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22: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决定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3.阅读下面“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4.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5.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7.以下口号或标语中,生动刻画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  )
A.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8.“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使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B.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使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0.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面的票据见证了(  )
A.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法制建设
12.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13.以下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B.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C.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D.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14.“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上述材料中认为我们要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
A.健全民主与法制
B.努力解放思想
C.加快经济建设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15.以下科技成就中,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
A.第一颗氢弹的爆炸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籼型杂交水稻
1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17.2018年8月初,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铁人”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袁隆平
18.为克服困难局面,从1961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20.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中共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应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可以表现政治内涵。据你推测,下面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
A.国家初建,经济凋敝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大跃进”,信心膨胀
D.“文化大革命”,长期动乱
22.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2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最典型的案例是(  )
A.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工厂停工“闹革命”
D.“四人帮”被粉碎
24.“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上述材料中认为我们要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
A.健全民主与法制
B.努力解放思想
C.加快经济建设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 发动“大跃进”,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 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1)根据节选图书目录判断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良好愿望?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材料二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十亿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以及人身伤害,更大的伤害是心灵层面的,只有那些经历过这次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义。
(3)材料二图片中三位英雄模范分别是谁?他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的人物是谁?
(5)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材料二 
材料三 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严重失误对应起来。
(2)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教训?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1-5AACDD 6-10DAABD 11-15CBCAC 16-20BACDC 21-24CDAA
25、:(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图(a):王进喜——“铁人”,图(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图(c):雷锋——解放军好战士。艰苦奋斗,坚定信念,以国家利益为重。(言之有理即可)
(4)“文化大革命”。刘少奇。
(5)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健全民主与法制等。(言之有理即可)
26.(1)图A是“文化大革命”;图B是“大跃进”;图C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主要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3)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之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