黄鸡”其出处介绍。
谁道使君不解歌,
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
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
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居易《醉歌》
白发:表示岁月催人老;黄鸡:鸡啼天明,新的一天来临,旧的一天过去,表示光阴易流逝。“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害怕岁月催人老,不要哀叹光阴易流逝。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景色如画,淡雅凄婉。
下阕:集中表现了词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奋精神,即景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
小 结课件34张PPT。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 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写作背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
1、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3、“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4、后面的动词有哪些? 用法有什么好处?
飞—洒—挂 飘转—沉等秋风破屋给此段加一个小标题5、讨论大舞台1 群童为何“抱茅”?本身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者是当柴烧。也有可能是调皮。更深一层原因是社会现实。杜甫生孩子们的气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的人民贫困、灾难。
6、“归来依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1、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2、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3、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7、给本段加一个小
标题
群童抱茅8、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9、茅屋被吹破之后最害怕
的是什么?下雨给此段加上一个小标题夜雨湿屋漫漫长夜杜甫无法
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给此段加一个标题祈求广厦由此可见杜甫是
个什么诗人?忧国忧民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
现实风
雨白天
黑夜屋外
屋内事
人自己 理想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水到渠成杜甫忧国忧民
的诗歌名句国破山何在,
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奇思妙想假如你是一电视编
剧导演,打算改拍
成电影片段,请进
行合理的想象,把
有关画面描写出来。
(可适当加入主人公
的动作语言描写)表演大舞台
学海无涯,课外探究
以秋风卷我屋上茅,群童公然抱茅去为情节的开端,以床头屋漏夜难眠为情节的发展展开想象,将该诗改写成一篇完整的小说。
课件17张PPT。 过故人庄孟浩然作者简介诗歌朗读理解诗意内容赏析《游山西村》《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书湖阴先生壁》《田园乐》 孟浩然( --- )唐代诗人,襄阳人 ,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作品有《孟浩然集》作者简介689740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故人具鸡 黍,邀我至田家。准备 小米写朋友邀我作客。“具鸡黍”、“至田家”,朴朴实实的叙述,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的真挚的感情,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山村风光。绿树环抱村庄,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远景。由近及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环绕 外城 开 轩 面 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把酒闲话。轩窗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们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这田园风味简直令人陶醉!农家的小院窗户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到你家,喝菊花酒。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靠近。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 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课件15张PPT。游山西村 陆游 ,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平生
作诗近万首,是古代
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
的,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你)莫因农家的腊酒浑浊而笑话他们丰年留客足鸡豚 (他们)是用丰足的菜肴款待你,没有把你当成外人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岭重叠,溪水迂曲,远望好像前面已经没有路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个山村 箫 鼓 追 随 春 社 近 箫鼓追随是因为春社日将临衣冠简朴古风存。
人们穿戴简洁朴素,古朴的风尚犹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从今以后,我要随时乘着月光闲逛拄杖无时夜叩门。
拄着手杖豪情满怀地叩击农家朋友的柴门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表现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
水绕,花团锦簇,春光
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
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
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
时会生出许多希望。佳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件24张PPT。渔家傲范仲淹本词赏析
宋词常识
领悟欣赏
认定目标 范仲淹,字希文。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作《渔家傲》乐歌数阙。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时间统领全文异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边地荒漠将士思乡景情衡阳雁去无留意人大雁南飞暗示将士思乡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的空旷辽阔声音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西北荒漠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浇愁数字对比写思乡燕然未勒归无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羌管悠悠霜满地刻画入夜景色,乡恋浓郁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不寐壮志难酬思乡忧国感慨情怀词的常识两大流派
和乐演唱
词的结构
词牌点拨
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 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词的结构单调双调上阕下阕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6沉醉不知归路。6兴尽晚回舟, 5
误入藕花深处。6争渡,争渡, 4
惊起一滩鸥鹭。6
共6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延伸写作训练赏析: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赏析参考 1、本册中我们还学了范仲淹的哪篇文章?
2、《渔家傲》中从声音来写边关空旷的诗句是?课件15张PPT。浣 溪 沙苏 轼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培养乐观向上的处事态度。自学指导1.朗读、背诵全词。
2.查资料了解作者、背景。
3.翻译了解诗的内容。
4.细细体会其中的感情。浣溪沙 作者: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写作背景 《浣溪沙》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四十七岁,是苏轼在受乌台诗案牵连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黄州的艰难处境是他人生最困苦危难时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谁道人生无再少”的千古名句,表明了作者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萧萧,同潇潇,雨声。
子规,布谷鸟 。
休将,不要。
白发,指老年。
黄鸡:鸡啼天明,新的一天来临,旧的一天过去,表示光阴易流逝。
白居易有“黄鸡催晓”的诗句,意为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休将白发唱黄鸡”,意为不要害怕岁月催人老,不要哀叹光阴易逝。 浣 溪 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要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概了。体会其中的感情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1、诗人抓住了早春的哪些特征来描写,勾勒出哪些图景?
2、品读诗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苏轼引经据典“休将白发唱黄鸡”为什么要反其意而用之?合作探究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体现早春的特征的,并勾勒出哪些图景? 抓住最能体现早春特征的景物:兰芽——短、溪——清澈、沙路——净、暮雨——萧萧、子规——啼 溪边兰芽图——松间沙路图——暮雨鸟啼图 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品读诗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苏轼引经据典为什么要反其意而用之?
词中“谁道人生无再少?”由“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而发。“门前流水尚能西”语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
“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西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对人生发出感慨,调子都比较低沉。 苏轼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我们的心永远年轻,生命应该充满活力。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样引经据典,反其意而用之,一改原句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阕“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是他积极人生态度的反映。从艺术的角度看,也使词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启人心智,令人振奋。小结板书 设计溪边兰草
松间沙路
雨中杜鹃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怀《浣溪沙》·苏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