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33:27

文档简介

兴国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答 题 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
A
B
C
D
) 2 (
A
B
C
D
) 3 (
A
B
C
D
) 4 (
A
B
C
D
) 5 (
A
B
C
D
) 6 (
A
B
C
D
) 7 (
A
B
C
D
) 8 (
A
B
C
D
) 9 (
A
B
C
D
) 10 (
A
B
C
D
) 11 (
A
B
C
D
) 12 (
A
B
C
D
) 13 (
A
B
C
D
) 14 (
A
B
C
D
) 15 (
A
B
C
D
) 16 (
A
B
C
D
) 17 (
A
B
C
D
) 18 (
A
B
C
D
) 19 (
A
B
C
D
) 20 (
A
B
C
D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 (2分) (2) (4分) 22.(1) (2分) (2) (6分) 23.(1)栏目一: (1分) 栏目二: (1分) (2)情境一: (2分) 情境二: (2分) (3)①: (1分)②: (1分) ③: (1分) (4)作用: (2分) (5)具体思路或做法: (2分) 24.(1)事件: (2分) 原因: (2分) (2) (2分) (3) (2分) (4) (1分) 政治条件: (2分) (5)启示: (2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中九年级历史答案
1-5:DACBA 6-10:DACDB 11-15:ACBAD 16-20:DCCBA
选择题解析
15.【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这幅1919年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等待签署的合约”指的是巴黎和会后的《凡尔赛和约》,画面左侧是一个哭泣的孩子,在他的旁边有一个“1940年那些合格应征入伍的人”的标志,这体现出和约只是维持了短暂的和平,国际社会的矛盾依然突出,面临战争的危险,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D项正确;1919年法西斯国家尚未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排除B项;漫画发表于1919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A
【详解】从材料“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可知,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因此,该宣言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A项正确;由此可知,该宣言仅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而非各项主权,排除B项;1943年,当时二战尚未结束,排除C项;该宣言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没有加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1.(1)材料②③(2分)
【示例】选择②。(1分)史实:哥伦布“发现”美洲。(1分)影响: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等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22.【答案】(1)《共产党宣言》发表。(2 分)
(2)【示例一】
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1 分)
论述: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号召工人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4分)
综上所述,先进思想指导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 分)
【示例二】
观点:杰出人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 分)
18 世纪中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重大改进,使蒸汽机成为许多生产部门的主要动力来源,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华盛顿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获得国家的独立,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障碍,他领导制定了 1787 年美国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 分)
综上所述,杰出人物顺应时代需要,勇于担当重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1 分)
【示例三】
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1 分)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4 分)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能随着时代需要而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 分)
【示例四】
观点:工业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 分)
论述:18 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逐步显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必要条件。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如巴黎公社革命。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 分)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1 分)
23.答案:(1)基本特征:栏目一:古代东方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1分)
栏目二:古代西方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的基本特征。(1分)
(2)名称:情境一:日本大化改新。(2分)情境二:法兰克王国确立封君与封臣关系。(2分)
(3)①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1分)②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1分)③斯蒂芬森。(1分)
(4)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2分)
(5)具体思路或做法:撰写文章、制作板报、宣传栏宣传中外文明交流;参加中外学生夏令营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友好交流。(言之有理即可,2分)
24.【答案】(1)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 分)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2 分)
(2)农奴制;(1 分)俄国 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 分)
(3)社会变革:明治维新。(1 分)政治措施:废藩置县(或加强中央集权)。(1 分)
(4)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 分)政治条件: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2分)
(5)启示: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等。(任答一点得 2 分)兴国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纵横,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这反映了( )
A.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地理环境导致民主政治出现, D.政治文明只取决于地理环境
3.在中世纪的西欧乡村,两个相距仅几百米的村庄,一个生产和储存了大量粮食,另一个却在遭受饥饿的困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出现封建等级制,大领主仗势欺人,以邻为壑
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
C.封闭和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制经济使人们生活范围小、交往少
D.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严格控制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的商业环境
4.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
5.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
A.雇佣关系的形成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6.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这说明该运动( )
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7.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罪恶的三角贸易
B.亚历山大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8.某文献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建立新的政府。”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9.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1775年来克星顿传出了枪声
C.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D.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具有历史进步性
10.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年代尺反映了( )
A.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B.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
C.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 D.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
11.对右侧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展
B.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展
D.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12.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诞生了若干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大师。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B.达尔文——《物种起源》
C.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D.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3.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14.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结合所学史实判断“它”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5.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图漫画( )
A.揭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
C.再现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16.下图是某同学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笔记,可见该政策的实施,苏维埃俄国( )
措施 作用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①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迅速缓解了危机 ③巩固了工农联盟 ④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引入外资,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A.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 B.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D.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17.甘地拟定了一个计划,内容包括“(1)所有印度人都应当放弃殖民政府授予的头衔和荣誉职位。(2)如果第一条不发生效力,就对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同时,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与该计划有关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华夫脱运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卡德纳斯改革
18.1930-1932年期间,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54%,纽约的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宾夕法尼亚和肯塔基乡村的人民靠挖野菜跟、嚼野葱头充饥……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业产量 B.内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经济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 D.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9.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协同作战,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史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珍珠港事件 ③九一八事变 ④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20.1943年12月初,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知该宣言( )
A.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 B.维护了中国各项主权 C.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
二、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21.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①书籍插图 1887年,英国出版的一部书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场景 ②哥伦布书信 哥伦布历经两个多月的航行,在返回途中写的一封信,描述了航行中的新发现 ③麦哲伦航海日记 与麦哲伦同行的一位航海助手所撰写,记录了航行途中的见闻 ④《地理发现史》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的故事
(1)从材料中选出研究新航路开辟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只写序号)。(2分)
(2)从以上材料中任选其一(只写序号),写出其所反映的具体史实及影响。(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下表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 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1864年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71年 建立巴黎公社
1919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1年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朱汉国、马世力主编《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2 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23.文明是一种社会进步状态,纵观世界历史,各地区文明交汇形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13分)
任务一:[解读栏目——了解文明成果]
(1)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历史学习园地宣传栏进行世界古代文明的介绍,下面是以“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为主题的两个宣传栏,请你分别概述两个栏目是所展示文明的政治基本特征。(2分)
栏目一: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种姓制度
栏目二:雅典公民大会——罗马共和国——罗马建筑凯旋门
任务二:[情境再现——分析社会革新]
(2)某同学以“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主题搜集到下面两个情境材料。请你分别概括这些情境所反映的两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重要改革或革新的名称。(4分)
情境一:新政权建立不久,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地方设国、郡、里,“置八省百官”。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何畏岩《这才是日本史》
情境二: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任务三:[走近科技——感受革新力量]
(3)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下面三位科技发明家被评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之星”。请将下表填写完整。(3分)
入选发明 发明之星 获选最重要理由
发明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①
改良蒸汽机 瓦特 ②
发明蒸汽机车 ③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4)结合“获选理由”,说说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分)
任务四:[联系现实——畅谈文明融合]
习近平主席在谈到“文明”时多次指出,文明是多彩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日趋活跃。
(5)综合本次学习任务单,作为新时代“文明交流大使”,请说出你实践习主席“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观点的具体思路或做法。(2分)
24.近代以来,英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 1640 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日本 19 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1)材料一中“1640 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4分)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分)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3分)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2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