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的“新文化”范畴的是( )
A.书法艺术的发展 B.印刷技术的进步
C.戏曲艺术的勃兴 D.“交子”的发明
2.右图中《____》处填入的文学形式应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3.宋元时期创作了许多反映生活现实的艺术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图》和《窦娥冤》的作者分别是( )
A.司马迁 马致远 B.张择端 关汉卿
C.辛弃疾 白朴 D.司马光 郑光祖
4.《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该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下图中的▲段。( )
A.A B.B C.C D.D
5. 著名史学家傅乐成认为,宋朝是继唐朝之后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又一高峰期,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型文化”,在各个领域硕果累累,享誉千古。“宋型文化”在文艺上的成就有( )
A.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B.关汉卿的《窦娥冤》
C.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D.汤显祖的《牡丹亭》
6.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 )
A.《汉书》 B.《资治通鉴》
C.《后汉书》 D.《史记》
7.“17岁时,马可 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其中“1275年”属于( )
A.13世纪 B.14世纪 C.15世纪 D.16世纪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此词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其作者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李白 D.柳永
9.宋朝人王泳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聚集)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结合以上材料,对北宋开封城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布局如“棋盘”
B.是座文化、旅游十分发达的大都市
C.城市布局以寺院为中心
D.是座商业、贸易十分发达的大都市
10.《窦娥冤》(如图)中一段唱词:“【滚绣球】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元杂剧的特征是( )
A.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讲究严格的平仄和用韵
C.把音乐、歌舞、念白融合在一起,用于舞台表演
D.按照章回体叙事,每一章节讲一个故事
11.“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下列关于古代文学艺术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B.宋词著名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C.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D.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成书于明代
1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有可能( )
①晚上出门吃到宵夜
②在集市上买到景德镇产的青花瓷
③在瓦子里听艺人说书、唱曲
④看到占城稻和玉米的大面积种植
⑤看到农民使用秧马拔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以下三件文物共同( )
A.反映宋元时期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B.表明宋元时期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C.可作为研究宋元杂剧的一手史料
D.说明了宋元时期的戏剧种类繁多
14.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杰作,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生动记录了北宋东京城市经济繁荣的面貌。下列诗句与其绘画内容相符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
二、判断题
15.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他的《窦娥冤》是一部至今仍感天动地的伟大作品。
16.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中秋节的气氛。
18.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19.元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明州是闻名世界的对外贸易港口。( )
三、材料分析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小组以“为什么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为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
(1) 根据“宋韵生活”,列举两例体现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具体表现。
(2)结合“循史探因”,分析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
图一 唐朝长安城 图二 北宋东京城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三: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存在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2.宋代的经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宋的生产生活
材料二:自晚唐以来,江南经济日渐崛起,至宋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地区“上田一亩,收五六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摘编自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宋代赋税缴纳情况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贯)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 1196年) 赋税(贯) 60000000 14319000 81:19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宋代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状况?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4)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谈谈宋代经济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体现了世俗文化的特点,是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戏曲艺术即是适应市民阶层文化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故C正确;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答案】B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观察题干的特种邮票及据所学知识可知,邮票中的宋代著名的词人苏轼、秦观、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晏殊。故题干图片中《____》处填入的文学成就应是宋词,排除ACD,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词及宋代词人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清明上河图》和《窦娥冤》的作者分别是张择端和关汉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司马迁 马致远 ,司马迁著有《史记》,不符合题意;
C.辛弃疾 白朴,辛弃疾著名词人,不符合题意;
D.司马光 郑光祖,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
4.【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该书记述历史开始于战国时期,结束于五代十国时期,位于图中的C处,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知道《资治通鉴》的起止时间,再拿它来分析图片回答。
5.【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宋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文学的主要主流形式是宋词,而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C项正确;
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属于唐朝书法的代表,关汉卿的《窦娥冤》属于元曲的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属于明代昆曲的代表,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词的认识。
6.【答案】B
【解析】【分析】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全书主要记述了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A项不符合题意;
B:《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内容)。书名来源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既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B项符合题意;
C:《后汉书》,由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全书主要记述了从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C项不符合题意;
D: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7.【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公元年份换算为世纪,就是百位上的数(或百千位上的数)的加一,因此1275年在百位数2上加1,即,3,属于13世纪,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275年属于13世纪,不是14世纪、15世纪、16世纪,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简单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275年属于13世纪。
8.【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词的内容及“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等信息可判断出该作者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题干中词句选自起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内容,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李清照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白是唐朝诗人,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再内容与风格上均与题干不喝,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时需要依据题干中诗词内容及评价,再结合所学,判断出词的作者。
