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西卷)03(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西卷)03(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4:5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西卷)03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西周时,天子、诸侯、卿大夫使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有着详细的规定。这反映了( )
A.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B.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C.周王室衰微 D.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2.“第一个建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3.如图描绘的是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迷君心”的诗句也透露出
这种舞蹈在当年的风靡。材料可以反映唐朝( )
A.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B.民族交往十分密切
C.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D.国势开始由盛转衰
4.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①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据记载,郑和第三次返航时“附古里(今印度地区)等十九国贡使来朝”;第五次出航“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区)等十五国贡使返国”。由此可见郑和远航( )
A.目的是接送外国使臣 B.到达了西欧的国家
C.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 D.密切了与海外联系
6.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7.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 )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现代中国工业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社会生活信息化
8.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9.如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
时间(年)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030.7 1071.4 1312.3 1447.5 1470.1 1232.3 1162.2 1248.3 1469.9 1734
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1.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12.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下面关于基督教、佛教说法错误的是( )
A.佛教、基督教都诞生在亚洲
B.公元前1世纪基督教兴起
C.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D.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13.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下列能体现这一“总政策”的事件是( )
A.“发现”美洲 B.殖民扩张 C.“黑奴”贸易 D.工业革命
14.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C.摆脱了殖民统治 D.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15.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这是由于当时推行了(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福利国家”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6.世界古代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科技成就,硕果累累、绚丽辉煌。丰富的文化也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并且在不断交流中发展,推动着历史的进步。请你结合所学探究下列问题: (11分)
【文化的创造】
希腊人在区区数百年间,竟然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古代文化,这无疑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希腊的文化成就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能动创造。
【文化的交流】
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文化的继承】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文化的创新】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一个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许多代表人物和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后世给予很高的评价。
(1)请列出古代希腊在文学、建筑方面的成就各一例。(2分)
(2)这里的“奔波往返者”是什么民族的人?(1分)举出两例他们“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例子。(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拜占庭文化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2分)
(4)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思想上出现了什么局面?(1分)请举出一个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分)
(5)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2分)
17.世界由分散逐步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航海活动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 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此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重要发明
时间 主要成就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年 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9世纪70年代 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1876年 贝尔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
1879年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9世纪80年代 卡尔 本茨发明汽车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03年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二战后 电子计算机发明和普及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材料三 国际组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航海活动”对世界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重要发明”使人类社会相继进入什么时代?(3分)
(3)从材料三所示国际组织中任选一个,写出其名称,简析其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的因素。(2分)
18.根据如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9分)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1949年10月 新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3年12月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5月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实际上发出了对苏联冷战的信号,美国正式对苏联实施冷战的标志是什么?(1分)
(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1分)有什么作用?(1分)
(3)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西卷)03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西周时,天子、诸侯、卿大夫使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有着详细的规定。这反映了( )
A.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B.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C.周王室衰微 D.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天子、诸侯、卿大夫礼器的类型和数量有详细的规定”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等级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对各等级权力的大小、责任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故选B项。
2.“第一个建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答案】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皇帝是指汉武帝,选项C符合题意;秦始皇、汉高祖和光武帝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3.如图描绘的是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迷君心”的诗句也透露出
这种舞蹈在当年的风靡。材料可以反映唐朝( )
A.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B.民族交往十分密切
C.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D.国势开始由盛转衰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描述的中亚的胡旋舞可知,西域的舞蹈传入了我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表明唐朝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对待文化,故选C项;通过这幅壁画,无法反映出政府重视美术教育,排除A项;胡旋舞传入中原直接反映的是东西方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鉴,无法直接表明东西方民族的密切交往,排除B项;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唐朝国势开始由盛转衰,排除D项。故选C项。
4.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①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A
【详解】宋朝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交子”是宋朝在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由此同学的读书笔记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宋朝,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据记载,郑和第三次返航时“附古里(今印度地区)等十九国贡使来朝”;第五次出航“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区)等十五国贡使返国”。由此可见郑和远航( )
A.目的是接送外国使臣 B.到达了西欧的国家
C.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 D.密切了与海外联系
【答案】D
【详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排除A。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海和非洲东海岸,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郑和远航到达了西欧的国家,排除B。题干未反映郑和下西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C。根据材料“附古里(今印度地区)等十九国贡使来朝”“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区)等十五国贡使返国”可知,郑和下西洋时期,多国贡使与明朝来往,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故D正确。故选D项。
6.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B
【详解】依据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可知,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联系教材所学史实,鸦片战争时开放的通商口岸只在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口岸深入到了九江、汉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增开10处通商口岸,开始深入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故选B项。
7.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 )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现代中国工业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社会生活信息化
【答案】C
【详解】根据“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程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结合中国国情,开辟井冈山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C项正确;“井冈山道路”是我国的革命道路,没有反映经济建设的市场化,排除A项;井冈山道路没有反映现代中国工业化,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我国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没有反映社会生活信息化,排除D项。故选C项。
8.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答案】A
【详解】A据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及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挺进大别山完全扭转了依托根据地抗击敌军进攻的情形,把战争引向了蒋管区,使得晋冀鲁豫根据地在长期得战争后得到恢复,陕北和山东根据地渡过难关。故A正确。
“百万雄狮过大江”描述的是渡江战役的历史信息,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排除B。“关门打狗锁锦州”描述的是辽沈战役的相关信息,排除C。1947年3月24日至5月4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相继发动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经过三战三捷,我军以2.6万的兵力,同接近我军十倍兵力的敌军作战。以伤亡22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军三个旅,1.4万余人,沉重打击了胡宗南集团,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D。故选A项。
9.如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
时间(年)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030.7 1071.4 1312.3 1447.5 1470.1 1232.3 1162.2 1248.3 1469.9 1734
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答案】A
