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感悟“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概括、讲解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人物形象、选材布局、关键词句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写人散文中选取一篇,分析人物形象,关注关键语句和选材布局中体现的人物精神。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8名学生)
(1)人物形象:87%的学生能讲述人物事例及人物形象。
(2)关键词句:86%的学生所讲述的写人散文没有关注到对重点词语、语句的解读和品析。
(3)选材布局:89%的学生对所讲写人散文在选材、布局上的特点没有关注,缺少对文章组材的分析。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写人散文阅读积累,能够从所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但无法进行横向关联对比事件和纵向深入分析事件,剖析其选材布局和其中的关键语句。具体情况如下:85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7%)能够结合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但仅14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4%)能够从事件记叙中的重点词语、关键词句来解读人物精神,仅1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1%)关注和分析了对文章的组材特点。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有一定数量的写人散文阅读积累,基本能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写人散文的阅读方法尤其是精读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学习。因此,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写人文章,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可解读为对人物精神特质的理解和表现。单元学习要点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句或段落,字斟句酌地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作者寄予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细读文本,把握典型事件、典型细节中所表现的人物精神。
其中,《邓稼先》时代背景鲜明,议论抒情直接,选择事迹典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写作角度清晰,用典型事件和重要细节呈现人物精神的不同侧面;
《回忆鲁迅先生》选材角度独特,细节真实生动,情感细腻感人;
《孙权劝学》则通过典型的语言和语气,展现了两个人物的风采。
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各有侧重地单篇推进,并将学生在单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相互迁移,也可将单元的几篇文章进行整合设计,引导学生在熟悉文本、分篇阅读的前提下,进行单元内的比较阅读。学会用文字表现人物的精气神,是贯穿本单元始终的学习情境。
“持续观察身边的一位普通人,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精气神,选择典型事件,借助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他的精气神,写出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是专题设计的核心任务。单元内的几篇课文,均可以作为“写出人物精气神”的优秀范例,供学生学习。其中,《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对人物典型事迹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中对人物言行细节的描写,可以教会学生通过典型言行细节描写来呈现人物内心世界,进而表现人物精神;同时,各篇目从不同角色、身份、角度表现人物精气神,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等,对于学生完成本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也有学习借鉴价值。
专题学习流程是:首先通读单元四篇课文,并按要求填写表格,梳理每篇文章的典型事件、人物精神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或片断。接下来进行文章的具体分析研读,根据学情、教情、校情的不同,这一环节推进的方案可以是在单元整体目标和设计的框架下,有步骤地单篇推进,也可以是四篇文章打通的比较研读,甚至可以是不同学习小组重点研读不同篇目,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读成果。分析研读之后,还应当安排知识方法归纳环节,由学生来完成知识方法的梳理总结。最后,进行学习成果的输出与评估。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对特定情境下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特定场景中的反差、冲突,及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在限定字数内,概括课文所写人物的精气神。
2.能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多个典型事迹或场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写出一个熟悉人物的精气神,抒写出对人物的情感或评价,不少于600字。
二、思维目标
1.能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处境,从多角度、多侧面理解人物在不同社会角色身份下表现出的精气神。
2.能在比较分析中,用规范的语句概括不同材料、不同细节对于表现人物精气神的作用。
三、价值目标
1.在阅读中,体会课文中优秀人物对己、对人、对事、对国的态度,发现身边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用文字表现人物的精气神。
2.在阅读、观察和写作中,学习人物优秀品质,在思想、言行上向所读、所写的优秀人物靠拢,获得精神成长。
【核心任务】
请持续观察身边的一位普通人,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精气神,选择典型事件,借助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他的精气神,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1 邓稼先(读邓稼先形象,探人物精神)(2课时)
【第二课段】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读闻一多,品风骨)(2课时)
【第三课段】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读鲁迅,见学者风范)(2课时)
【第四课段】4 孙权劝学(读典籍,赏品质)(2课时)
【单元梳理】
1. 通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人物精神,摘录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段,
课文题目 典型事件 人物精神 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断 初读心得
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回忆鲁迅先生
孙权劝学
2. 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表格,相互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对自己填写的表格进行补充和修订。
3. 小组共同研讨、修改、整合成一张表格,作为组内共识。每位成员,可以保留与小组不同的意见,并在自己的表格中体现。
学习评价
1. 各小组在教室中张贴本组整体感知表格,学生浏览其他小组完成的表格,在自己的作业单上记录新的学习收获,并在使自己收获最大的两个小组的表格上画“√”。
2. 得到“√”最多的一个小组将自己小组的表格发在班级群中,供同学参考。(如时间允许,条件具备,也可以将本组学习收获录制成微课,分享在班级群中)
第4课 孙权劝学 第1课时
——读典籍,赏品质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重点)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
4.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领导者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登进士第。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持之以恒。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文体知识】
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历时近十九年主持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也是我国现存编年体通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了解《资治通鉴》】
体裁:编年体通史(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时间跨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简介: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了解孙权】
孙权 字仲谋 (182-252)
籍贯: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
政治成就: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身份: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人物评价: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策(孙权兄长):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相关人物】
【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写作背景】
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后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领兵。同时刘备的势力不断扩大。为了增强东吴实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读准字音】
【课文朗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 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字音,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
② 圈出文中你认为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其读音的字,并说明理由。
【课文翻译】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译文: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译文: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
译文:吕蒙说:“同有学识的人分开三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小贴士】
翻译小提示
①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②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③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⑤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译读·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文言积累】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①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②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③博士
古义: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古义:推脱; 今义:美好的词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①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②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蒙乃始就学。
就
古义:靠近,文中引申为从事;
今义:就。
及鲁肃过寻阳。
及
古义:到.....的时候;
今义:以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
古义:另,另外;
今义:更加。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①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 “蒙以军中多务辞”。
②省略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言多务,孰若孤(多务)?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三个称谓语
孤 :古时王侯自称;
卿 :古代君王对臣子,朋友以及夫妇之间表示爱称;
大兄:长兄,吕蒙对朋友辈鲁肃的敬称 。
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和 “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泛指吴地;
阿蒙:即吕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后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刮目相待
刮:擦拭。
刮目相待: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看待,也作“刮目相看”。指别人有了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课堂回顾】
1.我可以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吗?
2.我积累了哪些文言知识呢?
3.我能准确的翻译课文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