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深圳专用)06(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深圳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深圳专用)06(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深圳专用)06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关于出土于河南的三件文物(见如图)的历史价值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图一表明商代已经基本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图二说明了中国的瓷器起源于商朝
C.图三预示着我国的青铜时代行将过去
D.上列三件文物是我们研究夏商文化的第二手资料
2.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之一。下列表述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 )
A.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B.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C.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
D.三国鼎立使当时的中国从混战到实现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3.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妇女喜好骑马、打球等活动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录有中国古代杭州城面貌如下: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无数,尚未计焉……后与此大道并行,有一宽渠,邻市渠岸有石建大厦,乃印度等国商人挈其行李、商货顿止之所,利其近市也。由此可见( )
A.唐朝中外交流频繁 B.宋朝商业繁荣
C.元朝疆域辽阔 D.元朝海外贸易发达
5.台湾在古代曾被称为“夷洲”“琉球”“东番”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选项中符合台湾史实的有( )
①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
②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③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④《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均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因其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底层人物形态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是( )
A.百姓学识逐渐提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7.对如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加剧
C.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D.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8.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可以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意义是( )
A.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9.“学生罢课半日,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10.下面示意图标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1.如表是抗战时期的一些家书,这些家书共同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 )
复旦大学学生韩雅兰 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
中共党员王孝慈 “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
越南华侨符克 在抗敌时期,除捐助战费外,生活要力求简单。国家亡了我们就做人家的奴隶了
A.中国军队英勇战斗 B.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C.海外华侨积极参战 D.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12.“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分析下列图说卡片,其主题应是( )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地道战》(绘画)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红军不怕远征难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3.“弥天大勇”。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曾经如此赞叹,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B.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C.争取国内和平 D.建立新中国
14.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商办企业统计表。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的推动 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年份 新建商办企业 新投资总额
数量(家) 年平均增长数(家) 新投资(万元) 平均增长(万元)
1901—1911年 326 30 8620 783.7
1912—1919年 470 60 9500 1187.5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如图是1955年发行的一枚邮票,该邮票纪念的事件( )
A.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6.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说明我国(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开始改变落后面貌
C.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D.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7.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封建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D.商品经济都非常的发达
18.818年,日本天皇下诏:“朝会之礼、常服之制、拜跪之等,不分男女,一准唐仪。”这一现象说明日本重视( )
A.吸收中国文化 B.强化平等观念 C.改革民俗风化 D.建立幕府统治
19.15世纪末开始,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就有来自各个文明古国的800万件文物。博物馆的建立( )
A.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B.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C.推动了启蒙运动不断深入 D.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0.“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工业革命
漫画小天地,展示历史大舞台。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21.在某学校的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的讨论,正确的答案应是( )
A.重新确立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统治体系 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22.漫画2将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以下各项,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的是( )
A.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消费力不足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23.下列选项与这场经济危机有关的是( )
①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②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经济得到了恢复,渡过了经济危机
③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经济危机,着手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④意大利和日本也在此期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共 24 分)
24.(14分)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中77次提到了改革,透示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在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改革可以为现今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道指办法、法则),便国不法(法指效仿)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三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材料一的“卫鞅”指的是谁?材料一中卫鞅表达了什么主张?(4分)
(2)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4分)
(3)材料三中为战胜“恐惧”,罗斯福总统采取了怎样的对策?特点是什么?(4分)
(4)从上述改革的成功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25.(10分)【示意图中的历史】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构建示意图是理清历史联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方法之一。请以“我眼中的战后世界”为线索,从示意图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深圳专用)06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关于出土于河南的三件文物(见如图)的历史价值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图一表明商代已经基本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图二说明了中国的瓷器起源于商朝
C.图三预示着我国的青铜时代行将过去
D.上列三件文物是我们研究夏商文化的第二手资料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二里头遗址是夏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爵说明夏朝掌握而来青铜冶炼技术,商朝是夏朝之后的朝代,说明商代时人民也已经掌握青铜冶炼技术,A项正确;图二只能说明商代有了原始青釉瓷,不能说明中国的瓷器起源于商代,排除B项;图三玉柄铁剑是西周晚期的文物,此时是青铜时代,排除C项;图片的三件文物都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A项。
2.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之一。下列表述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 )
A.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B.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C.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
