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
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在坐的各位同学绝大部分住在城里,有些同学也去过农村,请你们谈谈城市和农村的景观。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并鼓励)
教师讲述 城市和乡村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聚落。
新课教学
板书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 乡村和城市
教师提问 乡村和城市哪一个先出现?并试着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抽取一名) 略 (乡村)
教师小结 人类一开始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聚落的形式就是乡村,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交换商品的场所,交换商品的场所不断扩大后形成了城市。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教师讲述 居住在城市和乡村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而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请同学们看书上第二自然段思考:
学生思考 1、居住在乡村与城市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2、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学生讨论后回答(注:如回答过程中有创意的,有新意的,用自己语言表达的, 可以适当再加分)
教师补充图片 农村、牧村、鱼村、林场等不同乡村聚落类型的景观照片,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过渡 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展示图片 图4.16和图4.17
教师讲述 请同学们通过讨论说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并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抽一位同学回答乡村,一位回答城市,活动按规则进行)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其他差异 自然景观改变的差异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城市
过渡 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即使同样是乡村聚落,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有差异的。
展示 图4.18
学生分组讨论 哪个分布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对学生的答案可加以鼓励和纠正)
情境提问 聚落的选择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早期,如果让你选择聚居地,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区?
板书 二、聚落与环境
学生自由举手,发挥想象力
教师小结 由此可见,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土壤、地形、资源、水源、交通、气候等方面有关系的。
展示图片 图4. 20和高山图片
学生根据两幅图分析平原地区和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有何不同(活动按规则进行)
过渡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导致各3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
展示图4.21和4.22并让学生参照右边的文字说明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活动 根据图4.23、图4.24和图4.25分析图中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分别抽三位同学回答,活动按规则进行)
过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聚落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带来的结果又如何?
板书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 (可联系实际,对某一区域进行分析,原来的情况如何,现在又如何,带来的结果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
教师小结 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增长:占地面积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传统的橘络有些是世界文化遗产,如不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教师提问 针对传统聚落被破坏的问题,你认为该如何去做?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加以提示)
展示图片 图4.26、图4.27和其他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照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并开阔学生视野。
教师提问 除了这几处世界文化遗产,你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吗?
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将知道的文化遗产写在一张纸上,并署上该组的序号交上来,教师作出评定,对一个加2分
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简案
班级: 七年级 姓名: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在坐的各位同学绝大部分住在城里,有些同学也去过农村,请你们谈谈城市和农村的景观。
新课教学
一、 乡村和城市
教师提问 乡村和城市哪一个先出现?并试着说出理由。
教师小结 人类一开始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聚落的形式就是乡村,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交换商品的场所,交换商品的场所不断扩大后形成了城市。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教师讲述 居住在城市和乡村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而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请同学们看书上第二自然段思考:
学生思考 1、居住在乡村与城市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2、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教师补充图片 农村、牧村、鱼村、林场等不同乡村聚落类型的景观照片,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过渡 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展示图片 图4.16和图4.17
教师讲述 请同学们通过讨论说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并完成下表。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其他差异 自然景观改变的差异 密集度高度 乡村 城市
过渡 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即使同样是乡村聚落,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有差异的。展示 图4.18
学生分组讨论 哪个分布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对学生的答案可加以鼓励和纠正)
情境提问 聚落的选择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早期,如果让你选择聚居地,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区?
板书 二、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土壤、地形、资源、水源、交通、气候等方面有关系的。
展示图片 图4.20和高山图片
学生根据两幅图分析平原地区和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有何不同(活动按规则进行)
过渡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导致各3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
展示图4.21和4.22并让学生参照右边的文字说明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活动 根据图4.23、图4.24和图4.25分析图中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分别抽三位同学回答,活动按规则进行)
过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聚落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带来的结果又如何?
板书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 (可联系实际,对某一区域进行分析,原来的情况如何,现在又如何,带来的结果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
教师小结 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增长:占地面积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传统的橘络有些是世界文化遗产,如不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教师提问 针对传统聚落被破坏的问题,你认为该如何去做?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加以提示)
展示图片 图4.26、图4.27和其他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照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并开阔学生视野。
教师提问 除了这几处世界文化遗产,你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18张PPT。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1、会读和绘制世界人口增长图
2、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0世纪以来,增长越来越快。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知识点: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知识点:世界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区世界人口稀疏地区:
过干、过湿、过冷和过高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上的人口数
=人口数/面积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三种观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办法: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三大人种世界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世界三大宗教聚 落聚落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