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金属基础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金属基础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6 15:1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金属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一定量的锌与足量稀硫酸及足量氧化铜制单质铜,他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他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①;②
A.一样多 B.①多 C.②多 D.无法判断
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  )
A.10克碳酸钠 B.5.6克氧化钙
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D.10克镁粉和铜粉
3.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且溶液质量不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
C.小苏打和稀盐酸 D.锌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4.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提供Fe、Cu、Ag、稀硫酸、FeSO4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等七种试剂,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B.据现有试剂最多可以设计两种实验方案
C.为达成实验目的,最少要选择三种试剂
D.只提供Fe、Cu、稀硫酸、FeSO4溶液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5.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区别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 取等质量固体,分别溶于同温、同体积的水中,测定温度变化
B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充分反应
C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适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鉴别N2和CO2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6.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A.锌 B.铜 C.铜和锌 D.铁和锌
7.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A.Fe、Ag、Cu(NO3)2 B.Fe、Cu、AgNO3
C.Fe、CuSO4、AgNO3 D.Fe、Cu、Ag、HCl
8.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对除杂的认识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①用稀硫酸除去Fe中混有的Zn②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②生活污水排放对水质影响不大
C.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D.对化学史的认识
①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炼铁②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②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9.凤凰磁浮观光快线,是全国首条“磁浮+文化+旅游”的观光快线,连接凤凰高铁站与凤凰古城景区。在磁浮线建设中使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材料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合金材料要比其纯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C.金属材料没有回收价值
D.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常温下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1.生活中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回收废旧电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或橙色时,调大炉具进风口
C.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二、填空与简答
1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铝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
(2)胃酸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选用 将它们区分开来。
(2)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质(填一条)。
(3)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
(4)食醋中含3%~5%的醋酸,生活中常用食醋清洗水垢【Mg(OH)2和CaCO3】。已知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请写出醋酸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其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

(2)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制品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
(4)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请带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15.某化学小组向Al(NO3)3、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溶液。
(1)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滤后得到固体的质量大于所加铁粉的质量,为什么?
16.梅花山上花团锦簇,梅花似海,春天要来了,百花香聚。
(1)景区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 。
(2)玫瑰花香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其中丁香油酚(C10H12O2)是由 (阿拉伯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请写出最简比),相对分子质量是 。
(3)为了维护景区优美的环境,不能随便丢弃垃圾。下列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易拉罐 B.果皮 C.矿泉水瓶
17.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证据是 。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8.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青花瓷瓶 B橡胶充气艇 C不锈钢锅
(2)生铁是常见的合金,生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如图所示),纯铜片行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
(4)黄铜渣中主要含Zn、ZnO、Cu、CuO,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加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Ⅱ中的操作均包括过滤
B 溶液A一定为无色
C 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三、科学探究题
19.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芬同学从实验室中找来了一小块钠放在硫酸铜溶液中,结果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同时生成蓝色沉淀。根据所学的知识,蓝色沉淀可能是 。
对所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猜想三: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其中猜想 是不正确的,因为 。
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活泼金属(如钾、钙、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反应比较复杂,不属于置换反应。
四、计算题
20.铝合金的生产与销售是工业生产一条重要的产业链,为测定某种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探究小组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内容 铝铜合金的质量(g)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生成H2的质量(g)
数据记录 30 588 3
上述实验中反应物无剩余,都恰好完全反应。
请计算:
(1)该铝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两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①CuO+H2SO4═CuSO4+H2O;Zn+CuSO4═Cu+ZnSO4;
②Zn+H2SO4═FeSO4+H2↑;,方案②中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需选通入一部分氢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还要通一会氢气,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铁相同产生的氢气的量,如果不考虑先通后停,铜是相同的,但是由于部分氢气被浪费,导致对应的铜减少,故①生成的铜多;
故选:B。
2.B
【分析】10g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0g××100%÷×100%=4.4g,反应后左盘的增重=10g 4.4g=5.6g。
【详解】A、10g碳酸钠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100%÷×100%≈4.2g<4.4g,所以右盘增重>5.6g,天平不能保持平衡,选项错误;
B、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生成气体,所以向天平的右盘加入5.6g氧化钙后,右盘的增重为5.6g,与左盘增重相同,天平保持平衡,选项正确;
C、10g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5.24g,10g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5.24g,所以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g,则右盘增重会小于5.6g,天平向左偏转,天平不能保持平衡,选项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10克镁粉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10g×≈0.80g,铜粉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10克镁粉和铜粉与质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小于4.4g,则右盘增重大于5.6g,天平向右偏转,即天平不能保持平衡,选项错误。故选B。
3.A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总质量不变,正确;
B、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混合不发生反应,错误;
C、小苏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 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锌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如果选择Fe、CuSO4溶液,Ag,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即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不一定需要硝酸银溶液,不符合题意;
B、选择Fe、CuSO4溶液,Ag;FeSO4溶液、Cu、AgNO3溶液;Fe、Cu、稀硫酸、AgNO3溶液均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据现有试剂可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大于两种,不符合题意;
C、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Fe、CuSO4溶液,Ag;FeSO4溶液、Cu、AgNO3溶液是所需试剂最少的两组实验组,即为达成实验目的,最少要选择三种试剂,符合题意;
D、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可以用测定温度变化来区别,符合题意;
B、滴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铝粉,铝能与硫酸铜、硫酸亚铁都能反应生成硫酸铝,不符合题意;
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6.B
【详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铁>氢>铜,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铁可以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故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铜,
故选B。
7.D
【详解】D选项中铜,银都不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区分铜银的活动性
8.D
【详解】A、①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错误;
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错误;