【详解】据题干“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196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60年﹣196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下降;1962﹣196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A项正确;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与题干表格内容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C项;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曲折变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2017年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1953年首次提出的,排除A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排除B项;1971年10月,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我国外交领域的重大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11.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答案】B
【详解】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的主要依据是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故选B项。
12.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下面关于基督教、佛教说法错误的是( )
A.佛教、基督教都诞生在亚洲 B.公元前1世纪基督教兴起
C.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D.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答案】B
【详解】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佛教、基督教都诞生在亚洲说法正确,排除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说法正确,排除C;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D说法正确,排除。故选B项。
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下列能体现这一“总政策”的事件是( )
A.“发现”美洲 B.殖民扩张 C.“黑奴”贸易 D.工业革命
【答案】C
【详解】“发现“美洲后的殖民掠夺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引发“黑奴“贸易,排除A项。.依据材料“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引发了“黑奴“贸易,排除B项。根据材料“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服务于美洲”主要是由于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殖民者对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故而通过“黑奴'贸易从非洲贩运黑奴到美洲。C项正确。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
14.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C.摆脱了殖民统治 D.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俄国进行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故三国采取的应对方式产生的共同作用是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D项正确;面临民族危机的只有日本,排除A项;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的只有日本,排除B项;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危机的是日本,排除C项。故选D项。
15.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这是由于当时推行了(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福利国家”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
【详解】根据材料“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及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商品自由贸易,故A正确。1918年至1921年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等,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苏联建立“福利国家”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C。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故选A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6.世界古代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科技成就,硕果累累、绚丽辉煌。丰富的文化也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并且在不断交流中发展,推动着历史的进步。请你结合所学探究下列问题: (11分)
【文化的创造】
希腊人在区区数百年间,竟然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古代文化,这无疑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希腊的文化成就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能动创造。
【文化的交流】
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文化的继承】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文化的创新】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一个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许多代表人物和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后世给予很高的评价。
(1)请列出古代希腊在文学、建筑方面的成就各一例。(2分)
(2)这里的“奔波往返者”是什么民族的人?(1分)举出两例他们“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例子。(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拜占庭文化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2分)
(4)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思想上出现了什么局面?(1分)请举出一个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分)
(5)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2分)
【答案】(1)《荷马史诗》;(1分)帕特农神庙。(1分)
(2)阿拉伯人;(1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2分)
(3)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2分)
(4)百家争鸣;(1分)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1分)
(5)应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对待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要尊重不同文明的发展成果,尊重文明的多样性。(2分)
【详解】(1)古代希腊在文学的成就有《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古代希腊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有帕特农神庙。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这里的“奔波往返者”是阿拉伯人,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因而说拜占庭文化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4)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代表人物有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5)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可知,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都有其自身特点,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对待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要尊重不同文明的发展成果,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17.世界由分散逐步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航海活动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 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此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重要发明
时间 主要成就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年 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9世纪70年代 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1876年 贝尔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
1879年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9世纪80年代 卡尔 本茨发明汽车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03年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二战后 电子计算机发明和普及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材料三 国际组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航海活动”对世界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重要发明”使人类社会相继进入什么时代?(3分)
(3)从材料三所示国际组织中任选一个,写出其名称,简析其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的因素。(2分)
【答案】(1)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早期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也随之开始。(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3分)
(3)图1:联合国。作用: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和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图2:世界贸易组织。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图3:欧盟。作用: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3分,答对名称得1分,答对作用2分)
(4)对财富渴望的主观因素、科技革命的促进、国际组织的推动。(2分)
【详解】(1)据材料一“航海活动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 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此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海活动”对世界的影响是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早期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也随之开始。
(2)据材料二“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子计算机发明和普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3)图1是联合国。联合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和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图2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图3是欧盟。欧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促进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的因素有对财富渴望的主观因素、科技革命的促进、国际组织的推动。
18.根据如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9分)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1949年10月 新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3年12月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5月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实际上发出了对苏联冷战的信号,美国正式对苏联实施冷战的标志是什么?(1分)
(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1分)有什么作用?(1分)
(3)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
(2)“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分)
(3)观点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2分)
论述: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重大贡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分)
总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为外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分)
观点2: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2分)
论述: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随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国家成立了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总之,二战后初期,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冷战政策,试图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分)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正式对苏联实施冷战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史论。结合根据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应该知道所选事件之间是如何联系的,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都说明了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据此可以拟定观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接着用具体的史实阐述,着重从史实的影响加以论述,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完整。最后,简要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根据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应该知道所选事件之间是如何联系的。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和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有关联,冷战揭开序幕、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表现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