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22: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歌词出现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是(  )
A.“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学习雷锋好榜样
D.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4日在北京开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文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1956年,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中国制定了第一个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拟定的57项任务中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课题,其中最重要的有发展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技术、核技术、喷气技术等六大紧急措施。材料反映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863计划”的实施
4.“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下列选项中的人物符合这些关键信息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5.1945年王氏夫妇创办面包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妇将(  )
A.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面包厂最终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但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6.1956 年 6 月下旬,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即将破土动工的喜讯。毛泽东听了非常高兴,欣然提笔,在一张8开的宣纸上,写下了11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这里所说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哪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发出“五一六”通知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0.造成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
C.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 D.全国人民没有建设热情
1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社会主义传入中国。20世纪中期,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12.下面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汽车制造厂
C.沈阳机床厂 D.大庆油田
1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最小的是(  )
A.周跃进 B.孙建国 C.钱红卫 D.刘援朝
14.《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在客观上符合上述思想的有(  )
①“一五”计划经济建设 ②三大改造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没收官僚资本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①③②⑤⑥ B.⑤①③②⑥ C.②①③⑥⑤ D.⑤①②③⑥
16.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向雷锋同志学习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17.下列事实违背中共八大精神的有(  )
①1958年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八字方针的提出 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8.习近平在《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中写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造福一方”是指焦裕禄((  )
A. 创办企业,践行“实业救国”思想
B. 翻译《天演论》,呼吁救亡图存
C. 赴大庆参加石油会战
D. 种植泡桐力锁兰考沙丘
19.1957-1961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5%.到1960年粮棉产量跌落到1951年前的水平,试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危害了经济建设②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③苏联政府背信弃义行为的影响④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从1958—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重大失误,但仍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说话,反映了我国当时什么状况?针对这个状况,国家制定了什么计划?
(2)材料二中是当时计划中取得两个成就,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哪些成就?(最少2个)
(3)这个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3)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规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材料二:它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在这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里,个人崇拜盛行,反革命猖狂;人性被扭曲,肉体遭到损伤,民主与法制被公然地践踏,社会动荡……这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文献?它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文献?它颁布于哪年?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
(3)材料三中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是指什么时期?列举一例说明这一时期“民主和法制被公然践踏”?
(4)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
答案
1-5.CCCAD 6-10.BCBCB 11-15:ADCAB 16-20AADBA
21.(1)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第一个五年计划。
(2)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沈阳机床厂建成;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3)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2.
(1)重工业;1953年﹣1957年底,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高指标,急躁冒进;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3)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23、(1)《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文革”时期。刘少奇冤案。
(4)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