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共61页)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共61页)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7 13: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1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5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8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1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4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14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 17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 20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 24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 27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 30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 30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 33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 36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40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40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 40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 43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49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 54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 54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57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因素。
4.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
富和完善。
重点: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难点:1.无性生殖的应用。
2.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设计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引出主
从个体水平看,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而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是在不 学生思考、
题,吸引
断地延续和发展着。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 激发学习欲
学生思
不息。人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你已知晓,那么,其他的生物呢 他们又是 望。
考。
怎样延续生命的
学生思考并
回答问题:
1.(1)花的主
要结构是雄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蕊和雌蕊。
(一)有性生殖
(2)植物从开 温故而知
1.复习回顾:
花到结果经 新,为下
(1)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历了传粉和 面的学习
(2)被子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经历了哪两个过程
受精两个过 做好铺
(3)种子里的哪个部分会发育成为一株新植物
程。 垫。
2.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引导、订正。
(3)种子里的
3.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材图 7 1 的填空,并巡视指导。
胚会发育成
为一株新植
物。
1
学生自主学
习。
4.问题:形成种子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最 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重要呢 5.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
师生共同总结:在形成种子时,精子和卵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是
细胞的结合最为重要,因为它们结合后 有性生殖。
形成的受精卵会发育为种子中的胚,最 7.在种子形成时,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终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育成为新植株。 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所以用种子繁殖的
5.什么是有性生殖 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
6.有性生殖有什么特性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师生共同总结: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
亲的遗传特性。
7.问题:植物用种子繁殖的生殖方式属
于有性生殖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植
物用种子繁殖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
殖。
(二)无性生殖
1.出示图片: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甘 1.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薯的块根长出新的植株、草莓的匍匐茎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
长出新的植株、用富贵竹的茎段繁殖新 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
植株、嫁接蟹爪兰。引导学生观察图 殖。
片,提问:什么是无性生殖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运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4页“观察与思 讨论交流,明确两种生殖方式的区别,了 用小组合作、讨论的
考”的内容,提问:无性生殖的方式对植 解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其更适应 方式,增强了合作意识
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学生列举以 和竞争意识,提高了语
教师总结: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前学习过的生物的生殖方式,根据无性 言表达能力。
母体的遗传特性,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 生殖的定义,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其他方
良特性。 式。 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
3.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能力。
(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什么区别
(2)植物具有多种生殖方式有什么意义
(3)还有哪些生物进行无性生殖 归纳出
无性生殖的其他方式。
4.师生共同总结:
(1)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主要区别
2
项目 主要区别
有性生殖 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无性生殖 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其更适
应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
(3)细菌的分裂生殖、酵母菌和水螅的
出芽生殖、真菌及孢子植物的孢子生
殖、植物组织培养等都属于无性生殖。
(三)无性生殖的应用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无性生殖的
应用”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教材回答:
(1)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
(1)扦插和嫁接。
有哪些
(2)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
(2)什么是嫁接
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
(3)将仙人掌和蟹爪兰进行嫁接,哪个为
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砧木 哪个为接穗
(3)蟹爪兰是接穗,仙人掌是砧木。
(4)嫁接有哪两种类型
(4)枝接和芽接。
(5)嫁接成活的关键是什么
(5)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2.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交流、探究。
3.拓展延伸:柿树嫁接在黑枣树上,结什么果实
师生总结:柿树嫁接在黑枣树上结柿子,即嫁接时 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表现接穗的优良特性。 4.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将其下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5页相关内容。 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
回答问题: 温度下,一段时间后,枝条下部
什么是扦插 生出不定根,上部发芽,从而发 引导学生积极思
5.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 7页相关内容。 育成一个新个体。 考,养成良好的思
回答问题: 维习惯。
扦插材料应怎样处理
教师总结:
①取一植物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②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 学生按照教材步骤动手操作。
是斜向的。
③上一个节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的叶 学生动手参与,不
从叶柄处全部去掉。(扦插时需将下面一个节埋入 但增强直观印象,
土中) 7.结合教材回答: 还培养学生动手操
④一般在扦插后 4~10 天可生出新根,见到有新叶 (1)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 作能力,提高学习
长出即可移栽;20~30 天可长出 7~8 个新叶。 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快速发 兴趣。
6.教师准备月季等枝条、剪刀、胶带、带土的花 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
盆等,演示或让学生尝试进行扦插。 (2)①利于植物的快速繁殖;②
7.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8页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的 培养脱毒植株;③研制转基因植
内容,思考: 物。
(1)什么是植物的组织培养
3
(2)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上已广泛应用,请说
出其三个优点。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
积极归纳总结,使
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 学生在小组内总结,最后全班交
获得的知识更加系
细胞的结合。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常见 流、补充。
统化。
的无性生殖有: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出芽生殖、组织培养等。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谚
语说明柳树可以采用什么样的繁殖方式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2.杜梨的果实小、味道涩,但根系的抗病能力强;
1.这句谚语说明柳树可采用扦
鸭梨的果实大、味道甜,但根系的抗病能力弱。要 对本节的内容加以
插的繁殖方式。
想获得根系抗病能力强、果实大而甜的植株,采用 梳理,学以致用,巩
2.可以采用嫁接的繁殖方法。
什么繁殖方法最合理 固本节的重点。
3.果实可食部分的性状接近于
3.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桃树,将甲的带芽枝
甲品种。
条嫁接到乙树上,枝条成活并在开花后授以丙品种
的花粉,所得果实可食部分的性状接近于哪个品

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通
过学习我们知道,通过不同的生殖方式,生命总是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
认真聆听。
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母亲怀胎十月,一朝分娩, 的珍贵。
为我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敬畏生
命,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优点: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植物的生殖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方式:扦插、组织培养、嫁接等
优点:保持母体的遗传特性
本节课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并理解有性生殖的特点。通过生
活实例引出无性生殖的概念,并总结出无性生殖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分组尝试进行扦插的实践,让学生对
所学知识产生了感性认识。两种生殖方式的原理和本质的区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注意要让学生
