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44:18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 考试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A C B C C C B A B C D A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6.( × )(1)把“亚里士多德”改为“德谟克利特”
( √ )(2)
( × )(3)把“纽约”改为“伦敦”
( ×)(4)把“美国”改为“英国”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成文法”:《十二铜表法》。(2分)
性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分)
(2)背景:庞杂的法令需要整理;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和保护财产的需要;统治阶级维持和巩固统治的迫切要求;法学家的努力;统治阶级的支持;对此前法律的继承(任答两点,4分)
认识:罗马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分)
18.(1)特点:宗教思想占主导地位;私立学校开始面向普通民众;大学教育受众较少。(任答两点即可,4分)
(2)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政府后来的重视与大力推动。(任答两点,4分)
(3)线索:欧洲教育的发展历程。(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A:“日不落帝国”;B:美国(4分)
(2)示例一:②,
阐释:17世纪末,英国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英国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18世纪中期,珍妮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机器生产替代了手工生产。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6分)
示例二:④
阐释: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是一个松散的国家,各州各行其事,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最终确定了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宪法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人口素质;社会的凝聚力等(其他言之成理即可,2分)九年级历史核心素养评价
注意事项:
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汉谟拉比法典》被刻在一根石柱上,放置在神殿中央的高地,供人们阅读和学习,让公民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知道违反法律的后果。这一做法意在( )
A.确保公民权利 B.传播楔形文字 C.彰显法律权威 D.体现司法程序
2.利玛窦在《著译集》中写道:“敝乡之东有大都邑,名亚德那(雅典) ,其在昔时,兴学劝教,人文甚盛,所出高俊之士,满传记也”。据此可知雅典( )
A.民主政治发达 B.文化呈现繁盛状况
C.商品经济繁荣 D.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3.阿富汗境内发掘的公元前4世纪的某一遗址中,不仅有古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还存有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C.希腊殖民扩张 D.阿拉伯帝国的征伐
4.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暂词中除了强调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A.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B.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D.按照等级严格划分
5.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 )
A.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D.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
6.法国年鉴派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11—12 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这里的“青春期”表现为( )
A.教会权力的削弱 B.城市的发展与大学兴起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城市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7.15 世纪,自画像在西欧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16、17世纪,西欧出现自画像创作热潮,画家伦勃朗共创作70余幅自画像。这表明,当时的西欧( )
A.人们热衷于复古活动 B.市民对君主专制的不满
C.人文主义得到了传播 D.传统信仰遭到民众遗弃
8.图1是近代某植物物种交流路线图。该植物可能是( )
A.茶叶 B.水稻 C.玉米 D.棉花
9.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国大革命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 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为实现这一秩序,拿破仑( )
A.颁布《人权宣言》 B.建立帝国 C.颁布《法国民法典》 D.远征俄国
10.恩格斯说:“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这里,他认为俄国解放农奴的目的是( )
A.维护沙皇专制的需要 B.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调动农奴生产积极性 D.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11.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该实验室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进行生产。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 )
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科技改变了人类生活
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2.表1 所示为1880—1914年英德海军吨位变化趋势情况。据此可知( )
A.英德矛盾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 B.英德两国军备竞赛加剧
C.英国的海上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D.德国发展速度领先英国
13.西方学者给凡尔赛体系罗列了一大堆的说法,诸如“不可靠的和平”、“不平静的和平”、“失去的和平”、“胜利者的和平”等。这反映出凡尔赛体系( )
A.削弱了战胜国的优势地位 B.加速了欧洲国家衰落
C.加剧了战后国际关系紧张 D.维护了战败国的利益
14.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
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放弃利用市场的调节
C.实施农业集体化 D.启动市场调节的机制
15.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开创自己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成为最普遍的价值,且是不可倒退的。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 )
A.激发了各国的民族意识 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促进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D.改变了各洲的力量对比
二、辨析改错(8分)
16.思想根植于时代、引领着时代。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由“原子”组成。
【 】(2)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 】(3)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纽约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4)美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马法起源很早,它开端于共和国时期的一部成文法,但其真正发展的鼎盛时期却是在帝国时期。在帝国社会中,庞杂的法令需要加以编纂整理,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化,也要求从财产关系方面确切地规定权利和义务,因此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同时,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逐渐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最终在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时,在此前法律基础上删除其自相矛盾的条文,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国法大全》(即《罗马民法大全》)。
----摘编自吴于麈、齐世荣主编《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成文法”的名称及其性质。(4分)
(2)根据材料,概括《罗马民法大全》产生的背景。谈谈你对罗马法发展历程的认识。(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学校中,学生以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清规为首要的任务。在10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大城镇中出现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教授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学生大多是工匠和商贩的孩子。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教育是最高等级的教育,全社会人口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这种教育,而能够最终完成学业得到学位的人更少。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教育的特点。(4分)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平民教育,统治阶级认为教育是上层阶级的特权。 到了19世纪,欧洲国家真正开始认识到大规模开展平民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干预教育。英国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基础教育,强迫初等教育,这标志英国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
——摘编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4分)
(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序号 动力 内涵阐释
① 资源与市场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先后战胜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为_A_。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给英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市场,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 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
③ 开放与学习 19世纪中期前,日本对外实行锁国政策。1853—1854年,_B_强行打开日本大门。此后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倒幕运动后,认识到落后的日本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推行“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④ 治理能力与制度完善
—据韩保江《决定大国兴起的五种动力》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A、B两处的空白。(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②④中任选一项,以世界近代史上某一国家的兴起为例,阐释其内涵。(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还有哪种动力能决定大国的兴起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