D.三国鼎立使当时的中国从混战到实现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是现象,“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是进步”体现的是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D项正确;“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体现的军阀割据造成的人口锐减的现象,没有涉及本质,排除A项;“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是陈述历史事实,属于历史现象,排除B项;“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体现的是吴国发展经济,加强与台湾的联系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3.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妇女喜好骑马、打球等活动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A项正确;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反映的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与题干“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无关,排除C项;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与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录有中国古代杭州城面貌如下: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无数,尚未计焉……后与此大道并行,有一宽渠,邻市渠岸有石建大厦,乃印度等国商人挈其行李、商货顿止之所,利其近市也。由此可见( )
A.唐朝中外交流频繁 B.宋朝商业繁荣
C.元朝疆域辽阔 D.元朝海外贸易发达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马可·波罗行纪》”、“乃印度等国商人挈其行李、商货顿止之所,利其近市也”,结合所学知识,《马可·波罗行纪》叙述了13世纪后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居留元朝统治下的中国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题干材料体现出元朝海外贸易发达,海外商人众多,D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记述的是元朝,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马可·波罗行纪》记述的是元朝,与宋朝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元朝疆域辽阔,排除C项。故选D项。
5.台湾在古代曾被称为“夷洲”“琉球”“东番”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选项中符合台湾史实的有( )
①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
②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③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④《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均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均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6.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因其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底层人物形态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是( )
A.百姓学识逐渐提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答案】C
【详解】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和戏剧备受人们的欢迎,C项正确;百姓学识逐渐提高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是此时期文学产生的政治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小说和戏剧反映的题材不一定是高雅的,排除D项。故选C项。
7.对如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加剧
C.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D.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邓世昌壮烈殉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都是中国人民抗争列强侵略的表现,C项正确;“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够全面,没有提到表格中关于中国人民抗争的内容,排除A项;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项;《马关条约》没有涉及中国关税主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8.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可以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意义是( )
A.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掀起的近代化探索活动,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也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B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9.“学生罢课半日,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答案】C
【详解】根据“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可知,材料说明了学生斗争仅仅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材料中强调了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对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出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C项正确;材料反映青年学生是先锋队,工人阶级是主力,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B项;曹、章、陆只是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罢免他们并不能说明北洋军阀政府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0.下面示意图标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根据材料“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材料反映了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D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武装起义”不属于合作,排除B项;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1.如表是抗战时期的一些家书,这些家书共同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 )
复旦大学学生韩雅兰 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
中共党员王孝慈 “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
越南华侨符克 在抗敌时期,除捐助战费外,生活要力求简单。国家亡了我们就做人家的奴隶了
A.中国军队英勇战斗 B.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C.海外华侨积极参战 D.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题干中的家书分别来自大学生、共产党员、华侨,这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B项正确;题干家书与军队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的家书不仅来自华侨,还有大学生、共产党员,排除C项;题干中的家书说明抗战胜利离不开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不是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
12.“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分析下列图说卡片,其主题应是( )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地道战》(绘画)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红军不怕远征难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详解】根据“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地道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共产党、国民党百姓等共同抗日,全民族团结抗战,C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红军不怕远征难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与“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不符,排除B项;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3.“弥天大勇”。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曾经如此赞叹,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B.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C.争取国内和平 D.建立新中国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讨论和平建国方案,C项正确;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蒋介石却在策划内战,他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不是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排除B项;建立新中国是1949年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4.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商办企业统计表。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②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的推动 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
年份 新建商办企业 新投资总额
数量(家) 年平均增长数(家) 新投资(万元) 平均增长(万元)
1901—1911年 326 30 8620 783.7
1912—1919年 470 60 9500 1187.5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图表信息可知,在1901—1919年,无论是新建商办企业和新投资总额都有发展,尤其是新建商办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海外华侨竞相投资,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成立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15.如图是1955年发行的一枚邮票,该邮票纪念的事件( )
A.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1955年”“石油工业”等信息和所学可知,1953年,新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排除A项;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6.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说明我国(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开始改变落后面貌
C.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D.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可知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开始改变落后面貌”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居民收入变化,材料未涉及“军事实力的增强”,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符,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
17.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封建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D.商品经济都非常的发达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可知,中国汉朝的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性,这与中世纪西欧庄园颇为类似,A项正确;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封建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