提前做好预习。
4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举例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一条毛毛虫要到河对岸去,可是没有
桥,没有船,怎样过去呢 学生思考问题,并期待 激起学生的学习
答案: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过去。 了解。 兴趣。
毛毛虫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又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播放视频“蚕的生殖和发育”,要求学生重点了解
家蚕各个时期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
(1)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同学们将教材第 (1)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10 页“观察与思考”中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图片进 卵、幼虫、蛹、成虫。排序:6→2
行排序。 →5→4→1→3。 引导学生积
(2)家蚕是通过雌雄蚕蛾交配形成 极思考,养成
(2)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 这种生殖方 受精卵发育来的,是有性生殖。有 良好的思维
式的特点是什么 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 习惯。
传特性。
(3)还有哪些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与家蚕相似,请举例说 (3)与家蚕生殖发育相似的昆虫有
明。 蚊、蝇、蝴蝶、蜜蜂等。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 (4)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
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 你能通 成灰泪始干”。
过改变其中几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1)有性生殖。
5
2.教师巡视指导。 (2)不一样。蝗虫的一生要经过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蛹的 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3)蝗虫的若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幼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 (4)蝉、蟋蟀、螳螂等与蝗虫的生 学生进行合
虫 在胸腹部有 8对足 象。化蛹前吐丝结茧
殖和发育方式相似。 作学习,增强
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
蛹 (5)有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中要经 了合作意识
柱状 而出
历 5次蜕皮。 和竞争意识,
成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 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
虫 表被白色鳞毛 蛾产卵后也死亡 提高了语言
3.小组交流讨论,给出答案: 表达能力。
(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和蝗虫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 11 页蝗虫的发育过程,思 育。家蚕发育过程经历了四个时
考下列问题: 期,幼虫和成虫差别明显,属于完全 引导学生积
(1)蝗虫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 变态发育,蝗虫发育过程经历了三 极思考,养成
(2)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 蝗虫的 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良好的思维
一生要经过哪几个时期 习惯。
(3)蝗虫的若虫与成虫有何异同
(4)根据日常的观察,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与蝗虫的生殖
和发育方式相似
(5)蝗虫发育过程中有什么现象 蝗虫的一生中要经历
几次蜕皮
2.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通过列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 表比较、归
程的异同点。 纳,提高了获
生物 家蚕 蝗虫 取信息、发
不同点 现问题、分
相同点 析问题、解
4.拓展延伸 决问题的能
你听说过赤眼蜂吗 赤眼蜂是如何被利用于防治农林 力。
害虫的呢 展示相关资料。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赤眼蜂成虫将卵
产于害虫卵内,依靠害虫卵内的营养发育、繁殖,从而 让学生知道
消灭害虫的卵,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昆虫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
相关。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昆虫进行有性生殖。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
积极归纳总
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
学生在小组内总结,最后全班交 结使获得的
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且若
流、补充。 知识更加系
虫与成虫区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
统化。
态发育,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完全变态发
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
续表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对本节的内容加
6
1.蚕丝可以织出精美的绸缎,美化人们的生活。为了增 1.蚕在幼虫期吐丝结茧,应 以梳理,学以致
加蚕茧的产量,应该加强哪个时期的喂养 加强幼虫期喂养。 用,巩固本节的重
2.蝗虫是常见的农业害虫,蝗虫哪个时期对农作物危害 2.蝗虫成虫期危害最大,消 点。
最大,哪个时期灭虫最佳 灭它们的最佳时期是幼虫
3.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成虫有双翅在树上生活,蝉属于 期。
完全变态发育吗 3.蝉的发育过程经历了
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没有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
发育。
情感升华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昆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其实我
使学生形成爱护
们仅仅了解了昆虫的冰山一角,有很多昆虫以农业害虫 认真聆听。
动物的情感。
为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
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有性生殖
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蜻蜓、豆娘、椿象、蟋蟀等
2.昆虫的发育: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蝴蝶、蝇、蚊、金龟子等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关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
效果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一点体会: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应该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引导学
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
7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并归纳其生殖和发育特点。
2.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上一节重点知识。 观看视频,学生思 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
播放视频: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考、讨论交流。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提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春末夏初时期,为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各
什么蛙声此起彼伏呢 (1)雄蛙鸣叫,目的
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14~15 页内容,并结合视频,回答 吸引雌蛙前来抱
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
问题: 对。
的思维习惯。
(1)青蛙都能鸣叫吗 其意义是什么 (2)能促使雌蛙和雄
蛙同时排出生殖细
(2)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胞,提高受精率。
(3)精子与卵细胞在
(3)青蛙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何处结合 水中结合形成受精
卵。
(4)总结青蛙的生殖特点 (4)青蛙的生殖特
点:有性生殖、卵
2.引导小组讨论思考,交流答案并展示。 生、体外受精。
3.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
(1)青蛙的生殖经历了哪些阶段
习,运用小组合作、讨
(2)青蛙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 结合教材,小组讨论
论,增强了合作意识和
后代有什么意义 梳理青蛙生殖的过
引导学生梳理青蛙生殖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青蛙的卵 竞争意识,提高了语言程包括:雄蛙鸣
在水中受精,卵与精子的结合率低,环境的影响和天敌的 表达能力。
叫、雄雌蛙抱对、
捕食,都会降低受精卵发育为成蛙的概率。青蛙一次产出
数量较多的卵,能确保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受精卵发育成 水中受精。
熟。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种群繁衍。 青蛙的发育过程包
8
4.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 15 页图 7 6,思考下列问题: 括:受精卵、蝌蚪、
(1)你知道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吗 幼蛙、成蛙四个阶
段。
续表
(2)蝌蚪与成蛙有哪些不同呢 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项目 幼体(蝌蚪) 成蛙 学生回答后由教师
外形特征 有尾,无四肢 无尾,有四肢
填写(见左表)。
呼吸器官 鳃 肺、皮肤
运动方式 游泳 游泳、跳跃
生活环境 水中 水中、陆地
(3)教师归纳总结:青蛙的发育特点是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 学生讨论,回答:
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 1.导致两栖动物生 通过畸形动物,
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 殖和繁殖能力下 引导学生关注
活的成蛙。 降。 生物生存环境,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2.畸形蛙可能是由 培养热爱自然
教师展示教材第 16 页中的“资料分析”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思 于水环境污染而造 的情感。
考: 成的,这种水中有
1.教材中的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影响蛙正常发育的
2.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物质。
3.从上述事例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3.不捕杀青蛙,保
4.教师总结: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 护蛙卵,保护水体,
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 减少水污染。保护
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 青蛙的生活环境就
种类减少。 是保护青蛙。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
学生在小组内总 积极归纳总结
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
结,最后全班交 使获得的知识
产卵、体外受精和青蛙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
流、补充。 更加系统化。
两栖动物的影响。归纳出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受精和幼
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学生讨论、交流回
答:
1.青蛙的生殖和幼
体发育离不开水,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且肺不发达,潮湿
1.青蛙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对本节的内容环境有利于皮肤辅
2.蝌蚪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与成体青蛙相比有显著区别,青蛙属 加以梳理,学以
助肺呼吸。
于完全变态发育吗 致用,巩固本节
2.青蛙不属于完全
的重点。
变态发育。只有昆
虫才有完全变态发
育和不完全变态发
育。
9
情感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产生
情感价值观教
了巨大的影响,生存环境的变化甚至导致了畸形蛙的出现。“绿水 认真聆听。
育。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希望同学们保
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雄蛙鸣叫→雄雌蛙抱对→水中受精(体外受精)
2.青蛙的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变态发育)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呢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特
