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20:08:06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侯课准备
1.金、南宋政权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
2.辽灭西夏、北宋的时间
3.岳飞抗金
4.绍兴和议
跟汉朝比,宋朝无内乱;跟唐朝比,宋朝更繁华舒适;跟明清比,宋朝更开放平和……总之,宋代就是一个不太强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
——吴晓波《宋朝游历指南》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重点内容
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本课
重点
《耕获图》
耕田
灌溉
插秧
收割
堆秸
打场
入仓
农业发达
一、农业的发展
原因
“……中原涂炭,衣冠人物,萃于东南”
——朱熹 《晦庵文集》
唐宋时期,南方的轮作复种制有了蓬勃的发展,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面积日趋扩大。……江南水田的“绿色革命” ,使我国的传统农业达于成熟。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兴修水利,推广灌溉的最盛时代……凡有可以利用的江河湖泊,凡有可以开凿沟通的陂塘渠道,必尽量加以修治,力求使全国河网化,以尽量扩大土地灌溉面积,提高农产品数量。
又今江浙间,有稻粒稍细,耐水旱,而成实早,作饭差硬,土人谓之占城稻。
——整理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纪昀《钦定四库全书》
原因: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③政府兴修水利、引进优良品种,重视生产;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一、农业的发展
表现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天下足”。
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食货志上》
粮食作物
一、农业的发展
表现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
北宋:广东和福建一带
南宋:江淮、川蜀一带
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手工业的兴盛
表现
纺织业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纺织业是宋代最富盛名的手工业行业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
蜀锦
北宋王居正
《纺车图》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二、手工业的兴盛
表现
宋代是我国陶瓷业繁荣昌盛的朝代,瓷窑遍布全国……当时超过10000座。宋代有汝、全国有瓷窑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宋代在制瓷工艺方面有许多革新和创造,如复烧工艺的发明、“火照”的应用、煤燃料的出现等,但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境界。宋代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追求釉的质地之美。
——颜惠崇《宋代陶瓷业兴盛的原因》
制瓷业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①制瓷业大规模发展;
②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③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哥窑




五大名窑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二、手工业的兴盛
表现
造船业
开封
广州
泉州
明州
宋代经济分布图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北宋水浮法指南针
开封宋代海船复原图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产品大量剩余成为可能,这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宋代商业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国内市场的扩展
两宋时期,全国逐渐形成了一批人口在10万户以上的商业大城市。而北宋10万户以上的大城市约有40多个,到宋徽宗崇宁年间则上升到50多个。像开封、杭州、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商业大都市。这些城市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
——郭学信、张素英《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①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赵太丞家
医馆
民宅
②打破坊市界限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③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国内市场的扩展
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南宋临安)“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行诸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宋·吴自牧《梦梁录》
《货郎图》局部
④开封城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⑤商业活动种类繁多、活动频繁
⑥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海外市场的拓展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南宋沉船一号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交易媒介发展
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金银作为货币的流通量不大。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多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樊树志《国史概要》、李攸《宋朝事实》
当时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金属货币短缺且难以携带
“(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马端临《文献通考》
交子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品经济繁荣,方便携带,成本低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程


南北朝之前
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隋唐时期
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认识
宣和元年(1119年)上供钱物共计一千五百零三(贯匹两),其中北方诸路只占六分之一,南方占六分之五,仅两浙一路就占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九,若加上江东、江西、淮南东、淮南西、福建这五路,共达一千一百四十六万多,占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六。由此可以看出,至北宋末年,中央财政收入无论是漕粮还是钱物,都已依靠南方,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
北宋末年,南方经济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口分布、财政收入来源等指标是经济格局划分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两则资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知识拓展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B
本课思维导图
当堂测评
《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
宋代商业贸易非常繁荣。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宋代商业贸易发展突破时间限制的是( )
A.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草市 B.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
C.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D.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A
D
D
当堂测评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
A.制瓷技术先进 B.边界贸易兴旺 C.经济重心南移 D.海外贸易发达
2020 年4月,苏州相城区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地区。我国的货币形态曾有金属货币、纸币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 )
A.交子 B.会子 C.瓦子 D.银票
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