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精选(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精选(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20: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1.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的标志是(  )
A.市舶司的设置 B.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C.中书省的确立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设立
2.下图中,甲所对应的朝代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  )
A.秦朝设置南海郡 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C.清朝设置台湾府 D.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4.“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根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  )
A.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B.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C.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D.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7.忽必烈继承汗位后,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他严厉禁止屠城,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此举措有利于(  )
A.促进边疆开发 B.统一蒙古各族
C.减轻人民负担 D.延续中华文明
8.《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扩大疆域范围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非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9. 元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突出特点是(  )
A.民族歧视 B.大力开发 C.因地制宜 D.互助合作
10.元朝各行省的重大民政、军政事务均须呈报中书省和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由此可见(  )
A.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C.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D.“腹里”直属中书省
11. 《岛夷志略》中记载:“(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材料中元朝设立机构管理的区域是(  )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12.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道上设置1400余处驿站(如图)。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这些史实说明元朝(  )
A.交通发达 B.民族融合 C.科技发达 D.边疆开发
二、判断题
13.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壮族 。
14.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15.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和台湾实行管辖,分别设置了驻藏大臣、台湾府。(判断对错)
16.1276年元灭南宋,最终完成全国统一。
三、材料分析题
17.为治乱兴衰,中国古代的许多王朝在国家治理方面都曾做过相应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
——付永聚等《中国政治制度论纲》
材料二: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汉武帝朝的一项创举是建立刺史制度。”刺史”,顾名思义,其执掌的是刺探、察看有没有被掩盖的不法行为。刺史带有皇帝特使的性质,主要对皇帝负责。《汉官仪》记载了刺史工作的指导原则一十六条问事,由刺史来纠举的不法之事。刺史实际上发挥了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的作用。
——杨照《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卷四》
材料四: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最终的决定权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治理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设置刺史制度的目的。分析这一措施出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四,分别指出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行政区划犬牙交错”的做法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四、论述题
18.论述题。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种“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运用所学史实证明。(要求紧扣所选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不少于1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形式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市舶司的设置,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不符合题意;
B.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西域都护府是管理西域,不符合题意;
C.中书省的确立,是对地方的管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1276--1368年”可以判断是元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元朝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识记澎湖巡检司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解析】【分析】据材料“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可知涉及的有①分封制和②郡县制。“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涉及的是④行省制,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中等。
5.【答案】A
【解析】【分析】元朝时期在中央大都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所以上述图中 ①地区域为宣政院辖地,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关于古代西藏地区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清朝时期,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一起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实行“金瓶掣签”制度。1950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等。
6.【答案】B
【解析】【分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台湾的名称是琉球。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7.【答案】D
【解析】【分析】据题干“忽必烈继承汗位后,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他严厉禁止屠城,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一代之繁华如故’”可知,此举措有利于延续中华文明,促使临安商业更加繁荣,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统一以后,疆域十分辽阔,为了加强各地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站体系,A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提及丝绸之路,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元朝驿站分布广泛,没有体现驿站最远达欧洲,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元朝驿站分布广泛,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不是题干材料直接所体现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元朝设立驿站的认识。
9.【答案】C
【解析】【分析】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相应的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C项正确;
民族歧视不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特点,排除A项;
大力开发不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突出特点,排除B项;
互助合作不是元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突出特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元朝加强边疆管理措施的认识。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元朝各行省的重大民政、军政事务均须呈报中书省和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重大民政、军政事务都要听中央的,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元朝疆域的特点,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排除C项;
“腹里”直属中书省与各行省职权大小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和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A项符合题意;
B:元朝设置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属中央行政机构,B项不符合题意;
C: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C项不符合题意;
D:元朝在东北设置的管理机构是辽阳行省,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关键信息“(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元间,立巡检司,结合基础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2.【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道上设置1400余处驿站(如图)”等信息可得出,元朝修筑了大量的驿站,体现了元代交通的发达,A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是反映元代发达的交通,而非民族关系的融合、元代科技发达、元朝对边疆地区的开发,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依据元朝交通建设的相关内容去分析,对比判断出准确答案。
13.【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回族形成的相关知识点。
14.【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时加强西藏管理的措施,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15.【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
16.【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统一。
17.【答案】(1)重大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2)目的: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历史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方也发展起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或威胁中央集权)
(3)行省为朝廷集权服务;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4)认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是焦点,总体看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可知反映的制度是分封制。根据材料二"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若干县,……"可知反映的郡县制。综上所述,可知我国古代地方治理方式的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朝的一项创举是建立刺史制度……刺史实际上发挥了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武帝朝设置刺史制度的目的: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朝设置刺史制度的背景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方也发展起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3)根据材料四"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最终的决定权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可得出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有利于行省为朝廷集权服务;根据材料四"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可得出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是焦点,总体看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等。
故答案为: (1)重大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2)目的: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历史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方也发展起来,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或威胁中央集权)
(3)行省为朝廷集权服务;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4)认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是焦点,总体看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8.【答案】第一种发展模式:可选用五代十国时期。(或南北朝时期也可)
第二种发展模式:辽宋夏时期、宋金对峙时期。
第三种发展模式:唐朝。举例:选择第三种发展模式: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科技文艺繁盛,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在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了册封、和亲等方式,例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中原民族为中心的相互交往,呈现出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因此唐朝时期符合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第三种发展模式。
【解析】【分析】本题为选择性论述题目,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科技文艺繁盛,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在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了册封、和亲等方式,例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中原民族为中心的相互交往,呈现出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因此唐朝时期符合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第三种发展模式。
【点评】 本题以一段文字版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 的理解和对认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宋朝民族关系的特点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