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20:16:3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建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重点内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建立与统一

课程标准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本课
重点
一、蒙古族
兴起
生长鞍于马间,人自习战,自春徂(cú)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蒙鞑备录》
蒙古士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上的民族”。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背景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佚名《蒙古秘史》
葛酋雍宛转闻之,惊曰:必是鞑人,为我国患。乃下令极于穷荒,出兵剿之,每三岁遣兵向北剿杀,谓之灭丁。
——赵珙《蒙鞑备录》
各部族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和牲畜,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12世纪蒙古草原上面临什么局面?
金国对蒙古各部残酷的民族压迫。
女真武士
人民渴望统一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背景
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哈伯斯杂志》
铁木真
1162年,出生在斡难河畔;
1170年,9岁,父亲因部族纷争离世;
1179年,18岁,妻子被掳走;
1189年,28岁,与其它部落争斗,失败;
1203年,31岁,与其它部落争斗,失败;
1170年,也速该为九岁的铁木真定亲,返回路上被人毒害
逆境中成长意志坚强,机敏果敢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概况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措施 积极意义
千户制度 打破了各部原有的血缘联系,增强了蒙古社会的组织性;利于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长
组建护卫军 巩固了成吉思汗的统治,加强了蒙古政权的军事基础
建立司法机构 利于加强统治,利于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创制蒙古文字 保证政令的实施,维护统治;促进各地区的交流和文化发展
巩固自身统治,稳定了蒙古政权,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蒙古灭西夏与金
概况
1227年,夏末帝出城投降,西夏灭亡,历时22年的蒙灭西夏之战宣告结束。
1234年,金朝政权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终告灭亡,金末帝完颜承麟亦在乱军中被杀死,金国灭亡。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100余年的对峙。
蒙古与南宋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了
1227年8月25日在西夏将灭之际,一代天骄元太祖成吉思汗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临终时留下灭西夏之计,联宋灭金的策略和秘不发丧的遗嘱。
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
——刘乐土《成吉思汗》
知识拓展:三次西征
·
·
·
1219-1225年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进攻花剌子模
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
1235-1242年
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
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
1252-1260年
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
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地,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
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
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一说44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贝加尔湖(一说达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四、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建立
忽必烈(1215—1294)
铁木真之孙,政治家、军事家。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
1271年改国号为元,
1272年迁都大都。
"大元"的国号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猛地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距此处仅有十里路。但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清炖羊肉当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来让主帅吃,怎么办呢?
这时只见主帅大步向火灶走来,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灶旁的大帅。
忽必烈抓起肉片就送进口中,接连几碗之后,他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这回厨师精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脑”嫩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麻酱、腐乳、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将帅们吃后称赞不绝,忽必烈更是喜笑颜开。厨师忙上前说道:“此莱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片,一边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以为如何?”
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但直到光绪年间,涮羊肉才逐渐走向民间。
史学纵横:涮羊肉的来历
四、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统治措施
阅读教材,找到忽必烈继位后的措施,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治国安民
广开言路,
整顿吏治,
注重农桑
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认可支持,有利于民族交融;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开展抗元斗争。
1279年,元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四、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统一过程
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负宋末帝赵昺殉海像
文天祥画像
知识拓展: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出任赣州知州。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朝廷委任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到元军大营谈判。他遭到扣留,不受利诱,威武不屈,后来乘机逃出,历经磨难,继续组织南宋余部进行顽强抵抗。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被押解到大都,关押了近四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他被押到刑场后,面南而拜,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舍家为国、威武不屈、誓死如归、忠贞节操的精神。
四、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意义
首先,结束了我国历史唐末以来370多年的分裂割据、政权分立的政治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及边疆地区开发。其次,加强了中外交流和中西交通发展。最后,元朝统一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了元朝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趋势,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文天祥率军抗元,对于保护南宋范围内较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积极意义。文天祥舍己为国、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表现出崇高的气节。肯定元朝统一与赞扬文天祥抗元的角度不同,并不矛盾。
960
契丹建国
统一蒙古
916
1234
1206
北宋建立
1038
西夏建国
1115
金朝建立
1125
金攻灭辽
1127
金灭北宋
1227
蒙古灭夏
1234
蒙古灭金
忽必烈即位
1271
元朝建立
1276
元灭南宋
1279
元朝完成统一
1368
元朝灭亡
本课小结
当堂测评
1.“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2.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中统五年,他选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将“中统五年”改为“至元元年”。至元八年,改国号为元。其中的“他”指的是( )
A.铁木真 B.窝阔台 C.阿保机 D.忽必烈
D
D
当堂测评
3.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两宋时,四川远离中原战火,局势一向较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为四川刻书中心。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区,大肆抢掠,成都、眉山的版刻业自此一蹶不振。由此可见( )
A.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 B.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雕版印书业的发展 D.两宋时四川地区活字印刷术比较发达
4.辽在其管辖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 国号大金; 忽必烈采纳汉人的建议, 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这反映了( )
A.各民族不断交流、交往和交融 B.辽、西夏、元学习宋朝治国
C.少数民族政权通常重文轻武 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