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29:55

文档简介

2023 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24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量 6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4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A.神话传说 B.文学作品 C.考古化石 D.电视影像
2.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3.“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徵(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擒)杀蚩尤。”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A.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B.炎帝曾经教民开垦耕种
C.黄帝经常入侵其他部落 D.部落之间存在攻伐现象
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君主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5.下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图中①处应填入的事件是
大禹建夏 成汤建商 ① 平王东迁
A.炎黄联盟 B.秦灭六国 C.武王伐纣 D.楚汉之争
6.北京房山区出土的青铜器“克盉”上的铭文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燕,今北京)地的诸侯,
管理羌族等六个部族。克到达匽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三公制
7.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其中一位诸侯他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改
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对外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8.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9.阅读表格,可以说明的是
诸子百家代表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义礼智信
富强、民主、文明
墨家:兼爱、非攻
和谐、法治、爱国
法家:注重法律
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认知一致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4页)
{#{QQABDQIUogAAQBBAAAhCEwEaCAKQkACCAAoGwBAEMAAACRFABAA=}#}
10.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联想到
答案应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官渡之战
11.“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针对这种情况,西汉统治者实行的
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重农抑商
12.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开始有效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其依据是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派甘英出使大秦 C.派班超出使西域 D.设置西域都护
13.下表统计了东汉部分皇帝统治时的状况。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皇帝 和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掌权的外戚 窦宪 梁冀 窦武
取代外戚的宦官 郑众 单超、唐衡等五人 曹节等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中央加强地方管理
C.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D.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14.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发明印刷术 B.改进指南针 C.改进造纸术 D.开凿大运河
15.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
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材料中的“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1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
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汉武帝盐铁专卖,为国家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B.光武帝励精图治,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C.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
D.张角领导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7.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
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8.右图是小华同学绘制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①②处应填
入的内容是
A.①曹操 ②成都 B.①曹丕 ②成都
C.①曹丕 ②长安 D.①曹操 ②长安
19.西晋与秦朝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B.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C.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 D.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
20.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女史箴图》 B.《兰亭集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4页)
{#{QQABDQIUogAAQBBAAAhCEwEaCAKQkACCAAoGwBAEMAAACRFABA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第 21 题 16 分,第 22 题 14 分,第 23 题 14 分,第 24 题 16 分,
共 60 分)
21.(1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篇】
图 1 我国最早的文字 图 2 世界上已知最重的青铜器
(1)读图回答,图一证明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2分)图二的青铜器
是什么?(2分)
【思想篇】
材料一: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
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2)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孔子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的举措是什么?(2分)
【史学篇】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
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3)信息卡的“他”指的是何人?(2分)信息卡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2分)
【科技篇】
材料二:北魏处于史上一个寒冷期,自然环境恶劣,加之战争的因素,使得农业生产水
平低下。贾思勰关心民生问题,撰写农书,总结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
容十分丰富。
材料三:魏晋时期,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创立了割圆术。南北朝时期,一位科
学家运用刘徽的方法,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4)材料二中的农书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的科学家是谁?(2分)
22.(14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
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
——摘编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
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
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2分)“他”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共 4页)
{#{QQABDQIUogAAQBBAAAhCEwEaCAKQkACCAAoGwBAEMAAACRFABAA=}#}
(2)针对材料二所述的“文字异形”、“币制混乱”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采取的何种措施?(2分)为了
解除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带来的危险,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2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23.(14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为国
家打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
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
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
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曹文柱、赵世瑜等《中国社会史(飘逝的岁月)》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变法中哪项措施最能激发人们“勇
于公战”?(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所采取的哪项改革措施?(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迁
都至何处?(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有何积极作用?(2分)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共同之处?(2分)综合上述改革,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24.(16分)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
业生产力水平。 ——摘编自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
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
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材料四:……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
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
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
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水利工程?(2分)是哪个人主持修建的?(2分)
(3)材料三说明了江南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材料四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2 分)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
义?(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共 4页)
{#{QQABDQIUogAAQBBAAAhCEwEaCAKQkACCAAoGwBAEMAAACRFABAA=}#}2023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A.神话传说 B.文学作品 C.考古化石 D.电视影像
2.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能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3.“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擒)杀蚩尤。”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A.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B.炎帝曾经教民开垦耕种
C.黄帝经常入侵其他部落 D.部落之间存在攻伐现象
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君主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5.下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图中①处应填入的事件是