点 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
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10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了解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认同鸟卵具有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1.探究鸡卵的内部结构及功能的实验。
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一个用枯枝搭建、内铺干草的知更鸟鸟 观察图片,思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
巢,两枚鸟卵正待孵化。 考、讨论交
望。
提出问题:你见过怎样的鸟巢和鸟卵 你能试着说说 流。
鸟类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吗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鸟卵的结构
1.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
(1)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新鲜鸡卵、放大镜、镊子、
剪刀、培养皿。
(2)明确实验目的:观察鸡卵,认识鸡卵的结构特点。 动手实验,结
(3)实验要求:参考教材实验步骤,按照从外向内的顺 合教材图辨认
序观察,并对照教材第 18 页图示,尝试辨认各部分结 相关结构。
构。
学生合作探究鸡卵的结构,在动手
(4)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操作中掌握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
①用放大镜观察卵壳表面是否光滑,并思考可能的原
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是什么 如何证实
②将生鸡蛋直接打破,内容物流入培养皿。对照教材 小组交流讨论
第 18 页的鸡卵的结构模式图,相互说出鸡卵各部分 回答问题:
的名称。(注意观察卵黄上有没有盘状的小白点) ③系带能固定
③卵黄始终位于卵白的内部,根据系带在卵中的位置 卵黄。
推测系带的作用 ④卵黄和卵白
④生活中鸡蛋被作为人类必需的食品,是因为鸡蛋含 为胚胎发育提
有丰富的营养,你认为卵白、卵黄的主要功能是什 供营养。

11
续表
⑤卵黄与卵白界限分明的原因是什么
⑥你认为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引导学生积极思
⑤卵黄与卵白间存在透明结
⑦推测其他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考,养成良好的思
构——卵黄膜。
2.教师巡视,指导不规范的操作。 维习惯。
⑥胚盘可以发育成雏鸡。
3.教师总结:卵壳表面不光滑,上面有气孔。
⑦卵壳和卵壳膜有保护作
方法一:将鸡卵浸没在 40~50 ℃的温水中,看卵壳上
用。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空
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气。
方法二:用注射器向鸡卵内注入水(红墨水),看卵壳
上是否有水(红墨水)渗出。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19 页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讨
小组交流、讨论:
论鸟卵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4.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
5.组织学生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
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
和发育方式,并简要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
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
性。
分的丢失。这都有利于鸟类
师生共同总结: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
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生物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适应的观点。
种类
有性生殖、体内 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
昆虫
受精、卵生 育
两栖 有性生殖、体外 学生回答后由教师总结填写
多为变态发育
动物 受精、卵生 (见左表)。
合作学习,增强了
有性生殖、体内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
鸟类
受精、卵生 雏鸟发育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合作意识和竞争意
识,培养学生归纳
(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总结的能力。
1.多媒体展示鸟类繁殖的图片资料(教材第 20 页图
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展示的是鸟的什么行为
学生观察图片资料,并回答问
2.组织自学和小组讨论:
题:
(1)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1.与繁殖有关的行为。
(2)所有的鸟都有筑巢、孵卵和育雏行为吗
2.(1)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复杂的繁殖行为对鸟类适应环境有什么意义
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
教师总结:
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
(2)不是。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布谷
阶段。
鸟就没有孵卵和育雏行为,把卵产到别的鸟的巢穴
内,让别的鸟帮助孵化和育雏。
(3)鸟的繁殖行为能使鸟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合作学习,增强了
3.学生大声回答:是害虫,孵
3.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想想,鸟类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合作意识和竞争意
卵和育雏阶段能消灭大量害
在孵卵和育雏阶段对害虫的消灭量如何 识,提高了语言表
虫。
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鸟类主要以害虫为食,是我 达能力。情感价值
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鸟类。 观教育。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学生在小组内总结,最后全班 积极地归纳总结,
1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鸟卵的结构特点和功 交流、补充。 使获得的知识更加
能,也了解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同时还了解了 系统化。
一些鸟的繁殖行为及其意义,我们不但要掌握这些知
识,而且还要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学
以致用。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小红的姥姥在笼子里养了两只母鸡,它们生的蛋能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孵出小鸡吗
1.不能。 对本节的内容加以
2.一般情况下,卵黄能固定在卵白中央不易晃动,是
2.系带。 梳理,学以致用,巩
什么结构起的作用
3.育雏行为。 固本节的重点。
3.“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描述了鸟
4.不能,因为卵壳上涂一层胶
的哪种繁殖行为
水,会使卵内缺乏空气。
4.将一枚鸡卵的表面涂抹胶水,把卵壳上的小孔密
封,鸡卵还能孵化吗 为什么
情感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鸟类从孵卵到育雏,亲
使学生感受亲鸟哺育
鸟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由小长大,父母更是倾注了
的不易,体会生命的
全部的爱。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里多为父 认真聆听。
珍贵。同时引发保护
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鸟类多以农业害虫为食,
鸟类的情感。
育雏期间捕食量大增。鸟类是我们的朋友,爱鸟护
鸟,人人有责,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气室:给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卵黄: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卵细胞
胚盘:胚胎发育的部位
1.鸡卵的结构
卵白: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和水分
系带:固定卵黄
卵壳:起保护作用
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对鸟类也比较熟悉,但对鸟
卵是如何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还比较模糊。因此在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熟悉的又是新奇的,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来寻找答案。
13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举例说出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3.通过观察、分析资料,让学生自己归纳什么是性状,并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4.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重点:1.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猫的一家、五只克隆牛。思考下列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讨 从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
1.五只猫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是为什么 论交流。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五只克隆牛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回答问
(一)遗传和变异 题: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阅读教材第 24 页的内容,思考下面 1.遗传是指亲子间
两个问题 的相似性。
1.什么是遗传 2.变异是指亲子间
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各个
2.什么是变异 及子代个体间的差
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
3.教师点拨: 异。
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
遗传强调的是“亲子间”性状的相似性,而变异除了
惯。
强调“亲子间”性状的差异,还有“子代个体间”性
状的差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实
现的。
4.牛刀小试:下列谚语说明的生物学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
(1)“虎父无犬子”; (1)遗传。
(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2)变异。
学以致用。
(3)“龙生龙,凤生凤”。 (3)遗传。
(二)生物的性状
1.请同学们认真仔细阅读教材第 26 页内容,回答下面 阅读教材,回答问
的问题。 题:
(1)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1.(1)性状就是形态
14
(2)什么是生物的相对性状 结构、生理和行为
等特征的统称。
(2)同种生物同一性
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称为相对性状。
2.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说出苹果有哪些性状。 2.学生观察思考并回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
3.讲解: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苹果 答:苹果是红色的,圆 习,运用小组合作、讨
的性状不止是这些,如苹果的味道,种子的颜色等都属 形。 论,增强了合作意识和
于性状。 竞争意识,提高了语言
4.请同学们对照教材第 25~26 页图示,小组成员间相 表达能力。
互观察对方的下列性状。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观
(1)耳朵有没有耳垂 察,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眼睛是单眼皮的还是双眼皮的
(3)舌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曲
(4)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
5.请判断下列性状是不是相对性状 并说出判断理
由。
(1)兔的杂色毛和老鼠的棕色毛。
(2)人的直发和卷发。
(3)狗的卷毛和黄色毛。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 27 页资料分析后,讨论完
成下列三个问题。 学生回答: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控制这个性 (1)不是,不是同种生
状的基因是什么 物。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 (2)是。
关系 (3)不是,不是同一性
(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状。
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师生共同总结: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交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 流。
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生长激素基因。 自主学习,找出答案: 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1)把一种生物的某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
