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25 CADCB CDCDB BDCBD DCBDA BDDCA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7分)(1)金钱赎买、武力斗争。(2分)
(2)《十二铜表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3分)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3分)
(4)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内燃机。(3分)
(5)“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分)纳米比亚。(1分)
(6)法制的进步;思想的推动;科技的发展与创新;进行武装斗争;反抗殖民压迫等。(任写两点即可得2分)
27、(17分)(1)特点:西欧主导。(1分)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2分)
(2)法国启蒙运动;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3分)
(3)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国家干预经济);
新经济政策。(3分)
(4)《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两极格局(美苏“冷战”格局);
苏联的解体;多极化(一超多强)。(4分)
(5)和平与发展。(2分)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发展;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等。(2分,任写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28、(16分)(1)表现:租地农场的出现、手工工场的发展。(2分)作用: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2分)
(2)历程:先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再技术(工业革命)。(3分)实现路径:殖民掠夺、原始积累、不平等贸易。(3分)
(3)蒸汽机;化学工业;诺贝尔。(3分)
(4)信息时代(或存取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或互联网的普及);
经济全球化。(3分)九年级历史试题
(2024年1月)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按要求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区域内,否则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查士丁尼法典》 B、《荷马史诗》
C、《汉谟拉比法典》 D、《天方夜谭》
2、古希腊时期,诗人品达创作颂诗:“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这体现了
A、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观
C、古罗马体育的辉煌 D、阿拉伯文学的繁荣
3、《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两河流域的文明
C、罗马的法制建设 D、希腊的早期社会
4、《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A、 城市商人 B、 庄园领主 C、 庄园佃户 D、 行会学徒
5、 11 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封君没有保护封臣的义务 B、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C、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赋税 D、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6、13 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的大学
A、 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7、下列作品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是
8、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 世纪到 16 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
A、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9、理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如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0、13 世纪到 19 世纪期间,教会、国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下列能典型地反映这一时期王权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11、《英雄交响曲》本来是贝多芬为歌颂拿破仑而作,但在1804年正式发表时,作者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这是因为拿破仑
A、发动政变夺权 B、加冕称帝
C、远征俄国失败 D、颁布法典
12、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出现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这主要缘于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文艺复兴运动 D、工业革命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13、所谓的西方“大航海”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历史。材料中“反侵略的历史”包括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的内战 C、印度民族起义 D、诺曼底登陆
14、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19世纪中期俄、 日两国改革的相同背景是
A、农奴制度的阻碍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外国势力的入侵 D、推行了与世隔绝的锁国政策
15、下图取材于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对农奴获得“如此自由”理解正确的是
A、共同分享土地、权力和财富 B、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仅仅指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16、下图是小明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后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得出南北战争的本质是
A、更新行业比重 B、摆脱殖民统治
C、改变国家性质 D、调整生产关系
17、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A、推行地税改革 B、提倡“文明开化”
C、注重示范引领 D、实行“废藩置县”
18、天平是一种衡器,依据杠杆原理制成。当两端的质量(重量) 不平衡时,就会打破天平的持平稳定局面。如图可用来说明
A、工业革命的驱动力
B、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
19、下图是发表于 1919 年 5月 13日的时政漫画《和平与未来的炮灰》。该漫画
A、揭露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
C、再现 1940 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20、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A、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
C、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21、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开始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苏联的这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因为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22、右图是二战中一次登陆战的图解。该战役
A、 标志着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B、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使德军陷入了两个战场作战
23、《国际关系史》(第七卷) 指出:1947 年 3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这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是
A、控制欧洲 B、干涉亚洲 C、独霸美洲 D、称霸世界
24、许多非洲国家在独立前,是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或矿产品的出口国,形成了“花生之国”“棉花之国”“可可之国”“铜矿之国”等。这表明上述国家当时
A、农业资源丰富 B、 自然条件恶劣 C、经济结构单一 D、人口外流严重
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
25、“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这一演讲针对的是
A、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 B、恐怖主义的日渐抬头
C、霸权主义的恶劣行径 D、全球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题17分, 27题17分, 28题16分, 共50分)
26、(17分) 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被赋予神圣崇高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追求自由】
(1) 中世纪有句西方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据所学知识写出当时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两种常用手段。 (2分)
【法制·保障自由】
材料一 记住罗马人,以法律的名义统治人民,建立通往和平之路。——拉丁诗人维吉尔
材料二 杰斐逊起草的这一文件正式宣告解除了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在美国革命激励之下,一群法国贵族起草了一份政治宣言。宣言宣布:普世权利的基石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的莫基性文件。——摘编自《文件中的历史》
(2) 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什么 写出材料二中“杰斐逊起草的这一文件”和“法国大革命的奠基性文件”的名称。(3分)
【思想·宣传自由】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写出首次将该理论付诸社会实践的政权名称。哪一事件的发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分)
【科技·创造自由】
材料四 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4) 材料中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一次工业革命中 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谁 汽车的出现得益于哪一动力机器的发明 (3分)
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
【独立·捍卫自由】
(5) 图中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写出该会议的历史地位及标志性意义。哪一国家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4 分)
(6) 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2分)
27、(17分)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
材料一 16—18 世纪,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大西洋沿岸各地区之间,西欧主要从事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和东欧提供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各地商品通过大西洋商路有规律地流动着,世界经济进入“大西洋时代”。——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1) 据材料一概括“大西洋时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特点形成的时代背景。 (3分)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18 世纪以来以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法国、英国、 美国,让世界伟大三百年,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我们习惯了这种伟大,它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掌控着绝对的支配权。——摘编自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讲话
(2)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发生在 18 世纪的“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3分)
材料三 列宁曾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然而,任百年风云变幻,帝国主义神采依旧,不但没有崩溃,反而生机蓬勃。这要归功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
(3)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0世纪20 年代,列宁也曾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经济,该政策是什么 (3分)
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
【强强博弈】
(4) 图1中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写出图 2 反映的世界格局的名称及其结束的标志。图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哪一局面或趋势 (4 分)
【携手共进】
材料四 新冠疫情、俄乌战争、斯里兰卡破产、 巴以冲突……世界仍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5)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面对世界的风云变幻,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谈谈你的看法。(4分)
28、(16 分)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西方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有两个阶段。14和15世纪是第一阶段。这时,西欧的封建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1) 材料中西欧的“最初形态”在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显著表现是什么 有何作用 (4 分)
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
材料二
时间 相关事件
14—18世纪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及殖民掠夺
17—19世纪中后期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俄日资产阶级改革及殖民扩张
18世纪中期至今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及殖民扩张
材料三 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摘编自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2) 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方实现现代化的历程。材料三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6 分)
材料四 煤的许多衍生物的开发是工业研究实验的实际应用的一个最惊人的例子。煤不仅能生产焦炭和煤气,还能产生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们发现,在煤焦油中藏着真正的宝贝:数百种染料、阿司匹林、糖精、消毒剂、香水、烈性炸药等。——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 据所学知识回答,煤的大量开采与哪一动力机器的使用有关 它的衍生物“染料”等的出现反映了哪一新型工业的产生 现代炸药的发明者是谁 (3分)
材料五 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当代观察家将我们这一时代贴上了“存取时代”的标签。在无线电、 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4) 材料五表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什么时代 使“地球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球村”的出现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 (3分)
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