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01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在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的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导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D.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的开发
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3.如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
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
4.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 )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5.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印证的主题是( )
三国时 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元朝时 在彭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清朝时 1662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B.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C.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D.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巩固
6.《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璞鼎查(英国侵华全权代表)回国后,告诉英国资本家说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材料中西方资产阶级“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主要是因为( )
A.打开了中国市场 B.清政府成为代理人
C.获得巨额战争赔款 D.鸦片贸易合法化
7.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图中M点两军人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百团大战的打击 B.国民党全面进攻受挫
C.三大战役的开展 D.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8.1954年起,经过国内培训的留学生大批赴苏,连续三年有五千多人到苏联各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留学,还有七千多实习生到苏联厂矿企业实习,形成一波留苏的高潮。其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加快改革开放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9.下图是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图,这表明( )
A.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中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加大
10.有学者评价“他”使庞大的波斯帝国在地图上消失,促使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东方加强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该学者评价的“他”是( )
A.屋大维 B.克洛维 C.伯里克利 D.亚历山大
11.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的局面 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 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
12.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13.1965年,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些变化( )
A.破坏了美苏政治力量对比平衡 B.瓦解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促进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 D.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太原市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开展了“文化山西”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第14,15题。
14.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太原古县城有一座文庙,文庙是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文庙也是古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清光绪末年文庙停学。太原古县城文庙停学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B.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C.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D.战争频繁导致生源减少
15.同学们来到平遥古城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比如“以义制利”是晋商的基本原则,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日升昌仍坚持兑换等。由此推断,他们要调查的主题精神是( )
A.开拓创新 B.诚信为本 C.公平公正 D.工商皆本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10分)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自播出以来,带动了社会上有关中华典籍传承与解读的热潮。九年级(3)班同学对此深有感触,自主开展了“品读中华典籍,感悟传统文化”项目必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项目学习。
项目一 读经典 学习先哲智慧
(1)下面是同学们读先秦经典时摘录的名言,你从中可以学习到哪些智慧?(4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项目二 读诗词 再现社会背景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
(2)上面是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时搜集的一段材料,根据材料,概括唐诗的特点,并指出唐诗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3分)
项目三 读名著 汲取文学精华
下面是某同学读名著时制作的成果展示卡,请你帮他完成卡片。(3分)
①《___________》阅读成果展示
内容简介: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②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学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10分)舞蹈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符合这一特征的两个例子。(4分)
材料二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的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
—摘编自[美]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原因。(4分)
材料三 14名舞者身着唐三彩色样纱衣,眼角画着月牙形妆容,碎步小跑,走上舞台。……这就是2021年年初几乎一夜之间“霸屏”各大社交媒体的节目《唐宫夜宴》,不少国外网友纷纷表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令人赞叹”。……《唐宫夜宴》这类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这些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可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责任感和活力。
——摘编自2022年5月5日环球网报道
(3)根据材料三,概括舞蹈《唐宫夜宴》受到国内外观众喜爱的原因。(2分)
18.(10分)地图的绘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也折射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世纪的欧洲,地理大发现与海外事业的拓展带来了一股“地图热”,它在欧洲促成了有精确边界的主权国家诞生,其典型就是法国……测地法、三角测量等绘制方法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化。由于建设需求而兴起的交通计划图;由于财产清查而开展的地籍测绘图;由于战争和边界意识的上升而绘制的边界地图等不断在法国涌现。以《法兰西大观》为代表的“国家地图集”囊括了“法兰西王国整体与局部地图,包括各省份的历史与特殊风物”,这表明地图绘制与成长中的近代国家开始结合。
——摘编自于京东《跨境地图:一个全球史的故事》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间地图出版进入黄金时代。民国之前,地图在民众生活中无足轻重,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使民众对地图的需求呈现了极大的转变,为地图出版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公开发售的官测地图数量少,手续繁琐,管理严格,购买不便,这就为民间地图的绘制出版提供了空间……测绘技术的提高,也为民间制图者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条件。随着地图业的发展,人们对主权国家的认识也逐步清晰了。
——摘编自景晨雪《(申报>刊载地图研究》
材料三 地图与主权息息相关,任何地图都不能脱离它所产生的背景而成为纯粹客观的表现物,往往具有特殊的政治价值。特别是当下越来越多的电子地图出现,其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地图数据与各类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第三方数据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这加大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难度,也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
——摘编自《地图监管:服务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归纳17世纪法国地图绘制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促使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间地图出版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因素。(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未来地图数据发展的趋势。(2分)