(3)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 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基因。 方法转入另一种生物的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 28 页内容,回答: 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
(1)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因生物的技术,叫转基
(2)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 因技术。
(3)你吃过哪些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抗虫棉、
3.请同学们思考: “超级菌”等。
哈密瓜的甜度是一种性状,受基因控制,同一品种的哈 (3)转基因玉米、转基
密瓜种在新疆,比种在其他地区甜度增加,你知道这是 因番茄等。
什么原因吗 通过这种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5
3.性状的表现,除了受
基因控制,还受到环境 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
的影响。 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学生在小组内总结,最后 积极地归纳总结,使获
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还知道了生物的性状 全班交流、补充。 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1.“一树结果,酸甜各异”描述的是哪种生理现象 1.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得到能生产人胰岛素 2.“工程菌”的培育运用
对本节的内容加
的“工程菌”,“工程菌”的培育运用了什么技术 说明性 了转基因技术。说明基因
以梳理,学以致
状和基因之间有什么关系 控制生物的性状。
用,巩固本节的
3.在辨析绵羊毛的白色和山羊毛的黑色是否为相对性状 3.小刚的观点是正确的。
重点。
时,小明同学认为绵羊和山羊都是羊,比较的都是毛的颜 因为绵阳和山羊是两个不
色,所以它们是相对性状;而小刚同学认为它们不是相对性 同的物种,故不是相对性
状。你同意谁的观点呢 为什么 状。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定义
3.转基因生物
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七年级时学的克隆羊多莉,也仅仅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
里。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16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描述基因、DNA 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4.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5.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重点:1.描述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难点:1.描述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基因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而父母的性状能出现在子女 通过设疑激
学生思考、讨论交
的身上,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 发学生的学
流。
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那 习兴趣。
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
(一)基因、DNA 和染色体 回答: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知道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 (1)染色体主要是由
成深色的物质称为染色体。那么,染色体和基因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DNA 分子和蛋白质分
呢 子构成的。 预设和生成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 29 页第 2、3、4 自然段,思考: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 各个层次的
(1)染色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应的 DNA 片段。它存 问题,引导学
(2)基因是什么 它存在于哪里 在于 DNA 分子上。 生积极思考,
2.出示答案,并对学生的交流作出及时评价。 养成良好的
3.出示染色体与 DNA 的关系图,让学生小组讨论: 思维习惯。
(1)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 DNA 分子,在长绳上用红、橙、黄、
绿、蓝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这些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交
怎样才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的样子 流,尝试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1)基因位于 DNA 上,DNA 位于染色体上。
(2)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基因,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可变成短棒 鼓励学生进
状的染色体的样子。 行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小组总结: 运用小组合
4.展示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图片,阅读教材第 30~31 页相关内容分 (1)人是由受精卵发育 作、讨论,增
17
析: 来的,而受精卵是精子 强了合作意
(1)从有性生殖的角度考虑,为什么它们是成对的 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 识和竞争意
(2)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多少条 多少对 DNA 分子数量为多 所以人的体细胞内的 识,提高思维
少个 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 能力。
一条来自母方,是成对
的。
5.教师点拨: (2)人的体细胞内的染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条来自父方, 色体有 46 条(23
一条来自母方),DNA 分子也是成对存在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也是成 对);DNA 分子为 46
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个;一条染色体上一般
(2)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46 条)染色体。染色体一般呈 X形。 有一个 DNA 分子,DNA
(3)同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一定的。 与染色体的数目相同,
每个 DNA 分子上有多
个基因。
提高学生分
结合教材分析:在形成 析问题和解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 决问题的能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31 页相关内容,思考: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 力。
人的体细胞内有 23 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从父母双方那里获得 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
的,子代体内的染色体为什么没有加倍呢 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 科学史教育,
2.课件展示马蛔虫实验 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 情感态度价
设疑:是不是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有马蛔虫这样的遗传特征 入精子或卵细胞。 值观教育的
呢 渗透。
以人体为例,分析基因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强化对知识
阅读马蛔虫实验相关 点的自身理
资料。 解。
通过带有基
因的染色体
图解分析,能
3.我们从父方和母方的体细胞中选取一对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上 完成教材图 7 13 填
帮助学生形
用 A 或 a 表示成对的基因。请完成教材第 32 页的填图。 图:父亲精子中的染色
象直观地总
4.拓展延伸
体是 ,母亲卵细胞 结出基因传
为什么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 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
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有关吗 中的染色体是 ,受 递给子代的
师生共同总结:无性生殖过程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新个体由 过程。
精卵是 。
母体直接产生,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且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特
性,故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有关。 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积极地归纳
今天,我们学习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道了基因、DNA、染色
学生在小组内总结,最 总结,使获得
体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特点,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
后全班交流、补充。 的知识更加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
系统化。
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辅助学生对
玉米的体细胞中有 20 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它的精子、受精卵 精子和受精卵中的染 本节知识的
18
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多少 色体数分别为 10 条、 理解和运
20 条。 用。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在亲子代间进行传递的“桥梁”——精子、卵细胞
2.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3.正常人体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减半):人正常体细胞 生殖细胞 受精卵
23 对 23 条 23 对
2 2
贯穿本节课的主线是基因传递问题,围绕这一中心,充分利用图片来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DNA 和基因
三者的关系,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讨论等方法,逐步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19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举例说出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4.通过对“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难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生物的性状 思考交流,分析有
为性状表现和基因组
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假如亲代双方都是双眼皮,能生 可能出现的原
成的关系做好铺垫。
出单眼皮的孩子吗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 因。
实验。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关于如何遗传,有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但都没有发
现其本质所在,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拨开了重重疑惑,是哪位
伟大的科学家呢
学生思考、回答:
2.介绍孟德尔和他取得的成就。
1.孟德尔。
3.思考: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 学习科学家探索知
2.听取孟德尔的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识、持之以恒的精神,
简介及其成就。
(1)豌豆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图片展示豌豆七种相对性状。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3.认真听老师讲
(2)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 力。
解实验材料选取
(3)豌豆花的结构特点,使得人工方法去雄和进行异花授粉容
的相关事项。
易操控。
5.选好了实验材料,孟德尔是怎么进行实验的呢
教师总结: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34 页孟德尔的实验过程。教师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 预设和生成各个层次
提问: 回答: 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
(1)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的后代出现了什 (1)豌豆杂交实验的子 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
么性状 矮茎性状去哪儿了,是消失了还是隐而未现 代全部为高茎。矮茎没 习惯。
(2)假设控制高茎性状的基因为 D,控制矮茎性状的基 消失,是隐而未现。
20
