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化学同步练习:必修二5.1硫及其化合物(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在地壳中含量排第一的金属元素是( )
A.铁 B.氧 C.硅 D.铝
2.科学家制造出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后证实了它的存在.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B.是氧元素的一种单质,分子内含有共价键
C.是一种新的氧化物
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
3.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中,其结果是( )
A.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
B.只有 BaSO3沉淀,SO3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C.生成 BaSO3和BaSO4两种沉淀
D.只生成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
4.查看葡萄酒标签上的成分信息时,常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少量SO2。下列关于SO2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B.SO2不能作食品添加剂,不该添加到葡萄酒中
C.SO2具有还原性,少量的SO2可防止葡萄酒氧化变质
D.SO2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漂白性
5.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A.Na2O2 B.HCl C.SO2 D.Cl2
6.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
A.吸水性 B.脱水性 C.酸性 D.强氧化性
7.下列各组分别是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其中不能建立对应关系的是( )
A.高沸点——制氯化氢 B.酸性——制氢气
C.脱水性——作干燥剂 D.强氧化性——钝化某些金属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滴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若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A. B. C. D.
9.关于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
B.在该反应中为氧化剂
C.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容易被空气中的氧化变质
10.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的是
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C.向丙溶液中加入盐酸使之酸化,无白色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丁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1.不慎误服了BaCl2可引起重金属离子中毒,除了服用蛋清可解毒外,还可以服用( )
A.硫酸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12.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 )
A.CuO B.BaCO3 C.AgCl D.K2SO4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是( )
A.自然界中的硫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B.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硫化氢气体具有可燃性
D.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可以用CS2洗涤
14.有关硫化氢气体叙述正确是( )
A.无色无味的气体 B.无毒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5.据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硫黄(即硫黄)能化金银钢铁,奇物”。硫与某些金属单质化合所得的产物可能是( )
A. B. C. D.
16.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黄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
C.二氧化硫是黄色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D.二氧化硫不稳定,极易转化为三氧化硫
17.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织物
B.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C.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膨松剂
D.Na2O2是淡黄色固体,在呼吸面具中用作供氧剂
19.下图是有关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B.b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C.c中氢硫酸溶液出现黄色浑浊,体现的还原性
D.d中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漂白性
二、非选择题
20.检验SO42﹣离子,应先用 试剂再用 试剂.
21.填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重晶石 明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氧族元素简介
【解析】【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金字旁(汞合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排第一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答案为:D。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
2.【答案】B
【知识点】氧族元素简介
【解析】【解答】A.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即O4是同一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是单质,不属于同位素,故A错误.
B.同一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非金属原子间形成共价键,则O4是氧元素的一种单质,分子内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即O4是同一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是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O4和O3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单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是原子,据此分析解答;
B.同一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氧化物是指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硫酸盐
【解析】【解答】分析该反应,SO2与BaCl2不反应,
SO3与BaCl2:
;,
所以现象为只生成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与氯化钡是否发生反应,再分析现象。
4.【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
A、 SO2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者化合价+4和+6是相邻价态,不会发生反应,A错误;
B、C、SO2添加到葡萄酒中,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所以B错误,C正确;
D、SO2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SO2的相关化学性质。SO2可以用浓硫酸干燥;SO2可以添加到葡萄酒中,防止葡萄酒氧化;SO2具有还原性,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易混淆的知识点: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a.漂白性是指使有机色素褪色。还原性是指与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化合价的变化使有色离子变为无色离子。
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SO2的漂白性;SO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SO2的还原性。
5.【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解析】【解答】A. Na2O2 会把品红氧化褪色,A不符合题意 ;
B. HCl不会使品红溶液褪色,B符合题意 ;
C. SO2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C不符合题意 ;
D. Cl2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会将品红氧化褪色,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A. Na2O2 会把品红氧化褪色;
B. HCl不会使品红溶液褪色 ;
C. SO2的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 ;
D.次氯酸会把品红氧化褪色 。
6.【答案】C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浓硫酸体现了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未体现其酸性,故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浓硫酸能使蔗糖中的H、O按照水的比例脱去,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这一过程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吸水性;脱水反应产生的大量热让浓硫酸和C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强氧化性。
7.【答案】C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 制取氯化氢:加热条件下:NaCl(固) + H2SO4(浓) = NaHSO4 + HCl(气体) ,A正确;
B.硫酸和活泼金属单质产生氢气,B正确;
C.硫酸的脱水性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O和H以水的形式脱出,而干燥剂是干燥去除水,C错误;
D.强氧化性使有些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薄膜将金属钝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无水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338℃,相对密度1.84。
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许多金属发生反应。
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脱水性,可用作脱水剂,与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热。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也广泛应用于净化石油、金属冶炼以及染料等工业中。常用作化学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作脱水剂和磺化剂。
无色粘稠状液体,有强腐蚀性,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生成稀硫酸。
8.【答案】A
【知识点】离子共存;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弱溶液的各离子物质的量相等,设为1mol,要使溶液成电中性,确定溶液中有Al3+,正电荷数为3mol,那对应的阴离子,NO-和Cl-,都只能提供1mol负电荷数,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的共存和离子检验。