(4)综上,谈谈你对“地图具有特殊政治价值”的理解。(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9.(15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之光熠熠生辉,引领人类社会前行。李老师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探究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图表说史——探寻思想智慧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阅读下表所列材料,请写出图中①②对应的内容,并根据上表内容提炼一个主题。(4分)
人物 思想主张 影响
达·芬奇 ① 其艺术作品体现人性的光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社会主义 ②
习近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它深入回答了时代之问,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蓬勃生机
【任务二】时事解读——见证科技智慧
(2)根据下面材料指出,让全国人民见证航天勇士回归的历史时刻依托了哪些关键技术?先后都参与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三号并载入史册的航天员是谁?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的意义。(4分)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作为国有企业品牌的中兴也通过自己的领先技术联手新华网进行现场报道,中兴Axon40向全国人民传递了航天勇士回归的历史性画面……依托全球领先的5G通信技术,以及手机影像技术的创新积累,记录下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这一瞬间为我国空间站建设第一阶段——技术验证阶段正式画上圆满句号。
——摘编自2022年4月16日《新华网》
【任务三】鉴往知来——阐释复兴智慧
(3)请你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题,从以下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7分)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历史命运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一百年,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一)我们的党拥有使命的力量
(二)我们的党拥有人民的力量
(三)我们的党拥有精神的力量
……
——摘编自江金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01·解析版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在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的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导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D.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的开发
【答案】D
【解析】【分封制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分封的齐、鲁等诸侯国基本都在地广人稀和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农业和手工业都发展起来了,说明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的开发,故D项正确。
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汉代大一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是适应汉初经济恢复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需要,故C项正确;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排除;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措施,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故B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故D项排除。
3.如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断( )
A.画像砖主要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B.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D.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
【答案】B
【解析】【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嘉峪关市”“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由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这反映出民族交融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仅根据材料中壁画的内容无法推断出画像砖的主要题材和内容,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生产活动,与“孝文帝改革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无关,故D项排除。
4.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 )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答案】A
【解析】【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这些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因此材料现象表明宋元时期都市商业较为发达,故A项正确。
5.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印证的主题是( )
三国时 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元朝时 在彭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清朝时 1662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B.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C.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D.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巩固
【答案】B
【解析】【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根据材料可知,从三国到清朝,大陆与台湾之间关系密切,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故B项正确。
6.《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璞鼎查(英国侵华全权代表)回国后,告诉英国资本家说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材料中西方资产阶级“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主要是因为( )
A.打开了中国市场 B.清政府成为代理人
C.获得巨额战争赔款 D.鸦片贸易合法化
【答案】A
【解析】【《南京条约》】根据材料“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国门,扩大了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故排除B项;获得赔款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
7.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图中M点两军人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百团大战的打击 B.国民党全面进攻受挫
C.三大战役的开展 D.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答案】C
【解析】【解放战争】根据材料可知,1948年后期国民党军队人数急剧下降,而中共军队人数则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三大战役的展开,战争形势发生变化,导致国共军队人数变化,故C项正确;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战役,故排除A项;国民党全面进攻是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故排除B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故排除D项。
8.1954年起,经过国内培训的留学生大批赴苏,连续三年有五千多人到苏联各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留学,还有七千多实习生到苏联厂矿企业实习,形成一波留苏的高潮。其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加快改革开放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B
【解析】【“一五”计划】根据材料“1954年起,经过国内培训的留学生大批赴苏……还有七千多实习生到苏联厂矿企业实习,形成一波留苏的高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留苏的高潮,是因为中国推进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故B项正确;实行三大改造与学生赴苏联留学无关,故A项排除;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到1952年底,新中国成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故D项排除。
9.下图是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图,这表明( )
A.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中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加大
【答案】B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反映了1996年至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故B项正确。
10.有学者评价“他”使庞大的波斯帝国在地图上消失,促使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东方加强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该学者评价的“他”是( )
A.屋大维 B.克洛维 C.伯里克利 D.亚历山大
【答案】D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根据材料“使庞大的波斯帝国在地图上消失”“促使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东方加强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进攻波斯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故D项正确。
11.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的局面 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 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
