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一、字音字形
邑人(yì) 间隔(jiàn) 俨然(yǎn) 屋舍(shè) 问津(jīn)
诣(yì) 黄发垂髫(tiáo) 缤纷(bīn fēn) 怡然自乐(yí) 阡陌(qiān mò)
豁然开朗(huò) 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参差(cēn cī) 坻(chí)
珮环(pèi) 嵁(kān) 俶尔(chù) 佁然(yǐ) 翕忽(xī)
幽邃(suì) 悄怆(qiǎo chuànɡ) 器皿(mǐn) 八分有奇(jī) 黍(shǔ)
箬篷(ruò) 糁(sǎn) 峨冠(é ɡuān) 髯(rán) 衣褶(zhě)
矫首(jiǎo) 诎(qū) 椎髻(chuí jì) 趾(zhǐ) 壬戌(rén xū)
甫(fǔ) 篆章(zhuàn)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ǎo qiú)
荇菜(xìnɡ) 辗转(zhǎn zhuǎn) 寤寐(wù mèi) 琴瑟(sè) 芼(mào)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萋萋(qī) 未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子衿( jīn)
子宁(nìnɡ)不嗣(sì)音 挑(tāo)兮达(tà)兮 歧(qí)路
二、常考词语
▲《桃花源记》
(一)课下注释
1. 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 芳草鲜美 鲜美:新鲜美好
3. 落英缤纷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4. 渔人甚异之 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5. 欲穷其林 欲:想要
穷:尽
6. 林尽水源 源:发源的地方
7. 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8. 初极狭,才通人 才:仅仅、只
通:通过
9. 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0. 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1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12. 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13. 鸡犬相闻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 悉如外人 悉:全,都
15. 乃大惊 乃:于是,就
16. 具答之 具:详细
17.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18. 咸来问讯 咸:全、都
1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与人世隔绝
20. 遂与外人间隔 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迅
21. 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居然
22. 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对、向
具:详细
24. 皆叹惋 叹惋:感叹惋惜
25.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26. 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27.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不必
足:值得
28. 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29. 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
30. 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访
31. 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32. 未果 未果:没有实现
33. 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二)其他常考实词
1. 复前行 前:往前
2. 土地平旷 平:平坦
旷:宽广
3. 停数日,辞去 辞:告辞
去:离开
4.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说
(三)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舍 ①便舍船,从口入 舍掉,读“shě”
②屋舍俨然 房舍,读“shè”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②属引凄异(《三峡》) 连接
寻 ①寻病终 随即,不久
②寻向所志/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寻找
志 ①处处志之 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 标志,标记
乃 ①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②乃不知有汉 竟然,居然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向
(四)古今异义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
(2)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3)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敞亮。今义:(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4)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5)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古义:说。今义:云彩,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
(7)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8)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9)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讯。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10)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时间)向后推迟。]
(12)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13)得其船,便扶向路(古义:沿着、顺着。今义:搀扶,扶着,扶持。)
(14)寻向所志(古义:先前的。今义:方向。)
(15)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小石潭记》
(一)课下注释
1. 隔篁竹 篁竹:竹林
2. 心乐之 乐:为……高兴
3. 水尤清冽 尤:格外
清冽:清凉
4. 全石以为底 为:作为
5. 卷石底以出 卷:翻卷
6. 为坻 坻:水中高地
7. 为嵁 嵁:不平的岩石
8. 青树翠蔓 翠蔓:翠绿的藤蔓
9. 蒙络摇缀 蒙:蒙盖
络:缠绕
摇:摇曳
缀:牵连
10. 参差披拂 披拂:随风飘摇
11. 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表示约数
12. 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好像
空:在空中
依:依傍
13. 日光下澈 澈:穿透
14. 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 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16. 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17. 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进
18. 明灭可见 明:明亮
见:显现,出现
19.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互:交错不齐
20. 凄神寒骨 凄:使(人的心情)悲伤
寒:使(人的骨头)寒冷
21. 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22.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从:跟随
小生:年轻人
(二)其他常考实词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2. 隔篁竹,闻水声 闻:听到
3. 下见小潭 下:向下
4. 近岸 近:靠近
5. 潭西南而望 西南:向西南方
6. 四面竹树环合 环:环绕、围绕
7. 不可久居 居:停留
8. 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三)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清 水尤清冽 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凄清
回清倒影(《三峡》) 名词,清波
环 如鸣珮环 名词,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 动词,环绕,围绕
为 全石以为底 动词,作为
为坻,为屿 动词,成为
而 乃记之而去 连词,表承接关系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 连词,表修饰关系
以 卷石底以出 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 连词,因为
全石以为底 介词,把
出 卷石底以出 露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指在国外
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
同游者/似与游者相乐 游玩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介词,自,由
隶而从者 动词,跟从,跟随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助动词,可以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堪,值得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
(2)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
(3)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4)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5)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6)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7)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8)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五)古今异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2)影布石上[古义:映。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3)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住的地方住所]
(4)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5)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核舟记》
(一)重点实词
(1)能以径寸之木 径:直径
(2)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3)各具情态 具:具备
(4)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5)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是
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奇:有余,多一点儿
(7)高可二黍许 许:左右
(8)箬篷覆之 覆:覆盖,遮蔽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
兴: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高高的帽子
峨:高
(11)如有所语 如:好像
语:说话
(12)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13)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14)矫首昂视 矫:举
(15)神情与苏、黄不属 不属:不相类似
属:类似
(16)诎右臂支船 诎:弯曲
(17)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的样子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位于
(19)其船背稍夷 夷:平
(20)钩画了了 了了:清楚明白
(21)其色丹 丹:朱红
(2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竟然
盈:满
(2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二)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
以 ①能以径寸之木 介词,用
②以至鸟兽、木石 和“至”连用,表递进
为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指雕刻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判断,是
而 ①启窗而观 连词,表顺承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
其 ①其两膝相比者 代词,他们的
②其人视端容寂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与 神情与苏、黄不属 介词,跟,同
则 则题名其上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三)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形容词,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余数
为 为宫室 动词,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动词,是
可 高可二黍许 副词,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动词,可以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一头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正,直
(四)古今异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3)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归属。]
(5)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五)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三、文学文化常识
1.陶渊明
(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记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类别 碑记 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 描写旅行途中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 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笔记 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3.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
在被贬永州期间,政治失意的柳宗元心情落寞,常常不避幽远、探山访水,以排解心中淤积的苦闷,并作文以记之,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魏学洢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
5.《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一代文人的文言小说。这部小说集的特色,是以当代之人选当代之文,把传记、志怪、游记、寓言、随笔等大多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字都融于一炉,不分门类,错综无次。
6.《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7.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8.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又叫“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不仅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而且能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