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水分运输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程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展示了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学生通过分析现象认识半透膜的作用;然后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现象以及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使学生认识到细胞膜和原生质层都相当于半透膜;最后通过离子运输的实例认识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本节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可以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将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思路
由“问题探讨”引入,通过渗透现象的分析,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自主构建渗透作用的概念;回忆细胞膜制备的实验,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情况”认识到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进而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情况,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指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最后适当的拓展与延伸,进行总结性评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条件;
(2)列举水的跨膜运输,说明细胞膜是半透膜;
(3)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探究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浓度梯度的;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
2、难点: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设置问题情景,复习旧知,激发探索欲望 教师提问: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边界边界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设疑: 1. 物质进出细胞是否受到细胞膜的控制? 2.活细胞中有哪些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 3.不同的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明确物质的进出必须要受细胞膜的控制。 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
渗透作用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问题探讨”关于渗透现象的演示图;投影演示渗透作用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1.蔗糖分子和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否都通过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通过数量一样吗?为什么? 3.漏斗的液面会无限上升吗?为什么? 4.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又会怎样?原因? 5.如果用一纱布代替半透膜,结果会怎样?原因? 学生活动: 观察渗透作用的发生过程,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结合问题自主构建渗透作用的概念及条件。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过程。 本质:顺着相对浓度梯度的运动。 2.条件: 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利用动画演示,增强直观感;设计“问题串”是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最终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利用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1.图中所示的红细胞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3.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透过细胞膜吗?这说明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什么装置? 4.你认为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进而归纳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 “萝卜条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萝卜条变软变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交流与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相关的实例并分析原因。尝试从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和吸水?失水和吸水的条件是什么?水分子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教师引导分析:这些问题那些是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 因为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属于生物膜,与红细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胞膜在组成上和结构上都非常相象,所以由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也应该是半透性的,相当于半透膜。所以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应该和动物细胞一样,也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那么如何作出假设呢? 学生活动: 思考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出假设: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 教师:怎样才能够知道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做实验。 教师:怎么去做实验,做实验之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学生:先应该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具体实施实验。 学生活动:实施实验,及时记录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思考与讨论: 1.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会由于过多的吸水而涨破吗?若液泡是无色的,容易观察到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吗?这与选材有关吗? 2.什么情况下植物细胞会失水,现象如何?什么情况下植物细胞会吸水,现象如何? 3.成熟的植物细胞能看作一个渗透装置吗?如果能,那什么结构可看成半透膜? 4.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预期相吻合吗?如果不符合,你认为应当作何解释? 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和生物科学养素,同时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的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在教师设置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掌握新知识。 逐步掌握探究实验的具体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问题的具体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求实、质疑、探索的精神。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1.原生质层可看作半透膜。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所以: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装置。 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应用 1、请尝试把实验药剂改为:0.1g/mL、0.8g/mL的蔗糖溶液或0.3g/mL的KNO3溶液,结果会怎样? 2、实验设计: (1)你能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判断植物叶肉细胞是否为活细胞? (2)你能否通过实验估测出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请你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拓展视野,巩固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质疑、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