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塞腰鼓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 安塞腰鼓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20:27: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安塞腰鼓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塞(sài) 飞溅(jiàn) 闭塞(sè) 晦暗(huì)
B.烧灼(shuò) 磅礴(páng) 亢奋(kàng) 冗杂(rǒng)
C.戛然(jiá) 恬静(tiá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D.思绪(xù) 沉稳(wěn) 淋漓(lín) 羁绊(j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蹦跳 闪射 瞳仁 诲暗
B.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
C.严俊 搏击 震撼 磅礴
D.辐射 渺远 璇转 凝聚
3.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讲究称呼的使用,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尊称,两种称呼不能混为一谈。
B.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每道工序一丝不苟,《大国工匠》中大师们的追求令人感动。
C.经过艰难攀爬,我们终于登峰造极,站在高山之巅,尽享美丽风景,一览众山小。
D.大型实景表演《草原之梦》融合声光电等技术,场面极其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不断变化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6.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②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③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④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A.排比 比喻 拟人 反复
B.排比 拟人 比喻 反复
C.排比 比喻 拟人 重复
D.排比 拟人 比喻 重复
7.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这个“她”指的是“世界”。
B.“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句中的“它”指的后生们有力搏击的动作,“你”指的是腰鼓。
C.“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这是句之间的排比。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这句话中的“遗落了一切冗杂”,是指观众完全为腰鼓所陶醉,已忘却了世间种种的杂事,全身心沉浸在腰鼓所创造的境界中。
8.下列对课文《安塞腰鼓》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句,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9.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民族乐器,浩瀚如烟海,灿烂如繁星,数不胜数。
②筝是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筝弦、岳山、雁柱、出音孔等构成的。
③你是不是对古筝有了更深的了解呢?赶紧也来探索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吧!
④古筝音乐韵味无穷,时而浑厚深沉,时而优雅抒情,时而慷慨急促。
⑤古筝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A.①⑤②④③ B.①⑤④③②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②④③
二、语言表达
10.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句:   
1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每组中哪一句更好些,为什么?
①A.急促的雨点像骤雨一样;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②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
三、综合性学习
12.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一组对偶句做标语。
(2)语文老师让你去邀请教历史的王老师来参加明天的班会活动,你打算怎样向王老师说?
(3)老师给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是搜索家乡的“吆喝”文化,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把你们的思路按顺序写出来。
(4)假如由你来向教历史的王老师提两个关于“吆喝”的问题,你打算提什么问题?
四、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现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第1—5段主要写   。
(2)第1段中“叹为观止”原意是   ,这里指   。
(3)第4段“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中的“不存任何隐秘”怎样理解?
(4)读第6—8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是写静吗?为什么?
阅读《锣鼓声处是故乡》,完成后面小题
锣鼓声处是故乡
陈志光
①几次回乡,当目光还没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乡的轮廓之时,总是在很远处先听到阵阵熟悉的锣鼓声,仿佛在欢迎游子的归来。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
②家乡的锣鼓原始质朴而又热情奔放,虽然没有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也没有山东大鼓的曲调高昂,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傅的千锤百炼,也很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锣鼓声回响在瓦屋错落的村巷里,飘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苍翠的树林间,也常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
③在家乡,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锣鼓队,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锣鼓手和三位唢呐手组成;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即大锣、小锣、大鼓和镲钯。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
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清越嘹亮的唢呐声,把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潮跌宕,难以自制。尤其在喜结连理、金榜题名等大喜之日,还伴有梆子、二胡朝演奏和戏曲演唱,锣鼓艺术和戏曲艺术无缝对接,浑然一体,使得春庆气氛更加热烈,文化的韵味更加浓厚。
④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龙灯游到哪,锣鼓响到哪,节奏欢快,铿锵有力,使中国龙更加威风凛凛,气势非凡。特别是在舞龙比赛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舞士气的进军号角。只要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者全身的细胞能量就会被激活,他们踏着鼓点,奋勇争先,激情的锣鼓击打得他们斗志昂物、汗水四溅。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随着锣鼓声像雨点般愈加密集,舞龙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节目表演和观众情绪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锣鼓钙声、鞭炮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场面雷动,热闹无比。
⑤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声,我要么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
14.文中拿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作对比,作用是什么?
