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 灯笼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20:27: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灯笼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幽悄(qiào) 静穆(mù) 犬吠(fèi) 斡旋(wò)
B.皎洁(jiǎo) 施粥(zhōu) 思慕(mù) 骠骑(piāo)
C.争讼(sòng) 领域(yù) 鹦鹉(yīng) 可悯(mǐn)
D.点缀(zhuì) 磷火(lín) 谈吐(tù) 褪色(t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羡慕 潦原 灯笼 夜深星阑
B.庭院 预备 孤行 珠玉金银
C.圆宵 仿佛 焰火 红灯高照
D.恐吓 繁星 领域 雪夜弛马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
B.焦裕禄以改变兰考县贫困的面貌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D.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效果。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足球事业。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B.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C.你听,正是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D.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C.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D.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7.下列含有“灯”的对联中与元宵节无关的一项是(  )
A.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B.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C.有能有热,小小晶球点燃万家灯火
利国利民,支支虹管放出满室光明
D.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B.贺敬之《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之情。
C.鲁迅的散文《社戏》,所描绘的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故乡图景。
D.《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箫,原名熙成,散文家、教育家。
9.下列对《 灯笼 》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二、语言表达
10.请依据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充一个恰当的句子。
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它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人心中的火苗,为回家照明,为乡愁照明……心灵,在除夕夜得以回归;祝福,在除夕夜得以实现;   ,   ;和谐,在除夕夜得以绽放!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耱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11.试分析文中加粗字“沸”“挤”的表达效果。
12.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灯笼》一文后,班级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写出“春节”或“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各一项。
(2)在中国人眼中,大红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也有些灯笼不是大红色,却蕴含更丰富的民族文化意蕴。下面这只灯笼上的“梅”字是   (书法字体),
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   (位置),理由是   。
(3)活动中,同学们拍摄了一组“灯笼、木梳、茶壶、折扇”等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参考示例,给这些老玩意儿配上一句优美的话。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四、现代文阅读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第一段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②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3)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对于作者在本文中表现出的家国情怀,你是如何评价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社火迎春
乔忠延
①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
②闹社火,就是临汾不变的风俗。如果说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大团圆,那闹社火就是全村人欢聚的大团圆。大年初一,放过亮响响的鞭炮,吃过香喷喷的煮饺,穿新戴洁的后生,穿红挂绿的姑娘,还有天真可爱的孩童,都欢聚到村中的广场上。银须老爷爷、白发老奶奶脚步虽然不如年轻人灵动,却也赶来了,或拱手揖礼,或脱帽鞠躬,团拜一过,社火即闹腾开来。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
③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是在跑鼓车。两架鼓车,两拨后生,在跑道的左右分别就位。每架车上竖一面大鼓,一个壮汉手持鼓槌牢牢站定。车前一个彪形大汉早已双手掌住车辕,辕把前十个小伙子甩掉棉袄,拉起襻绳,一律弓步待发。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架鼓车如离弦之箭,窜出好远。车上鼓手猛擂,车下后生猛跑,争先恐后,只为拔得头筹。跑得浑身冒汗仍在猛跑,跑得头冒热气仍在猛跑,这班人刚刚跑得吁吁气喘,已有人钻进拉车的行列飞速替换。鼓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
④突然静了下来,静得鸦雀无声,这一准是开始登天塔了!天塔是用板凳当场搭建的高台,左一条右一条,横一层竖一层,层层摞高,摞高,搭建者已站在高空飘摇了,板凳还在摞高。仔细看,不是人在飘摇,而是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看看,称作天塔毫不夸张吧?正愁搭建者如何下来,忽然如风摆杨柳,人已顺着塔边滑落在地。不待喝彩声响起,四只色彩亮丽的“雄狮”,早蹦跳出人群,沿着天塔四个角同时上攀。攀一层,勾腿侧身,面朝天空摇头晃脑,似乎在抒发凌云之志。再攀一层,背负蓝天,朝下观看,犹如展翅大鹏俯瞰人间。不觉然,四只“雄狮”已蹦跳上天塔的顶端。看看那高耸云天的架势,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表演者艺高人胆大,观赏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
⑤孩提岁月看过无数次跑鼓车、登天塔,只觉得过瘾、刺激,却丝毫不明白父老乡亲为何要玩这一把心跳?年事渐高,阅世渐多,逐渐悟出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
⑥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可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才更让人期盼。夜里的欢腾要让人看得见,就必须请出灯笼。灯笼是个妙物,既让人看得见,又不让人看得那么真切,迷迷蒙蒙,亦真亦幻。当然,只把灯笼提在手里,是映照不出这样如梦似幻的光景的。于是,长长的竹竿将灯笼挑到梢尖,高高擎起,温润的光色便映亮周围一片。细看,这灯笼妙不可言,不只是椭圆的、四方的,还有用竹子扎成的黄牛、玉兔、骏马……十二生肖云集,装点夜色,散发光亮,映照出醉人的景致。
⑦灯笼装饰着社火,社火催化着灯笼。先前是百家百户各自带灯,谁都可以高擎灯笼闹社火、看社火。后来,高擎灯笼有了讲究,谁家新娶了媳妇、新添了人丁、新盖了宅院、新考上大学,才有高擎灯笼的资格。看吧,高擎灯笼的人满脸喜气,观赏表演的人喜气满脸,红红火火,何等壮观!