因为 d,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所以纯种高茎的 (2)杂交子一代高茎的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
基因组成为 DD,纯种矮茎的基因组成为 dd,请同学们猜 基因组成为 Dd。 能力。
一猜杂交子一代高茎的基因组成是怎么样的
过渡:既然子一代表现为高茎,为什么基因组成不能是
DD 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孟德尔又做了下一个实验,我
们接着往下看。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
7.子一代的自交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35 页相关 答:
内容。 (1)子二代中既有高茎
教师提问: 又有矮茎,矮茎比高茎
(1)他将子一代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发现子二代表现出 少。
了什么性状 (2)子二代中的 d是从
(2)矮茎性状肯定含有控制矮茎的基因 d。那子二代中 子一代遗传而来的。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
的 d 是从哪里遗传而来的 习,运用小组合作、讨
8.讲解: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孟德尔对 论,增强了合作意识和
实验做出了解释。 竞争意识,提高思维能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 力。
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叫
做显性性状,未表现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
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培养学生利用遗传图
隐性基因。 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
只有一种(dd);表现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DD 或 小组交流,回答:
Dd)。 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
(4)基因组成是 Dd 的个体只表现 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 是隐性性状。
d控制的性状,但 d不受 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下去。
让学生思考: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哪个是显性性状,哪个 根据对老师遗传图解的
是隐性性状 理解,小组合作完成子
9.教师做豌豆遗传图解,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基因在亲子 一代高茎豌豆杂交的遗
代间的传递规律。 传图解。子二代有 DD、
接着提问:我们已经推出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 Dd,子一 Dd 和 dd 三种基因组
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基因组成又是怎么样的呢 矮茎在 成。
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呢
教师点拨:成对的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者一个是显性基 思考,做遗传图解。
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 孩子的基因组成为 Aa,
状。 能卷舌的概率为 100%。
学以致用:能卷舌的父亲 AA 与不能卷舌的母亲 aa,所
生下孩子的基因组成是怎么样的 能卷舌的概率是多

21
(二)禁止近亲结婚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
1.多媒体展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图谱。引导学生自 1.(1)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
主学习教材第 36~37 页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引导学生自我感
(1)什么是近亲 (2)有些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
悟,认同优生优
(2)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 控制的,同家族中携带同样隐
育。
(3)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 性基因的概率大,所生后代患
2.学以致用 病的机会增加,所以近亲不能
《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林黛玉是贾母的 结婚。
外孙女,他们的爱情悲剧让读者唏嘘不已。从科学角度 (3)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理论联系实际。
来看,宝玉和黛玉结婚合适吗 2.它们是近亲,不适合结婚。
3.展示两种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的图片和介 3.观察图片,了解图中遗传病
绍。 的致病原因。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本节课认识了遗传学家孟德尔,了解了豌豆杂交实验, 积极地归纳总
学生在小组内总结,最后全班
并且知道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 结,使获得的知
交流、补充。
状等一些基本概念,还学习了近亲结婚的危害,能运用 识更加系统化。
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单眼皮的父母会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理论联系实际,
2.如果有耳垂性状由显性基因 E 控制,无耳垂性状由隐 1.不会。 学以致用,突出
性基因 e 控制,小明是无耳垂的,而他的父母是有耳垂 2.不一定有耳垂,有耳垂的概 本节课的重难
的,那么小明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有耳垂吗 有耳 率是 3/4。 点。
垂的概率是多少。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用科学
今天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体会到孟德
来解决实际问
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之所以能成功并能获得准确的实验
认真聆听。 题,学习科学家
结果,是与孟德尔的坚持不懈及善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分
探索知识的精
不开的。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准方向、持
神。
之以恒,必将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控制 控制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D) (d)
DD 显性性状性状表现
基因组成 Dd 显性性状
dd 隐性性状
2.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比较抽象,考虑到课标重难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教学中心环节需要充分
利用孟德尔豌豆实验现象,从中挖掘、探究遗传的内在规律,使学生从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得出结论。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较好,但是理解和应用是两个概念,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还是比较
高的,今后要加强实际应用的锻炼。
23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通过模拟实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4.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重点:1.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的
观察图片思考、讨论交
展示两张宝宝图片(一男一女)。 兴趣和探究欲
流。
提出问题:生男孩、生女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望。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讲解:科学家发现,男女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不同,而
且与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
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 XX。
2.出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39~40 页相关内容,教师提问: 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回
(1)两幅图中,哪幅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显示的是 答:(1)1~22 对染色体在形
女性的染色体 哪些是常染色体,哪些是性染色体 态、大小上男女基本相同,
鼓励学生进行合
(2)图中哪条是 X 染色体,哪条是 Y染色体,二者在形态上 称为常染色体,第 23 对染
作学习,运用小
有何区别 色体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
组合作、讨论,
(3)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产生的精子和女性产生的卵细 色体。性染色体为 XY 的是
增强合作意识和
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 精子和卵细胞各有几种类型 男性染色体排序图,性染色
竞争意识,提高
(4)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如 体为 XX 的是女性染色体排
思维能力。
何表示 序图。
3.教师巡视,参与学生交流。 (2)男性体细胞中的 X 染色
4.教师总结上述(3)(4)答案: 体较大,Y 染色体较小。女
(3)男性有 2 种精子,分别含 X、Y 染色体;女性只有一种卵 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
细胞,含 X 染色体。 态大小基本相同。
(4)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的表示方法
男性体细胞染色体:22 对+XY;女性体细胞染色体:22 对
+XX。 学生聆听。
精子:22 条+X 或 22 条+Y;卵细胞:22 条+X。
24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讲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为 72 334
万人,占 51.24%;女性人口为 68 844 万人,占 48.76%。总人口
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5.07)。男女比
例大致是 1∶1。
2.下面我们通过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来理解生
在教学中预设和
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通过
生成各个层次的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41 页模拟实验。 实验,探究生男生女
问题,引导学生积
(2)方法步骤: 机会是否均等。
极思考,养成良好
①黑围棋子代表含 Y 染色体的精子,白围棋子代表含 X 染色体
的思维习惯。
的精子和卵细胞。
②学生三人一组,先将 10 枚黑围棋子和 10 枚白围棋子放入一
通过实验,使问题
个纸盒中,这 20 枚围棋子表示精子,再将 20 枚白围棋子放入另
直观化,有助于学
一个纸盒中,这 20 枚围棋子表示卵细胞。
生理解生男生女
(3)实验过程:
机会均等的原
①一位同学从装有“精子”的纸盒中随机取出一枚棋子,另一 分组进行实验,了解
因。同时在探究
位同学从装有“卵细胞”的纸盒内随机取出一枚棋子,第三位 男女比例接近 1∶
过程中培养学生
同学负责记录,重复 10 次。 1。
的合作、分析、
②统计男女比例
归纳等能力。
次数
性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4)①取棋子要随
培养学生科学的
(白黑)生男 机。
思想观念,确立男
(白白)生女 ②记录完,要将棋子
女平等和正确的
放回。
生育观,培养学生
(4)教师提问: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呢 (6)男女比例失调会
的社会责任感。
(5)教师巡视实验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使男女配偶间年龄
(6)引导学生讨论:男女比例失调有何危害 差距增大,对社会的
图解使学生能够
(7)资料共享:卫计委曾经发过紧急通知,严禁对胎儿做性别鉴 良性稳定运行、社
更加清晰地理解
定,对进行违法性别鉴定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会伦理道德体系会
人的性别决定,有
造成冲击,如人口拐
利于突破重点和
卖、性行为犯罪、
难点。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 反社会情绪等。
地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精子有 2 种,卵细胞有 1 种,精子 (1)机会均等。
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机会均等,既然如此,那么生男生女的机会 (2)完成教材中的图
是否均等呢 解。
(2)带领学生完成教材第 42 页“练习”中的生男生女图解。 (3)生男生女是由与
(3)教师提问:由此图解,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卵细胞结合的精子
类型决定的。
25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学生在小组内 积极地归纳总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人的性别遗传,知道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 总结,最后全 结,使获得的
定的,取决于哪类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我们 班交流、补 知识更加系统
要学会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充。 化。
学生讨论:交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流回答: 对本节的内容
1.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 21 对染色体。雌
1.20 条+X。 加以梳理,巩
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什么
