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0: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如:比、俟、哂、喟。
2反复诵读课文,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
3.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治国主张及教育的艺术。
4.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生活气息,探究富有生活情趣的写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教育艺术。
教学难点:
1.通过字词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教育艺术。
2.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自我疏通文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论语》的经典语句或典故,谁能介绍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与《论语》有关的典故或经典语句,唤起学生的熟悉感,消除学生学习先秦散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解题
《论语》中的篇章都没有标题,这一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但它却概括了人物以及中心事件,也就是四名学生陪一位老师闲坐谈话。“侍坐”是“在尊长近旁陪坐”的意思,这样的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对题目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论语》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文章中涉及的人物、事件,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朗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明确哪些话分别是谁说的,注意读准字音。
俟si 莫mù 甫fǔ 哂shěn 相xiàng 铿kēng
沂yí 喟kuì 雩yú 冠guàn
2.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关键词语,大致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揣摩说话的语气。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翻译课文。提示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句意思,并注意文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重点词句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 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同”已”,是“止”的意思。
居则曰:(你们)平日说。居,平日,平时
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的样子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乎:于,在。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
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
比及:等到
哂(shěn):微笑,这里略带讥讽方:
见方,纵横。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
俟:等待
注意“如”的用法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
3、宗庙之事,如会同。如:或者
注意"方”的用法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正道,指是非准则
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
活用词:
撰、端、章甫、鼓、风、小、大。
特殊句式: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2)、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即,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3)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用。
(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反复朗读,易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四、品赏课文,鉴赏人物
1.文中第 1 段中的关键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关键字是“侍”,一个“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
2.孔子让弟子各自言志,为什么要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明确:
孔子这样说,是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们因年龄而形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谈话环境。
3文章是如何描写子路、冉有、公西华述志的?
明确:
文中写子路“率尔而对曰”。孔子话语刚落,子路首先发言,如果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语气肯定,可见子路志向远大,才能卓绝,但孔子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也显现了他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
冉有在孔子指名要他发言之后才开口述志,说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并且他还认为三年之后,它所取得的政绩仅仅限于“足民”,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写出了冉有即有抱负,又谦逊的性格。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始述志的,在提到礼乐教化的事情时,他先是谦虚地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是“愿为小相焉”,他的言辞中的“愿”“学”“小”,可以看出他谦逊有礼的性格。
4.文章写曾皙述志的过程,与其他三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明确:
文章写曾皙述志时,进行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在老师问别的同学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这样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从容有礼。其他三人都说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他却描述了一幅春游图,表现其淡泊功名、逍遥自在的一面。
5孔子是怎样评论子路、冉有、公西华言志的?
明确:
孔子肯定三个学生都有治国才能,子路要以勇治国,很勇敢但态度又不谦虚,所以孔子“哂”之。冉有要以富治国,但不能实现礼乐教化,孔子叹之。公西华更为谦逊,讲自己只能做一个小相,孔子惜之。
6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
从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赏评价可以看出孔子的“礼乐治国”的思想。曾皙言志与他人不同,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人们潇洒自得,这正符合儒家礼治的精神,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了解孔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志向。纵观古今,很多仁人志士都曾在年轻时候立下过志向,比如杜甫心存“致君尧舜上”的志向,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袁隆平立志让全球无冻馁之人。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
孔子是主张入世的,他鼓励弟子学以致用、为国效力。现在,我们很流行说“自我”、“个性”,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将来实现自我价值。但个人是脱离不开社会的,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为社会做贡献。
换句话说,学习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只有目标明确了,动力才会更足。
六、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阅读有关孔子师生的小故事,以“我眼中的孔子”为题作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
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
(设计意图:作业1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孔子,了解孔子的思想,传承传统文化。作业2引导学生具体理解孔子思想,提高个人修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