需要掌握常见离子的特征反应和化学性质。
首先分析该溶液, 可能含有, 加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氨水为溶液提供OH-,Al(OH)3为白色沉淀,Fe(OH)3为红褐色沉淀,故原溶液中没有Fe3+,有Al3+。
溶液呈电中性,所以溶液的阳离子所带电荷和阴离子所带电荷相等。
9.【答案】B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硫酸盐
【解析】【解答】A.SO2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SO3,进一步与雨水结合生成硫酸,形成酸雨,A正确;
B.该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S和O之间是共价键,硫酸根和钠离子形成离子键,C正确;
D.亚硫酸钠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分析。
首先分析该反应: ,该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有未成对电子)。
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
10.【答案】C
【知识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不能排除SO32-、CO32-或Ag+的影响,可能生成AgCl、BaSO3、BaCO3白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氯化银难溶于盐酸,故B不符合题意;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排除Ag+、SO32-、CO32-等离子的影响,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故C符合题意;
D.先加入硝酸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亚硫酸根离子易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而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硫酸根的检验是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
11.【答案】A
【知识点】硫酸盐
【解析】【解答】重金属离子中毒是因重金属离子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中毒,除了用蛋清,要可以用使钡离子沉淀,但要注意人体中有胃酸,要生成不溶于胃酸的沉淀,硫酸钡是难溶于酸和水的沉淀,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容易选B,没有理解到人体中有胃酸,碳酸钡要溶于胃酸。
12.【答案】D
【知识点】硫酸盐
【解析】【解答】BaCO3、AgCl、CuO都难溶于水,K2SO4属于钾盐,是易溶性盐,故答案为D。
【分析】把握常见难溶性物质和易溶性物质是解题关键,常见盐的溶解规律: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都易溶,硫酸盐中的钡盐难溶,银盐中大都难溶,金属氧化物大都难溶。
13.【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硫化氢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的硫以化合态存在,比如硫酸盐;也可以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比如在火山喷口处,A符合题意;
B、硫化合价为0价,既可升高也可降低,因此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
C、硫化氢气体在氧气不足中燃烧生成硫和水,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因此硫化氢具有可燃性,C不符合题意;
D、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因此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可以用CS2洗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自然界中的硫以化合态和游离态形式存在;
B、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硫化氢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D、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14.【答案】D
【知识点】硫化氢
【解析】【解答】A.硫化氢为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硫化氢有毒,故B不符合题意;
C.硫化氢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硫化氢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判断其色、味、毒性、收集方法,手机硫化氢的方法主要是排饱和硫氢化钠溶液。
15.【答案】A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S能将Fe氧化为FeS,故A符合题意;
B、S将Ag氧化为Ag2S,故B不符合题意;
C、S将Cu氧化为Cu2S,故C不符合题意;
D、S将Al氧化为Al2S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硫的氧化性较弱,只能将金属氧化到较低价态。
16.【答案】B
【知识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硫黄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溶于水反应产生H2SO3,H2SO3电离产生H+使其水溶液显酸性,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不稳定,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气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三氧化硫,可见转化为三氧化硫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硫不溶于水;
B、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
C、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有毒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三氧化硫。
17.【答案】C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上述四种物质都具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分三类,①和④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③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是有色物质脱色而漂白,②是因为SO2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故只有①和④的漂白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C。
【分析】①④利用强氧化性漂白,②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③利用吸附性漂白。
18.【答案】A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有色物质漂白,故可以用来漂白织物,A符合题意;
B.漂白纸张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是利用其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和与酸反应都会生成,可以使食品变得松软、多孔,C不符合题意;
D.与反应产生,故在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不是因为其为淡黄色固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具有强氧化性,可漂白织物;
B.二氧化硫用于纸浆漂白利用的是其漂白性;
C.碳酸氢钠用作食品膨松剂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钠用作供氧剂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均生成氧气。
19.【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溶于水变为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硫不能漂白石蕊,因此a中紫色石蕊变红,不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b中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漂白,加热后又恢复红色,故B符合题意;
C.c中氢硫酸溶液出现黄色浑浊,二氧化硫中硫化合价降低,体现的氧化性,故C不符合题意;
D.d中溴水褪色,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还原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二氧化硫不能漂白指示剂;
B.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恢复红色;
C.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S,该反应中二氧化硫是氧化剂;
D.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20.【答案】盐酸;氯化钡
【知识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排除SO32﹣、CO32﹣和Ag+,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
故答案为:盐酸;氯化钡;
【分析】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检验SO42﹣离子应排除SO32﹣、CO32﹣和Ag+的干扰,据此分析解答;
21.【答案】BaSO4;KAl(SO4)2 12H2O
【知识点】硫酸盐
【解析】【解答】硫酸钡的俗名是重晶石,其化学式为BaSO4;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的俗名为明矾,其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
【分析】重晶石是硫酸钡的俗名、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的俗名。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6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8.0(82.6%)
主观题(占比) 8.0(17.4%)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9(90.5%)
主观题(占比) 2(9.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9(90.5%) 38.0(82.6%)
非选择题 2(9.5%) 8.0(17.4%)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10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氧族元素简介 4.0(8.7%) 1,2
2 钠的重要化合物 4.0(8.7%) 17,18
3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8.0(17.4%) 4,17,18,19
4 浓硫酸的性质 4.0(8.7%) 6,7
5 离子共存 2.0(4.3%) 8
6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6.0(13.0%) 7,15,16
7 氧化还原反应 4.0(8.7%) 9,13
8 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2.0(4.3%) 17
9 二氧化硫的性质 8.0(17.4%) 3,4,5,19
10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2.0(26.1%) 3,8,9,10,20
11 硫酸盐 12.0(26.1%) 3,9,11,12,21
12 硫化氢 4.0(8.7%) 13,14
13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2.0(4.3%) 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