9.【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庭两庑可容万人 ”“ 皆萃(聚集)其中 ”“ 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 ”等信息可得出北宋开封城市是一座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十分发达的十分发达的大都市,D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开封城市商业贸易繁荣的景象,而非城市布局、文化、旅游等内容,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学生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只有理解史料大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0.【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滚绣球】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等信息及《窦娥冤》、元杂曲的史书可得出,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出现于宋朝末年,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符合《诗经》,而与元杂剧不符,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体现讲究严格的平仄和用韵不能完整体现元杂剧的特征,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按照章回体叙事,每一章节讲一个故事符合明清小说的特点,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回顾元杂曲的相关史实,以元杂剧的特点为解题的切入点。
11.【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宋词著名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杜甫处于唐朝社会由盛转衰时期,其作品直面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作品,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控制,《红楼梦》是由清代曹雪芹所著,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找出题干中的错误排除,得出准确答案。
12.【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生活在宋代”信息及所学可知,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与市界限打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城市出现繁荣景象,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在手工业方面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唐宋时期已出现青花瓷,在科技方面发明拔秧和插秧工具秧马,①②③⑤正确,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明朝玉米从美洲传入我国,宋代不可能大面积种植,④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宋代,然后联系所学,逐一排除错误,获取准确答案。
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歌舞散乐壁画”“蹴鞠铜镜”“元吹笛陶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物反映的是宋元时期的娱乐生活,包括歌舞散乐、蹴鞠、吹笛,表明宋元时期娱乐生活丰富多彩。B项正确;
文物共同表明宋元时期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不能反映宋元时期民族文化交流频繁,排除A项;
图片文物反映的是宋元时期的娱乐生活丰富,没有涉及宋元杂剧、宋元时期的戏剧种类的相关内容,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元都市文化的认识。
14.【答案】D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与《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内容相符,D项正确;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与唐朝的开元盛世有关,排除A项;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排除B项;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与科举制有关,真切的描述了诗人高中后的得意之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择端的绘画成就的相关史实。
15.【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他的《窦娥冤》是一部至今仍感天动地的伟大作品;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的宋朝的春节。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帖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成为“守岁”。元旦当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本题错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节日。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的春节被称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
18.【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作品的艺术成就均很高。故正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宋词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和识记宋词的概况、特点、代表人物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9.【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宋朝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比宋朝有了更大的拓展,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从宋朝的五六十个增加到元朝的140多个。元朝的海外贸易发达,元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明州是闻名世界的对外贸易港口。故此题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审清题意,依据课本内容判断即可。
20.【答案】(1)城市居民去“瓦子”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等。
(2)北宋暴田数量增加,说明北宋农业生产发展;“每一交易,动则千万”,说明北宋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辽)与朝廷和好年深”“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说明宋辽之间出现相对和平局面,民族交融,社会安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具体表现在:城市居民去“瓦子”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等;
(2)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可知, 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有:北宋暴田数量增加,说明北宋农业生产发展;“每一交易,动则千万”,说明北宋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辽)与朝廷和好年深”“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说明宋辽之间出现相对和平局面,民族交融,社会安定;
故答案为:(1)城市居民去“瓦子”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等。
(2)北宋暴田数量增加,说明北宋农业生产发展;“每一交易,动则千万”,说明北宋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辽)与朝廷和好年深”“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说明宋辽之间出现相对和平局面,民族交融,社会安定。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信息的含义,看看这些信息的含义,紧贴这些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21.【答案】(1)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北宋东京有早市、夜市;或 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或宋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政策。
(3)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转运司把地方财赋转移到中央,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与日本的建筑。比较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包括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
(2)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可知,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政策。
(3)本题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三“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结合所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中央主要表现在对宰相权力的制约和分割。如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在地方主要防止地方专权形成唐朝的藩镇局面,主要从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把地方财赋转移到中央,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等。
故答案为:
(1)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北宋东京有早市、夜市;或 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或宋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政策。
(3)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转运司把地方财赋转移到中央,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与日本的建筑,经济重心南移,宋朝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准确识读图片,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农业、手工业、商业。
(2)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安定;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3)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或成为商业中心);海外(对外)贸易空前繁荣。机构:市舶司。
(4)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启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
【解析】【分析】(1)依据图示及所学可得出,秧马反映了宋代农业发展,哥窑瓷器反映了北宋手工业经济繁荣,交子反映了北宋商业繁荣。
(2)解题时需要结合所学可以从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安定;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等方面去归纳农业发展的原因。
(3)第一小问的作答需要依据材料“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 “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等信息可以从城市经济功能、海外贸易等方面去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作答需要结合所学可知,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第一小问的作答需要由材料可知,宋代赋税收入,南宋时南方的赋税收入远远大于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第二小问的作答需要综合史料从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等方面分析归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归纳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解题时主要依据题干相关史料去分析归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