不符合题意;
B、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正确;
②生活污水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错误。
不符合题意;
C、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可用于炼铁,错误;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抗腐蚀性较好,故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正确。
不符合题意;
D、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正确;
②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合金材料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还可以含有非金属元素,如生铁中含有非金属元素碳等,故选项A说法错误;
B、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所以合金材料要比其纯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故选项B说法正确;
C、金属材料有重要的回收价值,回收金属材料,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选项C说法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产氯化铁和水,稀盐酸能用于除铁锈,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铁和锌,铁消耗的盐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合理;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温度升高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溶质质量增大,但由于水的消耗,最终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故选项图像合理;
C、常温下向 H2SO4 、 CuSO4 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硫酸的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待硫酸反应完全,溶液的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过程中溶液的pH=7,不发生改变,待硫酸铜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增强,pH逐渐增大到大于7,故选项图像正确;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直至完全反应,然后不变,故现象图像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回收废旧电池能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故做法正确;
B、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说明氧气不充足,所以可以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故做法正确;
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做法错误;
D、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故做法正确。
故选C。
12. 导电性 Al(OH)3+3HCl===AlCl3+3H2O
【详解】1)金属常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铝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氢氧化铝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胃酸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13. 食醋 均一性 防止铁锅生锈 2CH3COOH + Mg(OH)2 =(CH3COO)2 Mg+2H2O
【详解】(1)食盐是NaCl,去污粉的主要成份是Na2CO3,而食醋中的醋酸(CH3COOH)可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与NaCl不反应,据此可以鉴别,把两者区分开来;
(2)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
(3)铁的性质有一点是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因此要防铁锅生锈,就需保持其干燥;
(4)醋酸与Mg(OH)2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OOH + Mg(OH)2 =(CH3COO)2 Mg+2H2O。
14. B 铁和氧气、水分接触 Fe+CuSO4═FeSO4+Cu
【详解】(1)A、铁锤是利用了铁的硬度,此选项错误;
B、铁做炊具是利用铁具有导热性,所以食品放在铁锅里可以加热,此选项正确;
C、铁可以做铁丝主要利用了铁的延展性,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接触到氧气和水分就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铁锈;
(4)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是因为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15.(1)或
(2)铁与硝酸银反应和与硝酸铜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都增加,所以过滤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铁粉的质量
【分析】金属活动性:Al>Fe>Cu>Ag,向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与硝酸铝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溶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硝酸银也已经完全反应。
【详解】(1)由分析可知,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和硝酸银反应:,56份的铁置换出216份的银,固体质量增加,铁和硝酸铜反应:,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故过滤后得到固体的质量大于所加铁粉的质量。
16.(1)分子不断运动
(2) 3 10:1 164
(3)AC
【详解】(1)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丁香油酚(C10H12O2)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丁香油酚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0):(1×12)=10:1;
丁香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2+16×2=164。
(3)易拉罐、矿泉水瓶都可以回收,故选AC。
17. 氢氧化钠 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 氯化钠、氧化铜、镁 HNO3,Mg(NO3)2,Cu(NO3)2,NaNO3
【分析】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足量的水,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向滤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滤渣乙和滤液C,说明含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向滤渣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得到滤液D和滤渣丙,镁、氧化铜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碳粉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可能含碳粉,将滤渣丙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得到固体残留物,说明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镁、氧化铜,氧化铜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由于金属活动性:Mg>H>Cu,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氯化钠、镁、氧化铜,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可能含碳。
【详解】(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反应为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分析可知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故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3)根据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含氯化钠、氧化铜和镁。
(4)根据分析可知滤液C中一定含有过量的硝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滤液D中一定含过量的稀盐酸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镁,可能含氯化铜,将两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说明含氯化铜,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说明滤液C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了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含有银离子的硝酸银会与含有氯离子的盐酸、氯化铜、氯化镁、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硝酸铜、硝酸镁和硝酸钠。即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铜、硝酸镁和硝酸钠。
18. C 混合物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AC
【详解】(1)A、青花瓷瓶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B、橡胶充气艇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锅是用不锈钢制成的,是铁的合金,故符合题意。
故选C
(2)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故填: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4)黄铜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得到溶液A(硫酸铜、硫酸锌),再加入过量的锌把Cu2+置换出来,得到溶液B,加热浓缩,降温结晶得到硫酸锌的晶体。
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括过滤,Ⅰ把不与稀硫酸的杂质除去,Ⅱ把置换出来的铜单质过滤掉,故符合题意。
B、溶液A中有铜离子,为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C、锌把铜从溶液A中置换出来,锌的和铜以1:1的个数比反应,质量以65:64,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大,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故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睛】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1)一定是混合物;(2)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属于混合物;合金要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
19. Cu(OH)2 三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碳元素,生成物中应没有二氧化碳 收集产生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木条复燃(或无变化) 生成气体是氧气(生成气体不是氧气)
【详解】根据所学的知识,蓝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
猜想中猜想三是不正确的,因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应没有二氧化碳;
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操作方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实验现象:木条复燃(或无变化)
结论:生成气体是氧气(或生成气体不是氧气)
故答案为 Cu(OH)2;三;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碳元素,生成物中应没有二氧化碳
操作方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实验现象:木条复燃(或无变化)
结论:生成气体是氧气(生成气体不是氧气)
20.(1)解:生成3g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x,
x=27g
该铝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
答:该铝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
(2)解:设588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y,
y=147g
答:588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147g。
【详解】(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能和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故根据化学方程式,由生成的3g氢气可求出铝的质量,由铝的质量求出30g铝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详解见答案;
(2)反应物无剩余,都恰好完全反应,由生成氢气质量可求出硫酸的质量,详解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