⑧临汾的父老乡亲,把灯笼叫作“高照”。看到此处,你一定理解这称呼的由来了吧?高照,高高照亮了闹社火的场景,高高照亮了烟火人间。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你看那高擎至天塔上的九个灯笼,簇拥一团,散发着温润的红光。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绽开的春花。春花簇拥,春花斑斓,交织出一幅心花怒放的秀丽画卷。
⑨临汾春烂漫,春天欢笑着到来了。
15.根据文章第①段写的“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说说临汾人喜欢闹社火这个年俗的原因。
16.文章描写了临汾大地上闹社火的几个年俗场景,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显其特征,请依据文本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活动(事物) 侧面描写的句子 活动(事物)特征/作用
跑鼓车 ①    速度快,场面壮观
登天塔 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观赏登天塔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 ②   
③    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绽开的春花。 装点夜色,突出欢乐的氛围
17.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并自选角度做批注。
A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
B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
选项:   
批注:   
18.本文行文流畅、衔接自然,多处运用过渡句,任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19.本文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灯笼”,试分析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节选自《灯笼》吴伯箫)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A.有误,“幽悄”的“悄”应读作“qiǎo”。B.有误,“骠骑”的“骠”应读作“piào”。C.正确。D.有误,“谈吐”的“吐”应读作“t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答案】B
【解析】【分析】A.潦→燎。B无误。C.圆→元。D.弛→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3.【答案】D
【解析】【分析】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桃树。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病旬的辨析能力。A.前后矛盾,删去“超”或“左右”。
C.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去掉“但”。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病旬的辨析能力。要牢记并举常见的六种类型: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5.【答案】D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这个句子表达了两层意思:“挂红灯”的用意,“松柏枝叶的点缀”的用意。因此句中“有着行好的意思”后面的逗号应为分号。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分号用法的理解与掌握。分号是一种在层次上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在单重复句中,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以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
6.【答案】A
【解析】【分析】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评】此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辨析。A项虽然有比喻词“仿佛”,但只是强调给人的印象感觉,不是比喻句。
7.【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为灯店的对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对联,反复诵读,仔细分析对联中的内容,联系有关元宵节的文化常识即可作答。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社戏》是小说,并非“散文”。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9.【答案】D
【解析】【分析】A比如第10段引用的唱词,第11段引用的辛弃疾的词,使得文章优美雅致,故正确;B本文语言特点是 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故正确;C结尾 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正确;D表达的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结尾表明要做抗日的马前卒的心愿,“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分析文章标题: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可以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可以分析文章的背景: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0.【答案】亲情;在除夕夜得以加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和句意连贯。这类考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抓住前例句“祝福,在除夕夜得以实现”。句式结构为“……在除夕夜得以……”。内容要与前后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①亲情;②在除夕夜得以加深。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和句意连贯。答题时应注意,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答案】11.“如沸的繁星”,一个“沸”字,将静态的繁星动态化,化静为动,突出了繁星多、动的情状,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一个“挤”字,形象地写出了关于灯笼的记忆之多。