15.家乡的锣鼓的用武之地主要有哪些?
16.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1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段提及“锣鼓声处,定是故乡”,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了家乡的锣鼓。
B.“也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一句中“漂泊异乡的游子”也包括作者自己。
C.家乡的锣鼓队规模只有七人,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失望。
D.“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元宵节的龙灯会,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全部正确;B“灼”应读 zhuó,故错误;C全部正确;D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在答题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答案】B
【解析】【分析】A诲暗的诲应写作“晦”,二者的区别在左边的偏旁,“讠”说明跟语言有关,如教诲,诲人不倦,“日”说明跟“日”有关,“晦”的本义是天气阴暗。阴天。特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月亮即将完全隐去,是夜朦胧,难以见物)),形似的还有“悔”“梅”等;B正确;C“严俊”的“俊”应写作“峻”;D“璇转”应写作“旋转”。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形近字一般都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即意义不同,只要我们明白字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根据含义去确定正确写法。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符合语境。B项,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符合语境。C项,登峰造极,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用于攀登高山顶峰,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D项,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想”字后的文字不属于具体的心理活动描写而只表示所想的内容时,“想”后一般只用冒号不用引号。A项应去掉引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
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C项语序不当,应将“纠正”与“指出”调换位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找出病因。
6.【答案】A
【解析】【分析】1)“震撼”“烧灼”“威逼”分别在三个相同的句式中,说明是排比;2)把多水的江南比喻为易碎的玻璃;3)“呆呆的”一词把腰鼓拟人化;4)“好一个”重复出现,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7.【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这个句子中的“它”指的是后生们的腰鼓表演,“你”指的是读者,意在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判断。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
8.【答案】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有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的是引用的手法,写出了人们的联想和感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回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具体分析细节的有关手法、作用等。
9.【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的能力。①句总领,点明中国的民族乐器浩如烟海,后面四句是举古筝为例印证,排除C、D两项。⑤句点出主要介绍内容“古筝”,②句写古筝的结构,④句写古筝的音韵,③句发出号召期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10.【答案】示例:这腰鼓,使迷茫的前路立即变得清晰了,使灰暗的天空立即变得清澈了,使落寞的心情立即变得兴奋了。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例句内容和表达特点,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锣鼓无穷的魅力。其中“冰冷和燥热,恬静和飞溅,困倦和亢奋”是反义词。要按照:这锣鼓,使什么变得怎样了的句式仿写,要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故答案为:示例:这腰鼓,使迷茫的前路立即变得清晰了,使灰暗的天空立即变得清澈了,使落寞的心情立即变得兴奋了。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11.【答案】①B;这样写强调了鼓点“像骤雨一样”,更生动、更形象的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②A;“立即”强调了速度快,突出了腰鼓热烈、奔放、力量的影响之大。
【解析】【分析】品析文章的语言,首先要弄清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句子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结合语境来分析,我们可以先从修辞手法入手,再说这种修辞的内容,表达什么感情。最后写出其作用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①B;这样写强调了鼓点“像骤雨一样”,更生动、更形象的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②A;“立即”强调了速度快,突出了腰鼓热烈、奔放、力量的影响之大。
【点评】本文语言特色:①使用一连串短句,使得语句铿锵;②巧用修辞,善用排比、反复等语句,使得节奏鲜明,感情强烈;③反复咏叹句式的运用,如“好一个安塞腰鼓”等,使得语言形成回环美和节奏美。
12.【答案】(1)走近民间吆喝,感受传统文化。
(2)王老师,您好!语文老师让我来邀请您参加咱们班的班会,时间是明天下午第三节课,地点是第一多媒体教室,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希望您抽空前往。
(3)①了解“吆喝”的基本内容;②小组成员分头走街串巷实地研究当地的吆喝;③上网搜集关于吆喝的影像资料或文献资料;④到图书馆查阅关于当地“吆喝”风俗的记载;⑤由组长将各位组员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报告。
(4)①为什么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淘汰了“吆喝”这种传统的宣传手段?②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为什么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用“吆喝”这种方法来宣传自己的产品?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要能吸引人;②要易于传播;③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④语言要精炼,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走近民间吆喝,感受传统文化。
