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右图对这一过程作了形象描述,甲处应填写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2.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宋代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
3.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要办理手续应去的机构是( )
A.知州 B.市舶司 C.转运使 D.通判
某班两个学习小组对宋朝开展研究性学习。据此回答下题。
4.第一小组收集到以下四张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
A.高产粮食作物的传入 B.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C.宋代开明的民族政策 D.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5.第二小组搜集了以下论文,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①《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
②《宋代瓷器五大名窑艺术审美研究》
③《略论宋代茶叶的生产与流通》
④《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
A.精巧的手工技艺 B.繁荣的宋代经济
C.繁盛的商品贸易 D.发达的农业生产
6.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反映了( )
A.蔬菜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发展
C.城市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7.宋朝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和宅巷内皆可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说明宋朝( )
A.社会环境持续稳定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D.市民娱乐生活丰富
8.下图为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图。这一变化说明( )
A.社会气象万千 B.北方经济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关系和谐
9.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乡村出现了草市 B.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C.经济重心已南移 D.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10. 如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2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
C.南方政局战乱频繁 D.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
11.宋朝时,曲辕犁、踏犁、水力筒车、脚踏内翻车、秧马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等两作制也得到推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这些现象( )
A.增强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 B.促进农业劳作方式的根本变化
C.促进了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 D.推动了南稻北粟格局的出现
12.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这反映了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当时产量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
A.茶叶 B.土豆 C.玉米 D.水稻
13.宋与辽在边界设置榷场,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向辽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两万石粮食。这说明( )
A.边界贸易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 B.少数民族政权的衰落
C.辽国在军事上对北宋取得优势 D.中原地区手工业发达
二、判断题
14.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15.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16.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场所,称为“勾栏 ”
17.宋代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是宣政院。 ( )
三、材料分析题
18.某学习小组以“唐宋之间为何会给人一种隔了几百年的错觉 ”为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
概述 唐朝和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涌现出了一系列杰出的政治家,也留下了很多巩固统治的制度。但在不少人的概念里,都觉得唐朝和宋朝之间,仿佛相隔了几百年的时间。 探史寻因 [资料 1]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资料 2]
[资料 3]统编七下历史教科书教学板块分布及大体时间范围
(1)请列举唐宋两朝杰出政治家各一位。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2)结合“探史寻因”,分析造成“唐宋之间会给人一种隔了几百年的错觉”的原因。
19.元代青花瓷,于中西互动间演绎世界的中国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元代外销青花瓷出土地点示意图
(1)据图1,指出元代青花瓷外销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示意图可以看出甲所处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甲”处图片表明南方经济比重更大,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依据已学可知,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C符合题意;
隋朝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排除A;
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
元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答案】D
【解析】【分析】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南宋偏安一隅,导致南宋文人山水画以“残山剩水”的特点表现出来,故 D 项正确;
A 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BC 两项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需要掌握宋朝文人画的特点及其原因,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南宋社会特征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3.【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B符合题意;
知州是地方长官,排除A;
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排除C;
通判监督知州,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经济的发展。难度较低,掌握市舶司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答案】4.D
5.B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难度适中,熟悉教材插图,掌握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4.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货郎图(局部),都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D符合题意。
“高产粮食作物的传入”不能反映图片的主题——宋代商业的繁荣,排除A;
“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不能反映图片的主题——宋代商业的繁荣,排除B;
“宋代开明的民族政策”不能反映图片的主题——宋代商业的繁荣,排除C;
故答案为:D。
5.结合所学可知,“繁荣的宋代经济”体现了宋代农业、手工业、造船业、制瓷业、对外贸易等各方面的经济发展情况,包含①②③④的主题,B符合题意;
“精巧的手工技艺”只能体现《宋代瓷器五大名窑艺术审美研究》的主题,排除A;
“繁荣的商品贸易”只能体现《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略论宋代茶叶的生产与流通》等主题,排除C;
“发达的农业生产”只能体现《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的主题,排除D。
故答案为:B。
6.【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体现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体现了临安城市商业和繁荣,排除ABD,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宋朝时期经商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受到限制,这说明宋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社会环境持续稳定,题干中没有体现社会环境,不符合题意;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题干中没有提到经济重心南移,不符合题意;
D.市民娱乐生活丰富,题干中没有提到市民娱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到唐朝,北方地区的户数一直高于南方,到了北宋和南宋时期,南方地区的户数已经远远高于北方地区的户数,这说明到了宋朝,南方地区的人口超过北方,南方地区的经济超过了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社会气象万千,题干中没有提及社会气象,不符合题意;
B.北方经济发展,题干只显示了户数,不符合题意;
D.民族关系和谐,题干中没有提及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柱状图,看出发生的变化,在紧贴这些变化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9.【答案】D
【解析】【分析】由材料“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街大街也要侵占”可知,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城市商业日益繁盛,选项D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占比远超过南方,但是到了唐代,南方人口与北方人口占比相差已经不那么明显,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更是超过了北方人口,这说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A项正确;
图表反映的是人口变化,与技术无关,排除B项;
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的一个原因就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排除C项;
图表反映的是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1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双季稻、稻麦连作等两作制也得到推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这些现象可知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A项正确;
促进农业劳作方式的根本变化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经济交流,排除C项;
材料没有说到北方生产粟的情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朝经济发展的认识。
12.【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当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项正确;
茶叶是经济作物,不符合题干,排除A项;
土豆、玉米在明代引入中国,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认识。
1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宋与辽在边界设置榷场,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向辽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两万石粮食”可知,宋与辽之间的边界贸易量大,可以互通有无,推动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和交流,A项正确;
材料无法推断出少数民族政权的衰落,排除B项;
材料无法推断出辽国在军事上对北宋取得优势,排除C项;
材料无法推断出中原地区手工业发达,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北宋时期的榷场贸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 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所以题干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北宋造船业相关知识的掌握。
15.【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宋朝时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居宋朝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中国历史上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在宋朝。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6.【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宋朝时期,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开封)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令人眼花缭乱。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17.【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此题表述错误。
【点评】本题以宋代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水利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为切入点,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1)如唐太宗;宋太祖。安史之乱。
(2)①唐宋两个朝代在文化上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导致人们在理解时认为这两个朝代相差久远,关联不大;②唐朝于907年灭亡,宋朝建立于960年,两个朝代相差了53年,但是这53年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局混乱,所以给人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③鉴于统编历史教科书在编制时,唐朝前期的板块集中内容多,后期的板块和内容少,所以安史之乱之后的150年历史容易被人忽略,从而产生了唐宋两朝年代久远的错觉。
19.【答案】(1)元代青花瓷风靡亚、非、欧三大洲;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言之有理,答出1点即可
(2)元代海路交通畅通:元代青花瓷符合伊斯兰审美,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北方陶瓷工匠南迁,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技术的发展;元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发展;元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元代青花瓷外销的特点是畅销世界各地。
(2)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包括元代崇白尚蓝,与伊斯兰尚色之风相合、宋元早期的战争没有对景德镇造成重大破坏,南北陶瓷工匠汇聚于此,海外贸易兴盛。
故答案为:
(1) 元代青花瓷风靡亚、非、欧三大洲;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言之有理,答出1点即可
(2) 元代海路交通畅通:元代青花瓷符合伊斯兰审美,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北方陶瓷工匠南迁,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技术的发展;元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发展;元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