12.排比。用一组排比句,回忆了与灯笼有关的事和人,一件件、一幕幕,突出了回忆之多。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⑵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11.本题分析加粗字的表达效果,属于语言赏析题。解答此类题可从加粗字的词性或词义入手,结合语境进行赏析。本题“沸”和“挤”都是动词,“繁星”如“沸”,可见星星之多,突出了繁星“动”的情状;“挤”意思是“(许多人或物)紧紧靠拢在一起”,可以想到关于灯笼的记忆之多。答题格式:xx(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12.“想起……”的句式不断重复,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手法可以增强语势,有突出的表达力。
13.【答案】(1)【示例1】“春节”民俗活动:守岁、分发“压岁钱”、贴春联、贴年画等。(任答其一即可)
“春节”饮食文化:吃饺子。
【示例2】“中秋节”民俗活动:赏月。
“中秋节”饮食文化:吃月饼。
(2)行书;书房;梅兰竹菊素有君子之称,又有高洁之寓意,所以适宜挂在书房这一高雅之处
(3)(示例)灯笼——点亮节日,点亮吉祥,点亮幸福。木梳——你在发间轻轻掠过,一如妈妈温柔的手指。茶壶——茶香悠长,岁月静好。折扇——闲看流云,轻摇时光。
【解析】【分析】(1)根据节日特点及对应习俗恰当答题即可。(2)平时应注意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根据灯笼上“梅”的字体特点——潇洒飘逸,可知,显然它属于行书。陈述理由应注意表达得体、语句通顺。(3)此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时,不要求做到句式相同或相似,语言优美生动、意境相似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1】“春节”民俗活动:守岁、分发“压岁钱”、贴春联、贴年画等。(任答其一即可)“春节”饮食文化:吃饺子。【示例2】“中秋节”民俗活动:赏月。“中秋节”饮食文化:吃月饼。
⑵ 行书;书房;梅兰竹菊素有君子之称,又有高洁之寓意,所以适宜挂在书房这一高雅之处
⑶ (示例)灯笼——点亮节日,点亮吉祥,点亮幸福。木梳——你在发间轻轻掠过,一如妈妈温柔的手指。茶壶——茶香悠长,岁月静好。折扇——闲看流云,轻摇时光。
【点评】考查综合读写。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14.【答案】(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①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②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3)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解析】【分析】(1)“ 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 ”,“ 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 ”这些小孩子爱玩的事,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引出下文能照明的灯笼,用乡风乡俗做铺垫,更能吸引读者。
(2)联系上下文,上文“华贵”“ 垂珠联珑的朱门 ”指过去的辉煌富贵,“破落户” “早已褪色”指现在的败落,所以本句 ①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第二句抓重点词语“亮起了耳目”,写出了 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 ,结合后一句豪壮的语句, 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3)本题可以结合最后几段,有关灯笼的历史情节,还有家乡风俗人情,有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对腐朽家族的否定等来概括。
【点评】此题考查散文阅读。(1)此题考查开头的作用。一般开头的文段都有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等。
(2)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做这类题,要联系上下文,从表现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分析。
(3)此题考查个人评价感悟,结合题目要求,做到有理有据即可。
【答案】15.①闹社火是临汾人欢聚的大团圆;
②跑鼓车、登天塔等闹社火年俗,是在展示临汾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
③闹社火是在迎接春天。(任意答对两点即可)
16.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登天塔之高;“雄狮”蹦跳之高;表演者艺高人胆大;擎灯笼
17.A;运用动作描写,使用“打”“扭”“跑”“舞”“飞扬”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闹社火的欢快场面,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把“雄狮腾空蹦跳”比作“瑶池摘星”和“天马行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雄狮”气势豪放、不受拘束,犹如在瑶池采摘星星、天马在空中飞行一样,表达了作者对“雄狮”舞动的赞美、惊叹之情。
18.【示例1】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是在跑鼓车。
【示例2】孩提岁月看过无数次跑鼓车、登天塔,只觉得过瘾、刺激,却丝毫不明白父老乡亲为何要玩这一把心跳?