【答案】B
【解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根据材料“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可知,国王的权力虽然受到限制,但是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故B项正确。
12.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根据材料“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困难,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加深,社会矛盾没有得到缓和,故A项正确。
13.1965年,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些变化( )
A.破坏了美苏政治力量对比平衡 B.瓦解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促进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 D.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答案】C
【解析】【亚非拉国家的崛起】根据材料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联合国理事国名额,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权,促进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破坏美苏政治力量对比平衡,故A项排除;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逐渐瓦解帝国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故B项排除;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故D项排除。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太原市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开展了“文化山西”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第14,15题。
14.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太原古县城有一座文庙,文庙是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文庙也是古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清光绪末年文庙停学。太原古县城文庙停学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B.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C.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D.战争频繁导致生源减少
【答案】C
【解析】【山西地方史+科举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因此太原古县城文庙停学的原因是清末科举制的废除,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B两项;战争频繁导致生源减少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15.同学们来到平遥古城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比如“以义制利”是晋商的基本原则,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日升昌仍坚持兑换等。由此推断,他们要调查的主题精神是( )
A.开拓创新 B.诚信为本 C.公平公正 D.工商皆本
【答案】B
【解析】【近代商帮】根据材料“以义制利'是晋商的基本原则,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日升昌仍坚持兑换等”可知,他们要调查的主题精神是晋商诚信为本,故B项正确;开拓创新、公平公正、工商皆本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A,C,D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10分)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自播出以来,带动了社会上有关中华典籍传承与解读的热潮。九年级(3)班同学对此深有感触,自主开展了“品读中华典籍,感悟传统文化”项目必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项目学习。
项目一 读经典 学习先哲智慧
(1)下面是同学们读先秦经典时摘录的名言,你从中可以学习到哪些智慧?(4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项目二 读诗词 再现社会背景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
(2)上面是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时搜集的一段材料,根据材料,概括唐诗的特点,并指出唐诗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3分)
项目三 读名著 汲取文学精华
下面是某同学读名著时制作的成果展示卡,请你帮他完成卡片。(3分)
①《___________》阅读成果展示
内容简介: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②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学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学习时要学思结合;要把复习旧知与探求新知相结合;要辩证看待问题(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事情要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任答2点得4分)
(2)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名家辈出。(任答1点得1分)
作用:唐诗留存了大量的史料,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唐诗可以抒发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心声;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等。(任答2点得2分)
(3)①红楼梦。(1分)
②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任答1点得1分)
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情节复杂;文笔优美。(任答1点得1分)
【解析】中国古代文化
(1)根据材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得出学思结合;根据材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得出要把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结合起来;根据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得出要学会辩证看待问题;根据材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得出做事情要从点滴做起,慢慢积累等内容,根据名言将所得启示表述清楚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可得出唐诗艺术成就高;根据材料“诗作就有48000多首”可得出数量众多;根据材料“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山水、田园”可得出题材丰富,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可得出名家辈出。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围绕留存史料、抒发情感、丰富我国文化内涵等方面阐述,要求表述完整、准确。
(3)第一个空,根据材料“贾宝玉与林黛玉”可知,该著作是指《红楼梦》;第二个空,结合《红楼梦》内容,回答出反映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现实,揭示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命运;第三个空,从作品的文学价值本身来分析,回答出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情节复杂、文笔优美等内容即可,要求表述清楚。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10分)舞蹈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符合这一特征的两个例子。(4分)
材料二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的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
—摘编自[美]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原因。(4分)
材料三 14名舞者身着唐三彩色样纱衣,眼角画着月牙形妆容,碎步小跑,走上舞台。……这就是2021年年初几乎一夜之间“霸屏”各大社交媒体的节目《唐宫夜宴》,不少国外网友纷纷表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令人赞叹”。……《唐宫夜宴》这类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这些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可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责任感和活力。
——摘编自2022年5月5日环球网报道
(3)根据材料三,概括舞蹈《唐宫夜宴》受到国内外观众喜爱的原因。(2分)
【答案】(1)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分)例子:北人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
(2)变化:由被禁止到开始盛行。(2分)原因:文艺复兴弘扬人文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教会势力的相对衰落。(任答2点得2分)
(3)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这些优秀作品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等。(任答2点得2分)
【解析】中外舞蹈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北魏”“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可知,“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这一特征的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促进了南北方民族交流与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人文化,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以及北方民族大交融。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的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可知,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由被禁止到开始盛行。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可知这一变化的原因与文艺复兴弘扬人文主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也与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教会势力的相对衰落有关。
