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考
高三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圆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无需执着于用笔圣界定中国画
杭春晓
(1)在以往的讨论中,笔墨往往被认为是界定一幅画是不是中国画的底线,并因此形成机械概
如
念化的判断标准。如果我们将这种判断称之为“笔墨中心主义”,那么它的产生源于对中国画概念界
定的固有思维模式一执着于建立特定的中国画“主体身份”。
啟
(2)这种主体性构建首先表现在“中国画”名称的确立。诚如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卢辅
长
圣所言,中国画概念的成立,是以国度和民族文化畛域为思维基点,当它作为“过去式”行使规约
功能时,能够恰到好处地整合形而上与形而下、内涵与外延,以保持本民族绘画传统的独立自主性。
区
由此可见,确立中国画的主体性,正是源于相对中国画的其他绘画种类的界定。因此产生的后果是:
一方面中国画寻找自身的存在定义,试图与其他画种区别保持独立:另一方面,中国画的发展却不
数
得不受制于“与其他画种区别保持独立”的思维模式。
(3)应该说,这种“身份界定”渗透到了关于中国画的各种表述中,无论是中国画的笔墨底线
郝
之争,还是中国画的材料之争,抑或中国画的实验之争。在中国画领域,还因此产生了诸多关于派
生问题的讨论,比如中西融合、越民族越国际、“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等。
投
相
(4)这里先谈谈“笔墨当随时代”。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一种形式上的艺术观,即绘画语言和
表现形式在当代要有新的变化。当然也可以简单理解这一命题,只要是变化的笔墨就是跟随时代的。
但这样理解带来的结果是,所有创作依靠的语言形式都是不同的。在数百年的纵向历史中,以至今
天横向的空间中,所有画家的笔墨都有所差异,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每位画家其实都是跟随时代的?
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有谈“笔墨当随时代”的必要吗?
(5)相对“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也应该谈谈。因为表达了当代生活的创作,更容易让人
信服创作的当代性。但是,这一命题的出发,点是题材决定论,而非艺术史本身。如果仅从表现题材
本身入手确定作品所谓的当代性,那么一幅作品只要表达了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就是当代的。按照
这个观点,我们会发现艺术史的内在线索消失了,一切再现型的艺术都是代表当代艺术的成果。其
实,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是仿服西方古典再现型艺术而产生的艺术观,它既不符合西方现代反再现型
艺术的发展,也不符合中国古典意象抒情的逻辑与脉络。
(6)之所以把以上两个观,点拿出来单独说,是因为它们简单处理“中国性”“当代性”之类的文
苏
化概念,在非此即彼的本质主义框架中衰减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性、交互性与流动性,使之成为僵化
的救条。
高三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