A.炎黄联盟 B.秦灭六国 C.武王伐纣 D.楚汉之争
6.北京房山区出土的青铜器“克盉”上的铭文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燕,今北京)地的诸侯,管理羌族等六个部族。克到达匽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三公制
7.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其中一位诸侯他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对外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8.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9.阅读表格,可以说明的是
诸子百家代表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义礼智信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注重法律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法治、爱国
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认知一致
10.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联想到答案应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官渡之战
11.“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针对这种情况,西汉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重农抑商
12.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开始有效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其依据是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派甘英出使大秦 C.派班超出使西域 D.设置西域都护
13.下表统计了东汉部分皇帝统治时的状况。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皇帝 和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掌权的外戚 窦宪 梁冀 窦武
取代外戚的宦官 郑众 单超、唐衡等五人 曹节等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中央加强地方管理
C.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D.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14.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发明印刷术 B.改进指南针 C.改进造纸术 D.开凿大运河
15.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材料中的“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1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汉武帝盐铁专卖,为国家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B.光武帝励精图治,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C.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
D.张角领导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7.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8.右图是小华同学绘制的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①②处应填
入的内容是
A.①曹操 ②成都 B.①曹丕 ②成都
C.①曹丕 ②长安 D.①曹操 ②长安
19.西晋与秦朝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B.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C.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 D.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
20.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女史箴图》 B.《兰亭集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1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篇】
图1 我国最早的文字 图2 世界上已知最重的青铜器
(1)读图回答,图一证明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2分)图二的青铜器是什么?(2分)
【思想篇】
材料一: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2)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孔子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的举措是什么?(2分)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史学篇】
(3)信息卡的“他”指的是何人?(2分)信息卡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2分)
【科技篇】
材料二:北魏处于史上一个寒冷期,自然环境恶劣,加之战争的因素,使得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贾思勰关心民生问题,撰写农书,总结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材料三:魏晋时期,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创立了割圆术。南北朝时期,一位科学家运用刘徽的方法,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4)材料二中的农书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的科学家是谁?(2分)
22.(14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
——摘编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2分)“他”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2分)
(2)针对材料二所述的“文字异形”、“币制混乱”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采取的何种措施?(2分)为了解除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带来的危险,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2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23.(14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为国家打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曹文柱、赵世瑜等《中国社会史(飘逝的岁月)》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变法中哪项措施最能激发人们“勇于公战”?(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所采取的哪项改革措施?(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迁都至何处?(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有何积极作用?(2分)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共同之处?(2分)综合上述改革,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24.(16分)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摘编自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材料四:……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水利工程?(2分)是哪个人主持修建的?(2分)
(3)材料三说明了江南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材料四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2分)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2分)2023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B D C C B B A B A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D A C B C C B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60分)
21.(16分)
(1)商朝(2分);司母戊鼎(2分)
(2)政治主张:以德治国(2分);举措:创办私学(2分)
(3)《齐民要术》(2分);祖冲之(2分)
(4)司马迁(2分);《史记》(2分)
22.(14分)
(1)秦始皇(嬴政)(2分);郡县制(2分)
(2)小篆(2分);圆形方孔半两钱(2分)
(3)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推恩令(2分)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
23.(14分)
(1)商鞅(2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奖励军功)(2分)
(2)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2分);洛阳(2分)
(3)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4)共同之处:都增强了国家实力;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2分)
看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的发展;改革要重用人才,重视人才;加强法制建设,保障改革顺利进行。(言之有理即可,2分)
24.(16分)
(1)铁制农具(2分);牛耕(2分)
(2)都江堰(2分);李冰(2分)
(3)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鼓励生产,兴修水利;南方人民和南迁来的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南方相对稳定,生产秩序较好;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任意答出两点,计4分)
(4)丝绸之路(2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2分)2023 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40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B D C C B B A B A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D A C B C C B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4小题,共 60 分)
21.(16 分)
(1)商朝(2 分);司母戊鼎(2 分)
(2)政治主张:以德治国(2 分);举措:创办私学(2 分)
(3)《齐民要术》(2 分);祖冲之(2 分)
(4)司马迁(2 分);《史记》(2 分)
22.(14 分)
(1)秦始皇(嬴政)(2 分);郡县制(2 分)
(2)小篆(2 分);圆形方孔半两钱(2 分)
(3)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 分);推恩令(2 分)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 分)
23.(14 分)
(1)商鞅(2 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奖励军功)(2 分)
(2)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2 分);洛阳(2 分)
(3)促进了民族交融(2 分)
(4)共同之处:都增强了国家实力;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2 分)
看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的发展;改革要重用人才,重视人才;加强法
制建设,保障改革顺利进行。(言之有理即可,2 分)
24.(16 分)
(1)铁制农具(2 分);牛耕(2 分)
(2)都江堰(2 分);李冰(2 分)
(3)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鼓励生产,兴修水利;
南方人民和南迁来的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南方相对稳定,生产秩序较好;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任
意答出两点,计 4 分)
(4)丝绸之路(2 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
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2 分)
{#{QQABDQIUogAAQBBAAAhCEwEaCAKQkACCAAoGwBAEMAAAC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