(2) 本题要求写邀请语,答题要点: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和问候语;要介绍自己的身份;要说清楚邀请的目的;要把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说清楚;要表达诚恳的态度,语言要得体。如:王老师,您好!语文老师让我来邀请您参加咱们班的班会,时间是明天下午第三节课,地点是第一多媒体教室,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希望您抽空前往。
(3) 完成这样的活动,首先得明确都需要哪些资料,然后要从网络、书籍或到当地去搜集这些资料,接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最后要把研究的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按照这样的思路答题即可。
(4)只要能围绕本题活动主题提出问题,语言简洁即可。
故答案为:⑴ 走近民间吆喝,感受传统文化。
⑵ 王老师,您好!语文老师让我来邀请您参加咱们班的班会,时间是明天下午第三节课,地点是第一多媒体教室,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希望您抽空前往。
⑶ ①了解“吆喝”的基本内容;②小组成员分头走街串巷实地研究当地的吆喝;③上网搜集关于吆喝的影像资料或文献资料;④到图书馆查阅关于当地“吆喝”风俗的记载;⑤由组长将各位组员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报告。
⑷ ①为什么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淘汰了“吆喝”这种传统的宣传手段?②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为什么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用“吆喝”这种方法来宣传自己的产品?
【点评】⑴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⑷本题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题答案都是多元的,但注意要选择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要围绕活动主题,语言要简洁。
13.【答案】(1)绮丽的舞姿
(2)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舞姿给人强烈的美的享受
(3)尽情宣泄内心的情感。
(4)出奇地、对她十分陌生、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5)不是,以动衬静,写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
【解析】【分析】(1)由句子“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可知1——5段主要写的是“舞姿”。
(2)叹为观止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àn wéi guān zhǐ,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结合形容对象分析句意。
(3)“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认真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本义。
(4)读第6—8段,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词语即可。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可理解为以“鸡啼”反衬寂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故答案为:(1)绮丽的舞姿
(2)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舞姿给人强烈的美的享受
(3)尽情宣泄内心的情感。
(4)出奇地、对她十分陌生、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5)不是,以动衬静,写出了世界的寂静和高原的旷远。
【点评】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答案】14.突出家乡锣鼓的特色:别具一格,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相融的风景。
15.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表演。
16.排比。用排比一一列出家乡锣鼓丰富多样的韵律,突出表现了家乡锣鼓格调清新、韵律变化多样的特点。
17.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浓浓的热爱。
18.C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对比表现手法的理解与掌握。作用:运用对比,将什么和什么巧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什么的情况,从而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
(3)本题考查从排比修辞角度和词语角度对语句的品析。排比修辞角度答题格式:用了排比的修辞+有力写出了什么事物(人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情感;从词语角度:什么词语+写出什么特点或内容+表达什么情感。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情感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4.第2段用安塞腰鼓山东大鼓与家乡锣鼓相比,突出家乡锣鼓的原始质朴又热情奔放,与家乡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连,与山水和谐相融的特点。
故答案为: 突出家乡锣鼓的特色:别具一格,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相融的风景
15.第3段写家乡锣鼓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 ,第4段写家乡锣鼓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大显身手。
故答案为: 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表演。
16.划线句四个“时而”,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构成排比句,写出家乡锣鼓丰富多样的韵律。
故答案为: 排比。用排比一一列出家乡锣鼓丰富多样的韵律,突出表现了家乡锣鼓格调清新、韵律变化多样的特点。
17.字里行间透出对家乡锣鼓的喜爱赞美以及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故答案为: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浓浓的热爱。
18.A正确;B由第1段的“几次回乡”说明作者也在异乡,“游子”当然就包括作者自己,故正确;C第3段写锣鼓队员只有七人,器材只有四样,但 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 ,表达出作者对家乡锣鼓的赞美,而不是失望,故错误;D第4段的第1句话前半句是对第3段的总结,后半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启下,所以第1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