2.再生一个孩 固本节的重
2.面对低生育率,我国已开放“三孩政策”。一对夫妇已有一个男孩和
子是女孩的概 点。
一个女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率为 50%。
情感升华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知道,自然条件下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在人类生育的问
提升学生的认
题上,必须尊重大自然所创造的平衡规律,破除重男轻女的思想。性别比 认真聆听。
知水平。
例的平衡,有助于人类自身和家庭社会的稳定,只有维护人类自身的生态
平衡,才能实现国家文明、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体细胞:22 对 + XY
男性
精子:22 条 + X 或 22 条 + Y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体细胞:22 对 + XX
女性
卵细胞:22 条 + X
性别决定于受精卵形成时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生男生女是由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的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相
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在讲“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时,按照本教学设计中
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
了极大的积极性,做到了“做中学,乐中学”。
26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重点:1.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学生活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观察图 从生活现象入手,
多媒体出示一些有关生物变异的图片。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 片,思 激发学生学习的
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生物现 考、讨论 兴趣和探究欲
象 交流。 望。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1.结合展示的图片,请同学们分析以下问题:
(1)什么是变异
在教学中预设和
(2)变异的特点 观察图
生成各个层次的
教生共同总结: 片,小组
问题,引导学生积
(1)变异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内交流,
极思考,养成良好
(2)特点: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尝试回
的思维习惯。
2.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答。
(1)教师介绍可供选择的材料用具:两个品种的花生、圆规、刻度尺、坐
标纸、笔等。
(2)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认识生物变异的现象;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
学会用数学方法处理测量所得的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探究结果。
通过探究,使学生
(3)提出问题:花生果实大小存在变异吗
在实践探究过程
(4)作出假设:花生果实的个体大小存在变异。
中,提高动手、动
(5)制订计划并实施。
脑、分析问题和
(6)记录: 学生参与
花生种子 小花生随机取 30 枚 大花生随机取 30 枚 解决问题的能探究,学
14 14 15 15 13 11 19 19 18 18 18 21 力。
生完善表
11 13 13 15 14 14 16 15 17 19 16 19
长轴长 格。
15 14 13 13 15 14 15 17 17 18 16 19
度(mm)
11 14 12 15 10 11 21 22 16 18 20 17
13 13 14 13 13 13 14 20 16 14 15 16
27
(7)讨论: 小组内分析讨论,回答问
①在生长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一般大花生的种子种 题:
下去就会结出大花生,而小花生的种子种下去就会 ①首先是由它们自身的遗
结出小花生,这说明了不同种类之间和不同个体之 传物质决定的。
间的差异首先是由什么决定的 ②说明了环境的影响可能
②而同一品种的花生由于种植环境的不同,它们结 会使同一种类中的不同个 小组合作、讨论,增强了
出的果实也可能会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体之间产生差异。 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
③用某种化学药剂处理花生的幼苗,能够使细胞内 ③能够遗传。遗传物质的 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
的染色体数加倍,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 为什 改变引起的变异能遗传。 维能力。

3.教师巡视,指导探究不规范的情况。
4.师生共同总结变异的类型
根据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原因分类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学生聆听、记忆。
5.教师补充:
根据对生物自身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对重点知识归纳和整理,
是否有利分类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利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课件展示选择繁育高产奶牛示意图,组织学生小
组合作,分析图片,找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2.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由于遗传物质不同,不同品种的奶牛或同一品种中
不同的奶牛个体控制产奶量的基因就会不同,通过
一代一代的人工选择、繁育,从而得到高产的奶 观察图片、回忆、交流讨
牛。其原理为基因重组。 论,得出答案:
3.课件展示小麦杂交示意图,组织学生回想孟德尔 3.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 小组合作、讨论,增强了
的豌豆杂交实验,分析讨论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 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 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
原理。 抗倒伏小麦,其培育原理 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
4.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杂交小麦的培育 为基因重组。 维能力。
原理为基因重组。
5.课件展示太空椒的培育图,组织学生分析太空椒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跟前面两个实例的原
理一样吗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
师生总结: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遨游后,基因 良好的思维习惯。
发生了改变,培育成的太空椒在果型、产量、所含
营养方面也发生改变。原理为基因突变。
6.教师点拨: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
法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大家
交流。
28
续表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积极地归纳
并探究了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知道了大花生果实长 学生在小组内总
总结,使获
度的平均值大,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小,这是由于品种的不同(基因 结,最后全班交
得的知识更
有差异)导致的,是可遗传的变异;但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还受环境 流、补充。
加系统化。
的影响,如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这属于不遗传的变异。还学习了三种
育种方法: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讨论,交流回答: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诱变育种。
1.搭载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飞上太空的“王家贡米”,其种子被种植于 巩固本节重
2.不能长出方形
昭化区的品种选育和应用推广基地。你知道该种子的育种方法吗 点内容,提
西瓜。环境引起
2.方形西瓜,由于瓜形好,易运输,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相比传统圆 升学生的理
的变异,遗传物质
形西瓜,方形西瓜是由模具压制而成。种上方形西瓜种子,能够长出方 解和运用。
没有改变,不能遗
形西瓜吗
传。
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知道了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可以培育新品种。我国农业科学家 让学生养成
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的雄性不育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成 认真聆听。 珍惜粮食的
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为了自 习惯。
己心爱的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位同学学习。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变异现象的普遍性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2.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高产奶牛:人工选择育种
3.遗传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高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育种
太空椒:诱变育种
本节课的内容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比较适合运用探究
式教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去动脑筋,教师尽量不去直接讲述知识,而是多用引导
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学生讨论理解。这样
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效果较好。
29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通过对米勒实验以及其他生命起源学说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4.通过生命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
重点:1.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地球诞生”的视频。 观看视频,思考地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种类繁多的生 球上的生命是如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
命是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发展而来的,随着科学的不断 何产生的,进入对 兴趣和探究欲望。
发展,大家对生命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生命究竟来自何 新课的学习。
方 生命的起源在哪里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找
1.出示 46 亿年前的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请学生结合教 到问题答案:
材第 51 页资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1)原始大气的 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各个
(1)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何区别 地球形成于大 成分中没有氧气, 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
约 46 亿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 请说明原因。 并且原始地球温 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
(2)阅读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初步感知。 度高,地球上最初 惯。
2.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相关资料,教师总结: 没有生命。
(1)观点 1:神创论 (2)认真阅读资料
这种观点认为,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 ②③,结合 PPT 图
(2)观点 2:自然发生说 片,初步了解有关
这种观点认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的,如: 生命起源的几种
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假说。
(3)观点 3:宇生说
这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星球。 在教师的引导下
例如,1969 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发现 说出生命不是自
有氨基酸。 然发生的。
30
(4)观点 4:海洋化学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生成多种简
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复杂 通过米勒实验,对生命起源
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小组探究模拟实 作出推测,使学生的分析问
(二)探究:米勒的模拟实验 验,思考、交流,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
1.出示米勒模拟实验的装置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52 并回答: 提升。小组合作、讨论,增
