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20:2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特点,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2.了解戚继光抗倭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洋航行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
2、在位皇帝: 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3、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 和 ,“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  。
4、概况:1405—1433年,明成祖派   七次下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红海沿岸。
5、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6、意义:增进了中国与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  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患
(1)倭寇:中国古代称日本为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 和  ,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  和 ,被时人称为“倭寇”。有很多中国的   也加入倭寇的队伍中。
(2)倭患: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   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  ,海防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时称“倭患。”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   到东南沿海抗倭。
(2)戚继光组建“戚家军”。
(3)抗击倭寇:  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 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  、  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患,使   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归纳提升】
1.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你所乘坐的宝船可能会运载哪些货物?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货物:运出的丝绸、瓷器等;运入的珠宝、香料、药材等。
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物资;来自敌对力量(海盗等)的攻击。
2.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规模大(船只多,人数多),船队由200多艘船组成,参加航行的人数有2万多人。造船技术先进,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
时间长,次数多,1405~1433年共远航七次。
时间早,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航程远,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以上事实充分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基础巩固】
1.“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位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达伽马 C.麦哲伦 D.郑和
2.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观察和思考世界形势,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首倡“一带一路”,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下列哪一事件能够反映中国曾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交流( )
A.张骞通西域 B.昭君出塞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3.东南亚某一岛屿的一块墓碑上刻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酋长率众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首领斐迪南·麦哲伦。同样在东南亚,为了纪念郑和,出现了很多以“三宝”(郑和也称“三宝太监”)命名的寺庙、港口和城市。东南亚人民对麦哲伦和郑和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人航海的目的不同 B.两人航海的方向不同
C.两人航海的规模不同 D.两人航海的时间不同
4.“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近洋航海……之所以名垂育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郑和下西洋
A.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 B.推动明朝社会的发展
C.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D.推动明朝造船业发展
5.曾随郑和三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瀛崖胜览》记载:“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曾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也在其《星槎胜览》中写道:“上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两则材料主要强调了
A.郑和船队总是遇到风浪 B.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
C.明朝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D.郑和船队克服困难仍坚持远航
6.张平同学正通过互联网下载“张骞.玄奘.郑和”三人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学习,下列选项符合该专题题目的是
A.顽强抗战的民族英雄 B.开疆拓土的封建帝王
C.突出贡献的交流使者 D.辅佐帝王的有功之臣
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抗击的外来侵略者是
A.沙俄侵略者 B.英国侵略者 C.荷兰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8.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法适应南方复杂的丘陵、水网地形,还能根据不同作战情况进行变阵,全队密切配合,可攻可守,浑如一体。用此阵法打败倭寇的明朝名将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李自成 D.施琅
9.明朝的“戚家军”和南宋的“岳家军”最相似之处是
A.抗击金军 B.抗击倭寇 C.抵抗蒙古 D.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10.1999年12月 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澳门曾经被哪一个殖民国家占据 ( )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法兰西
11.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而胜之。回顾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2月在中国武汉疫情肆掠之际,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的2万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3月25日当日本疫情严重时,中国无锡市新吴区采购5万只口罩寄往日本丰川市疫所,其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中日友好关系正在加深中,感谢中国的厚意。”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体现了疫情之下中日之间的守望相助。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表现?(两件即可)
材料二:“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政府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材料四中“奉使西洋”的人是谁?他“奉使西洋”有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四:明代绘图《抗倭图卷》
(4)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明代率领军队在台州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战果的将领是谁?他领导的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
【培优提升】
1.美国《百科全书》这样写道:“15世纪初期的中国将领,几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绕过非洲抵达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领海军对印度洋做过七次远征。”文中的“中国将领”是( )
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2.下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宋辽澶渊之盟
C.郑和下西洋
D.雅克萨之战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发展海外贸易
C.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进行殖民扩张
4.细心研读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据其内在含义。阅读材料,从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
D.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有反抗外来侵略,也有友好往来
5.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有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四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根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2.D
3.A
4.C
5.B
6.C
7.D
8.B
9.D
10.B
11.(1)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2)支持(或鼓励、赞同);市舶司。
(3)郑和。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戚继光;一场反侵略战争。
【培优提升】
1.C
2.C
3.A
4.D
5.(1)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丝绸之路的开通。
(2)中外文化交融。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或玄奘西行求取佛经)。
(3)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4)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