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21:58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某旅游公司围绕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主题旅游活动,其中包含如下旅游线路。该旅游线路的主题是感受( )
A. 大河流域文明的成就 B. 亚非古国文明的风采
C. 西方海洋文明的成就 D. 建筑艺术多样化特性
2. 伯里克利曾经说:“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这反映了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 )
A. 全体人民拥有民主政治权利 B. 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开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3.古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其“宗教”是指( )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佛教
4.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
A. 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 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D. 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5. 欧洲中世纪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 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版权所有
C. 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 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6.“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与真理。”“革命的烈焰”出现于(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7. 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这里恩格斯强调的是( )
A.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 B.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
C. 需要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D. 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
8.1858年11月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发布文告,称“朕对于当地王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加以尊重”“朕之臣民,不分种族和信仰,都应自由地和公平地准许其担任朕各机关中的公职”。据此判断,该文告是哪次反殖民斗争的成果( )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9.2013年,委内瑞拉上映一部传记题材电影《解放者》,再现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影片中的“解放者”可能是( )
A.玻利瓦尔 B. 章西女王 C. 甘地 D. 卡德纳斯
10.下面图示反映的是“14—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其中,符合“巩固扩大”阶段特征的历史事件是(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拉美独立运动
D. 美国南北战争
11.“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神创论。”“书中的观点“指的是( )
A.启蒙思想 B. 马克思主义 C. 人文主义 D.生物进化论
12.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 钻出第一口油井,但它最初只用于照明。1860年,美国石油开采量只有50万桶,到1910年迅速增加到2亿桶以上。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广泛应用(
A.蒸汽机 B. 发电机 C. 内燃机 D.电动机
13.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船队历经两个多月,到达美洲的古巴和海地
B. 17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既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又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C. 彼得一世倡导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获得与会代表一致赞同
14.从内战结束到190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加了500%,技术的发展和工业产值的飙升催生了一些大的垄断企业,大型企业开始取代小型企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力量。美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 黑奴获得人身自由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 在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
15.一战前夕、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身的利益,结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其中三国同盟的核心国是( )
A 奥匈帝国 B 意大利 C 法国 D 德国
16.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列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的是( )
A.世界步入近代——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光荣革命——工业革命
C.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卡德纳斯改革——华夫脱运动
D.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美苏冷战——马歇尔计划
17. 赵霞同学收集到了下面相关素材。由此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助力苏联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
A. 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 B. 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关系
C. 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D. 帮助苏联早日成为工业化强国
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这段话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B.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 R. 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下列属于改革的史实是( )
A.调节工业生产 B. 整顿银行和金融
C. 建立救济机构 D. 兴办公共工程
20.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21.某校本教材中引用了多个素材来研究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如下是其中两则素材。据此判断,该校本教材中还可能引用的素材主题是( )
A.两个五年计划实行 B.《国家工业复兴法》颁布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行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2.“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下面对“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A.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B. 亚非国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世界舞台
C. 亚非拉国家全部实现了民族独立 D.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23. 2022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诉讼美国反补贴案胜诉,认定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 亿美元贸易报复。该材料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 )
A. 解决贸易争端 B. 推动民主进程 C. 维护国际和平 D. 反对种族歧视
24.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不像国际上有些人所称是中国的一个阴谋,它不是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我们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习主席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主要因为当今世界( )
A. 两极的格局依然存在 B. 环境污染的问题严重
C.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 D. 局部地区的战火不断
25.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性学习,同学们围绕如图内容收集资料,这次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衡发展
B.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C.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二、材料解析题(温馨提示:答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6.17~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册九年级教材目录(节选)