页资料②,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 (3)米勒的实验支 强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1)米勒的实验装置中,几个部分各模仿了地球的哪些条 持了生命起源的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件 海洋化学起源说
(2)从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中无机物形成简
(3)米勒的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哪个阶段 单有机物的阶
师生共同总结: 段。
(1)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接触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地
球的闪电;球形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器让反应后的产物
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即模拟降雨的过程。 聆听、记忆。
(2)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
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 阅读教材,小组讨
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 论回答:
完全能够实现的。 主要来自高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53 页内容,结合米勒的模拟实 紫外线以及雷电
验,思考问题: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 等自然条件。
哪里呢
教师总结:化学起源说的过程图解
认真聆听,梳理:
从简单有机物是
如何一步步演变
为原始生命的。
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
学生分析回答: 辑推理能力。
3.课件展示陨石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
原始生命可能来
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
自其他星球。
什么推测
31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知道了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 学生在小组内总 积极归纳总结,
观点和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大家普遍接受的是化学起源说,即最早的 结,最后全班交 使获得的知识
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经过漫长的时间由非生命物质经过 流、补充。 更加系统化。
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逐渐演变而成的。
学生讨论,交流
回答: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有机小分子物
并对本节的内
1.1965 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 质→有机大分子
容加以梳理,巩
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 物质。
固本节的重
2.小华认为现在的地球上还有可能形成原始生命,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 2.不对。现在的
点。
么 地球不具备原始
生命发生的条
件。
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 对学生进行爱
上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然而,目前由有机大 认真聆听。 国主义情感教
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 育。
学的证据,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索。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假说
2.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科学推测
3.米勒实验
4.生命起源
(1)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
(2)场所:原始海洋
(3)过程:原始大气→简单有机物 原始生命
本节的内容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紧扣课程标准,抓
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2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4.形成生物进化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证据和历程。
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各种多姿多彩的生物图片。
每一种学说都是以一定证据为前提产生的。原始 欣赏图片,认真听教师讲述,
温故知新,为下面的教
生命产生后,生物是怎样演变成现在的万物的 生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产生
学埋下了伏笔。
物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年代,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 疑惑。
生物进化历程的呢 有关生物进化的证据又是什么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回答: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 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57 页资料分析 1,根据以 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 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
下问题对资料进行分析: 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 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
(1)什么是化石 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好的思维习惯。
(2)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有什么分布特点 试从
地层的顺序变化关系推断生物的进化关系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57~58 页资料分析 2,多媒
体展示向日葵、黑猩猩、人、果蝇、酵母菌、马
的细胞色素 c 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细胞色素
c,知道人与黑猩猩的差异小,与酵母菌的差异大。 小组讨论,回答:
3.教师介绍为什么可以用细胞色素 c 进行不同类 (1)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 小组合作、讨论,增强
型生物亲缘关系远近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 近,酵母菌与人的亲缘关系 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
(1)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 哪种生物与人的 远。 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
亲缘关系远 (2)差异小,亲缘关系近;差异 力。
(2)通过对不同生物所含有的细胞色素 c 进行比 大,亲缘关系远。
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出示始祖鸟模型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58 页
相关内容,提出问题: 4.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33
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 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鸟类有相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 的。 和思维分析能力。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但
不是唯一的证据。研究生物进化还有胚胎学上的
证据、解剖学上的证据、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等。
(2)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
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
在较晚近的地层中。
推断生物的进化关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和哺乳类。
6.逐步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提高了学生
在这两个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问题时,各采用了 阅读教材、回答: 的归纳总结
什么方法 什么是比较法 分别采用了纵向比较和横 能力。
向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 小组合作、
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 讨论,增强了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比,确定他们的相同和不 合作意识和
1.教师多媒体展示植物和动物各类群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各 同之处。 竞争意识,提
类群的主要特征,与学生共同归纳出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和动 高了语言表
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认真观察图片,边回忆边 达能力和思
(1)植物的进化历程: 讨论,共同归纳出植物进 维能力。
化的大致过程和动物进化
的大致过程。 提高学生学
(2)动物的进化历程:
习兴趣,优化
课堂教学。
2.教师点拨:
(1)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由藻类进化来的。
(2)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补充教材第 59 页进化
3.教师出示教材第 59 页未完成的进化树,请学生补充完整。
树。
4.引导学生从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推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
势:
根据进化树的进化顺序,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归纳出生物进化的三个趋 培养学生的
势,并在班上交流,达成共 比较分析能
识。 力和概括总
结能力。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构建知识体
学生在小组内总结,最后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历程,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由 系,形成知识
全班交流、补充。
藻类植物进化来的,而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 网络。
34
的。还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
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在生物“进化树”上,位于进化树分枝最顶端的动物和植物
对本节的内
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容加以梳理,
2.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 1.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巩固本节的
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
重点。
(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你能把这 2.丙、甲、乙
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吗
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相关知识。关于生物进
情感渗透,鼓
化的历程,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化石方面的证据也
认真聆听。 励学生学
不是很全面,不过随着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和新证据的发现,
习。
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接近事实,希望同学们今
后继续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化石
1.生物进化的证据 分子生物学证据——细胞色素 c
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
2.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植物进化的历程
动物进化的历程
3.生物进化的历程 由简单到复杂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历程”这节课的内容抽象,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激发他们的思维。
讲解化石时,利用化石图片给学生观察,把抽象化为直观。讲生物的进化历程时,应通过列图形式把抽象的
问题化解为直观的问题,通过观看“生物进化树”的图片使学生对生物进化有更直观的理解。
35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蛾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
直接导入,明确本
绝。这是为什么呢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思考,产生疑惑。
节课的学习内容。
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在教学中预设和生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成各个层次的问