18.818年,日本天皇下诏:“朝会之礼、常服之制、拜跪之等,不分男女,一准唐仪。”这一现象说明日本重视( )
A.吸收中国文化 B.强化平等观念 C.改革民俗风化 D.建立幕府统治
【答案】A
【详解】据材料“朝会之礼、常服之制、拜跪之等,不分男女,一准唐仪。”并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以唐制为蓝本进行改革,而材料朝会礼仪、服饰等均按唐制,这说明日本重视吸收中国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平等观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朝会”,而非民俗,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建立幕府统治,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15世纪末开始,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就有来自各个文明古国的800万件文物。博物馆的建立( )
A.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B.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C.推动了启蒙运动不断深入 D.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15世纪末开始,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走上殖民掠夺和扩张的道路,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0.“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工业革命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所学知识,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议会和王权的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妥协的结果,不仅避免了流血冲突,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A项正确;法国大革命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是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工业革命是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的系列生产与科技革命,属于经济领域的革命,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漫画小天地,展示历史大舞台。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21.在某学校的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的讨论,正确的答案应是( )
A.重新确立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统治体系 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22.漫画2将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以下各项,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的是( )
A.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消费力不足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23.下列选项与这场经济危机有关的是( )
①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②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经济得到了恢复,渡过了经济危机
③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经济危机,着手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④意大利和日本也在此期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21.C 22.C 23.D
【详解】21.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协约国列强,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重新瓜分世界,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正确;确立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秩序的是凡尔赛体系,而不是整个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A排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确立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它不可能堆护世界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BD排除。故选C。
22.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而当时的劳动人民又相对贫困,消费力不足,所以就形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ABD 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而一战对经济的破坏与这场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没有关系,C符合题意。
2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①正确;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经济得到了恢复,渡过了经济危机,②正确;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经济危机,着手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③正确;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④排除。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共 24 分)
24.(14分)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中77次提到了改革,透示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在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的改革可以为现今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道指办法、法则),便国不法(法指效仿)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三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材料一的“卫鞅”指的是谁?材料一中卫鞅表达了什么主张?(4分)
(2)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4分)
(3)材料三中为战胜“恐惧”,罗斯福总统采取了怎样的对策?特点是什么?(4分)
(4)从上述改革的成功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答案】(1)“卫鞅”:商鞅。(2分)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分)
(2)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理由: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2分)
(3)对策:罗斯福新政。(2分)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4)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改革要有创新精神,灵活应变;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2分)
【详解】(1)“卫鞅”:依据材料一的“治世不一道(道指办法、法则),便国不法(法指效仿)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商鞅。
主张: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道指办法、法则),便国不法(法指效仿)古。”可知,材料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必效法古代,表达了商鞅实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主张。
(2)政策:依据材料二的“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理由:根据材料二“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知是因为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3)对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恐惧”指的是经济大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特点: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上述改革的成功中,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都顺应了历史潮流,取得了成功。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改革要有创新精神,灵活应变;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
25.(10分)【示意图中的历史】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构建示意图是理清历史联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方法之一。请以“我眼中的战后世界”为线索,从示意图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
【答案】示例:
观点:二战后的世界依然动荡,但中国实现了和平发展。(2分)
论述:1945年,二战结束,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世界陷入了一种美苏争霸,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但是,在这种依然动荡的世界中,中国实现了和平发展。1949年,经历了解放战争的改天换地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对内土地改革,对外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此后,无论国家局势如何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好,欧洲联合、美国独霸也罢,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终于在2010年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的成就,实现了和平发展,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地走去。(8分)
【详解】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解读示意图,提炼观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分析示意图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世界并不太平,但是新中国从1949年到2010年,实现了和平发展与崛起。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战后的世界依然动荡,但中国实现了和平发展”。论述时,首先根据所学和示意图交待世界背景——1945年,二战结束,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世界陷入了一种美苏争霸,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接着点出中国的发展,呼应观点——但是,在这种依然动荡的世界中,中国实现了和平发展。然后,可以结合所学,通过开国大典、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历史,逐步论述新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1949年,经历了解放战争的改天换地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对内土地改革,对外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后,结合“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等史实,进行总结性概括——此后,无论国家局势如何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好,欧洲联合、美国独霸也罢,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终于在2010年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的成就,实现了和平发展,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地走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