【示例3】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可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才更让人期盼。
【示例4】灯笼装饰着社火,社火催化着灯笼。
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表现出作者观赏民俗表演时内心的愉悦,对社火习俗以及淳朴民风的赞美与喜爱。
19.示例:《社火迎春》这篇文章描写了“擎灯笼”时热闹的景象,表达作者对于淳朴民风民俗的喜爱与赞美。材料中提及“灯笼”则抒发了作者的家国情怀;渴望上阵杀敌,为国效力的心愿;最后呼吁国人团结抗战,保家卫国。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2)本题考查对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与掌握。侧面描写是指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出描写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作用:使人物或事物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是指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出描写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侧面描写经常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多侧面地、立体地表现对象。
(3)本题考查给句子做批注。给句子做批注就是赏析句子。赏析句子首先看题干是否有要求从哪个角度赏析,若有要求则答案必须从要求的角度分析;若无要求,就先从修辞角度判断,然后再从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从修辞角度,首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学会辨析,然后采用“修辞作用+具体语境内容”的格式来分析,答题格式是:运用的手法+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含义或情感哲理。从词语角度,我们要找准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或者是有修饰作用的词,它们常解释事物的性质状态等重要信息,抓住它们,用替换法揣摩。答题格式为xx词写出了什么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什么情感。从表达方式角度:描写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场面描写),突出什么特点,揭示什么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等。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议论句,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答题格式: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什么,表达什么。当然,批注也不限于赏析,还可以批注感受,批注疑问等等。
(4)本题考查对过渡句的作用的理解。过渡句是指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有机地联系了上下文,所以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最好还是根据内容判断。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5.第1段是总起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后面段落第2段写白天的闹社火,包括第3段跑鼓车和第4段写登天塔,第5段总结: 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 第6-8段写夜晚的灯笼,最后1段总结闹社火是在迎接春天。
故答案为: ①闹社火是临汾人欢聚的大团圆;
②跑鼓车、登天塔等闹社火年俗,是在展示临汾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
③闹社火是在迎接春天。(任意答对两点即可)
16.第1空写车过处的声响和震荡是侧面描写;第2空句子: 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观赏登天塔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 突出登天塔的高,表演者的手艺高单子大;第3空是写擎灯笼,由句子“ 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 ”可知。
故答案为: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登天塔之高;“雄狮”蹦跳之高;表演者艺高人胆大;擎灯笼
17.A句: 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 这些是动作描写,写出闹社火的欢快场面,表达作者的喜悦心情;B句用比喻的修辞,将 “雄狮腾空蹦跳”比作“瑶池摘星”和“天马行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雄狮”气势豪放、不受拘束,犹如在瑶池采摘星星、天马在空中飞行一样,表达了作者对“雄狮”舞动的赞美、惊叹之情。
故答案为:A;运用动作描写,使用“打”“扭”“跑”“舞”“飞扬”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闹社火的欢快场面,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把“雄狮腾空蹦跳”比作“瑶池摘星”和“天马行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雄狮”气势豪放、不受拘束,犹如在瑶池采摘星星、天马在空中飞行一样,表达了作者对“雄狮”舞动的赞美、惊叹之情。
18.过渡句就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文中有很多:第3段第1句,上段末句说到欢声笑语,这段接着说,是承上,后半句:一准是跑鼓车,本段内容就是说这个,故启下;又如第6段开头前半句: 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 ,是承上2-5段白天闹社火的总结,后半句:夜晚更......启下到夜晚的灯笼,等等,过渡句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谈:内容和结构。
故答案为: 【示例1】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是在跑鼓车。
【示例2】孩提岁月看过无数次跑鼓车、登天塔,只觉得过瘾、刺激,却丝毫不明白父老乡亲为何要玩这一把心跳?
【示例3】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可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才更让人期盼。
【示例4】灯笼装饰着社火,社火催化着灯笼。
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表现出作者观赏民俗表演时内心的愉悦,对社火习俗以及淳朴民风的赞美与喜爱。
19.本文表达对家乡的民风民俗的喜爱赞美;而《灯笼》表达的是作者的家国情怀,渴望杀敌魏国理工的豪情,渴望保家卫国。
故答案为: 示例:《社火迎春》这篇文章描写了“擎灯笼”时热闹的景象,表达作者对于淳朴民风民俗的喜爱与赞美。材料中提及“灯笼”则抒发了作者的家国情怀;渴望上阵杀敌,为国效力的心愿;最后呼吁国人团结抗战,保家卫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