《世界历史》上册第六、七单元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20课 工业革命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兴起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4分)
材料二
“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 宪法并没有明文禁止黑奴制,这实际上就是保留了黑奴制。而南方的种植园主,则把黑奴制当做是各州自己的事。那便为日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线。 ——摘自《世界文明史纲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材料中的“原则”和“宪法”各指什么 (4分) 简要概括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2分)
材料三 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目睹了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后,发出了如下感叹:
(3) 据材料三,概括当时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4分) 你从这些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分)
27.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应对危机,做出正确的抉择、考验着人类的智慧。某校九年级
(1) 班的历史学习小组围绕“危机与抉择”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完成学习任务。(18分)
任务一【探索发展道路——日本】
(1)下面的历史事件都是日本面对危机所做出的抉择,分别简述其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并归纳其共同之处。(6分)
6—9世纪,日本积极吸纳中国文化。646年,日本仿 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1868年,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 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任务二【面对危机抉择—美国】
(2) 美国历史上曾经屡次遭遇危机和挑战。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具体史实,阐述美国是如何摆脱色机的。(6分)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们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们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今天人们的任务是挽救个国家及其制度。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有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果断、大胆地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任务三【面对困境改革—俄国】
(3)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指出俄国当时分别面临什么困境,并简述它是如何摆脱困境的。(6分)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 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奴购买力低, 生产率低下, 这些都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初中历史教材“相关史事”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列宁在调查后认为, 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摘编自《大国崛起俄罗斯》
2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以工代战”,14 万劳工以血肉之躯,为世界恢复和平做出重要贡献,这场战争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推进了世界格局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万里赴戎机】
材料一
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 放弃,袁世凯称帝前举办祭天仪式、日本“二十一条” 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 心更加坚定。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应运而生的。 ——徐国琦《为文明出征》 悉心研究彼邦之长处,以冀将来回国时有造于中国。华工参战为中国人获得新知、开阔眼界之良机。——蔡元培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向协约国派遣大量劳工的主要原因(2分)
【血肉助和平】
材料二:
(2)根据史料的来源,可将其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据此请对以上史料进行分类(填序号)。并针对上述史料内容提炼一个主题。(6分)
第 手史料:
第二手史料:
主题:
【世纪大变局】
材料三:
(3)请阅读图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论述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4)从一战到现在,英国对待华工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5DDBDBA 6-10 CDCAD 11-15 DCBCD 16-20 DCBBB 21-25 DBACB
二、
26.(16分)
(1)潮流:资产阶级统治的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兴起;国际共运的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等。(答出任意二点得4分)
(2)“原则”:“议会至上”或者“王在法下”;(2分) 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2分)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类似表述也可,2分)
(3)变化:农村向城镇化转变;社会经济的繁荣;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正反两方面各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满分4分)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走科技强国之路;人类应加强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挑战;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2分)
27.(18分)
(1)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摆脱了危机,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2分)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分)共同之处:背景相似都面临危机;影响相似:都摆脱了危机,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措施相似:都加强中央集权等。(2分,答出任何一个方面即可)
(2)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建立美利坚合众国;(2分)1862年林肯领导南北战争获胜,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分)为摆脱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人的应对措施是实行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分,符合题意即可)
(3)19世纪上半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分)政策:1861年农奴制改革。(1分)苏维埃俄国:国家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政策)不满;(2分)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
28.(16分)
(1)主要原因:①内部落后的封建制度、外部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使得中国民族意识觉醒。②向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2分)
(2)第一手史料:①③⑥⑦
第二手史料:②④⑤⑧(史料分类中每一类全部答对得2分)
主题: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贡献。(符合题意即可,2分)
(3)评分标准:只写出事件不得分,事件和观点都写对得3分;能够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得3分;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得1分。否则不得分。下面示例仅供参考,否则不得分。
【示例一】
事件:⑥⑦
观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论述: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巴黎和会,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和约。协约国罔顾中国是战胜国的事实,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5月4日,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五四运动爆发。
总之,巴黎和会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示例二】
事件:⑤⑥⑧
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论述: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巴黎和会,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总之,协约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史中,中国一度被列强剥削,国家处于被动和落后的状态。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表明,只有综合国力强大,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