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西卷)02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如表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2.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
A.辨症施治 B.生态保护 C.养生保健 D.药典编撰
3.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 )
A.科学技术进步 B.娱乐方式多样
C.商品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4.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 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融合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5.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此“事”是指(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黄海海战 D.廊坊阻击战
6.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是(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事件与其标志性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
B.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进行长征
D.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8.“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B.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如表所示内容反映出模范人物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模范人物 言论
焦裕禄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兰考
邓稼先 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
A.助人为乐 B.勇攀高峰 C.艰苦奋斗 D.身先士卒
10.如表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军队改革 C.大国外交 D.走向太空
11.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12.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着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浪漫主义 B.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 D.现实主义
13.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 )
A.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 B.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
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D.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
14.“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该条文出自1949年签署的( )
A.《北大西洋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凡尔赛条约》 D.《华沙条约》
15.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50(1948)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部署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截至2017年底,联合国总共实施了71项维和行动。这说明( )
A.联合国有权干预国际上一切事务
B.维和行动消除了地区霸权与冲突
C.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只有安理会才有权决定维和行动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6.劳动传承智慧 劳动开创伟业 劳动成就梦想(12分)
材料一:
科技著作 时期 成书过程
A 南北朝 贾思勰任太守时亲自参与耕作,还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引用其中200多种,但不盲从经典,注重记录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工具
《农政全书》 明朝 徐光启大量引用古代农业文献,还试种甘薯等取得成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广,并在书中加入此类独特研究成果
B 明朝 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多个部门的科技成果,亲自考察瓷、蔗糖等制作工艺并录入书中,还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技术数据进行定量描述
材料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需要发明一种“万能”动力机。1763年,瓦特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机器,同时旁听了理论课程。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由于有了这种动力装置,曼彻斯特地区的棉纺厂从18世纪80年代初的2家发展到1830年的99家。1785年瓦特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人类的起源既是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社会进化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肯定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
——摘编自萧前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材料四: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在1956年开展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中,劳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战线,很多是提前完成计划规定指标的先进生产者。在这次劳模评选过程中,辽宁、北京等8个省市共涌现出20多万名先进生产者。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材料五: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2013年《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1)从以下著作中选取正确内容填入材料一相应的位置。(填序号,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1分)
①《伤寒杂病论》②《齐民要术》③《本草纲目》④《天工开物》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及作用。(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概括马克思对劳动作用的认识。(2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与1956年劳模评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这次劳模评选的作用。(2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劳动的认识。(1分)
17.CCTV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大国崛起》
材料二:1861年,刚刚成立85年的美利坚合众国走到了国家分裂的边缘。支持废除奴隶的北方各州,与坚持蓄奴并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内战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对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1分)说出这一大事中的标志性成就。(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1分)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
18.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时代进步的标识。某校九年级一班以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1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科技创新】
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经济体制创新】
材料三: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发展模式。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原则并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2分)
(2)根据材料二,请你从生产力、全球化中选取一个角度,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人
类共同体面貌”的。(1分)。结合材料中的一项科技成果谈谈你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具体探索。(1分)根据材料指出这些探索有何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选取一个角度,以“创新”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4分,要求:符合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西卷)02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如表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答案】B
【详解】由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由繁到简,并且前后字形有密切联系,一脉相承。ACD描述都不正确。故选B项。
2.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
A.辨症施治 B.生态保护 C.养生保健 D.药典编撰
【答案】C
【详解】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用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这表明华佗重视养生保健。故选C项。
3.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 )
A.科学技术进步 B.娱乐方式多样
C.商品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详解】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户,准备过节,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送佛,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娱乐方式多样。故选B项。
4.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 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融合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答案】B
【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各民族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谐,民族融合。据“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北方民族融合。故选D项。
5.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此“事”是指(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黄海海战 D.廊坊阻击战
【答案】A
【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1839年”“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是指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故选A项。
6.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是(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战争的胜利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①②④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故选B项。
7.下列事件与其标志性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 B.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进行长征 D.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选D;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排除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C。故选B项。
8.“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B.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A
【详解】“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故选A项。
9.如表所示内容反映出模范人物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模范人物 言论
焦裕禄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兰考
邓稼先 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
A.助人为乐 B.勇攀高峰 C.艰苦奋斗 D.身先士卒
【答案】C
【详解】根据表格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从1956年至1966年,又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都是这个时期的英雄。1959年,我国决心独立研制原子弹、导弹。邓稼先作为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1962年焦裕禄被派到河南兰考县当县委书记当时正是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焦裕禄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并提出改变兰考的切实计划。他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积劳成疾,1964年逝世。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他们身上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值得我们学习。故选C项。
10.如表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军队改革 C.大国外交 D.走向太空
【答案】D
【详解】据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可知,我国的航天技术飞速发展,逐步走向太空,故其主题可以确定为走向太空。故选D项。
11.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答案】D
【详解】通过题干,“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说明明治维新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出现变化,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12.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着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浪漫主义 B.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 D.现实主义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可知,该画作《蒙娜丽莎》,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所以C项符合题意;A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3.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 )
