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20:2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鸟臀(tún) 褶皱(zhě) 两栖(xī) 岛屿(yǔ)
B.潮汐(xī) 劫难(jié) 衍射(yǎn) 骨骼(gé)
C.追溯(sù) 遗骸(hái) 陨石(xǔn) 熔化(róng)
D.蟾蜍(yú) 携带(xié) 膨胀(zhàng) 地壳(qiào)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检测 衍射 泛大陆
B.膨胀 缓慢 岛屿链
C.漂移 流逝 不解之迷
D.地震 构造 天衣无缝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
B.焦裕禄以改变兰考县贫困的面貌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D.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5.选出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一项(  )。
A.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B.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C.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D.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6.选出缩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A.“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答案。   
B.“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C.“板块构造”理论为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D.“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问题提供了答案。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8.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9.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10.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  )。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1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二、语言表达
12.学了本课的两篇短文,有没有发现科学很有趣,而且各个学科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请你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3.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
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海,    ;   ,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地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
三、现代文阅读
14.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节选,回答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 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划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2016年4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三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1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岁,可说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岁,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2)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①   ,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栖”此处应读“qī”;B全部正确;C“陨”应读“yǔn”;D“蜍”应读”ch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我国是多民族,地大物博,方言众多,部分词语的读音方言区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方言区的同学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特别关注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部分。还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和形声字的读音,虽然形声字一部分表示意义,一部分表示读音,但由于古今语音变化很大,我们不能绝对地用声旁去推断形声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似字的读音。
2.【答案】C
【解析】【分析】A全部正确;B全部正确;C“迷”应写作“谜”;D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形似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词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3.【答案】D
【解析】【分析】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桃树。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D项是选择疑问句,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用法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所以“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的后面应该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加以积累。
5.【答案】D
【解析】【分析】A举例子B打比方C列数字。故答案选D。
【点评】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6.【答案】A
【解析】【分析】缩写句子应去掉所有修饰限制的词语。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缩写句子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分析】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应抓住关键意思。所以应该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8.【答案】B
【解析】【分析】原子之间离得太近,导致斯石英不稳定。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9.【答案】C
【解析】【分析】联系上下文可作答。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10.【答案】C
【解析】【分析】括号内容说明金刚石加温恢复到炭的状态。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分析。
11.【答案】A
【解析】【分析】《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此句统领两篇短文,是两篇短文的中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筛选信息。
12.【答案】学生1:“要学好语文,不仅要看文学方面的书,还要认真学习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大语文观,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学生2:“生活点滴无小事,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似乎毫不起眼的东西里都暗含着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看来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才不至于成了现代的‘文盲’了。”
学生3:“科学理论的验证,有时会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麦克翟恩研究岩层的事例、爱迪生灯丝实验的过程,都属于验证,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加倍努力吧,同学们!”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学过的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中心,结合上下文情节分析。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提示语和关键词语,表达要有理有据。
故答案为:学生1:“要学好语文,不仅要看文学方面的书,还要认真学习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大语文观,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学生2:“生活点滴无小事,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似乎毫不起眼的东西里都暗含着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看来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才不至于成了现代的‘文盲’了。”
学生3:“科学理论的验证,有时会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麦克翟恩研究岩层的事例、爱迪生灯丝实验的过程,都属于验证,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加倍努力吧,同学们!”
【点评】切合要求,语言畅达即可。
13.【答案】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解析】【分析】第1空,根据前一句: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 ,这个句式有关联词语“也许”......“却”......,这里已有前半句:也许你想成为大海,转折意味的就应是:却只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第2空,要求填前半句,那就是:也许你想......,根据后半句“却只是一根细细的小草”,那前半句就是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故答案为:
第1空、却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
第2空、也许你想成为大树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情景补全对话。我们首先要阅读,把握文段脉络,定位句子关系,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还是总结,还是承上启下,第二,要根据语境合理推导,要注意话题、陈述对象的统一,表述句式的一致,最后检查补写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连贯、简洁。
14.【答案】(1)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2)原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依据:“撞击说”和“火山说”。
(3)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突出说明语言的严谨。
(4)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解析】【分析】(1)由第一段中重点句子“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分析,说明对象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本文第①段,说明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第②③④段,介绍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第⑤段,说明研究恐龙灭绝原因的巨大意义。所以是逻辑顺序。
(2)此题考查信息筛选。找出关键语句,由“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概括回答即可。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3)在语境中体会加下划线词语的准确性;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可能、也许”通常表示猜测,结合第②段“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语境分析即可。
(4)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由关键词“例如”分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点评】(1)找说明对象的方法:一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二观首段。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三找结尾段。有的在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四归纳总结。
(2)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
(3)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定性)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② 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15.【答案】(1)①清洁无害;②产生的能量巨大;③所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
(2)B
【解析】【分析】(1)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第八段中的“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可得清洁无害。根据“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可知产生的能量巨大。根据第七段中的“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可得所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
(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用了“约”字,准确说明了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O.O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300公升左右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如果删去反而不准确。
故答案为:(1)清洁无害;②产生的能量巨大;③所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
(2)B
【点评】(1)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人造太阳。第一段和第二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三段到第四段介绍制造人造太阳的原因;第五段到文末介绍人造太阳的设计。
(2)可以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定性)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② 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结合“大约”的含义分析,表示不确定。
16.【答案】(1)C
(2)列数字;打比方
【解析】【分析】掌握常用说明方法即可作答。
【点评】学生要熟悉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