(3)根据材料三“不少国外网友纷纷表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令人赞叹’。……《唐宫夜宴》这类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这些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可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责任感和活力”概括可知,舞蹈《唐宫夜宴》受到国内外观众喜爱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优秀作品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等。
18.(10分)地图的绘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也折射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世纪的欧洲,地理大发现与海外事业的拓展带来了一股“地图热”,它在欧洲促成了有精确边界的主权国家诞生,其典型就是法国……测地法、三角测量等绘制方法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化。由于建设需求而兴起的交通计划图;由于财产清查而开展的地籍测绘图;由于战争和边界意识的上升而绘制的边界地图等不断在法国涌现。以《法兰西大观》为代表的“国家地图集”囊括了“法兰西王国整体与局部地图,包括各省份的历史与特殊风物”,这表明地图绘制与成长中的近代国家开始结合。
——摘编自于京东《跨境地图:一个全球史的故事》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间地图出版进入黄金时代。民国之前,地图在民众生活中无足轻重,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使民众对地图的需求呈现了极大的转变,为地图出版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公开发售的官测地图数量少,手续繁琐,管理严格,购买不便,这就为民间地图的绘制出版提供了空间……测绘技术的提高,也为民间制图者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条件。随着地图业的发展,人们对主权国家的认识也逐步清晰了。
——摘编自景晨雪《(申报>刊载地图研究》
材料三 地图与主权息息相关,任何地图都不能脱离它所产生的背景而成为纯粹客观的表现物,往往具有特殊的政治价值。特别是当下越来越多的电子地图出现,其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地图数据与各类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第三方数据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这加大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难度,也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
——摘编自《地图监管:服务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归纳17世纪法国地图绘制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促使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间地图出版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因素。(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未来地图数据发展的趋势。(2分)
(4)综上,谈谈你对“地图具有特殊政治价值”的理解。(2分)
【答案】(1)特点:测地法、三角测量等绘制方法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化;服务于交通建设、财产清查、战争等需要;地图绘制与成长中的近代国家开始结合。(3分)
(2)因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扩大了民众对地图的需求;官测地图难以购买为民间地图的绘制出版提供了空间;测绘技术的提高。(3分)
(3)趋势:未来地图数据与各类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第三方数据的融合将进一步发展。(2分)
(4)理解:地图绘制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地图与国家主权息息相关。(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解析】中外地图绘制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测地法、三角测量等绘制方法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化”“由于建设需求而兴起的交通计划图;由于财产清查而开展的地籍测绘图;由于战争和边界意识的上升而绘制的边界地图”“这表明地图绘制与成长中的近代国家开始结合”可知,17世纪法国地图绘制实现了科学化、具有实效性(服务于交通建设、财产清查和战争)、与成长中的近代国家相结合等特点。
(2)根据材料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使民众对地图的需求呈现了极大的转变,为地图出版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公开发售的官测地图数量少,手续繁琐,管理严格,购买不便,这就为民间地图的绘制出版提供了空间”“测绘技术的提高,也为民间制图者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条件”,可从市场需求、购买渠道、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3)根据材料三“未来地图数据与各类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第三方数据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作答即可。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如地图绘制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地图与国家主权息息相关。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9.(15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之光熠熠生辉,引领人类社会前行。李老师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探究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图表说史——探寻思想智慧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阅读下表所列材料,请写出图中①②对应的内容,并根据上表内容提炼一个主题。(4分)
人物 思想主张 影响
达·芬奇 ① 其艺术作品体现人性的光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社会主义 ②
习近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它深入回答了时代之问,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蓬勃生机
【任务二】时事解读——见证科技智慧
(2)根据下面材料指出,让全国人民见证航天勇士回归的历史时刻依托了哪些关键技术?先后都参与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三号并载入史册的航天员是谁?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的意义。(4分)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作为国有企业品牌的中兴也通过自己的领先技术联手新华网进行现场报道,中兴Axon40向全国人民传递了航天勇士回归的历史性画面……依托全球领先的5G通信技术,以及手机影像技术的创新积累,记录下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这一瞬间为我国空间站建设第一阶段——技术验证阶段正式画上圆满句号。
——摘编自2022年4月16日《新华网》
【任务三】鉴往知来——阐释复兴智慧
(3)请你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题,从以下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7分)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历史命运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一百年,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一)我们的党拥有使命的力量
(二)我们的党拥有人民的力量
(三)我们的党拥有精神的力量
……
——摘编自江金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答案】(1)①人文主义;②使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2分)主题:先进的思想指引前进的方向。(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1分)航天员:翟志刚。(1分)
意义:为我国空间站第一阶段正式画上圆满句号。(2分)
(3)示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使命的力量。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挽救国家和人民,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形成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为最终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赞歌,引导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7分)
【解析】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的艺术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第二小问,表格所列材料主要是先进思想及其影响,据此可以提炼出的主题是先进思想指引社会前进的方向。
(2)第一小问,根据任务二材料“新华网”“5G通信技术”“手机影像技术”等信息可知,让全国人民见证航天勇士回归的历史时刻依托的关键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后参与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三号并载入史册的航天员是翟志刚。第三小问,根据任务二材料“这一瞬间为我国空间站建设第一阶段——技术验证阶段正式画上圆满句号”概括作答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任务三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即可。如从“我们的党拥有使命的力量”的角度作答,首先亮出观点,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使命的力量。其次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即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事迹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述即可。选择其他角度论述言之有理、符合设问中的小论文要求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