A.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 B.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
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D.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
【答案】D
【详解】结合题干关键信息“‘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选项D符合题意;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是解决就业问题,A排除;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排除;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排除。故选D项。
14.“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该条文出自1949年签署的( )
A.《北大西洋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凡尔赛条约》 D.《华沙条约》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1949 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选项A符合题意;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B排除;《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C排除;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D排除。故选A项。
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50(1948)号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部署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截至2017年底,联合国总共实施了71项维和行动。这说明( )
A.联合国有权干预国际上一切事务 B.维和行动消除了地区霸权与冲突
C.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只有安理会才有权决定维和行动
【答案】C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截至2017年底,联合国总共实施了71项维和行动。这说明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故选C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6.劳动传承智慧 劳动开创伟业 劳动成就梦想(12分)
材料一:
科技著作 时期 成书过程
A 南北朝 贾思勰任太守时亲自参与耕作,还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引用其中200多种,但不盲从经典,注重记录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工具
《农政全书》 明朝 徐光启大量引用古代农业文献,还试种甘薯等取得成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广,并在书中加入此类独特研究成果
B 明朝 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多个部门的科技成果,亲自考察瓷、蔗糖等制作工艺并录入书中,还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技术数据进行定量描述
材料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需要发明一种“万能”动力机。1763年,瓦特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机器,同时旁听了理论课程。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由于有了这种动力装置,曼彻斯特地区的棉纺厂从18世纪80年代初的2家发展到1830年的99家。1785年瓦特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人类的起源既是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社会进化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肯定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
——摘编自萧前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材料四: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在1956年开展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中,劳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战线,很多是提前完成计划规定指标的先进生产者。在这次劳模评选过程中,辽宁、北京等8个省市共涌现出20多万名先进生产者。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材料五: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2013年《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1)从以下著作中选取正确内容填入材料一相应的位置。(填序号,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1分)
①《伤寒杂病论》②《齐民要术》③《本草纲目》④《天工开物》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及作用。(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概括马克思对劳动作用的认识。(2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与1956年劳模评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这次劳模评选的作用。(2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劳动的认识。(1分)
【答案】(1)A﹣②《齐民要术》;(1分)B﹣④《天工开物》。(1分)共同点:广泛搜集前人文献;汲取前人的成果,但不盲从经典;注重亲身实践等。(1分)
(2)原因:原有的生产动力受到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作用:使棉纺厂不再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达尔文学说”的观点:人类的起源既是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社会进化过程;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1分)马克思对劳动作用的认识: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机器是人类劳动的产物。(1分)
(4)一五计划即将完成。(1分)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分)
(5)劳动创造财富。(1分)
【详解】(1)据题干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著作中选取正确内容填入材料一相应的位置;据材料一,概括。A“贾思勰任太守时亲自参与耕作,还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对应②《齐民要术》;B“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多个部门的科技成果,亲自考察瓷、蔗糖等制作工艺并录入书中”对应④《天工开物》。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是:广泛搜集前人文献;汲取前人的成果,但不盲从经典;注重亲身实践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看,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原因是:原有的生产动力受到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等。瓦特改良蒸汽机使棉纺厂不再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人类的起源既是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社会进化过程;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马克思对劳动作用的认识是: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机器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与1956年劳模评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一五计划即将完成。这次劳模评选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劳动创造财富。
17.CCTV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大国崛起》
材料二:1861年,刚刚成立85年的美利坚合众国走到了国家分裂的边缘。支持废除奴隶的北方各州,与坚持蓄奴并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内战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对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1分)说出这一大事中的标志性成就。(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1分)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
【答案】(1)工业革命;(1分)瓦特改良蒸汽机(或蒸汽机的广泛使用)。(1分)
(2)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分)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19世纪后期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
(3)国家统一是发展的前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统一。(2分)
【详解】(1)由材料一: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可以看出,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动力机提供了稳定动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暴。
(2)由“1861年,刚刚成立85年的美利坚合众国走到了国家分裂的边缘。支持废除奴隶的北方各州,与坚持蓄奴并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可以看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由“内战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19世纪后期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从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可以看出,国家统一是发展的前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统一。
18.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时代进步的标识。某校九年级一班以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1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科技创新】
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经济体制创新】
材料三: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发展模式。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原则并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2分)
(2)根据材料二,请你从生产力、全球化中选取一个角度,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人
类共同体面貌”的。(1分)。结合材料中的一项科技成果谈谈你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具体探索。(1分)根据材料指出这些探索有何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选取一个角度,以“创新”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4分,要求:符合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原则: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1分,言之成理亦可);关系:《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分)
(2)全球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的发展或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生产力: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选择其中1个角度回答正确即可得1分)
理解:汽车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密切了人们的联系等;(1分)但是却带来了空气的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1分)
(3)探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对1点可得1分)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或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性和流动性;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等。(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4)示例一:
观点:加强立法为制度创新提供保障(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1分)限制国王的权力,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1分)
综上所述: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立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1分)
示例二:
观点: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
论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1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1分)
综上所述: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等。(1分)
【详解】(1)由材料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得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原则是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根据“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得出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的发展或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汽车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密切了人们的联系,但是却带来了空气的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3)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具体探索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影响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或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性和流动性;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等。
(4)据材料信息可以提炼观点为加强立法为制度创新提供保障。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综上所述: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立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