1.展示不同体色的桦尺蛾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62~63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题,引导学生积极
页的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思考以下问题: 回答: 思考,养成良好的
(1)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在 1850 年和 1950 年的颜色有什 (1)1850 年浅色的桦 思维习惯。
么不同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的 尺蛾多,1950 年深色
(2)桦尺蛾的变异对它的生存和繁衍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 的桦尺蛾多。环境改
为什么 变后,影响了天敌对桦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你从中受到哪些 尺蛾的选择。
启发 (2)是有利的。因为体
(4)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蛾又重新恢复 色与环境相似,不容易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
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被天敌捕食,能更好地 学习,运用小组合
(5)教师总结第(3)题: 存活下来。 作、讨论,增强了
浅色和深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原本是相等的,只是在黑褐 合作意识和竞争意
色的树林里,深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 (4)大力治理环境污 识,提高了语言表
代,浅色的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数量就越来越少。这样代 染。 达能力。
代传下去,深色的桦尺蛾就越来越多,而浅色的桦尺蛾越来
越少,最后使桦尺蛾形成深色的保护色。通过对桦尺蛾体色
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蛾体色变化
36
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 锻炼学生的观察
2.展示冬天、夏天的雷鸟和不同环境中的青蛙和昆虫的图 总结保护色的概念: 力。
片,并让学生找出不同环境的青蛙和昆虫。 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保护色的概念和意义。 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
师生共同总结保护色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 体色称为保护色。 结能力。
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
分有利的。
4.展示昆虫拟态、警戒色等的图片。有些动物,如箭毒 观察图片加深理解。
蛙,他们在绿色森林中格外夺目,很容易被敌害所发现,这
学生参与探究实
对它们躲避敌害是十分有利的。
验,不但增强直观
5.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印象,更加有助于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64~65 页相关内容,熟悉探究过 按照教师指导进行探究活
提升学生兴趣,使
程,引导学生思考: 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对保护色、
①在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分别是哪种颜色的“幸存者”最 ①与大彩纸颜色一致的小
警戒色形成过程
多 这与彩纸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纸片幸存最多。不同颜色
在感性认识的基
②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幸存者”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第 的彩纸代表不同的生活背
础上上升为理性
一代和第五代之间又有什么变化 景,与大彩纸颜色一致的
认识。
③比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思考是否所有颜色 小纸片,不容易被选出。
培养学生的思维
都有“幸存者” 为什么 ②第二代“幸存者”的颜
能力和语言表达
④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 从 色开始有了分化,有些颜
能力。
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色“幸存者”的数量明显
(2)巡视指导。 多于其他颜色“幸存者”
(3)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师生一起总结(1)中④的答 的数量。到了第五代,可
培养学生的概
案: 能只剩下一种颜色的“幸
括、总结能力。
动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有些动物的体色与环境颜色 存者”。
接近,而有些动物的体色则与环境颜色存在差异,当遇到 ③并非所有颜色都有“幸
捕食者时,体色与环境颜色差异较大者最容易被发现,首 存者”,和环境颜色差异
先被捕食,体色与环境颜色接近者不容易被发现,经过捕 较大的几乎没有“幸存
食者多代的选择后,只剩下体色与环境颜色接近者,这种 者”,因为这种颜色最容
体色就是保护色,由此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保 易被发现。
留适应者,淘汰不适应者的过程。
(4)指导学生结束活动后要对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初步得
出保护色的形成不是生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变化颜色, 观看图片资料,阅读教材,
而是在发生变异时被环境选择了。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
(二)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
1.展示达尔文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65~66 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页相关内容。 (1)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
2.展示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和变异;④适者生存。 能产生很多后代。这就是
态度和自主学习
3.出示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生物的过度繁殖。
的习惯,提高语言
(1)你是如何理解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的 (2)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
表达能力。
(2)生物的繁殖能力如此强大,但是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 要生存就必须与无机环
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境、异种个体及同种的其
37
他个体进行斗争。
(3)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为什
么 聆听,形成知识网络。
(4)什么样的个体会保留下来
形成生物进化的
师生共同总结(3)(4)的答案:
基本观点。
生物产生的后代会发生变异,产生各种不同于亲代的性
状,在这些变异个体中,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
能在斗争中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了下一代;而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4.教师点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
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内因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5.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 66 页图 7 29,思考:长颈鹿长颈的
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然
长颈鹿的祖先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选择学说分析长颈鹿的形 让学生根据自然
长颈、长前肢个体 成过程。
现代长颈鹿 选择学说的内容
(遗传积累)
去解释生物进化
6.拓展延伸: 分析金鱼的形成过程,认
的原因,学以致
展示不同品种的金鱼,组织学生分析金鱼品种的形成原 识人工选择的过程。
用。
因,得出人工选择的概念。
三、课堂总结 盘点收获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知道了遗传和变异
回顾本节知识,形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材 学生在小组内总结,最后
成完整的知识体
料,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 全班交流、补充。
系。
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适
应自然。
四、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1.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昆虫特别多,产生这种 1.自然选择的结果。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蚊子群体中存在个体差
异,有抗药性强的,有抗药
2.刚开始使用蚊香的时候,杀蚊子的效果很好,可到后来, 性弱的。刚开始使用蚊香
效果却不明显了,你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 时,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 学以致用,进一步
析此现象吗 死,抗药性强的蚊子能够 巩固所学知识。
生存、繁殖,并将该性状
遗传给后代。经过逐代积
累,蚊子群体中抗药性普
遍增强,所以到了后来使
用蚊香时效果不明显。
38
情感升华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有多种,但普遍被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培养学生热爱科
自然选择学说。他的进化思想是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具
认真聆听。 学,献身科学的态
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也就被广大的科学家及人们所
度。
接受,希望同学们学习他尊重客观事实,为科学献身的精
神。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桦尺蛾体色的变化
1.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
内容
2.自然选择学说
意义
本节课,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英国曼彻斯特地区两种桦尺蛾的数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事例,再引导
学生分析其变化原因,再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感性层面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
程和原因,最后从理性层面上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能
积极参与到探究实验活动中来,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39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认识传染病,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2.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及社会责任感。
重点: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抗击新冠肺炎的一些英雄人物的照片和场景。
提问:为什么这种疾病危害这么大 从生活实情出
观看图片并积极
因为新冠肺炎是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一人患病,可以传染给周围的 发,激发学生的
思考问题。
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那么,到底 学习兴趣。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传染
病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学生根据自己的
(一)什么是传染病 生活经历,逐一回 以生活经验引
1.展示表格,让学生讨论并完成表格 忆并填写学案上 入,激发兴趣,
疾病 流行性 病毒性
麻疹 水痘 肺结核 近视 贫血 蛔虫病 的相关内容,并进 使学生主动参
名称 感冒 结膜炎
行回答。踊跃发 与到教学中来,
是否患
言参与讨论。 形成主动探究
过此病
新知识的氛
2.多媒体展示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蛔虫 围。
等几种病原体的图片并讲解,引导学生归纳病原体的含义。 观察图片,归纳总
3.病原体引发了传染病,归纳总结什么是传染病 其主要特征是什 结: 观察图片,培养
么 病原体是引起传 学生的观察能
师生总结: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 染病的细菌、真 力。对资料进
疾病。具备两个主要特征:传染性和流行性。 菌、病毒和寄生 行分析和获取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虫等生物。 有效信息的能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73 页“资料分析”中资料 1,提出问题: 力。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40
(2)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 阅读教材,小组总
结回答:
(1)流感病毒。
(2)病人或病毒携
带者。
(3)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给健康人 (3)飞沫。
(4)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4)老人和小孩;身体
(5)流感是怎么发生的 抵抗力弱的人。
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各个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74 页内容,教师归纳、总结 (5)流感病毒从病人或
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
流感流行必须具备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