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历史试卷满分为 7 0 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 100 分钟。 请你合理安排好时间,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
A.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2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世界古代建筑成就B. 古代亚非文明遗址 C.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3. 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庄园经济流行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 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4.“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转变 B.带动了拉美地区的繁荣发展
C.促进了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 ”处是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6.19世纪早期,领导革命武装打败西班牙殖民军,获得南美“解放者”称号的是( )
A. 玻利瓦尔 B. 伏尔泰 C. 尼赫鲁 D. 菲德尔·卡斯特罗
7.他的成就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他构建了近代三大科学体系,即以微积分为核心的近代数学、经典物理学以及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天文学。”其中的“他”是 ( )
A.达尔文 B.牛顿 C.瓦特 D.爱迪生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9. 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地对待了中国。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 )
A. 慕尼黑会议 B. 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10.人类文明的发展常常有惊人的巧合。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在西方成长为现代工业化国家的,是亚欧大陆西北端的岛国英吉利;与此相对应最先在东方追随西方世界走向现代化道路、迅速成为发达工业国家的,则是亚欧大陆东北端的岛国日本。下列选项属于两个岛国“走向现代化”共同原因的是( )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有( )
A.发表《人民宪章》,领导英国宪章运动 B.吸取前人思想,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C.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运动 D.创作《国际歌》,领导巴黎公社运动
12.2023 年6月 23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北约将在日本建立联络处。这将是北约在亚洲建立的第一个联络处。北约的举动体现了( )
A.遏制苏联的需要 B.冷战思维的延续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多极化的强化
13.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是 ( )
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1917年, 美国对德宣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4.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工具。九年级(1) 班的同学在进行主题探究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欧洲早期殖民掠夺活动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5.到1925-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
A. 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垦荒运动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 内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777年,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 】改正:
(2) 1861年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改正:
(3) 1943年2月,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 】改正:
(4) 二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 】改正:
三. 材料解析题: (共2题, 共20分)
17.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何成刚主编《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中为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做出贡献的是哪一项 (2分)
(2) 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的理解。(2分)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应用方面的发明。“电的发明和应用”开辟了一个怎样的“新的时代” (4分)
(4) 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或认识 (2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底, 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年3 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 亿普特(1普特=16.38 千克),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摘自陈之骅主编《苏联兴亡史纲》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苏联(苏俄) 历史上的哪一政策 它在经济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中的“氧气面罩”是指什么 (4分)
(3) 综合分析材料,你有何认识或启示 (2分)
四.活动与探究(共12分)
19.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 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诸国走向联合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欧洲的联合,西欧诸国有何重大举措 (4分)
材料三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 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俄罗斯 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一 、 单项选择(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A D A B C B B C B C D A
二、辨析题(共1题;共8分)
16.【答案】
(1)正确
(2)错误;把“彼得一世改革”改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3)错误;“莫斯科保卫战”改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错误;“二月革命”改为“十月革命”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0分)
17.【答案】
(1)发明:指南针(2分)
(2)理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2分)
(3)发明: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任举一例,其它发明亦可)新的时代:(2分)电气时代(2分)。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
(1)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分)
(2)目的: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2分);
氧气面罩:国家干预政策。(2分)
(4)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发展;加强体制制度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言之有理即可,答对一点即可得分)
四、活动与探究题(共1题;共12分)
19.【答案】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杜鲁门主义出台。(4分)
(2)目的:发展经济,维护安全,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作用。
举措:成立欧盟。(4分)
(3)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